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 南 | 杨新华:我的三位母亲

『 我 的 三 位 母 亲 』

作者丨杨新华(河 南)


我有三位母亲,她们分别是生母、继母、婆母。我一直都有一个心愿,想提笔写下三位母亲生平的点滴。但提笔几次都因怯于自己文笔欠缺,心里纠结着就放弃了。放弃了又感到特有愧于母亲,母亲在艰难的岁月里用柔弱的臂膀,为儿女撑起一片爱的天空,长年默默付出。她们离世后所留下的勤劳纯朴,慈爱辛苦,坚强伟大的传统美德,使我每每想起倍加敬崇怀念。母亲节到了,这是一个机会,我终于提起笔,恭恭敬敬地写出:"我的三位母亲"。这简单的只言片语  或许就是对她们最好的追思、怀念和至高奠祭。

先说我的生母,生母貌丑但有一个好听名字苗凤莲。说丑是因为生母生下不久外婆离世,因家穷苦,她的哥嫂终日为生活奔波劳碌,没有人顾得上这个嗷嗷待哺的女婴,整天把她放在一个用麦草编织的垫子上,想起来了给她喂一口饭,想不起来就饿着躺着,直到嘴巴睡歪,也算她小命不该早绝,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听母亲说她长到十四岁到地里放牛还光着上身,没有衣服穿。她的一个近门三嫂可怜心疼母亲,就手把手教她纺线织布,并给母亲缝制了裤褂。母亲后来的超人的纺织技术就来自于这位让她感念一生的恩人。

母亲二十️多岁时,可能因亲事和哥嫂闹翻被赶出家门。母亲从社旗流浪到邓县花园街余姓木匠铺,被女主人余奶奶收留,随后便搓合给我当学徒工的父亲为妻。谁知母亲因极执拗个性导致夫妻不合,在生下我两岁时父母的婚姻走到了尽头。离婚后,母亲带着我在邓县城内摆个糖果瓜籽小摊勉强过活,维持不下去时,就带着我在城周边村庄里讨饭。只要有口饭吃娘俩就不会饿死,母亲就怕我生病,一生病母亲就哭哭啼啼找到父亲单位的同事,央求给我父亲捎个信,父亲总是背着继母悄悄送几个钱。这样也不是长法,母亲就想带我离开邓县到社旗娘家寻求活路。多年未回娘家理应气派乘车荣归故里吧!可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母亲哪里能弄到车费呢?只能背上个包袱拉着我沿路乞讨,夜晚投宿在有婆婆的好心人家。母亲总是主动表明自己能干活,会纺线织布缝衣做鞋,工钱分文不要只求有碗饭吃。遇到有活的人家娘俩能安生住个十天半月。母亲纺线织布最为得手,一天能纺半斤棉花,且纺的线条细匀干净,织出的布细密的平展,还能拼织出好几种图案的棉布,如粗细搭配蓝白相间的漂亮床单,(至今我还珍藏着母亲精心制作的床单。)颇有古时黄道婆的聪慧能干劲儿,让村里的妇女们称赞不已。这家活干完再转向另一家,一个村庄能住数月都歇不住手。就这样母亲回家的路一再延长,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终于有一天走回到娘家。舅母已去逝,只有苍老的舅舅,还是穷的叮当响,根本照顾不了我娘俩,舅舅叹着气找生产队长解决安顿"老姑娘"。在生产队仓屋旁边的一 个窄窄的、且墙体上开裂一条大缝隙的存麦草小屋内居住了下来。至今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天母亲外出挖野菜天黑了也没见回来,饿得走不动的我坐在没有门的过道里等母亲,幼小的我竟然:头枕着一泡猪屎睡着了。母亲直到天快亮才挎着半筐野菜回来。原来她迷路了,母亲迷信地说她碰上鬼打墙了,迷惑的人是走不出来的,可能是这个鬼善心未泯,知道母女可怜放了一马吧。当邻人听说我在过道里睡了一夜时,都惊呆了说多悬呀,隔墙邻居家的一头猪昨晚被狼叼走了!要不是那头猪或许叼走的就是我这个苦命的小女孩。

为了生活生存下去,有人介绍母亲改嫁给一位在湖北种瓜的男人,刚开始那个男人对我娘俩也还行,母亲跟着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我在大片碧绿的瓜地里玩耍。谁知好景不长,一天夜里睡梦中的我突然被一阵打骂声惊醒,只见那个男人用手抓着的母亲头发厉声喝斥,母亲哭叫着挣脱往门口逃,那个人又抓起一个凳子劈面朝母亲脸上砸来,母亲躲避不及两颗门牙被砸掉血流满面。母亲跪地哀求,放我娘俩一条生路。母亲连夜收拾了随身衣物带着我悲凄惶惶的离开了那个男人的屋子。我只记得当晚有点凉风,天上有一弯不甚明亮的月光,四周昏暗寂静,我紧紧抓住母亲的手,身上瑟瑟发抖。母亲一路抽泣着,来到一个麦场里,场边几个麦秸垛还有一座瓦房屋,屋内传出打呼噜的声音,母亲抖抖地拍打着门哭着求告:"开开门儿,行行好,让我娘俩进去暖和一会儿……"屋内的人可能被母亲怪怪的哭喊吓着了,呼噜立刻打住了,半天没有动静。母亲只好拉着我转向一个半人多高的麦秸垛,先把我举上去,然后母亲爬上去把仅有的一件薄棉袄盖在我身上,她用力扒些麦秸盖在身上。 

命运的恶魔逼得母亲无路可走,该往哪里去?该往往那里走?哪里才是我们的家?天无绝人之路,母亲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带我回唐河奶奶家,尽管在我三岁时母亲曾带我回老家,被奶奶无情的赶走过。但这是生存下去的最好办法,况且我也到了上学读书的年龄,居无定所的母亲是无力供我上学的。唐河老家路途迢迢,母亲又使出外讨饭绝招,帮人干活巧要饭,沿途乞讨️。这次辗转乞讨正逢我们国家三年自然灾害,要饭越来越难,不说被狗咬被人赶的辛酸,人们普遍缺吃的。有一天在一个村庄竟然没讨到一口饭,幸亏有一家给了我们半块薯面窝头,母亲舍不得吃一口,用手掰着让我吃。   

好不容易回到老家,奶奶没给母亲好脸色,只扔出一句话:孙女给我留下,你愿上哪儿还上哪儿!母亲又一次被奶奶赶走。母亲人走了,但思念女儿的心留在了家里,隔一段时间母亲就偷偷回来看我,不时送件衣服或鞋子。但幼时的我过怕了跟母亲讨饭的日子,不理解母亲还怨恨母亲,躲着不见。一次她到学校里看我,班主任吴老师派学生来喊我,那个学生告诉我快跑,你要饭吃妈要来领你走了!我听这话抱着书包从学校后门一口气跑回三里外的奶奶家。后来吴老师含着泪批评了我,吴老师叹息的一句话,世上只有瓜连籽,没有籽连瓜的话至今还响在耳边。现在想想自己太愧对母亲,追悔莫及!

母亲的流浪在我上高中时彻底结束。奶奶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母亲纯朴善良,根本不计较奶奶对她的态度,扑下身子尽心尽力伺候奶奶,严寒的冬天奶奶屎尿弄脏了棉裤被褥,母亲敲开池塘里冰块洗净衣被。一次母亲为奶奶刷洗尿罐,一时找不到刷子,竟然用手在罐内搅动,这一幕让上工的四叔父看见,感动感叹了多年。母亲孝爱奶奶赢得了伯叔和邻居们赞评,母亲病逝埋葬时,三叔四叔执意让离过婚的母亲埋在奶奶的脚前,不当孤鬼野魂。下葬时来了三四十个邻居为母亲送行。可怜一生的母亲最后终于挣回了自己的尊严和体面,安心地长眠在她永久的家里,再也不用去流浪担惊受怕了。

作  者  风  采  及  简  介

杨新华,邓州一小退休教师,喜欢文学爱好阅读,偶而提笔记录一点生活中的感悟,甚感欣慰满足。感谢有缘的朋友关注鼓励。

苹果手机,请长按上图支持作者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小美君

主编微信:rocola2010

当代文摘原创文学结集出版系列丛书之

《中国当代作家精品文集》(2018秋之卷)

 当代文摘·结集出版·征稿启事 

1、投稿要求:每位投稿作者提交一篇/首代表作,体裁限定散文、诗歌、小小说三类(诗歌:现代诗、古体诗词、散文诗皆可),字数方面硬性要求:散文不超过1500字,小小说不超过2000字,诗歌不超过40行。

4、本次征稿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邮件主题格式:【秋之卷结集出版投稿】作品+作者+字数(行数),作品直接写在邮件里,并用word附件一份;正文格式:题目,题目下面署名,署名下面正文,标题和署名小四号宋体字,正文五号宋体  。文末务必附上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包含作者真实姓名、笔名、籍贯、文学简历等)1份、风采照1张、作者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与艺术》【世界感恩节】常伟:负重的母亲(外一篇)
【在人间】吕安太 | 她的两位母亲
【秦岭.诗】凌晓晨//奶奶的艾草
“溥仪生母之自杀”为现代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祖宗十八代的称呼大全
1950年周恩来接八婶娘进京,请她吃多年不吃的馄饨:让您等了4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