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回响(一)

听课回响

(一)

一堂“纯粹”的语文课

山西省介休市第一中学校   王加梅

十二月,我有幸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参加了第九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中学),更令我欣喜的是见到了许多偶像,他们睿智的谈吐、儒雅的气度,尤其对文本“深入”而“浅出”研析和解读,既高屋建瓴又落地生花;课堂上各位名师举重若轻,每一个细节不着痕迹但处处闪烁着教学智慧的光芒,他们如探宝般带着学生推开一扇窗,又启动一扇门,让学生真正动脑、动口、动手。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必须让学生身心互动,学思合一,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尤其高中语文课堂有太多的学生在“假装学习”,以行动的积极掩盖思维的懒惰,或口中念念有词或手上不停记录,依葫芦画瓢的低效学习甚至无效学习现象很严重,真正的学习首先是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进行独立有效的“苦思冥想”。紧张专注地投入学习肯定累,但肯定是有效高效的学习。唐江澎老师的《走进语言现场.倾听 <白发的期盼>》声音文本的阅读课,就是这样一堂高效语文课,因为整堂课学生的大脑都处在紧张专注的聆听、记录、思考、筛选、梳理、概括当中。会后,在电梯上偶遇唐老师,我由衷地说:“唐老师,您的课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深沉的思想、不恣意的情感,实实在在循序渐进地在教孩子们认真倾听、有序筛选、理性思考、逻辑分析、精准表达,而这些都是我们高中孩子急需的一种能力!”唐老师笑了:“我的课堂很纯粹。”

很纯粹!简单的三个字,又何尝不是对当下语文教学万象横生情绪泛滥现象的理智思考。这样纯粹的语文课,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学生真正入文、入境,去体察去领悟,这样全体学生心无旁骛地听记理答,确实不容易做到,但确实又是在“真学习”。这样教学,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会真正提高,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通过文本、依附规范的字词句篇,提高学生的素养,实现学生对“文”中之“道”的把握和融通。

一、课堂教学目标要“提纯”

这堂声音文本阅读课教学目标很纯粹,就是教会学生“听”:听什么、怎么听,听后怎样概括,怎样表述,课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设计都指向教学目标。这堂课唐老师虽然没有拓展延伸,很明确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达成,但是文本揭示的社会问题又何尝没有投射到每位孩子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为了完成三维目标,我们的语文课堂植入了大量非语文化的片段,造势煽情,我觉得,语文课上学生情感的生发、升华,思考的质地、深度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必刻意为之。因为语文文本本身就渗透着丰富的情感、交锋着各种价值观认识论的东西,入乎文发乎情见乎思,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落地留痕。虽然这堂课的目标很“纯粹”,就是教会学生“倾听”,但是通过倾听声音文本,学生不仅仅是听到了文字,更听到了“期盼”,听到了孝的最高境界“精神赡养”。唐老师讲到,语文课的性质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善言、会写、精思考。这也是语文课的一种回归,学了那么多文章的“究竟”是什么,还是要让学生会思、会听、会说、会读、会写。

二、课堂上教师要“会听”“会看”

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会听,听出学生说话的准确之处、亮点、混乱之处、不足等等,及时鼓励、纠正、引导完善,这样的师生互动是有用的高效的。学生活动时,老师干什么?瞎转悠?不是!用唐老师的话讲就是:让学生自己做的时候,是老师最累的时候——课堂观察。对学生结果的仔细观察让老师心中有数,老师当堂的数据报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观察直接决定老师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以及提问的效果。课堂教学,我们一直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自主、合作、探究,但是我们教师的行为同样要精致要到位,老师的有效组织会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三、课堂提问要明晰而具体

唐老师问题的“问域”即问题的落脚点非常明确,对学生思考范围做了具体的限定而且直指教学目标。

课堂就是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而在师生对话中,老师的提问是必然也是必须。多年前我们学校也曾开展“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很多老师提出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过于泛泛不着边际,尤其一些课外拓展内容跟本堂课教学目标不搭界;另外就是问题设计没有层级,学生的思考没有纵深,小组讨论环节的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和价值,因为它没有难度,学生自主学习也能轻易完成的内容就没有小组讨论的必要,这种为了形式而设计的教学过程,其根本是教师没去思考学生: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是什么状况,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积累、理解、运用什么,养成什么习惯、具备何种能力,等等,也就是说,我们在备课时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这堂课我要教了什么,讲了什么,而不是去关注学生需要什么。这自然就催生了我们老师的口头禅:我讲了多少遍了,怎么学生就不会呢?

唐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问题要有“纯度”,表达需要“干净”,语文课堂不需冗繁,简约更能教有所指学有所获。

四、课堂教师要“授之于渔”

教给方法,培养习惯,授之于渔,让学生思维品质优化、学习习惯优秀。

某种意义上讲,方法就是习惯,习惯就是能力。比如这堂课学生听第二段录音,唐老师的设计是(1)这段声音文本围绕什么中心话题展开?(教师:话题是一个概念,中心是一个判断,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有针对性)(2)这段声音文本按照什么思路展开?(教师:严格看着问题回答,不赘语,要层次清晰地表达,克服思考的无目的性、表达的随意性,说得多不等于说得好)(3)对“精神赡养”下定义。(教师:被定义概念=种差+属)。在与文字文本做了比较阅读后,唐老师提出:声音文本有哪些独特的魅力?(教师:强调“独特”的意思,学生用笔整理自己的思考,并强调会记笔记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能力,而记笔记的习惯从学生时代养成。)

从上面的设计,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老师对学生思维习惯、筛选习惯、概括习惯、表达习惯、记笔记的习惯等多维度的培养,学生这些习惯达成自然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与名师面对面,收获颇丰,尤其名师学识的高度广度、思考的深度维度,教学内容的突破点、教学设计的切入点、课堂思维的条理缜密、课堂语言的简约到位、方法的精准切实等等,给我们每位教师以启迪,他们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引路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听王君聊课(117):风雨兼程为语文
课堂形式的“新”与语文个性的“失”
课中独步寻“花”
语文教学首先要有适宜的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