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海县作家协会】 纪念潘天寿诞辰125周年⑥章麒:高山景行——读《潘天寿谈艺录》有感




高山景行




——读《潘天寿谈艺录》有感

文/章麒

《潘天寿谈艺录》是潘天寿关于中国民族绘画各个方面的论述,散见于他的著作和谈论中,由其子潘公凯编辑,以语录的形式,采编了潘天寿的著作、手稿、讲课和谈话记录。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出版,至今畅销不衰,在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的2017年又进行了修订再版。

潘天寿1897年314日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冠庄村一个农民的家庭,潘天寿一生没有受过专门学校的艺术训练。他曾担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美协主席,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之后又一位登上高峰的国画大师,擅长写意花鸟、山水和指墨画,作品气贯长虹,奇崛朴正,高古可风,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朵瑰丽奇葩。

潘天寿生活在中西方文化冲突明显,社会活动激烈的年代。在建国前,西方绘画传入中国,中国画面临如何融汇西方艺术的困境。在这种环境因素下,具有鲜明的艺术教育家精神,思考中国画的生存发展甚深,总结出大量系统的理论。

他与前辈大师的最大区别,他不是单纯的画家,是中国美术最高学府的教育家。在实践中总结,对中国画所面临的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超越了同时代的画家们。

潘天寿在创作中

潘天寿在1957年就提出“东西两大统系的绘画,各有自己的最高成就。就如两大高峰,对峙于欧亚两大陆之间,使全世界仰之弥高。这两者之间,尽可互取所长,以为两峰增加高度和阔度,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决不能随随便便地吸取,不问所吸收的成分,是否适合彼此的需要,是否与各自的民族历史所形成的民族风格相协调。在吸收之时,必须加以研究和试验。否则,非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与阔度,反而可能减去自己的高阔,将两峰拉平,失去了各自的独特风格。中国绘画应该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绘画如果画得同西洋绘画差不多,实无异于中国绘画的自我取消。”如今全球化浪潮下,东西方艺术交流贯通,在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绘画特色,开创中国绘画新局面,读此话仍感觉潘先生思考之超前,掷地有声,不得不赞叹他眼光长远、见地不凡。

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一文中潘天寿又提出“中国人从事中画,如一意摹拟古人,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孙。中国人从事西画,如一意摹拟西人,无点滴之自己特点为民族增光彩者,是一洋奴隶。两者虽情形不同,而流弊则一。”他强调中国画自身的特色,对传统中国画研究深刻,一生以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安贫乐道,刚毅正直,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时代,依然坚持入画标准,不画与山水不符合的内容。继承民族绘画的传统,有自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严格把握作品的格调。如同他笔下的岩石,方方正正,坦坦荡荡。而他画笔下的猫啊牛啊鹰啊,都跟岩石类似,方正的框架,厚重的墨色,丝毫没有做作之态。

《论画残稿》中潘天寿旗帜鲜明地提出“艺术品,为作者全人格之反映。无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学问,广远之见闻,刻苦之经验,决难得有不凡之贡献。故画人满街走,而特殊作者,百数十年中,每仅几人而已。”在他的思想中,真正的艺术都是闪耀着人的高尚品质的,只有画者提升自己的品格、学问、见闻和经验,才能形成杰出的贡献,这也是他自己的终身追求。所以他自己的画风充满强烈的时代精神,生机勃勃又有生活气息,而不是传统中国文人画那种顾影自怜。

在创作和教育上都有卓越建树的潘天寿却从不以艺术家自居,自谦为“教书匠”,在阅读此书时,我学习到了潘天寿先生的优秀品格、高尚情操、爱国情怀,感动之余,对我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更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章麒 

作者简介:章麒,网名平安,浙江宁海人。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海县美术家协会会员。创作的作品曾入展全国第三届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入展宁波市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大联展,曾获宁波市新故事大赛银奖、铜奖。


□编辑:木子叶寒
□ 图片:来自网络
题字: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气派——献礼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
纪念潘天寿先生120周年诞辰专辑(一) | 1959年潘天寿先生自述
清刚正大 高风峻骨:潘天寿的美学风格
潘天寿诞辰 120 周年学术研讨会·杭州论坛
如何赏析潘天寿的绘画艺术?
潘天寿绘画作品解析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