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兴 | 别样年忆




别样年忆




文/全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年岁岁年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到新年启航时,欲说还休心不甘。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觉得年味淡了。过年,也慢慢地成了乡愁,特别是2020年以来的这三年,新冠病毒如影随形,人们不得不更新过年模式,过年的围城效应还在发酵,人们在欢乐之时又多了些惴惴不安,甚至是惊恐。

   
这几年,特殊时节,“非必要”这三个字不绝于耳,尤其是过节,特别是逢年。过年的必要性,一个“非”字让必要情何以堪?一个“非”字,让人左右为难,在回与不回之间,总是瞻前顾后,举棋不定,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非必要不出行”,让返乡回家过年,多了些生分,甚至会是“恶意”;“非必要不返乡”,又让远方的游子,在奉献和赞美声中,平添了几份思愁,让他们念兹在兹,无论是已经经历过,还是正在经历过。


元旦伊始,突如其来的禹州疫情,终于在牛年结束前,被勒住了缰绳,本想感慨一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料想,却在除夕前的1月30日,人们又被汝州“只进不出”的最新疫情防控措施来了一个当头棒喝,还是“非必要不出行”“非必要不返乡”好。“抽刀断水水更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唉,今年的新春,注定又是一个别样的新年。


这个别样的新年,和我所经历的那些别样的年,将一起被我收存在自己的记忆中。

   
岁序更新,四季轮回,在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中,十二生肖也在轮替,不知不觉间,我已经经历了四轮,很快就要五轮了。在这几十个辞旧迎新中,大多是欢乐祥和相伴,但也有年似双丝网,心有千千结的别样思绪缠绕。

      
1、少年不识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无论是过去的年,还是现在的年,只要是少年,都会对春有憧憬,对年有期盼,对未来有期许,并让愁远离。

  
我小时候的过年经历,何尝不是这样,虽然那时的生活,是吃不饱,穿不暖,但对年的期盼从来都是望眼欲穿。

过了腊八都是年,一碗粥,拉开了年的序幕;腊月二三是小年,外婆烙的火烧馍是这个小年最难忘的主食;大年三十中午,姊妹五人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刚出锅的猪肋把骨,一遍又一遍地剔干掏净,那味道真是好极了;年三十下午,外爷总是步行十几里给我们送来年货,其中的那块大肉,总是让我们两眼放光;年三十傍晚,奶奶烧着香,父亲贴着对子,母亲煮着饺子,我兄弟几个换上新装,各负其责,听从长辈们差遣,慌得给小妖似的,那时候,大多时间,我负责放炮,过年的仪式感在那时渐渐隆重,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直响到后半夜,把辞旧进行到底,也许那时候用鞭炮声来诠释“爆竹声中一岁除”更有年味。


大年初一,一元复始,八叔总是挨家挨户把我们一个个叫醒,一起到街上大伯家给他们拜年。


新年的第一顿饭,无疑是饺子了,第一碗饺子肯定不是自己的,长辈们供奉完祖先后,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才能吃,玉米糁汤煮的饺子散发出来味道,仍是我现在舌尖上的最美的年味;早饭后,老人们领着,带着供享到几里之外的祖坟去上坟,这也是一个家族亲人们加深印象的最好方式,有一年我看到爷爷走到半道上实在走不动,带着遗憾返回时,我才明白过来,该我们接上这一棒了,知道了过年如果少了孝,都没有了年味;大年初一中午的大萝卜腥油烩菜,配上小酒,远房长门三兄弟年年看望我爷奶,一家人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那时候,我也知道了酒因年而更加醇香,年因酒而更加有味;大年初二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小时候我在外婆家长住,长大后,大年初二弟兄四人相约给外婆外爷拜年,这一天是外婆外爷最高兴的时候,他们的唠叨,至今仍是我们最幸福的回忆。


虽然破五和初六的鞭炮声也很响,正月十五的氛围也很浓,但在小时候的记忆中,除夕和大年初一,最让我们难忘,不仅仅是因这两天是过年的高潮,在物质匮乏的年华,苦涩的年和苦涩的年华永存在我们年忆中,那时候,不坠青云之志谈不上,但少不了的是穷且益坚,“少年不知愁滋味”是我们年忆中的意外收获。


2、君问归期未有期


长大后,外出求学,成了天涯倦客,再后,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回家过年,成了一种奢望。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查箸樽少一人,因为不能回家过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为不能回家过年;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圆。”因为不能回家过年;“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因为不能回家过年。

   
不能回家过年从此成为常态,也让曾经的年成为一种眷恋。最让我难忘的是1987年,爷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把一家人如何在一起,使那个年的春节悲喜交加,我在外上学,没有赶上,每次回家,奶奶成了故事解说员,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个场景,直到她重复的次数多了,我才知道她真的老了,时隔二十年后,她也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恰逢期颐高寿,把一家人召集在一起,不同的是,她成为我年忆故事中的主人公。从此,过年又多了一份思念。

   
过年,还会有别样的惊喜,1994年正月初五,正好也是情人节,儿子的出生,是上天送给我们这个家庭最贵最美的礼物,还有当年正月十六出生的侄子,让我们那一年的春节更加难忘。


 3、犹恐相逢是梦中

   
参加工作后,人在职场,身不由己,过年基本上都充公了,大部分过年,不是大年三十在单位,就是大年初一在单位,基本上没有过全过,甚至难得的一半,无论大年三十或大年初一都会被意外事情所打乱。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好不容易能与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还等着看春晚赵本山的小品,谁知赵本山的小品刚演到一半时,就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说是单位的一位老师在自家楼下被邻居的小孩子放的炮崩伤了眼睛,赶到医院忙乎了半天,才又把自己的状态调回到春节模式。

  
2005年的春节,正月初六,恰好是情人节,发生了孙家湾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也是这一天,我们的一位老师一家三口人因煤气中毒,给她的父母留下了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痛。

   
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当然,春节常常例外,即使是意外,我们更多的期盼是惊喜,而不是其他。

      
4、风景依稀似去年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过年成了战斗,男士女士都变成了战士,居家宅守不仅有工,还有功。这些年,因为环保,没有了爆竹声声,过年变成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场疫情让人们的过年成了震动和心跳模式。

  
2020年大年初一中午的新年第一餐,至今让我心有余悸;大年初二儿子飞赴吉林后,随后家中的疫情封控让我后怕,如果晚一点走,就耽误了,大年初十乘坐最后的最后一个航班,让我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到韩国后没几天,突发的大邱疫情,又把我们的心提到嗓子眼上了,那个春节过的真是忐忑不安。


那一年,哪个家庭不是这样,不是在与新冠斗争的现场,就是在奔向与新冠斗争的途中;这两个,那个家庭不是这样,不是在“非必要不出行”中居家过年,就是在“非必要不返乡”是就地过年;这三年,哪一年我们不是在“没有一个春天不到来”的呐喊中辞旧迎新?


是的,我们在呐喊时,正是寒冬相伴时,正是寒尽春临时。正是寒冬,正是疫情,让我们的年过得有点惊险刺激。


要说惊险刺激富有戏剧性,非河南汝州的蔡老莫属。他新年元旦趁着假期去河南禹州买花盆,2号晚上突发的疫情,被禹州热情地挽留了22天,24号从禹州凯旋归来,朋友们夹道欢迎。不成想,才一周,自由的日子没几天,又被1月30日汝州的突发疫情给彻底地留住了,不同的是,这次是家乡的热情劝留,可以安心的居家过年,可以把那22天欠家里的那份情给好好地补偿一下。


新年,非必要不出行,他非出行,被异乡挽留;新春,非必要不返乡,他非回家,被家乡留住。这个年他两头都占了,更是一个别样的年。


三十年前,我参加知识竞赛时,有一道关于五大宋瓷的题目,汝钧官哥定,汝瓷居首;十一年前,我到禹州工作,变成了钧汝官哥定。现在,这位老板,一次购买花盆的禹州之行,不会再有汝先汝后之分了,也不会再有“钧”先钧“后”之争了。


过年的模式因疫情需要调整了,问候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了。有个“非常时期,什么都要按照规定来”的图片启发了我:成都街头的两辆电动车相撞,两司机下车后,第一年事情是互相亮明健康码,确定双方都是绿码后,终于开始吵架。


疫情之下,朋友见面相互拜年,家人相聚相互问候,也许像成都的那两位电动车司机一样,还是先亮明健康码为好,最好再亮一下行程码。
这样的拜年既安全又温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但愿疫情的乌云早日散尽,这段别样的年,也留存了每一个人的记忆中,成为别样年味的年忆。

作者简介

付春兴

付春兴,网名,全兴,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本科,工程硕士,从事煤炭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二十年,有二十多篇论文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参与《安全知识百问》一书的编写工作,荣获市级优秀老师,省煤炭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省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市青年科技专家等称号。

□编辑:叶寒
图片:网络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雨中,我们走访禹州党楼
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年味?
精选除夕之夜作文50篇
山乡年事【下篇】
欢乐幸福年
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