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实录|《雷雨》课堂教学实录(二)

执教名师:程  翔

02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对《雷雨》节选部分做了对话段的划分。这节课我们来理解对话段一的内容:“回忆梅小姐”。在回忆梅小姐的时候,称呼和评价大不相同。周朴园称呼她是“小姐”,评价她“贤惠”“规矩”。鲁侍萍则说“不是小姐”“不贤惠”“不大规矩”。回忆的是同一个人,为何如此不同呢?有的同学说,“周朴园有些虚伪”。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回忆的是同一个人,为何如此不同呢?

生:“小姐”是身份,旧时有地位的人家的女孩才被称为“小姐”。侍萍是仆人梅妈的女儿,不是小姐。周朴园说的是假话。所以他虚伪。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没有。老师来发表一下意见。站在周朴园的角度讲,当年的侍萍全身心地爱着周朴园,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这当然是贤惠、规矩的。周朴园评价侍萍,是以侍萍对他的情感态度做依据的。称“小姐”,是否可以看成是对她的尊重和怀念呢?在世俗社会中,婚姻恋爱要讲究门第,讲究门当户对,而敢于背叛这一规矩的人,当然是不规矩的了。所以侍萍的自我评价是“不是小姐”“不贤惠”“不大规矩”。“不是小姐”,说明侍萍鲠直,不是就是不是,何必冒充小姐!所谓“不贤惠”,是有所指的,指她的倔强性格,这一点我们后面会分析到的。“不大规矩”,就是指这个对话组中的“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当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请同学们注意,“不很守本分的”这句话。侍萍怎样做才叫守本分?

生:找一个穷人。

师:可是她偏偏爱上了一个少爷,少爷也爱她,还生了两个儿子。一个下等人,爱上一个少爷,需要多大的勇气呀!这是向封建等级制度发起挑战呀!由此可以看出侍萍的一点性格。什么性格?

生:敢爱。

师:(板书:敢爱)所以说“不大规矩”。同学们对这种性格做何评价?

生:不好说。

师:有敬佩的吗?有。有鄙视的吗?也有。同学们,无论你是敬佩还是鄙视,但是你必须得承认,这是人性的表现。对不对?

师:(板书:人性)

生:对。

师:那么,这种人性是一种罪恶么?他们两人当年的相爱、生子,是一种罪过吗?

生一:我认为是一种罪恶。他们未婚先孕。

生二:不是罪恶。如果一定说罪恶话,罪恶的是封建等级制度。

师:说得好!为他鼓掌。

(生鼓掌)

师:未婚生子固然不道德,但是作者曹禺创作《雷雨》不是表现道德问题,而是表现人性问题。如果一定要说罪过的话,那么真正的罪过是等级制度。是封建等级制度断送了他俩的爱情。好,下面请同桌同学把这个对话组分角色朗读一遍。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从周朴园问:“你姓什么?”一直读到“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生读课文)

师:这部分由哪几个对话组组成?

生:由“坟在哪里”“她没有死”“活着的境况”“找纺绸衬衫”四个对话组组成。

师:总结得很对。周朴园在哪一个对话组中认出了侍萍?

生:第四个对话组。

师:当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次排演《雷雨》的时候,扮演鲁侍萍的女演员说:“鲁侍萍没有骨气。换了我,转身就走。”那么请同学们回答,鲁侍萍为什么一步一步地引导着周朴园把自己认出来呢?

生:根据四个对话组的内容来看,鲁侍萍断定到周朴园还在怀念着自己,而鲁侍萍心底也怀念着周朴园。特别是得知还保存着旧衬衣的时候,鲁侍萍就无法控制自己了,于是让周朴园认出了自己。

师:本来不打算让周认出自己的,是情不自已呀。这又是人性的表现。对不对?

生:对。

师:鲁侍萍说“你(注意称呼由“老爷”换成了“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这句话大有含义:“连你都不认识了”,你曾是我倾心相爱的人,你都不认不出我了。可以想象,那时的鲁侍萍一定长得——

生:非常漂亮。

师:请同学们假设他们当年的一个生活场景:周看着侍萍说——

生:“你真好看,我爱你!”

师:这时候,侍萍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侍萍说:“要是我老了,你还会爱我吗?”

师:周怎么回答?

生:周说:“你不会老,你永远都年轻美丽。”

师:想象得很精彩。这节课先上到这里。休息一会儿,下节课接着上。

03

第三课时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学习《雷雨》。这节课主要学习第二个对话段:来周家的目的。下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你来干什么”到“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周朴园忽然严厉地问道:“你来干什么?”过去,评论家说,周朴园虚伪的本质原形毕露了。你们同意么?

生一:同意。

生二:不同意。这是周朴园本能的表现。

师:为什么说是本能的表现呢?

生:30年来,周已经十分成熟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使他具有一种自我防卫能力和习惯,他怀疑侍萍的到来可能是一个阴谋,一个利用过去这种关系进行敲诈的阴谋,不能简单地说成什么虚伪。

师:有道理。一个人的感情哪有虚伪30年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虚伪30年,那虚伪的感情也就变成真的了吧。鲁侍萍对周朴园严厉的问话是如何回答的?

生:不是我要来的。

师:这是实话。鲁侍萍是被蘩漪叫来的,不是主动要来的。周朴园对此并不知道,所以他接着质问:“谁指使你来的?”在周朴园看来,你侍萍比较单纯,你是受了别人的指使才来的,是一个阴谋。面对这样的误解,侍萍感到“悲愤”。如何回答周朴园的质问呢?按照侍萍的思想境界,她只能解释为“命”。所以她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对于这种解释,周朴园显然不相信,所以他“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样的回答,必然激起了侍萍的怨愤之情。她说自己的眼泪早哭干了,没有委屈,有的恨,是悔,是一肚子苦水。接下来,侍萍就开始倾诉自己的苦水。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生读“哼”到“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师:这时候侍萍的情绪很激动,是周朴园“严厉”“冷冷”的态度以及深深的误解逼迫着侍萍说出了三十年前那一段最伤心的往事。说到这段往事,老师提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当年,周家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既让侍萍留下,又能让周朴园娶阔家小姐为妻呢?

生:可以让侍萍做妾。

师:好。侍萍是下等人,在周家眼里绝不能做正妻,顶多做一个妾。假设这个推断是合理的话,那么,周朴园是什么态度?

生:觉得虽然委屈了侍萍,但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师:周朴园的父母肯定是同意的吧?

生:是的。

师:新娶来的阔家小姐同意么?

生:心里会不高兴,但最终还是能够接受的。

师:侍萍最后还是被赶了出去,怎么解释?

生:是侍萍自己不愿意。

师:为什么不愿意?

生:她觉得做妾是对她的侮辱。

师:宁死不做妾。侍萍的性格出来了——有尊严。尽管地位低下,但维护尊严绝不含糊。这正是鲁侍萍令读者敬佩的地方: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绝不做妾!这就是侍萍的性格。想到这里,一位个性倔强、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女子的形象就站立在我们读者面前了。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读到“我的报应”。

(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会发现,这个对话组很有意思,周说话少,侍萍滔滔不绝。为什么?

生:侍萍闷了三十年了。

师:这三十年为什么不对别人讲一讲呢?

生:没法给别人讲。她只能憋在心里。现在有了倾诉对象了,所以她滔滔不绝。

师:周朴园是如何平息侍萍激动的情绪的呢?

生:说自己仍然想着她。家具啦、生日啦、关窗习惯啦,等等。

师:最关键的几句话是什么?

生:“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还有“一切都是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还有“为的是不忘记你,弥补我的罪过。”

师:原本很激动的侍萍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她先是“哦”了一声,然后“叹一口气”,说:“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女人呀,心太软。到此为止,来周家的目的的话题才又被重新提起。周想要“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谈什么?周的担心。周说:“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说明,此前“谁指使你来的?”一句的含义就显现出来了:周认为是鲁贵指使侍萍来的。来赶什么呢?敲诈。利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今天有人这样做。侍萍怎么说的?

生:“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师:侍萍安慰起周朴园来了。周朴园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于是问起了带走的儿子的情况。不料侍萍说就是鲁大海。周朴园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冷笑”起来,说:“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周朴园又一次——

生:误解鲁侍萍来周家的目的。

师:为什么呢?

生:周认为鲁贵指使侍萍,又指使鲁大海闹罢工,三个人共同来敲诈他。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周朴园将陷入到很尴尬的境地。所以他才“冷笑”。

师:理解得好。面对周的又一次误解,侍萍如何反应?

生:“苦笑”。

师:“苦笑”二字太精彩了。“我是那种人吗?”“我如何解释才能让你相信我呢?”大概这是“苦笑”二字的潜台词。当然,周还只是怀疑,不能完全断定。侍萍再一次来安慰他的时候“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么?你放心,我不会的。”这才放心地说:“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负担。”请同学们思考:侍萍为什么不利用这种关系来敲诈周呢?

生一:她善良、单纯。

生二:他并不恨周朴园。他对周是怀有感情的。

师:周家对他这样,他为什么不恨周朴园呢?

生:是周的父母赶走了她,不是周朴园赶走的。当时周朴园肯定夹在中间,也很难受的。

师:有道理。那么,鲁侍萍的性格当中“善良、单纯”的一面表现出来了。

(师板书:善良、单纯)

师:面对周要给钱,鲁侍萍如何反应?

生:不要。后面周给她五千元支票的时候,侍萍毫不犹豫地撕掉了。

师:这是她什么的性格的表现?

生:倔强、有尊严。

师:对。周说:“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说:“(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这个要求合理么?

生:非常合理。这是一个母亲的心。

师:但是,周似乎有些顾虑:“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周说这话的意思,鲁侍萍明白么?

生:明白。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鲁侍萍的话。

(生读“哦”到“他也是不愿意认我的”)

师:你们听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生:心里很难过。过去,因为等级观念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现在,还是等级观念,使得母亲不能认亲生儿子。

师:说的好。“这些年我也学乖了”,读了这句话,心里有何感受?

生:当年,鲁侍萍“不规矩”,向着等级观念发起挑战,彻底地失败了。这句话说明她自己彻底认输了,这些年的经历,终于使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注定是要失败的,等级制度是无法逾越的。

师:你说的话很有深度。好了,我们总结一下:第二个对话段是由若干个对话组构成的,围绕来周家的目的展开,鲁侍萍倾诉苦水,安慰周朴园,想见周萍;周朴园则一再怀疑,释疑,再怀疑,再释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忏悔和情感。这些都是在表现人性。至于第三个对话段,我们放到课下,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理解,欣赏。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全文完-



原载于《智慧 教法 感悟——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1)》,陶继新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雷雨》课堂教学实录
瞄准戏剧教学的核心:对话——《雷雨》教学设计
96雷雨教学实录
《雷雨》
《观〈雷雨〉读“周朴园”》
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 电影雷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