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林兴:切莫自辱人格去行乞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切莫自辱人格去行乞 

凡人都看重物质利益,它关乎人之生死,但更看重人格尊严,因为人格尊严乃为人之本,立世之基。故在一般情况下,常人绝不轻易容许他人侵犯自己人格尊严。当然,更不会主动辱没自己人格尊严。除非呆子、疯子。

当年清朝时,山东有个武训,出身贫穷农家,深知穷人无文化之苦,坚持三十八年,辗转千里,沿途乞讨,所得举办了三处义学,解决了无数穷苦孩子上学问题,是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载入中国正史的唯一者,被誉为“千古奇丐”。新中国成立后曾遭到了严厉批判,1986年才得到了平反,恢复了“民间教育家”身份。

武训是一个主动辱没自己人格尊严行乞的从教者。他之所为乃形势所迫,目的是兴业学,让贫困子女有书读。今天,教育业是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广大教师既无需如武训那样通过行乞为教育事业筹措资金,也无需为生计而辱没人格行乞。按理说,今天从教者不应,也不会出现行乞现象。遗憾的是,我们的从教者队伍中不乏存在这类现像,而且其行乞对像为自己的学生。不妨略举几例:

其一是,逢年过节启口要礼。每逢教师节前夕,一些教师发“翎子”,甚至赤裸裸地要学生送礼,礼品越重越好,以礼品轻重划线,以礼品贵贱论亲疏。据说,去年教师节这天,某小学四年级x班的学生们纷纷提前进校,向班主任以不同方式热烈祝贺教师节快乐。他们中有送鲜花的,有暗中送红包的,多数人是口头祝贺。早读课上,班主任先是毫不在乎地回谢了学生们的祝贺,然后狡黠地说,“几天前,我曾说过教师节不兴给老师送礼,更不兴送好听好看而不实惠的东西。我班同学家境都蛮好,可是今天只有个别同学能理解我的话。”看来,这位老师不兴送礼是假的,兴送“实惠的”才是真的。班里有一位比较后进的学生一直不为班主任待见,上课提问轮不到他,而批评总是有他的份。教师节后,这位学生受到了班主任的特别关心,上课提问经常轮到他,放学后还为他开小灶,补课,稍后还让他当了小队长。班主任和这个学生关系出现如此突变,其因恐怕是教师节那天,给班主任送“实惠”礼品的正是这位学生。

其二是,每逢学期结束考评时要学生打“最高分”,“满意分”。学校要对教师考评,其中有一项内容要求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们的师德和教技打分。这事关教师切身利益。从教者理当关注,问题是如何关注。正确的是,以坦然心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打分,从中找出自己不足,以便改进提高。遗憾的是某些教师,尤其那些手中掌握对毕业生向高一级学校推荐权的毕业班的班主任却往往采取了上不了台面的手段逼学生打高分。闻说,有个初三年级的班主任平时少公心、少爱心、少耐心。就这样的一个“少三心”的教师在向学生布置给教师考评打分时,竟声色俱厉地说:“如何打分,你们和父母好好商量,你们是怎么打的,我都知道。要吃好果子,脑子须拎清。”本来,好评是要以良好师德和教技垫底的。学生自然心甘情愿地为德技双馨者打高分。相反,讨来的“雨(高评)”是不大的,且是变味的。凭这个老师的表现竟还有脸皮要学生打高分,不知天下还有羞耻两字!

这样的从教者不属个别。他们表面上很傲,其实与乞丐并不两样,区别只是一个低三下四,一个色厉内荏,而本质上都是辱没人格尊严,丢人现眼。殊不知,当从教者向学生乞讨“礼品”或“高评”时,他(她)在学生及其家长的心目中不再是受人尊重的师者,而是有失人格的文丐。难怪而今不少家长当面捧教师,背后骂教师缺德。

缘何某些教师自辱人格行乞?一篇短文自然难说清楚。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这就是某些从教者忘却了为人之本和为师之本。为人之本看重的是人格尊严高于物质利益,而为师之本看重的是对孩子以爱心、耐心和无私为教育事业的师德。“教育为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语)。”在市场经济趋利成风的当下,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上,教师处于强势一方,而学生及其家长处于弱势一方。向学生讨礼也好,向学生讨高评价也罢,或热心于补课赚大钱等,只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某些从教者以“教权”寻租逐利的灰暗心态和行乞行为,铜臭熏心,早已把人格尊严、师道尊严拋之九宵云外了。

从教者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教”(随.王通)。今天,大多数从教者注重师德,为人师表。辱没人格而行乞的从教者虽属少数,但其负面影响切不可小觑,它败坏了社会风气,更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欣闻有关部门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整治教师队伍中败坏师德的不良风气。奉劝那些自辱人格而行乞的从教者应该拎得清,恪守“学高为师,德正为范”的准则,从速改过。明朝有个皇帝患病时写诗一首:

“自身有病自得知,心病还将心自医。心若病时身亦病,心生原是病生时。不知某些从教者读后有何感想?

作者草于2020.1.9巜苦乐斋》


作者简介

朱林兴桑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曾任上海财经大学城市室主任,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主编,城市经济研究所长、兼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投稿邮箱:whming369@163.com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化人

坚持真实 严实 朴实的风格

不哗众取宠  不粗制滥造  不追名逐利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与远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师德论文爱与责任
师爱演讲稿
怎样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班主任
德性教师知与行 肖北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