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宗光 | 国学《论语》之发微——交往的学问(下 )




国学《论语》之发微




——交往的学问(下)

文/安宗光

下面提出几个问题,对“交往”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其一:不是说“仁者爱人”么?可是孔子却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也就是说仁者不仅能爱人还能恨人。对此,作怎样的理解?
   
原文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子曰:苟志于人矣,无恶也。”把这句话同上面的话连接起来就容易理解了。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真有了仁的修养,就不会特别讨厌别人了;对好人固多要去爱他,对坏人也要设法改变它、感化他,这样才算对。所以说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看天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对好人要爱护他,对坏人也要怜悯他、关怀他、感化他。
   
其二:老子说“报怨以德”,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有违儒家的“仁爱”之道?
   
孔子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以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慈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一切。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其三:孔子认为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有人说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也有人说这其实是一种对朋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你认为呢?
   
我们知道,交朋友也是一件很难的事。这里孔子告诉子贡,交友之道,——适可而止,不要过分。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羞辱。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朋友之间也不能凡事都直言不讳、不顾情面。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也需要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不要做过分的事,对朋友不要提出过分的要求,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好朋友就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明智和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友爱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地面对生活的人。
   
其四:怎样理解“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为什么会这样?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作“好”呢?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有一个哲学寓言,名叫《豪猪的哲学》:

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无论父子母女之间,还是多年夫妻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到了《论语》中说的“数”这个阶段,彼此已经不独立了,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余地。
   
其五:“以文会友”中的“文”仅指文章么?“文”的具体内涵包括哪些?
    
答:这里的“文”不仅指文章,它应该包括:个人修养、道德倾向、人生态度等多方面。正如现在说的“文如其人”。因为一个人的“文”,就应该表现他的诸多方面了,所以这里的“以文会友”同时也是以“人”会友,以“仁”会友。但“仁”是无止境的,所以后文说“以友辅仁”,是想在“仁”的修养上更上一层楼罢了。

作者简介

安宗光  

安宗光,中学高级语文教师。98年~08年任知恩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退休后以诗和远方为生活终极目标!步走、登山、赋诗、为文、书法、抚琴、出游、会友、稼穑等等等等皆有浸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读《论语》之4:吾日三省吾身
【共读】《论语》子张篇第三
国学语录 2012年9月2日
儒家的修行之道,他算讲明白了:南怀瑾解论语
交友之道
论语今读(3):吾日三省吾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