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生“天价”游学:父母该醒了,教育只花钱就够了吗?

文 / 张涔汐

一个读者一直期待让我写一篇关于子女教育的文章,我迟迟没有动笔,今天好好谈谈教育。

01

四年前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圈里热传。

内容是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

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

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万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钢琴班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据说市面上最常见的是14天美国游学团,价格在3.5万左右。

当时,我特意参加了一项网上投票,主题是“小学生天价游学有没有需要”,有3万多人参加投票,我把投票结果公示一下,9.91%的人认为需要,79.49%的人认为不需要,10.6%的人保持中立。

也就是绝大部分人认为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费用,把孩子们送到国外游学。很多只是商家的噱头。

一对月收入不高的父母说:

夫妻俩月薪四五千,就因为看到朋友圈里孩子的同学去游学,觉得这样能让孩子增长见识。于是16年暑假,让孩子去游学,一趟不到10天,花了将近2万元。何止超出月薪,家里存款都动用了。


02

面对这个结果我特别想问一下父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非得把一个小学生送到国外游学。

得到的大部分的答案是,让孩子们长见识,拥有国际化思维,不能输在起跑线。

但结果是:长了一点儿见识,短期游学根本没有什么大作用,孩子们出去玩一玩儿、拍拍照,购物又回来,既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那为什么很多父母还要砸锅卖铁,让孩子们去游学呢?

问题出在父母的教育观念。

第一,这些父母的教育来自于盲目的攀比心:比如别的家孩子游学,咱家孩子也去,这种羊群效应,导致父母根本没有思考游学值得不值得。

第二、父母急功近利望子成龙的心:总是想着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了总统、神童。

所以总是想着拿钱来解决一切问题,当你把教育寄托在钱来解决问题的时候,那么这个孩子不是一个生命,而是一个机器。

中国最该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如果父母的认知上不去,思维局限化,短视化,怎么可能教育好孩子。

我们家族很多亲戚都是教育工作者,有一天我问亲戚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好管吗?

他说非常难管,比如很多孩子家里条件好,父母只顾着挣钱,不重视家庭教育。

学生在课堂上玩儿手机,老师看到了把手机没收了,这个时候学生会说:

如果不把手机还给我,我就要跳楼。

你说老师给,还是不给?出了问题,谁都负不起责任。

很多父母总是觉得只要有钱就解决一切问题,把对孩子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老师根本管不了这么多学生,而父母又根本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你说怎么管?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


03

相比于父母大出血让孩子游学,这几个方面的教育比游学更重要。

第一、父母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的爱。

之前我认识一个卖衣服的小姑娘,白天她当导购,晚上去夜店当服务员,经常跟我八卦说:

有些富二代的姑娘喜欢去陪酒,而且特别喜欢去夜店喝酒,我问为什么,她说父母都有钱,但是从来不管她,她缺爱,到里面找爱去了。

听她这么一说我就想到了《欢乐颂》的曲筱绡。曲家发生变故,曲筱绡最后说出了她的童年凄惨的故事。

一个人呆在家里大房子里,父母都不陪伴,孤孤单单一个人,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看到爸爸妈妈一眼,宁愿不要那么多钱,只是希望父母对自己笑笑,陪着自己。

对于一个孩子的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父母温暖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让孩子感受到爱,在一个有温暖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才能够有一个健全的性格。



04

第二、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独立思想

首先说说游学这件事儿,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不过是一个邮差。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小学生连独立的思想都没有,至于让父母大出血送到美国游学长见识吗?

一个人的见识是停留在他的学识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认知,哪怕把孩子送到火星上,顶多也只是知道火星上的石头跟地球上石头有什么区别。

所以,对于一个小学生,相比于巨资游学,不如培养他多读圣贤的好书,培养他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比花钱到国外拍几张照片回来炫耀一番更有价值。

我身边一对父母超级喜欢看书,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暑假看完了《美国史》、《欧洲史》、《罗马史诗》、《上下五千年》。

一个假期的时间,孩子的思想甩出了其他孩子的一大截,你难道就能说这个孩子通过一本《美国史》就没有长到见识吗?

只有读万卷书,才不是一个行万里路的邮差。



05

第三点、独立的生活能力

16年一个移民到加拿大的朋友带她儿子回国,那一年她的儿子6岁,我看到她的儿子,感到非常诧异。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孩子从来不挑食,在中国我了解到很多爷爷奶奶或者父母,追在孩子屁股后面求吃饭。

她的儿子自己的行李从来都是自己收拾,然后用小书包背着,袜子都是自己洗,我问朋友是不是对小孩子太苛刻了。

她说小孩子必须要有独立生活能力,我不能跟着他一辈子,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做。如果养懒了,以后只能啃老了。

晚上她住在她的同学家,她同学的小孩儿也是6岁,完全是天壤之别,在家就是小霸王,父母爷爷奶奶围着转,还得爷爷奶奶喂饭吃。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评论,说孩子连袜子都不会洗,还出国游学,先把洗袜子学会了再说。

哈哈,这个网友确实写得有些风趣,但所言不无道理。

教育不能舍本逐末。



06

第四点、正确的消费观

为什么我说消费观,我的一个同学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月生活费4000多,只要缺钱直接找父母要,有求必应。最后让她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不会理财的陋习。

后来大学还没有毕业,她父亲的公司出了问题,主要是他父亲给人做担保贷款,后来欠款人跑路了,所有的债务她父亲担着,所以父亲没有办法保证她的生活质量。

她出来工作的时候,最开始一个月月薪2000多,她已经养成了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每个月严重缺钱,日子过不下去。

这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需求是有求必应,没有给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最后害了孩子。

消费观念决定了孩子未来生存的质量,一个不会理财的人,以后的生活是一团糟。

这几种能力的培养,才是父母最需要花心思花精力,也是最能影响孩子以后到底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如果急功近利拿钱来代替父母的教育,那是机器,真正的教育是需要爱的陪伴和用心浇灌!!!

如果觉得有道理,欢迎文末点赞啦~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公号(idzhangcenxi99)让你增值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资料)
“月薪三万撑不起暑假”是吐槽还是炫耀?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国内顶尖教育家舒云涛谈作文教学(一)[教育论坛]
不一样的教育催生差距 华人父母如何教育子女?
5分钟儿童性教育短片,这才是孩子该看的科普动画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