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奶奶和我的往事
【题记】和同学聊天,提到奶奶,他们好羡慕奶奶对我的偏爱。蓦然回首,奶奶离开我们已经40年有余了……

自爷爷去世,奶奶带着襁褓中的舅舅和年幼的尕姨娘辛苦劳累的操持家务,耕植田园。我出生那年,奶奶52岁了,尕姨娘也出嫁了,留下奶奶和年幼的舅舅,家里便冷清孤单了。

听妈妈说第一次抱着我去奶奶家时,弱病不堪,肚脐眼不时流着脓水。那是出生时感染留下的后遗症,为防止脓水把衣服粘到肚子上,妈妈一直都把衣襟卷起来,撒上些银粉(是女人化妆用的一种粗粉),但作用不大,银粉结块了脓水依旧流淌不止。下河里就住我们一家人,生我时是大尕妈帮忙接生的,连接胎盘的脐带用普通剪子剪断了,因为不卫生造成了局部感染。好在我不是破伤风(以前叫四、六风,若得了四、六风,必死无疑),侥幸活下来了。奶奶看着我痛的可怜,急忙拿出尕姨娘化妆用的扑粉(现在的爽身粉)撒在肚脐眼上,包上了一条白布,第二天脓水减少了,而后奶奶坚持让妈妈每天给我精心擦洗,再撒上扑粉,数日后肚脐眼完全长好了。不是医生的奶奶用最简单的办法治好了我的顽疾,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两岁多时我家从下河里迁到了什川,和奶奶家离的很近。我和姐姐经常去奶奶家玩,回来顺便带些奶奶家的蔬菜水果和日用品之类。小脚的奶奶干家务活非常利索,尤其饭菜做的花样繁多,色香味美。她喜欢做“豆面煮”,糜子面里掺和些豆面做成的搅团饭,这是她家乡的最爱。什川人爱吃馓饭,下一点米然后馓上糜面或者包谷面;榆中人爱吃搅团,不下米,直接馓面,做出来比馓饭软和些。奶奶做搅团很用心,“搅团(馓饭)若要好,搅上三百六十搅”,边搅边念叨着。长大后我用这个口诀馓馓饭边搅边数。尤其吃饭奶奶亦是很讲究,她把做好“豆面煮”舀到豆绿色的陶瓷碗里,然后把清淡爽口的炒豆芽菜或番瓜,凉拌小白菜或韭菜、萝卜丝盛到豆绿色的陶瓷盘子里,一起摆放到炕桌上,让我们上炕开吃。我不喜欢“豆面煮”的那股豆子味,就端着碗满炕乱跑,嘴里念叨着:“豆喽碟子豆喽碗,里面装的是‘豆面煮‘”。听妈妈说她家这个颜色的碗叫豆喽碗,现在回想应该是碗的颜色豆绿(lu)所致。我淘气捣蛋,每次吃到最后都是姐姐连哄带吓帮忙吃完。我最喜欢吃的是奶奶做的甜馍馍碗坨子,那是把糜子面用开水烫好,放上面引子发酵一个晚上,第二天舀到事先抹了油和撒了苦豆子等佐料的碗里蒸出来的。蒸熟的碗坨子倒扣出来,金黄色的表面撒满翠绿色的苦豆子,或者是红艳艳的玫瑰花,香甜软糯,飘香四溢。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种享受,比鸡蛋糕好吃。逢年过节,还能吃到奶奶精工细作的臊子面、浆水面、扁豆面,包子,小花卷配猪肉烩菜,上面摆满了红白蘸(肉块)、酥肉丸子,丸子是我的最爱,红白蘸给姐姐,我不爱吃肥肉。姐姐碗里的葱花我吃,姐姐打小不爱吃葱花。

最困难的六十年代初期,过年奶奶家杀头猪,四只猪蹄子都分给我们姊妹们吃了(那时还没有表妹表弟),头一天姐姐啃一个,第二天我去再啃一个……,我本不爱吃肉,看着奶奶做好的热气腾腾的猪蹄,盛情难却,拿起来啃。老眼昏花的奶奶猪蹄上面的毛弄得不干净,我顺水推舟:“奶奶你看,猪蹄皮上都是毛,我不吃了”。奶奶说:“就你事多,昨天你姐姐都吃了,也没说有毛。” 我:“?……”,回家后给姐姐一学舌,姐姐说:“我没啃声,把猪皮原放回肉盆里了”。哈哈,还是姐姐老练,处理事情总是那么顺情顺理,不让奶奶尴尬难受。
奶奶家有两棵枣树,枣红的时候,我们就去帮着打枣,吃枣。有一年小妹帮着捡枣掉进枣树下的水井里了,幸亏井里水不深,小妹只是擦破了些皮,养了几天就好了。打下的枣奶奶晒成干枣,熬稀饭,做枣糕,蒸枣馒头,枣发糕……,都是我们最爱吃的。那年头家里有枣树的不多,奶奶家的枣是我们解馋的最好小吃。后来因为大枣树下有水井,树根受到伤害慢慢枯死了。大门外的枣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砍了。枣树的根延伸很长,奶奶家屋子的台沿石缝隙(下雨有房沿流水,水分充足)里都有小枣树长出来了,我们家移栽过一棵,栽在城墙根的坑里,上面曾经结过几个枣,后来不知怎么那棵小枣树也死掉了。

我刚上小学时,奶奶送我一个小搪瓷缸子,淡青色底面上配有很漂亮的小白花。虽然底子上有个小洞,妈妈用些塑料烧了补住了洞,上学时用它装炒面(其他同学用手绢包着)、喝水,方便且美观。我非常喜欢这个小缸子,天天擦洗的干干净净,看着小白花绽放的清新美丽,我的心情也似花儿开放,清爽滋润。
小学六年级时奶奶送我一把小剪刀,那剪刀的剪股子最宽处不足0.5cm,长约5cm,标准的一个剪花剪。因常年使用剪刀股咬合力不足,剪刀尖也合不拢,已不能使用。怎么办?苦思冥想想到了大哥,大哥经常给妈妈磨剪刀,大剪刀会磨我的小剪刀也应该会磨了。我拿着我的小剪刀到大哥家,请求大哥给我磨快,顺便拾掇一下,我要用它学习剪窗花。好脾气的大哥笑呵呵的接受了任务,同时摔了一句话,“剪刀太小剪股子太薄,不一定拾掇好,弄折了不要找我麻烦吆”。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剪刀被大哥一磨,用起来的心应手,剪刀尖咬合的也特别好。就是这把不起眼的小剪刀我踏上了学剪窗花的路,我们几个女同学把废弃的作业本纸折叠,白天在学校剪,晚上回家剪,大有走火入魔之势。第二天再把花样带到学校,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交流经验,剪工日益提高,技术日益精湛。当我们剪的那些花鸟鱼虫、鸡鸭猪兔像模像样,狗马狮虎凶猛生威,活灵活现时,妈妈才给我一些家里残存的红绿碎纸来剪了,那时候一毛钱一张的红纸也是不能随便糟蹋的。每天我边剪边数,攒足了能糊一个窗户的小孔窗花,可妈妈不相信我能糊到窗户上,不支持我糊窗户。那天趁着妈妈不在家,我和姐姐撕了原来的窗户纸,新糊上了我剪的小孔窗花。借着阳光照射,屋内瞬间蓬荜生辉,光耀满屋;晚上透过灯光,满窗户楚楚动人栩栩如生的花草鸟兽,鲜艳亮丽的色彩散发出喜庆祥和、春意盎然的气氛,把小院装扮得更加温馨舒适,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借着漫天繁星,有窗花的家乡夜景能和城市霓虹闪烁的夜景相媲美。第二年春节我和姐姐合作给奶奶糊了一窗户的碎孔窗花,忙前忙后的奶奶笑逐颜开,乐得合不拢嘴。奶奶的小剪刀给奶奶做出了贡献,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天天逢人必夸。谢谢奶奶,是您的大爱感染了孙女,满足您的心愿是我的愿望,这以后奶奶家的窗户窗花我和姐姐就承包了,奶奶开心我们就高兴。

奶奶是我们的保护神。六年级第二学期,开学报到时,老爹说什么都不让我和姐姐去上学了。困难时期村上的学生大部分辍学了,父亲说生产队劳动去一天还有个果子吃,上学在学校里能吃上什么?没有学费,报不了名,我就转悠到奶奶家去玩。奶奶问:“学生都开学了,你怎么没有去上学?”我说:“我爹不让上了,没有学费报名”。奶奶看我这可怜样,东凑西找凑了两元钱给了我,我拔腿跑到学校,报名上学了。姐姐从此辍学了,辍学改变了姐姐的命运,姐姐一辈子的遗憾……。没有奶奶的资助,我就和姐姐一样也辍学了。
上中学串联时我们要学红军去长征,妈妈说我太小坚决不同意,不给我粮食换粮票……,我去奶奶家哭诉,奶奶不顾粮食不够吃的后果,给我装了些小麦,糜子,我高高兴兴的和同学一起去泥湾的粮站换了粮票,和同学们一起开启了我的长征之旅。到现在说起来,我同学都羡慕,你奶奶对你真好,真偏心……。没有奶奶的资助,我也不会长征走到腊子口,小小年纪每天数着脚步,沿着公路边的里程牌丈量着一公里的准确步数;逛了榆中北山,高崖,翻越了马赫山,经过了新添堡,临洮县,岷县,冒着大雪翻越了达拉山雪山。时至今日,那满山的皑皑白雪,盘山的“之”子路,下山时挂满积雪的松树,和同学们如痴如醉玩耍打闹,摸爬滚打,都历历在目。长征之路,漫长悠远,历尽艰辛,收获颇丰;人生之路,坎坷不平,必经磨难,饱受沧桑。

奶奶很爱美,天天拿着针线缝缝补补。但老眼昏花的她穿针很困难,我们一到她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让穿针,排排的针线别在窗帘上,她才放心;以致导致妈妈看到一个针眼大点的针,就说留给你奶奶。有次大表弟棉袄破了,晚上睡觉脱下来了,奶奶让我给缝一下,我翻里调面看着奇怪,怎么棉袄里子新新的,面子是破破烂烂补丁落补丁?原来奶奶是怕表弟把棉袄弄脏了,才把新棉袄翻过来让穿里子,目的是过年时再翻过去穿新的面子,表弟就有一件新衣裳了,可笑又心酸的方法。奶奶就是这样想方设法,用她的智慧让表弟表妹们在人前能过上一个体面的日子。在那个缺衣少食,处处使用票证的艰难年代,八口之家的生活难为了舅舅舅母,也难为了古稀之年的奶奶。
有年年关在即,奶奶拿着一块白布和一堆碎线,非得催我在上面给她绣一个花做桌裙,她说过年一块白布挂在桌子前不好看。我用两天连夜时间给她绣出了一片蓝绿色的花,当挂到桌子前时,白底蓝花映衬的屋里温暖无比,奶奶左看看右瞧瞧,喜出望外。奶奶开心就是对我劳动的最大认可和鼓励,为奶奶忙碌奉献是我的乐趣。那年,奶奶快80岁了。

上学离家后,每个假期回去我都要买些面包、蛋糕,松软香甜、滑腻爽口的味道,是没牙奶奶喜爱的口味。奶奶喜欢喝茶,上班后只给奶奶买过一次茶叶……。

奶奶走了,柜子里剩下了半包白砂糖,那是春节我买给奶奶的……。

纸短情长,写不完奶奶对儿孙后辈浓浓的爱意,道不尽我们对奶奶的深切思念和敬仰。亲爱的奶奶,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2020-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枣树/美美
四七班刘媛月
调皮的我
风桐文社 | 路边的枣树
【江苏】蔡思涵《​剪窗花》指导老师:王莉
【绿安杯征文】妈妈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