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伟望 | 鲁奖诗人荣荣新书分享会

鲁奖诗人荣荣新书分享会


文/袁伟望

鲁奖诗人荣荣新书分享会,在县图书馆举行,由我主持。


怎样展示荣荣?展现荣荣诗歌创作艺术的精髓?荣荣是“鲁奖诗人”,已经突出在PPT上。简介也在PPT上会呈现出来,参加活动的主体是作协会员,肯定也会自觉去关注荣荣。我怎么入手介绍呢?既然是诗人,就突出其诗人的定位。她的新书散文集《醉里吴音》,我已拿到,并认真阅读写了一篇读书笔记,她的诗集《一个人的奔跑》我还没拿到手,要在活动前才会由荣荣亲自带过来。好在之前荣荣已把诗集里的新诗发了六首过来,有《正午的阳光牧场》《这一天她还在人间走着》《遇见》《樱花》《承德围场的向日葵》《误入》《银杏黄》等。是“鲁奖诗人”啊,那我就想着去与阿门、海云商量着把开头做得隆重些、问题提得专业些,把“鲁奖诗人”的“本真”传递出来。再加上本次作协坚持了八年的沙龙活动规格提升了,由县文广旅游局与文联联合主办,县作协与图书馆承办,分享会前面又会有领导的致辞,本身已经很隆重了,又纳入图书馆的“正学讲堂”活动,我们搞得正规些,也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图书馆副馆长、作协会员谢海云非常重视,很快就落实了新诗朗诵的老师。从参加活动的报名情况看,报名踊跃,县里诗歌创作的中国作协会员潘志光、陈剑飞、阿门以及县里老中青诗人都有参加,到场人员肯定会济济一堂,调节气氛也需要隆重的仪式。


到场的人,果然是济济一堂。在表达欢迎、感谢与领导致辞之后,我从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一切艺术里,诗的艺术占着最高的等级”引入,进入“献花诵诗传喜悦”环节。我说:身伴诗的美好,愈显文学艺术与人文的至真至美。今天诗人、作家荣荣——诗歌的耕者、纯净的艺术“吟唱人”来到我们的沙龙……我停顿不说,然后话锋一转,说,“鲁奖诗人”的到来,让我们的诗人、作家们激情洋溢,可谓是“大家风范,照亮了缑城风景,激动了人心,外面阳光灿烂而明媚。”这是一道美丽的诗性文学的光芒。我转向荣荣老师,我们在跃龙山文峰塔下成长着的宁海诗人、作家们想对您的到来表示欢迎,以表达他们对您与最高等级诗歌的崇高敬意。


荣荣没有想到,大家也没有想到,我们美丽的林华烨老师此时从会场后面捧着鲜花走了上来,我看到荣荣老师站了起来,一脸惊讶之后,是满脸灿烂的笑容,她走出座位,接受林华烨的献花。大家都禁不住鼓掌,掌声渲染了气氛,摄影师请荣荣老师与林华烨上台拍照片,留下了这个美丽的瞬间——鲜花一样灿烂的笑容。我按照预先商定设计的“聆听诗歌飞翔精灵”,请上诗歌朗诵者登台展现,再次表达对荣荣老师的欢迎与敬意,表达对诗歌的崇敬之情。


朗诵是有准备的,配了音乐,荣荣老师的三首诗《正午的阳光牧场》《遇见》《银杏黄》被三位诗人、作家、朗诵爱好者用声音呈现出来。我看到荣荣老师的激动了,每一首诗朗诵结束,荣荣老师就站起身来鞠躬致谢。待我请荣荣老师上台坐定,正当我准备进入对话环节,荣荣老师先打住了我的话头:“袁老师,我有点激动,先让我说几句。”诗人激动了,我也就放下有点紧张的心。荣荣老师表达了她的激动,她说:“今天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形式,看到台下满脸笑容,今天的人都不是被邀请来的,我们都是真心爱文学爱诗歌的。”她说,她感受到宁海文学的浓浓气息,她由此表达了她的“非常感动”,感动于宁海县文广旅游局、文联的重视,感动于宁海作协的热情邀请,感动于宁海图书馆的精心安排,她还说见我拿着的一叠主持稿来主持也感动。


待荣荣老师表达激动之后,我接着转入访谈。我说,荣荣老师是《文学港》杂志社主编,出版过多部著作,凭借诗集《看见》获全国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以《声声慢》组诗获得2013年度人民文学奖“优秀诗歌奖”。有人说荣荣老师始终以“诗歌的耕者”居称。——我对大家说着,转过头来说,是这样的吗?荣荣老师?流沙河有话说:我最怕人家叫我“著名诗人”,很可笑的。荣荣老师您对此怎么看呢?仿照外交部记者提问题的方法:您对此有何评论?我们这里有诗人作家也在出书,出书简介里可有些什么奥秘?您的简介“身份”信息很少,《醉里吴音》《一个人的奔跑》也没有“诗人”“作家”的出现,更没有“著名诗人”一说在里面,如《醉里吴音》里面,只出现性别、本名、出生年月,后面就是获奖的一些记录。我把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我还念了PPT上的介绍,“引领”大家细心关注:荣荣,女,本名褚佩荣,生于1964年2月,出版过多部诗集及散文随笔集,参加过《诗刊》社第十届青春诗会,曾获《诗刊》《诗歌月刊》《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刊物年度诗歌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首届徐志摩青年诗人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刘章诗歌奖、十月文学奖、全国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这里面传递出什么“信息”?我与荣荣老师就这样以对话的形式进入新书分享的重要环节。



我的所有问题,荣荣老师都给了热情的回答。之后,我说,在《甬籍作家荣荣:诗歌的耕者 纯净的艺术“吟唱人”》文章中,作者用了三个大标题突出了您的诗歌艺术:大道无痕,随心所欲;《时间之伤》隽永绵长;洞彻通达,诗歌耕者。作者说您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东方不败运剑的最高境界: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修炼到无剑胜有剑的境界。您对此有什么评论?荣荣老师说:“那是别人说的,吹,袁老师哪里看到的?我还没有看到过这篇文章,我连自己是诗人都不太肯定。诗歌是我所爱,是真的,从初二开始就爱,写诗写了几十年了,对诗是有感情的。”我说:“有感情有爱,诗就灵了。您说到吹,我再帮着吹一吹,您听,不要回答,我是想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作为诗人的荣荣。”


“荣荣不是复杂的人,诗也不复杂,她诗歌的表达就像说话,轻松随意却直奔心脏,不刻意用比喻,直接、真实、自然、简单。荣荣是个有情趣的人,诗也充满情趣。区别于炫耀生命意识神秘感觉的诗歌,区别于神神叨叨的诗人,荣荣的诗歌就是写正常人的情感,爱与被爱,情与欲。”

我说:“直接、真实、自然、简单,我喜欢。我喜欢您的《心舍利》,有评论说,那是一首当时诗坛上'可遇不可求’的精品。”荣荣老师就接着《心舍利》展开了动情的解说。宽厚、柔情、信任、眷恋……我的诗是对世俗生活的写照,我欣赏佛教智慧中的了然与放下,我希望生活是一种提纯后的干净。看到文学场上、电视上的那些让人惊心的血腥,甚至有一次,我忍不住对小说家说,你们为什么要把世界写得那么残酷,那种种的阴险毒辣,那样的凶暴、血腥、残忍……让世界充满爱心不好吗?我感觉到荣荣老师那颗温暖的诗心。荣荣老师停顿一会说:“我的《心舍利》没有与现实平行的失意、沮丧或心气难平,我想要我的诗歌达到一种纯净喜乐的状态,《心舍利》大概就传达了我的这份思绪心意。”



说到具体的一首首诗,我说:“有一首您写于2004年31日的诗。”荣荣老师愣了一下。“诗题是《有一阵子,我厌倦了诗歌……》,这也是您真实思想情绪的传递吗?您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诗歌写作的关系?”荣荣老师说:“是的。生活与写作是有联系的,但诗与现实还是有区别的。虽说'厌倦’,但那里面有我对诗歌的悲悯、辽阔、难以言说的美,纯粹和清新的赞美,有我百分之一百对诗歌的热爱。诗是心灵世界的东西,与现实是有一些距离的。我写下诗句:'细碎的日常繁杂的琐事,日子是蒜泥青菜加鱼头豆腐,我的付出看上去不再徒劳。但人们仍说我像个诗人,当秋天又一次在树上摇摇欲坠,只有我在细究落叶的意义’。我像个诗人,'细究落叶的意义’,我会厌倦吗?我想对大家说,写诗也好,写散文、小说也好,大家不要为难自己,心中追求美好就好,不论写诗,还是进行其他的创作活动。”


我说:“我收集了我们作家群里一些很具体的问题,借这个机会提出来,希望荣荣老师回应。我们阿门主席说过,荣荣老师什么问题都会回答,多年的主编,文学功底深厚。”荣荣老师冲我,笑笑,示意我可以提问,我倒是读出了荣荣老师心里像在说:又吹的。我也笑笑,就按事先搜集准备的问题,代大家一个个再连续着抛给荣荣老师。



您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最早激发您写诗灵感的是什么?您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您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您写诗歌评点、评论研究文章吗?您能给大家说说您认为的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吗?

荣荣老师自然,直率,坦诚,妙语连珠,详尽回答了问题。我看台下,没有人走动与退出,听得非常专注。荣荣老师的回答充满智慧,充满文学情趣,充满爱心,充满了信心,传递出了众多的信息。她说,从翻读到《唐诗三百首》开始,爱不释手,感觉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东西,就爱上了诗。初二开始写诗,记得最早写的一首赠诗是高一时为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写的,那时年少,14岁的年纪还不懂暗恋什么的,只是觉得老师对我这个班长有“知遇之恩”,便想用一首诗来感谢,狠狠地夸夸那位男性老师,诗中将这位老师夸成了男神:英俊,伟岸,矫健,挺拔,智慧。她说,她的写作,多数都是很快写成的,没有“苦吟”。她说,写作要遵从初心,不要过分为难自己。她说,写作者、文学爱好者要多阅读当下的文学作品,在诗歌写作之余,也不妨多写一些文学评论,以助于在更宽阔的场域,以更宽广的视野,多维度观察和思考当下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我记得了荣荣老师说到的三个要点:想象力,表达力与一颗入世的心。荣荣老师说:“想象力涉及的其实就是诗歌的创造力,因为诗歌创造力,大多来自于想象的翅膀。诗歌有想象才有创造,这样的写作也才是有生命的。说到表达力,我觉得一个诗人拥有出色的表达力真是太重要了,诗人只有具备想象力与表达力这些要素,才能让诗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真正在语言中落地开花。再一个就是入世的心。创作时要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把自己的心放进去,字里行间才能感动人、打动人、感染人。我们的诗人要做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就是要观世间百态、体人间百味;菩萨,就是要有一颗慈悲之心。”“菩萨,要有一颗慈悲之心。”我听着,我对“慈悲”有了新的感受,像是丰富了我对“慈悲”内涵的深一步认识。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再提其他问题,把时间交给诗人、作家与诗歌朗诵爱好者。这是我们事前商量安排好的重要环节:“提问互动展芳华”。我只提了个要求:只有五个提问机会。发言的人踊跃,有工作人员帮着递送话筒。这一环节提问接地气,同样精彩。阿门、陈剑飞、应满云、潘善飞、娄开宇等五位宁海诗人就诗歌创作、用语、瓶颈突破、投稿经验等,与荣荣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事后记者说:分享会干货满满,充满了文学情趣。我在诗人与诗人的交流中,静心记住了荣荣老师谈到的文学写作如果“出圈”与突破,走出宁波、走向全国的话题,记住了她对宁海浓郁的文学气息、活跃的创作氛围的赞赏,记住了她对文学前景的美好祝福。

提问结束,我引康德“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终身仰望,一是我们头上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以表达对荣荣老师“立心天地,立命生民,做心灵美丽的有使命感的人”的致敬。我说,我希望与大家一起,都做“喜欢仰望星空的人,做心灵美丽有使命感的人。”

袁伟望,出生于宁海。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主任委员。著有散文集《记得香花山》《山水间.宁海》《勿忘乡愁》;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

□编辑:木子叶寒
□摄影:赵安炉
□ 视频:米胖堂
题字: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届“大益文学双年奖”入围作家李浩:我希望自己每写一首诗,都像一个神话
万龙生《我的诗人梦》首发式在江北举行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读田冲老师的诗集《守望家园》
大家诗歌:施施然诗歌专场诵读会成功举办
三色堇 : 深 秋
季风的诗||(组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