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悠久而隆重的节日。记忆中,年味就是浓腴的食物味,浓烈的鞭炮味,浓厚的人情味,浓郁的喜庆味......不言而喻,过年就是欢乐的组合。
九十年代后,土地承包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凸显,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大多家户都购买了彩电,盖上了大玻璃窗的新房,过年前也不用费时费力去糊小木格窗户了。晚上徒步数公里去看戏或腆脸挤在别人家看连续剧的情景成为历史印记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去了。随着经济的宽裕,年的形式内容都丰富多彩起来:除夕夜,大人们或坐在电视机前尽情欣赏春晚的精彩节目,或三五成群吆三喝四的划拳喝酒,或麻将、扑克,甚至还有平日不敢现身的色子;孩子们尽情燃放炮仗……鞭炮,甩炮,还有多种烟花;供奉祖先的三叩九拜仪式后,小辈给大辈要叩首拜年,大辈要给孩子发压岁钱,俗称年钱……数量不会太多,但逐年随着收入的丰殷同步增长着。春节期间,摆脱了贫困的人们,尽情享受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滋味。而这种饕餮模式随着富裕程度的增加而逐步固定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以至于引起老人们的慨叹:现在是天天过年着了。但物极必反,现在三高四高等疾病的频发,恐怕就是昔日大快朵颐尽享口福而付出的代价吧!每每想到此,脑海里突兀浮现“物极必反”四个字,不得不佩服我的祖先们,在吃糠咽菜之余莫非就已经预见到我们食不厌精的现代生活模式而给我们提出预警了吗?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农村的变化更加日新月异。当年的奋斗目标万元户早已成为了历史,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家户司空见惯。受思想理念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户间的收入差别较大,但基本上都是衣食无忧。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时光悄然而去,天命之年不期而至,随着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提出,衣食无忧的中国农民都在迈开大步向小康社会的目标直奔而去。
儿时体验过五味杂陈的年味,年轻时品尝过甘之如饴的年味, 最美好的当数当今的年味了......年节将近,随着小燕子的归巢,聚少离多的家人们终于能欢聚一堂了,家中喜气盈盈,各种年货亦随即而来...... 儿子儿媳们购买了干果礼盒和黑啤、饮料,带回了地方特产,女儿更是充当了妈妈的提款机,带鱼、草鱼及各种蔬菜随心购......就是做妈妈的节俭惯了,花的太少。对于老伴不合时宜的抠门,我也只有恨铁不成钢的份了,好在女儿的钱包对妈妈是敞开的,没花完的钱都被老伴如数“昧”下了。随着干炸带鱼、珍珠丸子、千刀酥、烧肉片香气的飘荡,各种美食香味争先恐后刺激着味蕾,宣告年夜饭即将登场。夜幕降临,鞭炮烟花此起彼伏的响起,春节晚会这道文化大餐率先登场。伴随着歌舞升平,莺歌燕舞,拜年仪式如期举行。拜年仪式后,丰盛的年夜饭隆重推出,酒足饭饱后,经济大戏登场:微信群抢红包将年的气氛烘托到了高潮,抢得大包的兴高采烈,犹在得陇望蜀的期待中;没抢到的长吁短叹,满心企冀下一波大包的到来。所有人都在尽情展示一指禅功夫,手指时刻对准手机屏幕,那种专注,那种坚持,实在令人佩服。屡战屡败者、愈战愈勇者,结局的总结都归结于“手气”了。而干瞪眼、斗地主、麻将牌等棋牌游戏,除了手气还要靠精明算计呢,否则真的只有“干瞪眼”的份了。随着跨年钟声的敲响,在外辛苦打拼一年的儿女们一一奉上孝敬父母的压岁钱来,丰厚的红包承载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儿女们的殷殷关怀和衷心祝福。摸着一份份被一沓厚厚的百元大钞塞满的红包,虽然局促间喜笑颜开地笑纳了,可内心深处却隐隐有些许惴惴不安……这钱数也太多了吧!静而思之,拜年和压岁钱的传统文化不可摒弃,但压岁钱可不能数额太多了。因为过年期间除了孝敬父母岳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红包外,还要给亲戚朋友的小孩发红包,走亲访友还要带上能拿得出手的礼物,再加上往返路费……花销实在太多,合计起来绝对就是一个能给人不小压力的数目,工薪族恐怕一个月的工资也不止。姑且不谈经济压力,这种高额压岁钱还能刺激人们的攀比心理和低收入亲友的自卑心理,会破坏其乐融融的春节气氛,会使亲友间难以轻松相处进而疏远生分,反倒抵消了这个凝聚亲情的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要知道:中华民族艰苦朴素传统可不能丢弃,应当代代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味不一而足,难以尽述,但都耐人回味。粗粗道来,细细咂摸,个中滋味,回味无穷。愿明年儿女成双,还有一个小小心愿,就是添丁进口……因为我们老两口想当爷爷奶奶了。
期望饴含抱孙的年味……
作者简介
张俊珺 ,男 , 甘肃靖远人,现就职于甘肃省靖远县公安局。文学爱好者。擅长运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思想轨迹,成长道路。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