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宽基教育纵横谈】坚定信念,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学校管理技巧

编者按:每一所名校,在管理上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就像胜利小学的管理方式与评价有着新奇的做法。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到学,从过程到结果,细腻而公平的评价,让人一看就感兴趣。尤其在展现“宽基圈层”学习法:信念—理念—管理—模式—文化—品牌,令人为之一振。王念强校长和陶继新先生两位专家,始终关心忠诚教育事业,为教育的发展一直在“搜索”“ 春天”的音讯。在这篇对话中,他们用深邃的眼光,以逻辑的手法,列举出管理其相辅相成的“牵连”。并启发我们:每一颗追寻和抗争的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不弃不离地抓住灵魂的根——信念。

一、管理方式与评价

【王念强】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世界都在积极推进本国的教育改革。从美国提出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到英国提倡的“每个孩子都重要”,再到日本倡导的“让每个孩子都成功”,这些提法都与孔子“有教无类”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党的十八大从改善民生的角度提出“学有所教”,给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新任务。“学有所教”是我学什么你教什么。把“教有所学”转换为“学有所教”,是一场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我们是儒家思想对教育的理解——“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人尽其才”积极践行者。不选择教育的对象,按个性设计教育方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促进,让每个人尽其所才,这是教育理想的终极目标。而实现这种目标并追求人的最大发展,则必须改革我们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发展性学业评价机制,让学生乐有所成是我们学校评价机制改革的追求,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向追求“教育对人发展的价值”转变。建立了体现各学科素养的“无分数评价”、“八证书评价”、“胜利娃成长记录册”、课外阅读评价、学业水平评价、校本课程评价、“四声”联动、“胜利之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多元评价、体验式教育质量监测从考试文化走向评价文化等,由“结果证明”走向“过程改进”。 实施“增值性”评价,也就是自己和自己比,竖比不横比,评增值、评进步的幅度。保护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比什么都重要,以‘合格为优秀’来评价孩子,为每个人的自主发展留有余地,留有空间。对孩子多鼓励少表扬。就好比两军对战,胜利以后要“表彰赞扬”——犒赏三军,打仗过程中要“敲鼓激励”——浴血奋战。表扬关注“结果”,一件事情做完了,做得很好,我们应该表扬,孩子的常态生活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要少用表扬,多用鼓励,因为鼓励关注的是“过程”。不论孩子做了好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不错的地方,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方向,这就是鼓励。即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确行为描述+以后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宽基教育不仅要把办学的视野放在为学生的考试面准备上,更要把教育放在爱和责任上。培养健全人格,不断提升学生智慧。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关注知识的运用和知识的创生。

【陶继新】关注与重视教育,是世界发展的必然,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家的强弱与兴衰,是维系于教育的。所以,要想让国家强大起来,就必须让教育发展起来。发展教育,就必然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他们的未来,当是国家的命运所系。

要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因素不是一个方面,而优质评价机制的构建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多元评价,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学生,显然是不可行的。可是,传统的以分定优劣的评价,却让其他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望洋兴叹。你们的多元评价,则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可能。学生的成长是需要激励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成功,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欣赏你们的“结果证明”走向“过程改进”。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学生尤其希望有一个好的考试结果。可是,如果忽略了过程的美丽,这种结果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因为任何的结果,都是过程的尾声。所以,有些世界性的中学生知识竞赛,即使结果错了,如果哪几步结果正确,也是照样可以得分的。关注过程还会在无形中抚平人们的名利与浮躁之心,变得更有定心。这样的话,即使当下有些结果上的错误,最终却会因其过程的优,而取得更大的成绩。

“增值性”评价让更多学生看到成长的可能。每一个学生都在成长,只不过有的时候成长快,有的时候成长慢罢了。而且,这其中有学生自身有原因,也有老师及家庭的因素。即使一时没有“增值”,甚至“减值”了,也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要分析原因所在,让下一次或更多次的“增值”。这种评价,会评出自信来,会评出发展来。

【王念强】管理学上用一条原理: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价值是一种系统性的存在, 对人而言,它既有客观性的本质,又具有实践性的特征。黑格尔曾经指出:“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在一个世界中人具有他的现实性 (实在性) , 这方面是要消逝的, 这也就是他的自然性 ,他的舍己性,他的暂时性;在另一个世界中人具有他的绝对长住性, 它认识到自己是绝对的本质; 在当代哲学的视域中, 价值哲学归根到底是为了给人类指出一条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这种对人的生存价值及其意义的追寻, 是一种指向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 人们在批判传统教师评价弊端的同时, 也很难对转型后的教师评价参照系做到欣然接受, 矛盾充斥在评价目的、标准、主体以及方法等各个层面。德国作家波尔讲过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渔夫在海边悠闲地晒着太阳。一个旅行者看见了,问他,为什么不出海打渔去挣钱?渔夫回答说,为什么要去赚钱呢?旅行者说,赚到很多钱之后,你就能买到大渔船,在船上晒太阳打瞌睡。渔夫笑笑说,我现在不就在晒太阳吗?对这个寓言,有很多种理解,其中之一,是意在提醒人们,财富只是手段,快乐才是人生目的。当一个人扬帆起航开始人生奋斗时,应该明确方向、目标: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出发?人生哲理如此,事业发展亦然。我们评价老师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 回答教师工作做的“好不好”的问题; 二是回答教师的工作“有没有价值”的问题。“绩效考核” 和“ 发展改进” 宛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始终是教育评价变革逃避不了的两极边界。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要促进教师自主健康地完成对自己专业素质结构的改造与重组的过程 。而教师自主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教师的自我反思, 实现教师自我反思的路径还需要通过教师在工作行为的改善过程中获得多次成功的体验。

我们尝试构建的“积分式”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着力从这样几方面切入:一是帮助教师抉择原有的专业素质结构需要做怎样的调整。从“控制”走向“自觉”,落实校本研修制度,提高教师主体的专业生活质量和彰显个体生命的价值,不但回答做得“好不好”而且回答“有没有价值”。二是构建全面、简约、规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增值与奉献,前面已提到过从教师成长的实力、能力、潜力、活力、魅力、定力设立月评价标准和学期末阶段性评价标准,既有共性的、确保教师工作底线的基础性指标,又有个性的、鼓励教师出线、适性的发展性指标。定量和定性、过程和阶段、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体现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对平等竞争的需求、对适性发展的需求。

【陶继新】要想让教师拥有对人生价值的自觉追求,就要回答两个问题:他自身认为这种价值是极具意义的,另一个问题则是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当下一些教师之所以出现职业倦怠,关键也在这里。他们不知道价值所在,即使知道,也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一道风景,与自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教师不但是教知识者,也是育人者,有着神圣的使命。同时,自己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能量,这份能量如果发挥出来,对于自己,对于学生,乃至对于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可是,现在不少教师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这与教师自身有关,也与现在的社会有关。浮躁与名利在畅行于世的时候,几乎很难遇到与这具有强劲之力的抗衡之力。所以,校长就要启动老师的这种自觉,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

那么,即使有了这种价值追求,是不是就一定能够实现了呢?回答是不一定。所以,有的教师努力再努力,最终还是半途而废。相反,有的教师盯着这个目标,矢志不移,旁无他顾,终于走进了理想的王国。在这个时候,他就不但不会倦怠,而是感到幸福莫名。因为他感到了自己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是一个很受人们尊敬的人。他本人还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每天都在发展,每天都在享受成长的快乐。老师自身的发展,必然带来学生的成长。因为教师的优秀,学生也变得更加优秀。于是,这样的教师也从学生那里,看到了真正自身价值实现的更大意义。这不但是其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有了人格的升华。这个时候,你不管用什么方式,用多大的力气,都不可能阻挡住这样的老师前行的脚步。这样的老师在一所学校不会太多,可是,如果有了群体发展的氛围,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多。那么,所谓的名校,所谓的学生发展,也就有了必然之势。

二、康州管理

【王念强】2012年11月我随省齐鲁名校长学习考察班到美国康州进行了为期21天的教育探索观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双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用笔触去记录,全方位多角度探索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康州学校的管理制度----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估制度会对我们有启发:康州对老师的评价从五个方面进行,也可看做为五个目标。首先是两个针对学生成绩的目标,共占据了百分之四十五的比例。教师需要在学期开始,就制定一个关于学生成绩的预期目标。康州有一个统一的考试,教师根据这个考试,明确给出在自己的学生中,会有百分之多少达到优秀,多少达到良好,多少达到及格。这个百分比的数据都是必须非常明晰的,最后成绩一出来,与这个预期相比较,然后相应给教师评分。其次是百分之四十的课堂评估。这个评估就是由学校中参与了培训的教师进行的,这些教师会常常旁听需要评估的老师的课,一学年六次,除了在课堂上听课外,也可以调出影像来观看。听课的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清楚完整地记录上课老师的表现,作为证据,然后等下了课后,一一与之核对,问他们自己所记录的是不是与事实相符,然后听课的老师会与被评估的老师一起商议,决定每一次的成绩。当然,成绩也并不是主观臆断,学校有非常详尽的对于老师的评价标准,细分成了许多方面,包括组织学生学习、互动,针对不同学生的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不同而精准的评价方法,及时的反馈等等。百分之十的家长反馈。学校在学年开始之初,会对家长做一份调查,问他们对于学校哪里并不是很满意,希望在哪些方面能够有所提高。然后,每一位老师会针对家长所说的某一具体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目标,然后付诸行动,最后在学年结束后,会再次对家长做调查,看是不是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最后的百分之五是学校总体的目标。就是说,在这百分之五上,所有老师是共进退的。在康州的统一考试中,如果学校取得好成绩,那么所有的老师就会都得到好的成绩,反之亦然。当然,这只是针对着有教学任务的教师。其他的教职工的评估方式又不相同。比如说最后学校总体的成绩,在校长的最终评估中就会占据了百分之四十五。对老师是否有道德方面的评价方法,给我们解释的主任说,一位老师的品行都呈现在课堂里了,而对于他们个人生活的观察是不允许的,是违法的行为。而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人认为美国人不重视考试,真是大错特错了。除了考试的评价之外,还会有其他Project的活动评价,比如做一个Presentation或者Poster等等,这些不同的活动,会有不同的评价细则。但是,考试也是不可或缺、意义重大的一环。

【陶继新】美国康州对老师的评价很有借鉴价值,它至少给我们四点启示:一是学生考试的终点是与起点联系起来考察的。这样,更关注了不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按照常理,起点不一样,终点也应当不一样。如果不同教师教的学生的起点相差不大,而有的班的学生成绩提高幅度大,有的小,那么,考察结果就不言而喻了。现在重点高中在高考的时候总是说有多大比例的学生考了多少重点大学,就是不谈他们所收学生的起点比一般高中高得多。相反,那些非重点高中学校,有的高考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可是,他们的教师却是努力了,从起点到终点的提升幅度大,理应受到表彰。其实,小学亦然。也应当如此。那么,这就需要教师们研究教学,关注过程,特别是要关注不同的学生的生长点,特别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生长点。二是课堂评价的可信度高。我们现在一些课堂评价,往往是教研员或者专家说了算。当然,这部分人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水平,可是,有的则因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少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话语权,所以,评价的时候,就多了主观色彩,甚至出现了错误。美国康州对教师的课堂评价是参加过培训的本校老师,而且是经常旁听课者。同时,还是要与被听课老师商量的。这样的评价,更人性化,也更具真实性,当然也更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家长的反馈。家长的评价,好多来自于学生。他们喜欢哪个老师与不喜欢哪个老师,从本质意义上说是有评价权的。这样,教师就不可能不关注学生,也不可能不与家长沟通。一个关心学生且与家长沟通者,往往能够更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增强与学生的感情的。四是重视考试。现在不少人对考试持否定态度,这自然与当下的考试制度有关,可是,目前除了考试,还没有更为有效的方法让教育更加公平。况且,如果对考试进行改革,让它更具权威性的话,考试就更有意义。

三、“宽基”圈层学习法

【王念强】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成功的改革,更是一个“培育”过程。别人任何一个点上的做法,都在别人已经营造起来的那个运转“场域”里发挥着功效。这个“场域”是处在改革系统中各因素共同作用生成的一个能够支持成功的“隐形圈层”。离开了那个“场域”,离开了那个“圈层”,某些做法的效能可能失去产生的逻辑力量, 其生命力便会大大削弱,其功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总结出了“宽基圈层学习法”。这些想法是经验的总结不一定科学,请您指导!居于最里层核心层的是“信念”。如“以改革谋求质量,推动发展” 的信念,这是战胜困难、破解难题、推进改革、取得成效、得以成功的根基与原动力。信念的外围是“理念”。改革需要有先进的理念、理论的指导。不仅需要来自外在的理念、理论,尤其需要从信念核心层自生自长出来的理念。如对高品质教育追求的信念,谋生出的“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理念。理念的外围是“管理”。管理是保证理念得以变成现实的载体和措施。好的管理来自于好的理念,好的理念最终要转化成管理制度、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发挥效力。管理的外围是“模式”。因为管理让先进的理念得到了实化、固化,走向了持续化,发展成了自动化,变成了一种生产力,于是形成了模式。模式让教育教学信念、教育教学理念和真实的管理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得以充分提炼、描述、表达和外显。模式的外围是“文化” 。文化既具有渗透性、内隐性的品质,又具有一定的载体性和宣泄性。如校容校貌、师生精神风采、课堂学习气氛、校园视觉文化等,可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感官的冲击。文化的外围是“品牌”。品牌是行业声誉,是社会影响力,它是各圈层因素的综合效应以及综合效应所带来的学校变化、质量提升、发展优势、核心发展力。 

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其对教学、对改革的信念、精神和魄力。其次才是学理念、管理、模式等。学习,不能一味的照搬,因为“仿人者死, 学人者活,超人者兴” , 要结合实际根据已有的积淀, 将信念、理念、管理、模式、文化之间的关系“逻辑化” 、“哲理化” 、“机制化”。这么学了做了,才有希望向“榜样”靠近,或者“站在巨人肩上”走得更高,才有希望取得成功,才有真正创立自己品牌的可能。也许别人经历了,觉得持有那样的信念理所当然,在介绍经验时,轻描淡写,显得从容自然,这就往往不能引起学习者的重视和深究。在接触别人的理念时,也往往不会有很明显的新鲜感,因为理念总是揭示本质,总是简单朴素的。其实,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没有学到“信念”这个核心层,没有学到“理念”这盏明灯,只是学点视觉文化,只是学点模式,或者管理上的一点举措,那只是触及皮毛,没能领会其精髓,只能将自己的改革建立在沙滩上。像您多次提到的乐陵实小的李升勇校长的改革,如果只看表面很难感受到改革带来的震撼。没有信念支撑、没有魄力保证、没有理念支持,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稍微遇到困难和障碍,就犹豫摇摆,打起退堂鼓。如此学习借鉴,如此改革,何以能够冲出山重水复达及柳暗花明?所以,向别人学习,最应该学的是别人的信念——急于改变现状的信念,履行教育责任的信念,坚持改革的信念,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李升勇校长就是令人敬佩的榜样。因为只有这个坚固了,才会主动创新理念,才会接纳内化新理论,才会想办法去消灭痼疾,突破重围,也才会把新理念指导下的做法坚持下来、固化下来,成为各层、各环节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所谓的模式,彰显为文化。

【陶继新】信念有着巨大的能量,它是极其重要的。李升勇校长及其一批像疯子一样走在课堂与课程改革道路上的老师,就是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让乐陵这个经济欠发达地方的孩子受到优质的教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甚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所以,待遇低阻挡不住他们前行的步伐,加班加点没有任何怨言。衡水中学也是这样,他们的升学率之高,让人不可思议,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加工厂。其实,任何的应试,都不可能一年考上96个清华北大。用张文茂校长的话说,就是锻造一个精神特区。其中有一个班主任老师叫信金焕,2012年,她的一个班的学生,就考上11个清华,两个北大,还有一个学生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生物大赛的金牌,实现了河北省的零的突破。为了学生,她真的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了。她的8岁的女儿有一天突然问她:“妈妈,你说世界上会不会有人会累死?”她问女儿何以问这样的话。女儿说:“我怕妈妈会累死。”由此可见,信老师的工作是何等紧张。可是,她自己却说,累确实是累,可是,当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学生在自己的手里都能考上一本大学的时候,所有的累都化成了快乐。她在全国校长峰会上一场报告,引来几十位校长的邀请,可是,为了学生,她几乎一一拒绝了。即使偶尔后外出讲课,回来后也一定将讲课费给全语文组的教师平分。一个校长以五十万年薪聘请她的时候,她说,你把我吓着了,为了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我永远不会离开衡水中学的。有一次与她交流,问其何以如此执著,她说,她的心里就有一个信念,我们这里的孩子太苦了,他们除了考上大学,几乎没有任何路径走出这种穷苦的窘境。所以,为了孩子们,我会一生奋斗,而且会一生幸福。从信老师那里,让我们看到,那些拼命追求升学率的老师,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种精神,也有这样一种信念,也有这样的种工作精神?由此可见,信念与品质,才是造就一个名师的核心,才是造就一个名校长的关键。

理念同样重要,尤其对于校长,理念所起的作用更大。比如说您吧,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那么,基于这样一个逻辑原点,您就会引导老师们将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人成才。在您的心里,学生是至高无上的,为此,就要想尽千方百计,为他们的发展去工作。相反,如果认为校长是一个官,一心想着如何当上局长,如果发一笔财,那么,这样的校长就会视学生为草芥,不关注他们的成长,只关注自己的升迁与发财。这与人格有关,也与理念有关。一个校长有了好的理念,有了精神追求,学校才能持久的发展。

与理念相链接的是思想,它是无形的,但其作用却是巨大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决定行动。一个校长的思想,在一定时期内决定着所在学校的发展走向。但时下的校长大多没有在思想上投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多是陷入到行政事务之中,习惯于上传下达。所以,在管理中,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形而上的思想。也许有的校长说,我有很多想法,而且在这种想法之下有了很多行动。但想法与思想不是一个概念,如果是没有思想含量的想法,不但起不到发展的作用,反而会因思想方向不明而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管理需要继承传统,同时更需要创新。如果日复一日,一成不变,人们就会产生倦怠情绪;如果年复一年,固步自封,学校就会了无生机。创新,则可以使生命个体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校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的境界。诚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说,创新既是生命成长的动力,也是学校发展的支撑;既是对日新月异形势发展的适应,也是对生命个体心理求变的呼应。但创新不是胡思乱想,它需要思想与文化做后盾,需要对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的思考,也需要大胆的实践,甚至是失败的考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就不可能不断取得新的收获与成果。

那么,在构建教学模式的时候,我们既要尊重其内在的规律,同时,又要有创新精神。我们可以学习某种模式,可是,我们不能全然“拿来”;即使是自己创建的模式,也要因时因地而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上的突围与超越。

详见《宽基教育纵横谈》,陶继新、王念强  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陶继新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taojixin678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里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 教育诘问
校长派 | 钱理群:校长教师可开辟“第二教育”
南县2009年中小学校长论坛优秀论文(县属学校篇)
读行天下|校长要讲好五个故事
港城暑期培训有感
教师文化(15)-----教师的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