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种好心田|语文教学(5)——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 系列之八

教师的责任,

就是要尽力让学生多有正念,

多让其内在的良知显现出来。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陶继新:每一个人都有向善的一面,即使犯了比较大的错误,甚至犯了法的人,也并不是一点儿良知都没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去假存真,弃恶从善。

魏书生:我给监狱里的犯人作过报告,一上台我就说,你们曾经都好过。他们哗哗鼓掌。

陶继新:明朝有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叫王阳明,他从生命经验中体悟出来的“灵丹一粒”、“正法眼藏”,就是“致良知”。大哲学家康德也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他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心中的道德律就是内在的良知。那么,什么是良知呢?正如王阳明所说:见到父亲自然知孝,见到兄长自然知悌,见到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我们内心的源头。他说人人都有良知。禅宗也说:佛性本源,人人具足。每个人心中本来都具足,不要向外去寻,因而万法不离本性,只要识得自心本性,明了自性,即是佛。可是,有的人在某个时段却丢失了真善美,他是不是就没有良知了呢?王阳明认为不是。正如有的时候太阳被乌云遮住了,你不能说太阳没有了,其实还有,关键是要将乌云驱散。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尽力让学生多有正念,多让其内在的良知显现出来。

中国教育自古就承载着道德教化的使命,孔子教学的价值取向,就是培养有道德人格的君子。裴斯泰洛奇也说过:“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显然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看您的作品、听您的报告时,我感到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您可否比较具体地谈谈如何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魏书生:好的。我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必须把德育列为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只有完成了这项任务,语文教师才算是对学生全面负责,才算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尽到了全面的责任。另一方面,单就传授语文知识而言,完成德育这一任务也是必要的。许多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常常以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如果不能升学,就无须读书,以致许多学校的许多班级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甚至说笑打闹。遇到这种情况,任课教师都感觉到,如果不抓德育,传授语文知识的任务也无法完成。于是,有的语文教师面对乱班无法上课的局面时,就埋怨学校教导处,埋怨班主任,埋怨政治教师没有抓好德育。其实,德育不仅仅是教导处、班主任、政治教师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师的任务。

陶继新:其实,这些教师的抱怨是不对的。因为他们抱怨的对象不应当是他人,而应当是自己。语文教材中除了知识之外,还有丰富的道德因素。而这些,又是与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和谐为一的。如果将其剥离开来,就会使语文学习了无生趣,学生昏昏欲睡也就成为必然。真正优秀的教师,大都非常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并以生动的形式将之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道德教育中的生命张力。特别是这种力量逐渐地走进学生内心之后,还会在他们的心里生成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而这,正是学好语文的本质力量。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践自育自学,享受教育幸福一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自育自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陈曦在镇平作报告小记
培养学习主体意识的艺术_为您服务教育网
苔花如米小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性与和谐教育构建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