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海县作家协会】 纪念潘天寿诞辰125周年⑱滕延振​:潘天寿画作中的署号




潘天寿画作中的署号




  文/滕延振

        
潘天寿先生早期的画作中,许多署有一些颇为费解而又怪异的署号。比如他三十二岁时,取号为懒头陀;三十七岁,取号为懒道人;四十七岁,取号为懒秃寿者;四十八岁,取号为心阿兰若住持。这些署号从1928年开始或更替,或兼用,直到1948年才全废之。此后,他才取用大颐,寿者或雷婆头峰寿者等署号了。除了这些署号外,还有几方常用的印章也有类似的意味,如“一指禅 ”“听天阁主”“指头禅 ”等。

同时,在他的画作中,出现了乞丐、老衲 、寒僧等形象。如《晚山闲打一疏钟》《济公与大象》《老僧》《面壁图》《秃僧》《读诗僧》等。

从这些名号中,我们发现潘天寿先生早年的佛教观念表现得较为显明、强烈。这为他早期淡泊之志与静远澄澈之心境,提供了印证。
就他所取的许多署号中,我们可作如下解释:
1、 懒头陀:头陀是梵文的音译词,指得是行脚的僧人。他自喻为疏散而窘迫的僧人。
2、 懒道人:道人的几种解释 ⑴旧时对道士的尊称。⑵古代也称佛教徒为道人。⑶方言,指佛寺中打杂的僧人。此处根据潘天寿多画老衲寒僧来分析,应取第二种解释为是。而且与前面所举以懒字带头,其用意是一样的。
3、 心阿兰若住持:阿兰若也系梵文的音译词,指的是寺院。心阿兰若住持可解释为:我是我心中寺院的长老。禅宗南宗祖师慧能的《解脱论》中指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成佛之道,更无须到西天去拜”,只要“直指人心”,便可“见性成佛”。潘天寿在《佛教与中国绘画》一文中指出:“原来禅宗的宗旨,主要是直指顿悟”,这个“顿悟”就是南宗的最大教义。这说明,潘天寿取用该号时,是受到过东土六祖慧能佛学体系的影响的。
4、 居士:在家念佛修行之人称居士。慧能在《真如缘起论》中说道:“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必在寺。”这个理论,简化了通向天国的手续,拓宽了进入天国的途径,它被早年的潘天寿接受了。
5、 指头禅、一指禅:原系武僧的一门手头工夫。在这两方印中,潘天寿借喻作指墨工夫。
6、 听天阁主:听天,即闻雷也。因潘天寿家乡有雷婆头峰,民间传说是雷婆婆化成的,因此他将画室取名为“听天阁”,又刻印章“听天阁主”,以示不忘故乡。

潘天寿的这些署号与印章,宗教色彩是浓厚的。特别是与佛门的联系,更是显明。为什么潘天寿喜欢取用这些与佛教有关的署号呢?为什么喜欢一些老衲寒僧呢?看来,潘天寿在取用这些古怪奇异的署号时,心情是沉重的,是画家在苦闷傍徨十字路口情绪的流露,也是他长期受佛学思想濡染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他可能还系统研究过佛教史和佛学,这可从他所著的《佛学与中国绘画》中看到一斑。在此文中,他大量地引经据典,分析了我国佛教起源及三千年来佛教的演变、分支等情况,并概括地综述了世界上有关宗教与绘画的影响及内在的联系,并存想“未悉今后吾国的绘画,与佛教是否还会发生何种关系?”如果说,潘天寿未曾研究过佛学,他的文章何来如此厚实的材料?何来如此精辟、洞彻的论点论据?目前尚缺潘天寿先生与佛门交往及在研究佛学方面的更多资料,但我们不妨从他的署名、作品、格言、实物及同辈朋友艺师的回忆录中去探索,去寻找他与佛学方面的某种联系。

(此文发表在1989年浙江《学习与与思考》刊物)


作者简介

滕延振  

滕延振,笔名泰山月,古道等。浙江宁海文物办退休。国家文物博物副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博学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宁海民间文艺家学会顾问、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发表国家、省级论文多篇,专著多部。也兼写小说、剧本、小品等文艺作品,并获市、县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潘天寿的画作透露出他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转载]潘天寿画作2
为复更致读者
自然简洁 返璞归真 ——略述画家朱逹的艺术
潘天寿画作欣赏(02)
潘天寿画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