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 文 | 箴 炜:玄 奘 · 菩 提

中外文艺

朗诵·美文·诗歌·小小说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玄  奘 · 菩  提

作者 | 箴  炜(北 京)


中外散文专栏·箴炜女士作品

      

听王菲为电影《玄奘法师》配唱的歌曲《心经》,常常有种令人动容的感动。那是一种空灵、穿透、来自远古又历经千山万水,越过世间的重重喧嚣方才抵达,叩击你心灵之门的声音。在歌声中,我似乎看到玄奘法师正身背行囊,一步步艰难行走在浩瀚的夜空下。星子,闪烁不定,月,皎洁而冷清。路过的风轻轻掀起玄奘法师的衣襟。法师抬头看了看远处最亮那一颗星,轻挥衣袖擦了擦额上的汗,踽踽独行着往前,身后留下了一串清晰有力的脚印……

回望时,我才发现这居然是学诚法师。这个场景出现在我脑海时,刚好是我在去龙泉寺的路上,正听到这首《心经》。

见过学诚师父的许多人都觉得他与玄奘法师有许多相似之处,对此,我也颇以为然。纵观他出家的心路历程,以及现在为弘扬佛法所做的一切,谁能说不是呢?当16岁的他在寺院得到那本《玄奘大师传》那天起,就和玄奘大师结下了殊胜缘分。大师“宁可西行一步死,绝不东回半步生”的求法决心和愿力就成了学诚法师心中的灯塔!以至于他毅然决定:“今生学玄奘,弘法度众生”!于是,学诚法师在福建广化寺开始了他的求法之路,并且在佛学院学习期间,也着重研学了玄奘法师所带回的经藏。

也许上天本就选择了学诚法师来弘法普世,要不然他怎么一出家就能依止圆拙老和尚呢?这位弘一大师和印光大师的高足,一眼就看中了颇具慧根的学诚,并开始对这位弟子悉心培养与教导。学诚法师果然没令圆老失望,一路精进学修,从进入中国佛学院开始至最后以差4分满分的成绩毕业,而震惊了整个佛学院。熟悉法师的人说,他曾经三年时间就诵念了10万余遍《大悲咒》,其精进程度可见一斑。

1989年,23岁的学诚法师成了福建广化寺的方丈,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名寺方丈。一路走来,法师除出任北京龙泉寺、福建广化寺、陕西法门寺等寺院方丈以外,现还身兼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等等…..

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前曾经预言,佛教2500年后将迎来末法时代,“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毁破禁戒,行不如法”。果不其然,社会的浮躁、利益的驱动,使僧侣流俗于商业,经卷为尘埃卷裹。针对那时佛教界的病态,学诚法师当年就为广化寺制定了许多戒律:如不卖门票、不设商业网点……等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项目,对于出家僧众的戒律就更为严格。这些好的观念和管理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天的龙泉寺,及学诚法师作为方丈的其他寺庙。这些寺庙不收香火钱、法师们不拿工资、就连信众烧香和吃饭都是免费。而法师及寺院师父们的所有出书及其他音像版权收入也全部归寺里。学诚法师曾经说:“我们有宿生的缘分,我这生来就是为你们铺路搭桥的。”

“佛法是古老的,学佛人是现代的”,怀着这种大愿力,法师提出了“三系融合,八宗并弘”,推出了相应的现代佛法学修体系,这种博大的胸怀和普渡众生的悲心愿力感召下,越来越多与佛有缘的信众来到了道场。

每次我到龙泉寺都会有一种只可意会的殊胜。山下的野花小草、山上的青石、树木,还有那些平常呆板的石头,在这个佛国氤氲中,也被赋予了生命般鲜活起来。它们丝丝入扣、化平庸为神奇,相互招呼着轻盈的盘上了云端。远远望去,它们有塔的气势、山的内涵----有着岁月赋予不可侵犯的庄严与神圣,如同佛经中的须弥山。它们是宇宙的初始,也是终极,更是凤凰岭当下的中心所在。

流传下来的经卷里都有壮丽的山供人崇拜。唯其高远,与欲界的人、畜、地狱、饿鬼远离,山才能震撼人的视觉与心灵,才能达到灵魂的征服与净化。

我一直很容易被山征服,这里的山更是如此。经过千百年风雨的洗涤,山与树木都见证了无数的轮回和生灭。因此它们对于凡人的“好生厌死”的俗念不屑一顾,它们把生死视为一体,如同手心手背的翻覆、山阴水阳的照拂,缺一不可。

当年学诚法师带着几名年轻的弟子来到这里时,山上正草枯叶黄。凌冽的寒风没有吓到这些年轻的僧人,怀揣着度化众生的梦想,他们在这个有些简陋的寺庙开始重建。那时的学诚法师已经是中国佛教协会的秘书长,除了龙泉寺和其他几个寺院的工作,每天还要奔波于寺里与佛协之间的公交车上。在龙泉寺僧众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道场终于落成。

我不由又想起玄奘法师的西行之路,那九九八十一难,无一难不考验着愿力,假如道心不坚固,可能早就打道回到大唐做他的御弟去了。

当今天信众们走进这座佛国道场时,不知能否体味当年法师们建寺的艰辛。尽管学诚法师从未提及过,但从一个小故事就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

据说龙泉寺在施工的过程中遇到化粪池需要清理。法师们顶着酷暑毫不犹豫的清理起了粪池,在热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位师兄刚好送来了西瓜,在那样的地方,法师们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个个拿起西瓜直接吃了起来……在一次开示中,刚好是其中的一位法师,在谈起这件往事时感叹说:“那天的瓜真甜!”是的,这种为利众生愿意付出一切的菩提心、这些默默的付出是外人所不知的。

然而,很多时候正义与邪恶是在相互拔河、碰撞比拼的。所谓树大招风,在末法时代更是如此。有时想,法师对于佛教界的一些改革,当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时,能否被理解和接受?……这条改革之路的艰辛,也许不亚于当初玄奘法师的西行之路。今日的学诚法师似乎已经是站在了佛教界的风口浪尖上,高处往往是让人不胜寒的。

在玄奘法师“取经”的路上,因为有了“唐僧肉”这个知名品牌,一路上被大妖小怪不停的惦记和谋害,好在有了“大师兄”的倾力护持,关键时刻菩萨的相助方才次次化险为夷!

每次去在龙泉寺,我都喜欢在北广场停留,除了对西方三圣虔诚的膜拜,还喜欢坐在那棵千年的银杏树下,聆听各种的声音。我听到树与树的心语。那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坚强与执着,从降生的那天起,因为有着自己的使命而少了一种选择的权利,它们由着风儿或者鸟儿把种子带向人类制造的盛大废墟,也许就在某个石头夹缝中落脚,坚硬的石头常会挤得它们痛不欲生,并随时得准备迎接其他恶劣环境的挑战。然而当它们一次次战胜各种阻碍后,终于成为大自然的伟人,高瞻远瞩般的站立,沉着坚定,上千年的时光只在弹指一挥间。世人的所谓生死对于它们只是一种四季的轮回而已,树对叶说:“不经历隆冬的风雪怎么知道春天的美好呢?”

傍晚的天空正从金黄变成橘红,将身旁的银杏树换上了金色的薄纱。那艳不可遏的霞光慌慌张张要落下来,我仿佛已经听到落下来的声响了。抬头看那华盖般的银杏树下,橘红仍然在惊人的蔓延。

几位年轻的法师正随学诚师父从山下而归,那袭橘红色的袈裟灼灼离我渐近。法师沉静如佛陀悟于菩提树下,孔丘醒于逝水之前。他的宁静踏实,令所有的风都散发着清凉、平和的气息。

树,在我眼里已渐朦胧。

……

有风拂过,耳畔又响起了那首《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2018-8-3

原创首发

✿作者风采简介

★★箴  炜,川籍,现定居北京市,自幼喜欢读书、爱好声乐、旅游。曾任职于《北海建设报》、《中国建设报》等媒体,发表作品多篇;后进入房地产业,为资深房地产营销策划、销售管理人士。善于以女性的独特角度思考人生,表达情感。中外文艺、当代文摘特邀专栏作者。微信号:543309344

中 外 文 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南普陀寺
滇西名僧安顺人
王恺:寻僧记
盘点南京那些著名寺庙,来南京旅游,您会选哪一座?
见解不同法谊在:看太虚大师与圆瑛大师的交往胸襟|太虚大师 圆瑛大师 交房
国学常识:中国历代名刹、高僧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