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 栏 | 朱可铮:梦 里 湘 西


『 梦  里  湘  西 』

作者丨朱可铮(河南)

 

一行人到了湘西,迎面而来的是雨,于是与湘西有关的梦境略带湿润和温馨,泛着湘西特有的神秘、古朴以及欲说还休的乡愁。 

雨在这个季节是经常眷顾这里的。等站到文化广场展翅腾飞的凤凰雕像的那一刻,仿佛邂逅一位久违的朋友,又像是走近思念已久的恋人,怅惘,甜蜜,忧伤,在被雨水浸润后幻化成潮湿的欣喜,慢慢氤氲,慢慢升腾。 

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古貌犹存。它依山而筑,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为这座美丽的古城小镇平添了一份灵气。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 

无数的小巷逶迤在小城的角角落落,随便择一条巷陌走进,都是一道别样的风景。脚下的青石板让雨水冲刷得格外油亮,从脚底穿透而来的是小城百年的步履铿锵,历史的足音踏响了小城的雨季,与我不期而遇,让我疲惫的内心终得欢喜。 不时有盛装的苗族阿妹或者阿婆从身边走过,月色的银饰在阿妹的头上身上闪耀着精美的华光,窸窣细微的叮咚在小巷里悠然敞亮。阿婆身后的背篓诉说着小巷当年集市的繁华和劳作者的艰辛,她们的脸上都带着苗家人的坚韧和刚毅,以及与小城一起经历的风雨,看上去很美。虽然下着雨,游客还是很多,不乏俊男靓女,他们洋溢的青春和无处安放的懵懂与这个适合发呆的休闲小镇十分匹配,十分养眼。同行中的一位美女终于耐不住美的诱惑,买了编织精细的花环戴在头上,苗家人的细致和审美顷刻间在头上绽放,缕缕清香浮动,随着游走的步伐在巷陌里穿梭。 

我在一座小桥边看到一位干瘪皱巴的苗家老汉,用干枯的手编织花环,脚下篮子里是新鲜艳丽的花朵和青草,他对于手里的鲜花嫩草一如他田间的劳作,毫不懈怠,怀想着生机一片。雨渐渐有些小了,一阵悠扬的鼓声传来,于是在传出鼓声的一家手鼓店驻足,一位少年安然地将膝边的手鼓有节奏地敲响,纤细的手指在鼓面上游弋,我们的到来并不影响他打鼓的节奏,少年的脸上没有丝毫商人的谄媚,鼓声和着歌声,仿佛来自千百度寻思千年的心灵感应,我们终于以五颜六色的手鼓做背景留影,并击鼓回应,和少年一样安守随遇而安的灵魂以及飞扬的青春。 

登上城楼,古铜色的城墙上有翠绿的藤蔓植物攀爬,石头缝隙里会冷不丁地探出几株嫩绿的小草,坚硬的石壁被这些柔软的植物依附,渗透出一种交颈的温存,与城楼上当年的炮声和厮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勇士的豪迈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脚下锈迹斑斑的铁门还原了当年的威武和攻克不破的堡垒,门洞里是避雨的游客和闲散的居民,还有古城放学的孩子。对面的古建筑飞檐斗拱,一扇扇雕刻着纹饰的窗棂洞开,生活的味道在晾晒的衣服里飘散,而窗棂,则审视着过往和变迁,还有来自天南地北熙熙攘攘的人群。走下城楼,来到沱江边,一幢幢临江而立的吊脚楼群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上。本来浅清的沱江也因为上游的大雨而变为混沌的黄浊色了,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游人们在木桥上留影,望着脚下翻滚的沱江水,免不了会心惊肉跳。而岸上的餐厅,酒吧或者客栈在沱江奔流不息的江水中将现代文明的号角吹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夜沉了。古城灯火通明,流光溢彩,沱江的倒影浸泡着小城的灯红酒绿,回龙阁古街上攒动的人流让小城熠熠生辉。在迂回的小道上,灯火阑珊处,阑珊依旧,那深情的回眸,点亮了古城之夜,而百年的烟火和红灯笼,暖暖地照亮在心头。尽管店铺中内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尽管巷陌里流动的不息的人群,尽管古城里商业的气息浓厚,但是古意古韵的古城终归是安静的,一如梦里空寂的沉默,带着昨日。 

在小客栈里,夜无眠。不远处沱江的水流声回音悠长,隐约中,竹子拔节的平仄声潜入梦中。

第二天从古城出发,向西南走几十公里就到了凤凰苗寨。一路上峰峦叠嶂,雾霭缭绕,古朴的山寨点缀在路旁。当游人走在通往苗人谷的乡间小路上时,一位双目失明的苗族老人脚蹬一双艳丽的花色胶鞋,坐在路边吹喇叭。可能是苗族的调子,听着听着就跟眼前清澈的溪流融合了。一只温顺的狗依偎在老人身边,沉浸在主人的音乐世界里。葱茏的山上植被繁盛,深深浅浅的绿色层层叠叠,通透而又洁净。 

拾级而上,我们一行沿着河流走过,绿水青山,泛舟翩翩如画中游,流水潺潺声时而舒缓时而湍急,很快就走近了据说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匪洞”。进洞之前,峡谷迂回幽深,四处高山围绕,合成一个天井似的“通天洞”,两道高不见顶的瀑布飞流直下,纷飞四溅的水花把毫无准备的我们打了个湿透。攀爬窄小湿滑的云梯,才知当年的土匪是花了多大的心思巧妙隐居,洞穴陡峭凶险,谷中藏洞,洞中藏谷,很难抵达。从洞穴中走出,做上木筏子,就开始进入苗寨。 

筏子即将靠岸,岸上稚嫩的童声传来,走过去,竟然是站列有序的苗家孩童,在岸边大声歌唱。他们的嗓音纯净嘹亮,仿佛洗涤了一般,他们都穿着与季节不太相符的厚衣物,手里拎着草编的蝈蝈。其中一个年龄最小的女孩,大约三岁的样子,很投入地唱着,完全忘记兜售手里的蝈蝈,那几只不能说话的蝈蝈在她美妙的歌声中沉醉。有岁数稍大的孩子追在游客身后叫卖蝈蝈,而她却站在原地认真地歌唱,全然不顾得之不易的生计,她把她的简单和纯真表达在欢迎客人的悠扬歌声里,她身着的那件旧花色罩衣留在河边的歌声里,永远留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挥之不去。 湿润的古老寨子,满眼是绿色和石头,以及做手工的苗家老妪。苗寨的老妪神秘干练,甚至再难走的山路上健步如飞。在一转弯处,我们碰到一位盛装的苗家阿妹,坐在小凳上卷纸烟。她长着一双弯弯的明亮眼睛似是笑着,而笑起来就露出一排细小的糯米牙。她明眸善睐,肤如凝脂,珠圆玉润。她身后粗糙的岩石,随风飘扬的塑料袋子与她姣好的脸庞和迷人的微笑让人感到了她韶华背后的冷冽,蓦然间就恪疼了某根神经。她一身的锦绣在大山深处的寨子里会日渐磨损,但她却毫无愁苦凄凉之感。她无声的芬芳凝固在你怜爱的情怀里,面对游客合影的请求,她只是笑着回应,你买只烟吧。

女童,少女,老妪,令人唏嘘。苗寨大山滋养了苗寨女性的温情,她们热爱这片土地,她们走不出大山,她们将女性的柔情光辉播撒在这里,缱绻缠绵。 

短短的两天时间,湘西这个地方,很生动很宁静地就留在了梦里。

2018年9月16日

——原创首发

最 美 作 家 专 栏 作 品

✿作者风采简介

☆☆朱可铮,女,七十年代出生,喜欢文学和绘画,南阳作协会员。现供职于《今日邓州》报社。当代文摘、中外文艺、最美作家特邀专栏作者。


 

投稿作者请加主编微信 rocola2010 以确认投稿是否成功

当代文摘原创文学结集出版系列丛书之

《中国当代作家精品文集》(2018秋之卷)

 当代文摘·结集出版·征稿启事 

1、投稿要求:每位投稿作者提交一篇/首代表作,体裁限定散文、诗歌、小小说三类(诗歌:现代诗、古体诗词、散文诗皆可),字数方面硬性要求:散文不超过1500字,小小说不超过2000字,诗歌不超过40行。

4、本次征稿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邮件主题格式:【秋之卷结集出版投稿】作品+作者+字数(行数),作品直接写在邮件里,并用word附件一份;正文格式:题目,题目下面署名,署名下面正文,标题和署名小四号宋体字,正文五号宋体  。文末务必附上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包含作者真实姓名、笔名、籍贯、文学简历等)1份、风采照1张、作者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西凤凰游记
苗家第一寨
《加脑苗寨》
《国内游记 • 西南篇》古朴苗寨——郎德上寨
《走遍中国》之湖南省湘西
中国民间诗人‖李席林老师作品《旅游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