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栏|李任凯:脱贫攻坚,重新当“老师”


脱贫攻坚,重新当“老师”

作者丨李任凯(贵州凯里)

20136月,作为当年瓮安引进的17名硕士研究生,我从江苏常州大学的教学科研岗位来到了意向单位:中共瓮安县委党史研究室。20153月,单位选派我作为小康创建工作驻村工作人员,来到了瓮安最偏远的乡镇:珠藏镇的荣院村扶贫驻村。

当时,我们单位包保了44户贫困户,其中我个人就包保了5户一般贫困户、6户低保贫困户,我包保的11户贫困户都居住在村里最偏远的小院子村民组。5户一般贫困户户主分别是王国林、柳太全、何知贵、丁首成、王光金,6户低保贫困户户主分别是余邦华、余单洪、何腊生、陈立书、吴安英、张祖坤户。由于贫困户住处偏远、松散,走访一圈下来就是个把星期。所以,我只能周一跟村干部的摩托车到组,然后其余时间都在组里走访。

走访下来,11户贫困户中10户都有学生娃儿,“扶贫先扶智”,为了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家庭的贫困面貌,取得更好的扶贫效果,我很高兴地“重操旧业”,重新当起“老师”来。

虽然每个读书娃儿我都很关心,但给我留下更多印象的是余邦华户家的孙女余思彤,因为他家住得最远,在小院子大村民组的关坪小组,再往前走不远就是与遵义湄潭交界的流水溪了。余思彤当时读一年级,是班里的班长,成绩一般都是第一名。这让我浮想联翩,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我也是家庭特别困难,历来也是班长,成绩都是第一名。“男班长”遇到了“女班长”,男女班长的经历和求学态度又是何其的相似,让人感到莫名的亲切感。

余邦华家的境遇让人唏嘘不已,更让我心疼的是男主人还驼背,却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女主人付华芬身体常年久病,身患帕金森等多种慢性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好在家里有个懂事的孙女余思彤在不上学的时候,多少能帮衬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每次去走访,都只是看到三个人在家,开始以为余思彤是寡娃儿,不好问得;后来才了解到她的爸爸不争气,经常打麻将,打工挣点钱都不够他玩牌;把老婆气跑了,后来改嫁了就更不管余思彤了。好可怜的孩子!虽然有父母,都不管她,全靠爷爷奶奶带着。余思彤她很懂事,读书很上进。

了解到情况后,我经常去学校看望余思彤,也联系了她的班主任,给班主任留下我的联系电话,让班主任多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有事随时联系我。每次去学校,给她带点吃的,送点小钱给她买学习用品什么的,她很懂事,每次都不乱花钱,都把钱交给了爷爷奶奶。后来余思彤年纪大了,更懂事了,除了搞好学习,她想多读些课外书拓展视野,于是我就经常给她买些教辅的、励志的、历史的等她感兴趣的书籍;经常听到我摆谈余思彤情况的亲友,也很用心,有合适的书籍也会托我转交。由于经常去学校看望她,她的同学还羡慕地笑着对她说:你爸爸又来看你了。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俩都相视无语,也不做过多解释。

一晃眼,两年就过去了。20179月,瓮安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新阶段,“千人下沉”工作展开,因为工作需要,我因为非党调整到脱贫攻坚工作队,作为首批下沉的五人之一在工作队队长范祖贵带领下开展工作。因为工作调整,以村民组为单位进行包保,领导可能考虑到我没有驾照没有车、也不会骑车,给我安排了一个比较近的村民组:苦鱼井组,虽然人家户比较多有72户,但我步行一般只要二十分钟,最远的一户人家丁应刚家也只要走四十二三分钟就差不多了。丁应刚家是贫困户,每次下队我都必须去的,他儿子结婚都是我去遵义湄潭帮忙接亲的。虽然现在我的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变了,但我和余思彤家的联系一点也没减少,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越来越浓了。

随着进入小学的高年级,“女班长”余思彤更懂事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曾经通过爷爷奶奶转告我,想认我做“干爹”,我考虑到自己还未婚就没答应。通过我的引导,她也对文学产生了极浓的兴趣,我就经常给她带些瓮安本地出版、具有特色的《瓮水长歌》杂志。

2020110日,经过组织推荐、新老单位同意,我从瓮安县委党史研究室调动到瓮安县文联工作。虽然我调动了工作,由于没有出县,我驻村扶贫的点并没有转到文联负责帮扶的永和镇白水河社区,仍然在老地方。杨俊松主席是个“言必行,行必果”的领导,对我们更是高标准、严要求,对工作更是一丝不苟。“白水河畔党旗红”,白水河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县委组织部刘惠江部长的高度赞扬。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来势汹汹。瓮安县文联没有缺席,迅速行动,拟定《致全县文艺工作者的倡议书》,发布《瓮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关于征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文军队伍正能量”文学作品的通知》,广泛倡导全县文艺工作者积极围绕疫情防控主题全心投入、用情创作,记录历史,抒写大爱,讴歌英雄,以艺抗“疫”,用文艺方式向奋战一线的最美逆行者致敬,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擂鼓助威,贡献文艺力量。自发出倡议以后,短短20多天,140多名作者532人次创作了2000多篇(幅、章、首)作品,1000多篇(幅、章、首)作品被采用刊发,100余篇(幅、章、首)作品登上了学习强国APP、中国艺术报、中国摄影报、贵州日报、贵州作家等报刊媒体“大雅之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共189件作品被各级媒体采用,其中中央级媒体2件、省级31件、州级35件、县级121件。其中,我负责对接的民协组织了2次专稿件,300多位瓮安调山歌爱好者写就《茅草调》《茶山调》山歌500多首;我负责对接的诗联组织了3次专稿,100多人次诗歌爱好者创作诗歌300多首。后来,经过优中选优,我们公开出版了《瓮水长歌》(2020年春之卷·抗疫特刊)。202061日,我到荣院小学看望了“女班长”余思彤,给她送上了这份特别的“六一”礼物。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的多篇作品被瓮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公众号选登,得到了视界瓮安公众号、《黔南头条》公众号全文刊登,后来又被多彩贵州网、贵州省文联官网转载。20207月,作品《贫困户帮我“脱贫”》《男女班长》初步入选“多彩贵州网—贵州作家进行时·我在脱贫攻坚一线征文活动”公示;作品《李任凯:不是第一书记的“第一书记”》在《黔南头条》电子版发表。20208月,作品《李任凯:脱贫攻坚“三包”干部》在《人民选刊》发表;作品《脱贫攻坚中的驻村故事——贫困户帮我“脱贫”》作为30篇作品之一入围贵州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年脱贫攻坚主题征文”,将在《脱贫在路上: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原创栏目刊载。《脱贫在路上: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已列入贵州脱贫攻坚系列出版项目,并获2020年贵州省出版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202061日,扶贫干部“男班长”李任凯到荣院小学看望“女班长”余思彤,送上特别的“六一”礼物:《瓮水长歌》(2020年春之卷·抗疫特刊))

虽然我没答应做“干爹”,但我像“干爹”一样关心着“女班长”余思彤,关心着她一家人。我经常给他们家争取救济粮,有空的时候就搭班车给他们送到家里去,因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余邦华是驼背的,很不方便。因为我长期驻村,每周都要往返县城和珠藏,她的医药卡都是放在我这里的。每次从瓮安去驻村,都打电话问问女主人付华芬缺药不?需要带药不?逢年过节的时候,如果我有空,就带上付华芬需要的药品、买些礼物去探望二老和余思彤,未婚的我经常和他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过节。

后来,通过做她爸爸的说服教育工作,她爸爸改变了很多,至少会回家来过年,也开始多少存钱了,也找了一个比较懂事、顾家、挺心疼她的“新妈妈”。“女班长”余思彤有了全新的生活,得到了更多家人的关怀,找到了家的温馨。作为“男班长”的我,心里默默祝福她,也会持续地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希望她也能像我一样遇到更多的好老师和贵人,得到他们的帮助和关心,慢慢长大,逐渐成才……

通过五六年的关心和帮扶,我包保的有孩子的10家贫困户子女通过努力学习,都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有的找到了自己的谋生之路、有的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了一技之长、有的走上了更高层次的求学之路,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求学“脱贫”路。我这个以前在江苏常州大学从教的老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重操旧业”,重新当起的“老师”也算“功德圆满”了。 


2020年9月1日

原 创 首 发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李任凯,贵州凯里人。本科贵州大学,硕士西北大学。供职于瓮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分管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协会。本刊特邀专栏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签约诗人李遂生诗集 《幽岫春苔》出版发行
贵州精准扶贫考察报告
贵州瓮安商氏举办《商姓居住村落》捐发仪式
贵州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研究报告
【亮点】扶贫如何激发内生动力,看贵州黔南州的“智志双扶”
就差一块钱,凭啥他是贫困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