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可军 | 九秋最好今宵月




九秋最好今宵月




文/应可军

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宁海以八月十六日为中秋节,俗称八月十六。比较有名的是一句天气谚语:“六月辰,七月半,八月十六好甭算。”节前,亲朋好友互赠月饼,晚上阖家团聚饮酒尝月饼。宁海为什么以八月十六为中秋节呢。传说起源于元朝末年,汉人利用面饼夹上一张纸条为标志,号召八月十五这一天一起暴动,推翻元朝残暴统治。而宁海地处山区。海角号令晚到一天,到八月十六才得知消息,相沿成习,于是把八月十六定为中秋节。写诗都是有感而发,中秋节心中思乡情节比较浓,所以大部分诗人在中秋写诗,抒发乡情。宁海人写的诗词,就如舒岳祥的《中秋风雨夜深见淡月起酌一杯》风卷浮云去复来,月明惨澹半帘开。人生乐事不可料,万壑千岩共一杯。方岳《韵杜监簿·黄尘茫茫行野马黄尘茫茫行野马,白发混混争蜗牛。老心如水夜声寂,明月不减山间秋。”明代大儒方孝孺《中秋对月 其一》双橹鸣江水不波,云山无数拂船过。夜深把酒问明月,月色与愁谁较多。方孝孺《中秋对月 其二》南郑荒坟草木寒,东瓯旧宅桂花丹。九秋最好今宵月,又向孤舟独自看。胡陈鲍序悦《梧岑杂咏》中秋夜月满屏山。俎豆西林讵等闲。为演梨园争祝寿,当筵歌咏列仙班。”明代文士许继《秋夜二首 其一》云“夕凉满庭户,悄悄林下宿。蛩韵连废阶,萤光映深竹。

虚怀感末事,往节惊瞬目。起舞明灯前,驱愁泻醽醁。”诗词最有泪点可能是宋大理司直枢密院编修郑雪岩的《水调歌头 ·甲辰皖山寄治中秋招客》一词,他云:甫营亭子小,花柳斩新栽。衰翁余暇,何妨领客少徘徊。堪叹人生离合,恰似燕莺来往,光景暗中催。芦荻晚风起,明月满沙堆。去年秋,如此夜,有谁陪。欲挽天河无路,满眼总尘埃。未了痴儿官事,行止从来难定,又趣到苏台。不作别离句,共醉十分杯。” 未了痴儿官事,行止从来难定,又趣到苏台。不作别离句,共醉十分杯。团圆佳节偏谈别离只能借酒消愁。

中秋节虽是八月十五是全国性的。但其犹如小长假,是个过程。如宁海及台州一带,称八月十六为中秋不是个例。唐代诗人张籍《祭退之》诗句有云:公因同归还,居处隔一坊;中秋十六夜,魄圆天差晴(《张司业集》卷一)。”由此可知:八月十六为中秋,自唐即有,并非台州独有。即非宁海独有。本地以农历八月十六日为中秋节。宁海乡间许多地方有捣糯米麻糍过中秋的习俗。在农村中,捣糯米麻糍是件大事,相传是旧社会大户主人家为犒劳辛苦劳作的长工,捣糯米麻糍,八月十六请长工。主人家置办一桌好菜,请长工坐上座,甚是客气招待。中秋节对他们这些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来说是个盛大的节日。客气的主人家还会送糯米麻糍给亲朋好友,共庆中秋。中秋晚上全家聚在一起吃晚饭,俗称“团圆饭”,菜肴比平常要好些,还要吃一些当地的面食——洋糕(也称麦糕)。晚饭后家庭主妇在庭院中间摆放桌子,放上月饼,点上香烛,对着月亮叩拜。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看月亮,谓赏月。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老年人向围坐在旁边的孩子讲 “嫦娥奔月”的故事,说古代的戏文,谈时下的新闻轶事,盘算中秋过后的秋收秋种。小孩儿们猜谜语、唱歌跳舞。文人雅士则吟诗,作赋,填词,唱曲。宁海还有一个民间习俗。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每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偷偷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中秋节还有偷瓜送子的风俗。南瓜谐音“男娃”,有送子之兆。八月十六中秋团圆之夜,一群交情甚好的小伙子偷偷爬进瓜田,摘一个南瓜送到没有生育的人户家中,剖开瓜瓤,寓“破瓜得子”之意。南瓜子多,愿他家多得贵子。如果没有南瓜,也有以偷冬瓜代替,俗话说,小子生得像冬瓜,虎头虎脑。习俗趣闻多多。    

节日家人团聚,饮酒赏月,分食月饼。文士对月吟诗,雅兴尤浓。此俗今仍盛行。诸如东门人黄则才留下《中秋感怀四首》云:浮云万里一齐收,何问汉家二百州。记得年年留故事,这回恰半是中秋;日色平分不短长,江南江北好秋光。天开别有清虚府,留到人间夜未央。涌出中天大豁眸,十分月色五分秋;虽然一样团圈相,偏较寻常迥不侔。终宵违此意如斯,我欲乘搓一问之。儿女英雄多少恨,照人异地系同思。

还有宁海人客居在外。如号称石清潭的石允常也写过一诗:“征袍暂脱思悠然,闲数游程岁月迁。万里江山秋又半,一天星斗月初圆。阆中客邸逢今夜,江夏官舟想去年。五载驰驱任南北,清晖时得照离筵。”宁海历代不乏诗人及其作品,当代诗词创作也人才济济。以浙江乡贤陆时雍的《诗境总论》“真”“情”“韵”理论架构,来评价和鉴赏宁海清代及民国和新中国各时期的民间诗人作品,发现这些歌颂家乡风土人情的诗作完全符合这些标准,且具有自然真情和浓郁的韵味,有着属于宁海不同时代的诗歌意象,如有兴趣者,宁海完全可编著宁海历代节俗诗词选。蕴含着宁海人的忠孝礼义文化等元素,增添了宁海人品味中秋的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流传于月亮和月饼间的中秋诗词
优秀签约诗人韩军(清逸散人)《古韵专辑》| 金宁《摄影展》
推荐诗词(时间)第5页
【广东】仇可《诗情画意度中秋》
中秋观月
中秋知识精选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