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伟望 | ​年轻真好:以文学滋养的名义——一堂跨越四十余年的文学鉴赏课




年轻真好:以文学滋养的名义




—一堂跨越四十余年的文学鉴赏课

文/袁伟望

很正常的课堂:坐在教室里的是朝气蓬勃的宁海中学柔石文学社的年轻学子。

很特别的课堂:坐在第一排的是陪同先生的师母与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贡献奖获得者的储吉旺先生,还有宁海中学原校长符洪铭与新任校长陈模连。坐在最后一排的是宁海中学柔石文学社的年轻指导老师和七八位白发苍苍的年龄约在八十左右的老头老太。

非常特别的是:站在讲台上讲课的——今天的主角——是精神矍铄的诗人、教授——八十八岁的方牧先生。

课堂时间是2023年5月10日上午,地点在宁海中学大梁山楼阶梯教室。

下面是课堂实录的部分内容。

符洪铭(请王老师坐在藤椅上,站到讲台前,同学们鼓掌):今天在这里听课的有王老师当年在宁中当语文老师的学生,如今年龄有80岁左右,还有宁海中学语文老师、原来的老书记谢时强老师,也有现在的如意公司老总储吉旺先生,他们都是当年我们王老师的得意门生。储吉旺先生是我们宁海中学柔石文学的第一任社长。这个社长的指导老师,就是我们的王老师。下面我们还是要先请储吉旺老总给我们讲话。

储吉旺(从座位起来,向老师致意,鞠躬向同学们,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尊敬的同学们啊,非常高兴,请来我的语文老师方牧给我们做文学讲课。我为什么对王老师特别尊重?刚才我们的符校长已经说了。王老师教我的第一课是什么啊?就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他教的书,是打到你的心坎里去的。功夫就体现在语文老师的一种背功上。他要求我们背诵。《木兰辞》啊,《孔雀东南飞》啊,等等。王老师让我们背一百篇。人家能背一百篇,我为什么只能背七十篇啊?这个很重要,我当然要背,还要背更多。所以,老师教得好,走到我们心坎里,我们学得好。这样一种坚持与信心非常难得。所以,我现在还请他到宁海中学来讲讲课。

然后,我回顾一下柔石文学社社长。社长,这是很荣耀的事情。我是社长喽。后来我写了几本书,写得不好,但那也是文学的功劳。我们同学现在坐在这里,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提升人的心灵的,我经常给办企业的说,一个人要有知识,但仅有知识还不行,还要有智慧。你有智慧,你才能把你的企业办好。我像你们同学一样,你们在学校里学得很多知识,但要能从知识里引出智慧来,用于实践。读书改变命运。我是农民出身的,如果我不读书,现在仍然在做农民,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办了企业。所以呢,同学们,在学校里读书,一定要把书读好,还要到实践中去。

好,下面请王老师讲课。

王老师(师生热烈掌声):我几年没到宁海了?(四年)。到宁海,我有回家的感觉。今天到宁中,那么,更有回家的感觉。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家人,今天就跟你们谈谈家常。1962年春天,过去61年啦,储吉旺先生这一班学生,今天也来了好多。这个班级是很优秀的。我跟他们商量,我们打算成立一个文学社。文学社成立了,第一任指导老师是我,我发现储吉旺是一个人才,但当时没想到,他现在能成为这样一位大的企业家,这是出于我的意料的。所以,今天到这里讲课,我就首先想到了柔石文学社。柔石文学社呢,到今年有61周年了。一个中学的文学社能够有60周年,在全国也不多的。方孝孺先生是宁海人,宁海是读书种子之乡,你们就是读书种子!所以,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为我在这里当过老师感到荣幸。今天,为留下一个纪念,我把《普陀山文化》——我编了整整十八年,现在还在编——送给校长。

  

(王老师赠书。符校长受书。学生热烈鼓掌。)

符校长,当了二十年的宁海中学校长,是个记录。我呢,在宁海中学当了八年老师,既不算长,也不算短,但校史里有我的名字。我也是宁海中学的一员,跟你们真的是亲人与家人。我是八十八岁的老人,在这里讲课,也是创造了一个记录嘛。今天,因时间关系,我就讲一堂文学鉴赏课。

进入正题前,我想讲一个引子。杨绛先生,听说过这个名字吗?(同学回答:听说过。)她在九十七岁的时候,写了一本新书,叫《走到人生边上》,我刚刚读过,我八十八了,也走到人生边上了。所以呢,说什么呢,叫老马识途吧。这本书里,有一篇叫《读书的苦与乐》。我很赞成其中的苦乐观。人为什么要读书?我们怎么与书结缘?让书来充实自己,我们的人生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一生,我们人生就还有许多个人生。许多个丰富的人生,这是可以从读书中获到的。一本书打开了,扉页就是一扇门,你随便进去好了,你可以直接与作者交谈甚至可以通过书登堂入室。你们自己有体会吧?你要到俄国去,我们那个时候不方便,现在也还是不太方便,但你可打开一本书,叫到普希金。说,普希金,我来看你啦。普希金就会亲切地对你说,来吧,小伙子们。你就可以与普希金说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也可以去敲托尔斯泰的大门,跟他商量,啊呀,什么是多么的快乐,什么是多么的厌倦。托尔斯泰你对生活有点厌倦了,那你就让他休息会,你也休息,等休息过了,你与他再继续交谈,说说战争与和平。英国莎士比亚,真是太精彩了。我们也一定要去看看的,他的书可是英国文学的皇冠啊。你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的,莎士比亚他会替你解答。在莎士比亚那里,你也可以对他质疑与批评的:老先生,你塑造的人物都是真实的吗?你的语言真是“快乐英格兰黄金时代”所特有的青春活力的表现吗?

诗,词,歌,赋,散文,戏剧……都是可以成为一本本的书的,它们都等着你们去打开。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且,读书能给你十个人生,一百个人生。所以我做一个开场白,做个引子,讲一下读书的快乐。这也是我一生的体会。宁海是读书种子之乡,读书的风气很好。那个时候,我在宁海,到桃源桥外面去散步……这是别的地方没有的情景(遗憾中间一段我没有听清)。

今天,我给大家讲文学鉴赏课。不论同学们是读文科的,还是读理科的。文学的书,一定要它陪伴终生。你们都是十六七岁,那时吉旺他们也是。那次,我六十岁,同学们三十几岁,我说了四个字,他们感动得不得了。今天,我仍然要说这四个字。同学们,你们“年轻真好!”(热烈掌声)

陶渊明对读书怎么说的?四个字。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有陶渊明的意趣在。今天有时间,我给大家细细地讲鉴赏,讲唐诗,求其甚解。诗作者是七世纪的,叫张若虚。张若虚知道的啊?张若虚有一首诗叫“春、江、花、月、夜”。啊,《春江花月夜》,太(王老师沉浸在无限的美妙的想象之中,让人也体味:春,江,花,月,夜。)……有评价说这首诗“孤篇盖全唐”。孤篇,盖,全唐,厉害着了。张若虚一生只留下二首诗,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这是一个恰当的评价。“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个是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我很同意。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先把这首诗朗诵一遍。现在,我们一起回到七世纪的长江边,与张若虚一起。来:

(王老师站起来,抑扬顿挫,激情洋溢开始背诵。)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先生的背功让人佩服。先生的朗诵,引得学生持久热烈的掌声。王老师已成功引导学生进入鉴赏者的角色。)

谢谢同学们。我先讲题目。春,江,花,月,夜,(一字一顿,抬头引发向往)都是什么元素啊?……自然元素。对。而人——张若虚——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自然,对,都是自然的元素。而其中是人——张若虚与自然。当我们在读《春江花月夜》的时候,这人,除了张若虚,就是我们。是我们与张若虚一起,与春、江、花、月、夜相伴相思。心驰神往啊。同学们。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了人生最为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好的文章看神,看精,气,神。这诗,精、气、神,十足!我们来比较一下。假如,这诗题目是《春花江月夜》呢?……这春天的江水,是流动的,是精气神圆满融合共生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诗,是一曲音乐,还是一场动人的舞蹈。我记得1957年《春江花月夜》舞蹈,由陈爱莲在北京舞蹈学校首演。后来,国外观众看过她表演的《春江花月夜》后,直接称她为“the moon”(月亮)。有人评价这部舞剧《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舞最杰出的经典作品”,“已经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穿越时空的力量”啊!《春江花月夜》,同学们。能“穿越时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怎么说啊,我们读书,作者是第一作者,有人说,我们读者是第二个作者。你读一本书,你不是作者,但你要变成作者,要把自己装进书里去。我上课没有特别的方法,就是要进入角色,进入到环境,进入到人物。走进去。

现在我们走进诗篇的大乐章。开篇是全景,是宏大的场景,是全覆盖。我们设想,在浩渺的长江边上,在长江的南京城的地方。我们与诗人一起,把大海作为背景。诗来了,春江潮水连海平。这句最好,来了:“海上明月共潮生”,月亮与海潮一起共生。这个月亮很亮,光照到海面上,随着波涛,无限的广阔,千万里,全覆盖。大家感觉到了吗?我们都在同一片月光下啊!这个起头好。下面另外一个镜头,是小镜头,叫“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什么是“芳甸”?芳甸就是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江流环绕着。啊,月亮照着花林,月光不流动,这是用的比喻。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现球形或圆锥形状。你看呢,接着的,自然就有了“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什么是“汀”?汀,水边平地,是小洲。大家见过沙滩吗?沙基本是黄的,但月光下的沙呢?变成白沙了。白沙好在看不见。你心里感觉到有沙,感觉到沙是白色的,但眼睛看过去,看不见它,整个地被月光填满了。

接着,叫“江天一色无纤尘”,啊,那一轮“孤——”“月轮”啊,在皎皎空中哪。我有一段时间,离开教育,孤啊,后来回到教育,眼前展现一片无纤尘,空中皎皎,这就是人生啊。这是多么有启发的诗:孤独有什么可怕的?!孤是月轮,空中是一片无纤尘,是皎皎啊,是清啊。下一句是不得了的精彩。“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哪个人最先看到月亮?江上的月亮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这是问吗?这是个千古的真理,提出来就精彩,不需要解释。同学们哪,这是一种意识。这叫什么意识?宇宙意识。我们现在讲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实,最深的就是宇宙万物,就是宇宙观。怀有这样宇宙观的人,不多。生命宇宙,好像先秦有几个接近,如庄子、老子,孔子没有这个宇宙观。还有呢,司马迁他有一句话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接近这个宇宙观。真正有宇宙观的人是张若虚,就是这首《春江花月夜》。

是啊。刹那间,真有点恍惚了,却忽然真正地清醒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说明人生是很快的,是短暂的。但是“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月,千年万年,千年万年的江月都一样吗?“只相似”。我也曾是翩翩少年,现在……所以大家要珍惜啊。你看啊,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切过去都是很快的。逝者如斯夫?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虚的过去,最要有实的东西来。清枫浦上谁在不胜愁啊,良人。同学们,在这个星球上,男人与女人,是最最重要的组成?你们同意不同意啊?(大声的“同意”,在不同会意的笑声中响起。)一人在外漂泊,一人高楼相思。就像储吉旺与他的爱人。谁家今夜扁舟子?储吉旺,办企业,他老是要出门,出去办事,出去经商。他们都是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谁人不知道“少年不知愁滋味”?坐在后面的学生知道啊。人有些感情是虚的,只有相思的感情是最真的,最深的,也是最美的。

现在把镜头交给女性。“可怜楼上月徘徊”,月在徘徊,良人在徘徊,她想念那个离人啊。同学们,你们同学化妆照不到镜子吗?有句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下一句同学们说:“女为悦已者容”,对不对啊?(对!“女为悦己者容!”声音洪亮。)所以,照的是离人的妆镜台哪。珠帘,珠帘是卷起来了。月光,这里是指思念了啊,卷不去。捣衣砧,也是一种象征。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求得布帛的柔软熨帖。捣衣,多在秋天的夜里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被称为“寒砧”,秋天是思人的季节,捣衣用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捣衣砧上拂还来。思念卷不去,拂还来。此时,相望,望不是一般的望,此时是“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越是想着不去思念,越是发作得厉害。同学们用一个词形容:“痴情”。对。痴情。我觉得“痴情”是一种极好的美德。痴情的月光流得到吗?流不到。流不到怎么办啊?发信息啊。微信、QQ。那时有吗?接着,通过两个比喻。鸿雁传书,同学们听说过。“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长飞,光不度。这鱼龙潜跃形成的水纹都是不尽的思念之情,都是爱的表达。这样的一种思念的爱,值不值得?同学们回答:值得!(同学们大声回答。)这是一种最美的爱!

下面是男人的视角。昨夜闲潭梦落花,梦落花,梦花落池潭,到底梦谁啊。可怜春半不还家。可怜半年过去了,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是男同学的第一乐章。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这是第二乐章。斜月慢慢下沉,藏到海雾里,“碣石”“潇湘”两地相隔遥远。临碣石,观沧海。“潇湘”还有相思、伤心之地的意思,又有情已成空,无可奈何的意思,诗人常用来寄情。今夜乘着月色,又有多少人等着回家,又有多少人回不了家啊。在这归家的路上,就有思念落空不能归家的我。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怎么说呢,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真是美啊。不知大家以为如何。最后说说这首诗的价值,这首诗的影响。大家知道,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初唐也有个诗人叫张九龄,张九龄写了一首诗叫《望月怀远》,有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哪来的,来自“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模仿,不是抄袭。后来到了李白,啊呀,李白真是天马行空啊。直接与《春江花月夜》挂钩的,如“青天有月来几时”。张若虚不是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又如李白“我今停杯一问之”。你看,有没有张若虚的影响?李白还有一首诗,叫《月夜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种奇思妙想,是李白的,但是精妙的诗句影响来自张若虚。大家同意否?大诗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有没有《春江花月夜》的影响啊?细读,诗里的内容,有太多的《春江花月夜》的影子。最明显的是苏轼,大家都熟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人说,苏轼的“中秋”词一出,余词尽废。我觉得有点夸大。但苏东坡也是受了张若虚的影响。

最后,我简单介绍下我自己。我是1936年出生的,51年16岁,开始当教师,教了5年小学。到56年,考上大学,读了四年。然后就到宁海。第一站到长洋中学。长洋,你们去过吗?那地方以前非常偏僻。教了一年半,大概我教书还可以,所以宁海中学把我调来了。时间在1962年春天。我在宁海中学待了8年。这8年时光很难忘。后来回到舟山去了。当了两个学校的校长,一个叫舟山师范专科学校的,一个叫东海学院院长。61岁,校长不能当了, 教授还可以,二年一聘,又连聘教了10年。没办法,退休了。后来学校返聘,又当了5年教师。到我76岁的时候,走下讲台。啊呀,今天到这里来上课,也可能是我的最后一课,我要留下来做纪念。记得1984年,我到舟山师专做校长的时候,49岁,我在大会讲了几句话,其中有两句话,叫“与知识在一起,我将永远充实;与学生在一起,我将永远年轻。”(热烈掌声)今天,我还要讲这两句话。我现在还在学习,每天的,杨绛先生的书,钱钟书先生的书……我都在看。“与知识在一起,我将永远充实;与学生在一起,我将永远年轻。”今天,我的妻子——学生就坐在前面。(王师母站起来。“哇——”学生叫出声来。)所以,我与学生在一起,永远年轻!(热烈掌声、笑声。)

下面请同学们提问。在唐诗宋词的范围内,什么问题都可以提。

(同学有点羞涩,在指导老师说了后,有同学起立提问。王老师听不清,提醒着话筒,说出的却是“手电筒”“手电筒在哪”。引来同学欢快的笑声。)

同学1:王老师好!很感谢爷爷辈的王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激情的鉴赏课。我想问王老师一个问题,鉴赏诗词的意义是什么?

王老师:刚才这位同学提了个很好的问题。我觉得鉴赏诗词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诗词可以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各个方面。各种诗词表现了各种生活,各种人的感受。我们鉴赏这个诗词,首先是对这个时代的鉴赏。假如我们读唐诗,我们通过唐诗看到唐代社会。鉴赏也是对这个人的鉴赏。这个人的人品、人格,等等。鉴赏,还是对这首诗的鉴赏。比如,对《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你们觉得这首诗美不美啊?(同学完全放开,情不自禁地脱口喊:“美!”)这就是美的鉴赏。一个有美的鉴赏能力的人,人生一辈子有情怀。人生最宝贵的真善美,最需要的精、气、神,这些都包括在诗词里面。啊呀,中国的好诗很多的呀。我再讲一首诗,叫《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说,这首诗写的是唐人心态,也只有唐朝人才写得出来,宋朝人是写不出来。就是苏东坡,也写不出来。因为这个时代没有这个英雄气概,这种向往。所以,我说,诗词鉴赏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审美修养,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我记得有一个学生啊,说过: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你们是宁海中学的学生,你们以不以学校为荣啊?为荣!问符校长。符校长说,明天,你,因我们为荣,好不好?好!

同学2:王老师,非常感谢!今天收获很多,启发很深。其他不说,我只想问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诗词鉴赏与高考作文的关系是怎样的。

王老师:我兴趣来了!我以前教古典文学,一直要求同学们背100首唐诗,背50首宋词,背50首历代古诗词。这是功夫,这是垫底啊。有了200首诗词在肚子里,你有学问了,有底气了。你看,我们的领导,他们的讲话,普遍都有古典诗词的,一句诗词,就可以当一篇。高考作文,希望你们也能用古代诗词在里面,那样,绝对OK的。这样的作文不会差,包括高考作文。我那年高考,作文是70%,还有古代作品翻译。我的分数是很高的,尽管我只读了初中。我在小学教5年,在这5年中,还是靠自己吧。你们到了这么的好时代,要珍惜。我为你们祝福。祝福你们,读书,走向中国,跟我们的吉旺一样,走向世界。

储吉旺:我是最顽皮的学生。

王老师:孩子们,不要只是形式,不要只是表象顽皮。

储吉旺:哈哈哈哈哈……

(笑声一片,一片掌声。)

符洪铭:谢老师?袁老师?你们还有话说?好。我简单总结一下。王老师是语文老师,我的专业是化学。其实这个课,我无法评价。王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有趣,很有获得感。这样一堂课,我想想肯定是一堂非常非常好的课。在课堂上,我们也听到了王老师自己的一个简介。王老师首先是宁海中学的语文老师,当然肯定的是名师。调离了宁海中学之后,调到舟山师专——就是现在的浙江海洋学院——当校长,身份是校长,是大学的校长,是教授,然后是文学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我感觉王老师这个诗人,是浪漫的,豪放的。刚才我们讲课当中,也听出来了么。这个《春江花月夜》,声音还没有出,表情、感情就出来了。以情带声么。那么,这个声音一出以后,马上把我们吸引到唐朝的诗的情境中去了。起承转合,声情并茂。我听了以后,内心非常激动。王老师有很多身份,我想想我心目当中的身份,按照现代的流行语来说,王老师就是一个男神。(笑声,掌声。中间,王老师又有话,引得热烈掌声。王老师的话淹没在掌声中)我1982年到长街中学,就常常听到王老师的传说故事。王老师是男神一般的存在。袁老师当时也在长街中学,我想袁老师心目中的男神也是王老师。我当时只知其名,一直没碰到过王老师。王老师在长街中学教了几年书,给我们长街中学的老师跟毕业的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都在说的,当时课文中有柔石小说《二月》中的人物——一位年轻的进步青年萧涧秋。当时电影也有了。王老师就是其中非常有文化的内涵的萧涧秋。王老师年轻的时候是神,中年是神,现在这么大年龄仍能上出这么好的课,更加是我心目中的神。我第一次碰到王老师,那时我已经到了宁海中学。我是2003年到宁海中学的。2004年,我们宁海中学原来的一批老师到学校搞活动,王老师参加了,王老师也给同学们讲了文学课。讲课中,王老师有四句话,很简单,我想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王老师说:

宁海,中学好。

中学,宁海好。

宁海,好中学。

好,宁海中学。

大家,怎么样?王老师年龄大,要休息,也到饭点了。讲座就到这里结束吧。

(我参加活动的身份:与坐在最后排的老头老太一样,都是方牧先生的学生。另外,我还曾是宁海中学柔石文学社的首席指导老师,在宁海中学教了10年语文。今天有幸为先生的讲课做个有意义的记录。)

作者简介

袁伟望

袁伟望,出生于宁海。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主任委员。著有散文集《记得香花山》《山水间.宁海》《勿忘乡愁》;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

□编辑:白色花
□摄影:袁伟望/秦学军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江花月夜
唐诗《春江花月夜》如何才能背下来?语文老师:用思维导图
人生无常,珍惜当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他凭一首诗击败李白杜甫,孤篇压倒全唐
《春江花月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