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可军|祖训或族规




祖训或族规




文/应可军

宁海县全县姓氏,据16周岁以上已办居民身份证者统计,共399个姓(内有复姓2个)。我主编的《宁海县姓氏文化大全》共420个姓氏。其中以王、陈、胡、葛、叶、张、杨、徐、林、李10个姓人数最多。本人为了考查宁海各姓氏渊源,到处挽亲托眷查阅过宁海民间珍藏的数百本各姓氏宗谱,由于当时缺少手机及扫描设备,全靠手抄。在一次次社会动荡和变革中,一个个家族劳燕分飞。而很多年后,家谱成了这个家族重新认祖归宗的重要依据,以及他们对自己祖先的珍贵纪念。而当时村民对宗谱的管理特别严格,有的干脆说文革时烧毁、出售给收购站,有的说外姓不借。平日不看(一般农历六月六晒谱时或清明节)有的要经过鸣炮、献祭、净手等礼节。甚至九老同意,才让看,一番折腾,已是中午或黄昏,查谱时间没了。几年来,所以我大概只有二三百册左右。有人问我你的资料从何而来,就是这点资本。

我在宗谱里发现更多的是宗谱里的族规和家训,告诫后世子孙恪守孝悌忠信的封建伦理道德,不乏有其进步的一面,如无意识的保护了生态环境、戒赌、禁止溺婴等等,类似于今日的村规民约。

国历代的古圣先贤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使命,依托儒、释、道文化根基,建立了一套多元的修身处事、治宗理族、从政掌国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文希望从“齐家”的角度出发,借古人的宗族治理之法,对当代的家族传承和治理有所启示。

古时,为实现源自宗姓的生存、繁衍、传承和发展,在地方上渐渐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最小单位的家族群聚的社会单元—宗族。当时各个宗族规模大小不一,少则数十人,多则百人乃至千人。

如何对族群实施有效管理,实现宗族有序传承乃至发扬光大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古人通过在实践中总结和摸索,逐步建立了包括祠堂、宗谱、宗训、族学、族长、族产六要素为一体的科学管理系统,这就是宗族治理。

每个家族,一般都有族规、家训,内容也因家族而异。家训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如下内容,简而言之有:一、国法家法,严格遵守;二、同族和睦,闾里友好;三、敬贤尊长,抚孤助困;四、合乎礼教,以正名分;五、尊祖敬宗,规范祭祀;六、修身齐家,约束言行。如果你手上有本姓氏的宗谱,一定会找到自己宗族的祖训;不过载于家谱中的"祖训",多系族长代祖先立言,是他们藉祖先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全体族众。一般内容,不外乎以下内容:

、耕读:田必力耕,书必勤读,不耕不读,不如犬畜。

、教子:家有子弟,教之成人,若任游荡,必害终身。

、安分:为人在世,各安本分,利己损人,终必无用。

、贸易:公平交易,童叟莫欺,奸媒巧诈,害己损人。

、交接:与人交接,务必正人,此须茶酒,切莫吝惜。

、嫁娶:男婚女配,为理之常,慎择贤否,门户相当。

、慎真:父母丧亡,早宜思量,不称有无,尽孝尽忠。

、追元:祖宗虽然,祭祀必诚,清明冬至,不是闲临。

、修身:严以待己,恕以待人,花街柳巷,谨步莫临。

十、谨训:家训至此,句句格言,子孙恪守,世代相传。

十一、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弟弟妹妹。

十二、忠信: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诚老实,诚实守信,讲信义。

十三、读书:读书能增长知识,明人伦、知理义,知书达理。俗话说“养儿不读书,不如养活猪”。读书是做人的终生职业。

十四、忍让:对非重大原则问题,应该谦让、让步,“宽宏大量忍为高,遇事不气是英豪,流言蜚语任他去,万事容人祸自消”。这应是我们具有的品格。

十五、勤俭:勤奋简朴是我们的传家宝。创业靠勤、守业靠俭,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十六、善行:积德行善,多做善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仁爱之心。行善帮助别人,自己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莫大慰籍,对于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社会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促进作用。

十七、戒奢华:不得奢侈浮华,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永不腐化。

十八、戒赌博:不博弈、不想歪财。赌博的最终结果是输光家产,造成祸患。俗话说:“赌博賊赌博賊;一赌、二剥、三做贼”,“耍钱闹鬼”,会失去人性道德。

十九、戒淫荡:不许淫乱,不许嫖娼卖淫和乱搞两性关系,要保持人的贞操亮节,做纯粹的人。

当然,各宗族各有自己的语言特色,每一个人都诞生并生活在一定家庭之中。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和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风。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随时消失的无形部分。有形部分多半呈现在如家训、家规、家法、家谱、族谱、族规、宗谱、家族祠堂,以及各种祭祖追宗仪式等方面;无形部分则主要凸显在长者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以及由此形成的家庭生活习惯和家族气质风貌等方面。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观念,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据我所见的家训有;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戒赌的,禁止溺婴等等。甚至不准娶戏子。嫁公吏的。并有驱逐出族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毋宁说,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   寒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家谱的起源和发展
为什么要编修家谱?
漫谈编修家谱
家谱的体例(四)
家谱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