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海前童|江南第一儒镇,诉不尽的水乡韵味


















江南第一儒镇


诉不尽的水乡韵味

文| 林海燕

+

像是来到梦的桃花源
老屋气息粘着空虚
隐藏中蜷起身躯
 
一条砾石溪流里
水中鱼儿忽隐忽现
惧怕游人尾随
 
造物者的追寻
探索者的执著
所有轮回,像一幅
古老油画。无迹可寻
 
沉静的古镇走出了鹿山
草坪。脚下每一块石子
沉默而别致。抑或深刻
却没有丝毫皱纹
 
一只透出墙外的青果
静挂在树上,守着时间
被时间变成了遗物

前童古镇环境优美,历史、人文、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侨乡文化底蕴深厚。聚居在宁海前童的童氏家族,是南宋绍定六年间从黄岩迁入,因居住在慧明寺前称之为前童。其历史可追溯至始迁祖童潢,至今已经有770多年的历史。 

这里古镇建筑精美,古迹保存完好,是活态生色的宋韵小镇;这里以其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筑保存完整而蜚声遐迩;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既有交通之便,又有灌溉之利,有一条八卦图形的水渠穿过全镇。

据宗谱记载,明代考古学家、宁波余姚人赵挥谦在《宋迪功郎童颛孙先生传赞》中写到:“自委羽历四明,访稚川遗迹,经塔山、鹿山,平衍两矗,二水环流,势若天马行云,铁狮绕地,灵秀蜿蜒,可为子孙久远计。爰以蓍筮(音shīshì,指用草占卜)之吉,于绍定六年癸巳春,遂卜筑焉。”

村之西的鹿山形如一头巨鹿静卧,山形似鹿而得名。这里是一个有着浓厚地域人文色彩的江南古镇,四周山峦围护,前有状元峰,后有梁皇山,东有塔山,西有鹿山,中间留有一大片平原,温婉细腻、风姿绰约,总能在不经意间唤发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记忆。

这里有一座座古老珍贵的古建筑,像是昭示着前童洞穿古今的气魄,极具文化古韵,兴盛于明代,保存有1300多间古民居。千年来的朝代更迭,岁月洗礼,缔造了前童古镇丰富多元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及多种传承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前童古镇还被誉为“江南第一儒镇”,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打卡地”。

 
 村中的童氏宗祠(童氏宗亲会),以其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风格著名‍。


在这个天灵人杰的古村转悠着,到处都是充满生命的气息。在前童镇的塔山和鹿山之间,迄今聚居着二千余户近万人口,其中八成姓童,村中的童氏宗祠以其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风格盛名。

童氏宗祠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由明代大儒方孝孺亲自参与设计了这个宗祠,由塔山童氏六世祖的妻子罗氏率子伯礼、伯谦等四兄弟所建。《塔山童氏谱志》记载:“我族有宗祠,制定于方正学先生。”方孝孺不仅设计了童氏宗祠建筑,而且制定了祭祀制度和童氏族规来维系整个家族的有序性,方孝孺的道德教化深深铭刻在前童人心中,从而奠定了前童宗族文化的基础,延续着“读书种子”的精神血脉。

我双脚踏进童氏祠堂,端祥着四周,这是一个封闭式的四合院,其平面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戏台、天井、东西厢房及正厅。正厅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门口竖有两对长方形花岗石横杆夹。祠内天井宽阔,大厅有三十二根大圆柱,犹如对弈中的象棋,棋盘上运筹帷幄,贯通全局,隐含人生如棋之意。

整个厅内立有一块清道光三年的“祖训碑”,是前童先祖教育后代要“耕读传家”“奉礼完课”的族训。西厢角楼的四柱呈八字形散开,上小下大,四角还有下垂的挡风板(滴水板),被专家赞为国内罕见的构造。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六区(宁波)专署的所在地。宗祠内还保留有众多的宗谱、皇帝圣旨、匾额、对联、祖像、古籍,以及门窗匾额上的诗句、家训和祈盼吉祥的话语,希望世代子孙都能孝悌忠信、行善积德。这些皆是明清时代的建筑,古老而又朴素的宅院分明是前童人的象征。

一个氏族,总会经历时代的苦难与悲怆的磨砺。其实,在我眼里,世间万象,皆为身外之物,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够启迪一个人的灵魂。我抬头看到方孝孺题写的“诗礼名宗”匾额高悬当中,正厅仍保留了明代风格,而宗祠穿斗抬梁混合结构的木架、卧蚕型的雀替、圆鼓型的柱础、覆盆式的磉盘、五凤楼状的戏台,这种建筑风格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说到方孝孺的一介书生命运,被诛十族,以死维护心中道义,被称作天下读书人的“读书种子”之美誉,其忠节天有鉴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

这里,是全族聚会、祭祀和庆典等活动的场所;

这里,是一个氏族的精神纽带;

这里,是一个氏族对根的守望; 

这里,每一件事物都是一把打开历史之记忆的钥匙,像是在演示着陈年往事;

这里,像是在掂量出时光的厚实,抵达记忆的永恒; 

这里,每一座氏族宗祠都窖藏着醇美而厚重的故事,无不反映了前童人对祖先的无限缅怀与感恩,体现了前童人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不折不挠的精神。

我顺着高深的屋壁望上去,沧桑天井里透过的灯光在缓缓移动,似流金撒在了斑驳的马头墙壁上,让人慨叹逝者如斯的时光。



 
 前童鼓亭馆(元宵行会),是江南独有的传统节庆文化的代表‍。

前童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的江南古镇。
抗战时期浙东行政公署曾设在前童,解放战争时期宁海县工委在此诞生,属宁波市革命老区,被命名为“鼓亭之乡”。2014年,前童元宵行会被列入中国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盛大而热闹的节日,是江南独有的传统节庆文化的代表,无论是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是民俗风情,都具有特色。据了解,自明代中叶以来,每逢农历正月十一以后,前童的大街小巷,就会热闹起来,还有邻近的栅下、下叶等村的田户都从四面八方出集拢来,锣声鼓声,响彻云霄,传遍山野田园成为前童不可替代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据《塔山童氏谱志》记载:前童闹元宵“行会”始于明代,盛于清末民初。到了正月十四、十五两天,纪念活动进入高潮,元宵灯会、礼炮烟火、敲打锣鼓等,人们抬出濠公像穿行在前童各村庄间,这种庆贺丰收的传统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关于鼓亭馆,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前童人祖先童濠,俗称“濠公老爷”,当年濠公一马光先,顷己所有,带领乡亲历尽艰辛,终于在白溪流中堵砩引水,灌入百渠千沟,包括古镇的“八卦水系”,都源自这项工程。后来,前童人就以户为单位分成若干护砩养渠小组,一年一轮换,直至今日。前童后人为了记住濠公的恩德,不忘先人的功德,在前童的塔山脚下造了一座庙宇,内塑濠公像,于是衍生出独特的纪念方式——行会。而且定下规矩,把元宵节作为欢庆新年的第一个节日,每当岁时节令,童氏后人都要来祭拜,当作一年中最大最重要的节日来办,通过鼓亭馆集中展示浙东深邃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诚然,这个令人心仪的千年古镇,时常让我魂牵梦萦,最是让人流连当一个村庄,在你的心里产生一种震撼的时候,它已然不是纯粹的一个景点。我用仰视的姿态,来到鼓亭馆,看到内藏有元宵行会巡游时用的鼓亭、抬阁、秋千,大多为明清时原物,据说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鼓亭、抬阁馆。我离开时,不经意回望了一下,忽然感觉这个村庄的历史像是一本厚重的书,随时都可以一页一页的翻看阅读。

 民俗博物馆(红妆文化),工艺品的技艺水平,可谓美轮美奂。

我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走进老街的时光深处,前童民俗博物馆却是一道靓丽的口子。我通过一条窄巷,只是转个身,拐个弯,便一脚踏进岁月剖隧道。听导游说,前童民俗博物馆原为童保暄叔父之宅,解放后改为粮仓,该馆建于1998年,于2009年重新布展。博物馆呈三合院式,馆内主要陈列一些当地特有的物件和传统的工具,多为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民间器物。

我想,来到这里的游客,都可以在内心默默祈祷,祈福子嗣繁衍,祈福世代平安。馆内藏品紧紧围绕前童民俗文化,展现前童独有的生儿育子习俗、婚礼习俗和生活劳作习俗,信奉的是多子多福的观念。近年来,前童镇积极开展实践研学和国情教育活动,坚持“以德树人”为核心,以国家核心素养教育为目标,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前童古镇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

那天来到民俗博物馆时,当地人在传承着上千年的端午习俗,院子里还有魔术师在表演魔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加。在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韵江南古镇,角角落落都唤醒那些流传在血脉中的古老记忆。前童历来被称为“五匠之乡”(即木匠、漆匠、泥水、石匠、裁缝),行行都身怀绝技的代表人物,以木雕工艺最为突出。该行业早期的艺人已不可考,然其保留下来的建筑、器用及工艺品的技艺水平,可谓美轮美奂。

我是慕名而来。前童这个地方,可以寻找到更多艺术创作的灵感。那天在前童古镇祠堂,看到几位少年正在练习舞狮。听说前童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2017年,前童镇中心小学还成立龙狮队,并开设龙狮课程,第一批“雄狮少年”诞生了,这些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精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舞龙、舞狮小传承人,专门在元宵行会上进行表演。舞狮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精神,这些孩子们坚持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精神,用小小身躯将前童失传了大半个世纪的舞狮技艺再次传承起来,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多次获得全国、浙江省、宁波市等各级舞狮锦标赛大奖。

 
 童衍方艺术馆(文化艺术交流),为当地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艺术儒雅的元素。

在前童古镇,还有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那就是童衍方艺术馆。宁海建县1700多年,山海兼优,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了诸如方孝孺、潘天寿、柔石等文化名人。而当今的文化名人,童衍方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浙江宁海人,号晏方,别署宝壁斋、爱竹庐。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国家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是中国当代颇具声望的金石书画、收藏鉴定大家,师从著名书画篆刻家来楚生、唐云二位先生。2014年5月15日,童衍方先生把人生第一家艺术馆开设在了前童的祖宅“群峰簪笏”修建开馆。

童衍方先生自幼喜书画篆刻,印风古朴凝重,性喜洒脱豪迈。从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难以言表的气息,尽显文化精英的风华。他常说,老老实实,精益求精,是我一辈子要努力的。2021年5月16日,在第一家老馆边上占地690平方米的基础上,他再次修建新馆,为前童古镇又新添艺术文化“打卡地”。新馆由南至北,分别为前楼、中院、后堂,室内有近二层高的展览陈列厅,还有艺术鉴赏、学术交流和艺术培训等配套服务设施,其中“金石艺术沙龙”艺术家论坛,便是童衍方指导弟子和艺术爱好者从事金石书画艺术研究和创作的基地。


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童衍方艺术馆新馆终于开业。
新馆落成那天,群英满堂,我有幸成为一名活动联络员,主要负责接待新馆开幕式时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童门弟子。这一路上,与童门弟子交流甚欢,了解到童衍方先生凭借其优质的藏品资源,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他心系桑梓,情牵家乡,尤其是对家乡的文化事业更是情怀高远,贡献卓著不仅成为了前童古镇标志性的文化景观,更为古镇文化及宁海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艺术儒雅的元素

在这里,似乎又闻到了久违的艺术气息,它承载着一缕深厚的乡愁。磊,又湛蓝了起来,在斑驳寂寞的马头墙上,这个沉静而温柔的古镇,瞬间充满了活力,到处都弥漫墨香。在开幕式现场,童衍方先生精心策划了这场“尺木艺术”展览,展览几乎全面浓缩了他和他的老师们的整体艺术面貌,作品涵盖篆刻、书画、金石题拓、文房雅玩等众多门类。馆内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协调一致,简直精彩绝伦,耐人寻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艺术馆,才让古镇这片水土孕育着强大魔力的文气,在这里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精巧的跃鱼马头墙和脊塑墙花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
 
顺着老街走去,暮色正悄然弥漫。老街两旁都是用长板门面的店铺,沉浸着黄昏的羽翼,极其妩媚。紧邻老街是一幢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梁枋门窗上满是雕饰,精巧的跃鱼马头墙和脊塑墙花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

前童年古镇的大夫第宅,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石镜山路一条东西向的卵石幽巷,巷口两头各有一座台门,宅形三合院,由台门、天井、正厅及两厢房组成,占地只有500平方米大夫第宅,是由清咸丰年间的军事重臣、江浙总督左宗棠题赠的“大夫第”所称。据说曾任民国初年宁海县第一任县长童建侯,就是该宅后裔。 

我慢悠悠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徜徉在老街的小巷,凝视着大夫弟的整座院子,大气而雄伟。院内天井为长方形石板错逢铺砌,平整几净明亮,一条小黄狗叭在门槛边,吐着舌头,不吠也不走。这里的第一台门为重檐楼阁式,门簪上刻有“爽挹南熏”四字,仪门上堆塑“秀挹塔峰拥旭日,兰斜晖祥开鹿阜”额联。

群峰簪笏宅由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举人童桂林所建,听村民介绍说,当时因效法“孟母三迁”,故而择址于书院“尺木草堂”旁,也是古代官宅象征代表。屋檐上左右马头墙上刻有“瑞兆鹿鸣”泥灰堆塑大字。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级数越多,职位越高。我静静地看着,让灵魂在空中尽情飘荡,只是,它们似乎也都在时光的啃噬中,渐渐老去。


这里到处都显示出岁月斑驳的痕迹,院内的清雅、洁净,院内一切都是如此考究,且都是无比精美。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格子木窗雕有各种不同含义的图案,不仅充满了主人的希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力量。前髟马头墙左右对称,具有“五岳朝天”之势,墙体分别塑有“群峰簪笏”“清流映带”,体现此宅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主人胸襟。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大门两上方镶有“五福”青瓷,门柱上有两只活动的倒挂狮子,暗喻“事事如意”。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五只飞舞的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故又称“五福临门”宅。

夜,越来越宁静,直到静谧无声。回到客栈,遥望窗外恬静而空灵的美景,内心不由浮现出许多感慨。想起年前拜访前童村委干部的那番情景,他说,宁海前童古镇的建成开发,同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这里已然成为海外侨胞返乡寻根的重要一站。

而今,越来越多的侨乡回国创业,他们眷恋着祖国,关心与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修路、资助老年协会等,为地方打造“华侨窗口”、汇聚华侨资源贡献作出力量。尤其是近来在国内疫情暴发的艰难时刻,这些身处世界各地的游子忧心如焚,千方百计筹措防疫物资送往国内,拳拳之心感人肺腑。


➤ 江南第一儒镇,宛如一幅水墨画卷,静静地安于鹿山一隅,不惊不喜,从容淡泊。
 

前童古镇,从南宋到明清,它完好地保留着旧时江南的最后一缕呼吸。走入古镇,外面的喧嚣嘈杂几乎瞬间被隔离,令人产生一种时光错乱之感,像是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穿行走在另一个世界。

前童古镇,是一座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是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卷,是一段优美动人的禅意心境。哗哗鸣唱,幽幽潜行,意境犹在,意蕴犹存。这里“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白溪水缘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户环流,想必,这就是为江南儒镇独特之境观。

光阴自明砖清瓦间倾泻而出,带着穿梭千年的古老故事,迈步在鹅卵石路上,听着潺潺溪水在门前流过,看着溪中小鱼悠然自得,伴随着朦胧的灯光,感觉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中国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使得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和风俗文化,而前童古镇,不仅是当地历史的见证,更是传统文化的保留。

【古村名片】



前童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南部,距县城约十五公里,地处宁波市南端,214省道、G15高速穿镇而过,东西塔山、鹿山二山对峙,南北白溪、梁皇溪夹流,是活态生色的宋韵小镇,2007年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2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于1999年10月建成开放。如“前童元宵行会”“耍牙”“竹编”“十里红妆”“前童三宝”“泥金彩漆”“等,这里展现浙东文化和民俗的重要平台。先后获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乡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最美浙江十大古镇”“鼓亭之乡”等殊荣。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和朋友圈,感谢山水尤、缪军、白溪钓翁等诸位老师!


木子叶寒:本名林海燕,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委员。近40余篇散文诗歌被选入《中国当代作家优秀作品精选》;出版个人诗集《无心的错失》《黑土地的花朵》,散文集《心若在梦就在》《燕来墨香》《梦里牵不到你的手》,合著散文集1本,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参与主编纪实采访文学《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主编《宁海市场监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游宁海前童古镇(下)
这个地处宁波的古朴小镇,藏着江南水墨间轻吟的光阴~
浙江旅行该去哪?这座古镇是江南小镇的代表,烟火气息十足浓厚!
前童
看得尽的小桥流水人家 道不完的天地人和之妙
​各地童氏宗祠合集(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