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海北路婚嫁习俗考 | 宁海北路丧葬习俗

宁海北路婚嫁习俗考

文/孔林根




结婚是人生终身大事,所以得慎之又慎,“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男人干事业须有个贤内助,女人则把嫁人看作第二次投胎。完美的婚姻是幸福的基石,是家业兴隆的标志;失败的婚姻会给男女双方以及他们的子女带来巨大的痛苦。
       
旧时婚嫁需要“三媒六聘”,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中华民国时期,也有部分女子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努力争取妇女的社会地位,诸如秋瑾、何香凝、张爱玲辈。但真正让女人取得社会地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来保障自由恋爱,确立婚姻关系,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现象。深甽、西店婚嫁大致按照恋爱(相亲)、定亲(登记)、择日、下聘送帖、结婚仪式等程序。
       
恋爱(相亲)。古人云:“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爱是婚姻的基础。找对象一般是周围比较熟悉的,经常接触的人之间选择。比如同学、同事、同区域的,走亲戚经常见面的,也有经过别人介绍的,婚介资料传递的,通过网络认识的等等。当男女双方确定恋爱关系后,需要一定时间的相处,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如果男女双方到了25岁以上还没动静,父母就会着急,安排儿女相亲。可惜现在的孩子是“皇上不急太监急”,任凭你们怎样催促都会无动于衷,只有到他们自己想结婚了,才会主动去找对象。
       
定亲(登记)。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觉得合适,父母就把亲事定了。男女双方领着对方见自己的父母,家长需要拿“见面钱”。一般后到的比先到的加一些,男方家长比女方家长多出一些,主要还是看家庭条件。定亲要办定亲酒,请双方长辈、亲戚朋友吃饭喝酒,认识对方的长辈和亲戚关系,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开出户口证明,带着身份证,到当地民政机关登记,产生法律效果。之后的日子里,逢年过节,男方得给女方家长送节,拜岁。端午、中秋是送节;过年叫送担,必须隆重一些。
       
择日。男方家长拿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找阴阳先生挑选黄道吉日。日子批来后先和女方家长沟通,如果大家同意,双方就等大喜的日子举办婚礼了。
       
下聘送帖,也叫“送日子”。请媒人把聘礼钱和帖子送到女方家里。买一个新皮箱,毯子,选好的良辰吉日写红纸上,和聘礼钱一起放皮箱里。男方再准备好足够数量的大馒头,给女方分发给亲戚朋友和邻居,让大家分享喜悦。新娘结婚前,长辈办酒席请新娘吃大肉饭,接受祝福。
     
结婚。这是男人一生中最幸福、最喜庆的日子,“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结婚前一天,男方要准备好“担”。以前是女方需要办酒席的主件,如肉、鱼、鸡、羊、酒等,现在一般都是折合成钱。用杠箱抬送,杠箱、容器都要贴好大红的囍字,猪心或者猪肝、和气食。这“和气食”是糯米粉捣成的麻糍,圆形,嵌上红枣,大小排列,三层。吉日上午男方抬嫁妆的队伍出发,以前是步行,现在是豪华车队。带上“梳头裹包”、邀请函。邀请函两份,一份请舅爷,由新郎发出;一份请亲翁、亲家母,由男方父母发出。新郎亲自带迎亲队伍,到新娘门口,女方亲戚朋友会“拦嫁资”,需要分发红包、香烟等,新郎趁大家抢红包的时候觑准机会冲破阻拦进入。新娘上午去专业公司化妆。新娘的嫁资,深甽以前富有人家有“十里红妆”,除了许多的新棉被,还有橱、箱、八仙桌、太师椅、方凳、圆凳、各种桶盘,如面桶、脚桶、马桶、水桶等。大馒头是不能少的。新时期嫁妆换成了家电、家具、小车甚至房子,视经济条件而定。
       
男女双方前一晚办“发轿酒”,女方吉日中午办“正酒”。吉时已到,新娘穿红缎袄,下楼后由兄弟抱上轿子(车),老公小弟弟挑马桶(深甽有媒人担马桶的)。马桶里放花生、红枣、红鸡蛋,寓意早生贵子。车队、嫁资贴大红囍字。出门时鞭炮齐鸣,深甽有“送茶”的做法,至亲分别在送亲的路上捧着点心、鸡蛋给新娘用。婚车(花轿)到新郎家前,放鞭炮迎接。
     
男方吉日晚饭办“贺郎酒”,举行结婚仪式。旧式结婚仪式也叫“拜堂”,堂上放张大桌子,桌子上点龙凤花烛,公婆分别在桌子东边、西边坐好,男女傧相引新郎新娘上堂。司仪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现在一般请婚庆公司布置场景,全程录像,司仪由婚庆公司派出。也有些家庭人脉广,请到电视节目主持人来做司仪的。新式仪式有仿照西方的,也有自创的。简单的步骤为:新郎登场,新娘父亲挽着新娘上台阶,新郎快步跪迎,新娘父亲把新娘的手放到新郎手中,意思是把女儿放心地交给新郎了。新郎挽着新娘走向舞台面向宾客,司仪问新郎,不管顺利还是挫折,愿意娶某某为妻、永远爱她否?新郎回答:“我愿意!”司仪问新娘: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无论坦途还是曲折,永远嫁给他并且爱他否?新娘回答:“我愿意!”再由证婚人宣读证婚辞,宾客起身举杯祝福。然后新郎新娘交换戒指,喝交杯酒,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等。请双方父母登台,新郎向父母、岳父母致谢词,并表决心;新娘向爹娘、公婆致谢词,表决心。新郎向道贺的长辈、宾客致谢词。礼成后加一些助兴节目。之后是“闹洞房”,可以连续闹三天。如果把洞房里的被子、新郎新娘的衣服等物件偷偷拿出来,可以要挟新娘分红鸡蛋、喜糖等。第二天早晨,孩子等新郎家门口讨色花,色花有红鸡蛋、玉米胖、花生、杏、瓜子等,花生有炒熟的,有生的,现在改作喜糖了,也有大人领着孩子来讨也有大人领着孩子来讨色花的。新娘需要早起,否则小孩子排满了,别人会议论新娘睡那么迟。
     
“喝茶”仪式可以在喝喜酒前安排,也可以在喝喜酒后进行。恭请长辈入座,父母坐上方,舅舅舅妈、姑父姑妈、伯伯伯母、叔父叔母、姨父姨母等依次就位,桌子上放糕饼果子、香烟。开始后新郎新娘由男女傧相陪伴向长辈奉茶,长辈受茶后,把红包放入茶盘,新娘谢赏,并给长辈们一些礼物。有些地方新娘跪着敬茶的,有些地方不需要跪敬。
       
请舅爷。必须杀鸡,备好酒好菜,舅爷们坐东厢,男方有权威的亲戚陪同。现在都送高档香烟,务必做到让舅爷满意,因为以后夫妻产生矛盾、孩子大了发生财产纠纷什么的,舅舅是最有权威的调解人。
     
省亲,也叫回门、回娘家。结婚第二天,新郎新娘第一次成双回岳父母家。旧俗规定回娘家时新娘走前面,返回夫家新郎走前面。岳父母宴请新郎比较隆重,新郎坐首席,女方家近亲好友陪同。双回门时,一般不准在岳父家过夜。

谢媒。为了感谢媒人撮合姻缘,男方父母给媒人送担,有猪蹄、大馒头、带鱼(黄鱼)等。媒人笑纳后,这场亲事算是完成了。之后还要送小鸡、孩子出生后喝满月酒等,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宁海北路丧葬习俗

文/孔林根





宁海北路通常指的是西店、深甽一带,同属天台山脉镇亭山麓,山水相连,民风相近。民众个性虽然分别有山的厚重、海的狂放,却也大同小异,婚丧嫁娶风俗基本相似,红白喜事都有亲友赶场。人们常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八字来衡量一个人的福气。尤其是生死,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亲友为之欢欣;离开这个世界,子女、亲朋为之悲戚。于是,满月、建屋、婚嫁都要恭喜、祝贺;患病、去世皆需探望、吊唁。
       
目前农村,当推白事最隆重,并由此催生了相关的职业和经纪人,比如司仪、厨师、和尚、道士,还有入殓师、唱班、抬棺材的、搭建灵堂的,甚至专业哭丧的。各个行业之间互相通气,哪里有丧事,消息都灵通,一呼百应,配套服务。
     
专业操办丧事的行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儒,人之需也。孔子早年就是个吹鼓手,后来著书立说,教授弟子,就以“儒”为名建立儒家学派。之后无论如何改朝换代,葬礼都是和孝道联系在一起的,人死为大,入土为安,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长期的封建制度把丧事搞得十分复杂,百姓不堪重负。新中国建立后,号召丧事简办,人们也一度响应号召,除掉了一些陈规陋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大肆铺张浪费,宴席规格越来越高,甚至花费几万、几十万建造豪华坟墓。近年来,党员干部禁止大操大办,带头刹住奢靡之风,乡镇、各村建造公益性公墓,努力革除丧葬陋习,回归文明轨道。现在简单地介绍一下宁海北路的丧葬习俗。
       
送丧的大致步骤为:送终、摊尸(朝门板)、小殓、报庙、死亡登记、报丧、搭建灵堂、哭拜吊唁、择日、做道场、放焰口、大殓、做祭、出丧、合墓、关山、做“七”、祭日。
     
送终:得知亲人快要死亡的消息,无论人在哪里,都要赶回来奔丧。父母亲咽气之前子女都到了,算有福气。当亲人断气,哭声震天,周围的人听到,就知道哪位已经走了。如果去世的年纪很大了,哭声虽然高亢激越,却听不出多少悲伤的味道,因为按照一般的说法,90以上的人去世叫仙逝,是老人福气好的表现,不用那么伤心了。只有年纪尚轻的亲人离世,才会哭得死去活来,悲痛欲绝。
     
小殓:帮死者洗身子、穿上寿衣、寿裤(深甽7件,包括棉衣棉裤)、寿鞋等,男的戴好帽子、女的包好头苏,也有请人给死者美容的。
       
摊尸(朝门板):人死了,先用两条长凳、一块门板搭好简易的床,南北方向,男左女右,靠板壁,把尸体放门板上,面部覆白毛巾,头和脚下各点上灯,叫作“脚头灯”,一碗清水,上面放把沙䥛刀,点香蜡烛,备好菜肴:鱼、肉、豆腐、新腐(油豆腐)香干、豆芽、粉丝等,叫起床羹饭。把死者的床铺搬到室外,垫被、席子、枕头、被子等都烧掉,让他(她)带走。子女或者亲戚朋友日夜守灵。期间,女儿、媳妇每天凌晨至孝堂啼哭。
       
报庙:烧好引路牒、经,派人提着灯笼,带着香烛,到家庙或宗庙“报庙”,跟掌管神灵通报死者去世的时间,并恳请给亡灵以照顾。(如果是白天,需要带着伞)。同时,到乡镇、街道社会综合事务所进行死亡登记,注销户口,领取安葬费。
       
报讯:派人到直系亲戚(母亡先舅父姨妈,父亡先伯叔姑妈)“报讯”,报讯人腋下夹把雨伞,雨伞要倒头夹(伞柄朝前),路人看到就知道是报讯人经过,迅速回避。遇过桥、过河(溪坑)、上车、下车都要叫一声“过桥了!”“过河了!”“上车了!”“下车了!”。如果报讯人喝茶、用过点心,旁边要放双碗筷、酒杯、茶杯。报讯人吃好,喝好离开,叫一声“某人,回去了!”做女儿必须哭送,摔碗;如果是一般亲戚,就把碗摔碎,而报讯人不能回头。现在一般是打电话、或者微信群发通知并互相转告。
       
搭建灵堂:有专业人士,有专门的道具:充气白拱门、铁架子、灵堂帘子、白事对联、花卉等。一个电话,人到物到,不消两小时,搭建成功。正中放死者遗像,棺木周围鲜花簇拥,播放哀乐。
       
吊唁:亲戚前来朋友吊唁,都是到灵前,点三支香,默默祭拜,孝子孝女派人去穿孝服一旁含泪答谢。如果娘去世,娘家人过来奔丧,外甥、外甥女等要到道口跪迎。
       
择日:根据死者出生年月日以及坟山的坐向,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下葬。如果不选日子,三天或者五天以内把丧事办好。
       
做道场:请和尚、道士做功课,通俗讲就是给死者超度,减消死者生前的罪孽,早日脱离苦海,帮助死者的灵魂引导往极乐世界。主要是烧经、九龙包等,和尚拿着拜佛布摇动,防止别的鬼魂抢夺。经灰装入拜佛袋里,让死者随身带走。     
       
放焰口:又叫“瑜伽施食”,功课由和尚、道士联合完成。亡灵牌位供素菜和尚、道士念经忏超度。白天发文、拜忏、化牒。拜忏时孙媳妇执香,随和尚旋佛。化牒时,儿孙们围跪在锅边,孝子手执包米布作揖,化牒时包米布与牒同烬。夜里为忏悔、台请和结局。先高桌,后中亭,两旁六道,分别在八仙桌、米背供祭品,门外立“华竹”,依次请天地、祖宗、朋友、残魂、天亡、车祸、自尽等一切亡灵受食。
       
大殓:把尸体入棺,道士念材头经,并报随葬品,如女儿、媳妇的子孙被,死者生前喜欢的物件等,道士每报一物件名称,孝子跪着应答:“有!”。
     
做祭:分家堂祭、客堂祭,是整个过程中最隆重的仪式。家堂祭,灵前两张桌子。第一张桌子摆放荤素菜肴贡品,如肉、鱼、豆腐、新腐香干、面(粉丝)等;第二张桌子放各色糖果、水果。下面放五牲(西店放第一桌):猪头、豆腐、鱼、面食、麻糍。祭祀开始,孝男戴三梁冠、穿麻衣、腰系草绳、脚穿草鞋、手执孝杖;孝媳孝女戴孝斗、穿孝服、腰绖、穿白布鞋。礼生(司仪)主持仪式。孝子、孝媳、孝女等披孝戴麻执杖哀哀出幕。鸣炮奏乐,分起鼓、再鼓、三鼓;鸣锣、亚鸣锣、三鸣锣;大吹、小吹、大小合吹,鸣锣发炮。孝子执杖出幕,举杖鞠躬,一拜,再拜、三拜、四拜。主祭者向香案前跪行三上香,后面兄弟跪伏;主祭者灵前斟酒,三进三鞠躬,斟酒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四拜;主祭者向祭席前跪,行三献礼,执礼盘,初献酌,初献箸、初献食、初献肴、初献汤。亚献酌、亚献食、亚献肴、亚献面。三献酌、三献食、三献肴、三献饭。献茶、献稷、献帛。归还礼盘,叩首复位,执杖鞠躬四拜;主祭者献祭文,读好灵前焚化,四拜;主祭者向左入,三进灵堂三鞠躬,焚化锡箔,焚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四拜;主祭者礼毕,执杖入内。孝媳执杖出幕就位,鞠躬拜,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四叩首。欠(起身),拜(跪拜)。主祭者向香案前跪行三上香,初上香,亚上香,三上香。上香毕,叩首复位,执杖鞠躬,拜,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四叩首,欠。主祭者向右入,三进灵堂三鞠躬,灵前斟酒,斟酒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四叩首,欠;主祭者向席前跪行三献礼,手执礼盘,初献酌,初献箸、初献食、初献肴、初献汤。亚献酌、亚献食、亚献肴、亚献面。三献酌、三献食、三献肴、三献饭。献茶、献稷、献帛。三献毕,归还礼盘,叩首复位,执杖鞠躬,拜。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四叩首,欠;主祭者向右入,三进灵堂三鞠躬,焚化锡箔,焚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拜;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四叩首,欠。主祭者礼毕,执杖入内。然后是孝女主祭,内容和孝媳同。客祭礼仪和主祭基本相同。做几场祭,看死者亲属派系多少,主事者事先列出单子,按顺序进行,但不能超过晚上12点钟。北路深甽有先做道场、放焰口,后做祭;西店、龙宫马岙是先做祭,后放焰口的。在农村,根据死者的身份地位,也有开追悼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
         
出丧:备三碗菜(鱼、肉、黄花菜等)、三碗酒,点燃香烛,孝子跪着,扶棺木。土葬时抬棺材人直接把棺材抬到坟墓,路上棺材不能落地,坟前放两根圆木,棺材放圆木上推进坟矿,工作人员放好坟面石。2001年宁海县实行殡葬改革,9月15日,尸体开始火化。于是抬材人把灵柩抬到路口,由灵车接送到殡仪馆火化。车辆次序:第一辆,买路撒纸钱、引路幡开道;第二辆:死者遗像照、牌位;第三辆:灵车。后面车辆坐送丧人,亲人戴白帽,戴白花或黑色臂章,所有送丧车辆前面放“奠”字。火化完毕,长子捧骨灰盒,女婿捧牌位、遗像照,车辆挂红线。亲人送到公墓,扔掉红线、白花、奠字,掉头回来,由工作人员安放骨灰盒。送丧人回到丧事现场,车、人都要洒净水。
       
关山:下午三点后,孝子携带水壶、草结,到坟墓周围洒水,来回三次,叫死者储蓄好饮用水;点燃草结,叫死者留好火种,以后生活得自理了,然后哭拜而回。
       
做“七”:和尚计算安排好“头七”(可以七天,也可以六天五天,避免撞七。深甽有“男不撞头,女不撞脚”的说法),然后“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满七”。“六七”是女儿做的,要请帮忙的人吃饭,所以最隆重。孝子“七”内不能理发,不能参加娱乐活动。
       
“百日”“周年”“上新坟”:人死百天,要祭祀。备菜肴、酒、饭,点香烛,烧经,祈祷。到周年也要祭祀,仪式、内容相同,如是者三。新坟得上两次,第一次上坟赶在别人上坟前,第二次清明节前,和众人时间同,如是者三。
       
丧葬习俗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追思和哀悼,并希望死者安息,生者平安。当然有许多迷信的成分,我们必须抱着“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态度,为保留民间风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孔林根  

孔林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出版《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清潭村》

□编辑:叶寒
□图片: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礼仪
宁海北路丧葬习俗考
婚丧之俗重礼仪
〖风俗习俗〗关于传统婚嫁的十大民间禁忌,和民间禁忌中的丧葬忌讳
横山县婚嫁、丧葬习俗
清代婚丧嫁娶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