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风明月一指间 ——评夏渎上人《墨子悲丝》《佩兰》《渔父杂说》《樵歌杂说》

清风明月一指间


作者眭剑平

瀚宇隐隐传丝弦,

千古浩浩入云天。

落花流水多少事,

清风明月一指间!
这是我在夏渎上人《墨子悲丝》一文后写的诗评,夏渎上人以为“好有琴趣,有禅意,也有道心”。我于七绝无所用心,尽管大体叶韵,但在文字上肯定是不合格律的,而这并不妨碍我用此表达我的感受。其实,对夏渎上人的其余几篇文章,我也都写了诗评,因为非此难以尽我心中曲折。
夏渎上人性格淡雅,学识深湛,趣味清远,思虑精微,这是我知道的,所以涉猎广泛,延及古琴,也在情理之中。但于古琴一往情深、如痴如醉却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三年多来,日习月积,不但琴艺大进,而且言谈、甚至气质大变。如果说,以前是潇潇恬淡如高人,现在则恂恂蔼然如君子了!古琴熏陶之力,于此可见矣!
但夏渎上人品尝了鸡蛋的味道,还要研究母鸡来历,这就有了这四篇文章,并让我有了品评的冲动和喜悦,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让我看到了很多,还让我想起了更多。
在几个月前,我在《文化的复兴与创新》一文中这样说过:文化是文明的艺术的载体,是文明最集中的表现。就中国文明而言,体现在中国人物质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更集中体现在文人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集中体现在文人“琴棋书画”四个方面,而古琴,则更是中国文明最杰出的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说,古琴的兴衰,就是中国文明兴衰的一个准确的指针。
所以,现在华夏大地蔚然成风的古琴学习现象,就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风向标。
夏渎上人得风气之先,三年来操缦不止,日夕揣摩,两袖磨穿,十指成茧。抚琴之时,神凝气聚;拂弦之际,目醉神迷;双池震鸣,隐隐有雷霆之威;七徵耀辉,闪闪如青溪映月。迟缓处似娇女画眉,急促时如天马奋蹄。曼妙迂回,曲折荡漾九天银汉;激昂慷慨,流泻飞落千尺深潭。清音洋溢荷塘淡香,名曲寒彻冰雪心肠。一曲终了,四围落照;双手奏罢,一弦冷光。
听者沉醉不觉,都以为夏渎上人天秉异赋,上人连连否认。别人皆以为谦虚,我独以为是也!
据说,夏渎上人一门兄妹,都有音乐天赋,这个,我信。但据此以为夏渎上人学琴别有灵犀,却大谬不然。
这一点,从夏渎上人这四篇文章,即可确知。
这四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夏渎上人学琴之幽途,学琴之奥秘,学琴之精髓。
在纯粹的中国人看来,音乐,是品德的教化、养成和体现,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古琴,尤其如此。对这一点,夏渎上人自己也有深切的体会:
由是观之,墨子见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而心生悲戚之情,其实是推性、原性之说,是对自然、生命的本质与人生、社会的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无奈,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与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荀子的“化性起伪”一样,都是智者的人生思考和感悟,是先哲内心观照的文化自觉。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孔、墨、孟、荀关于“心性”的探讨,与老子、庄子、告子等关于“心性”的思考,共同构成了后世儒、佛、道“心性”研究的源头,并发展而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
理解了这一点,可能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古琴历经四、五千年依然被人们喜爱的原因,也就理解了古人所谓“琴者、禁也,禁邪归正,以和人心”,“于是听之则声之音其道深矣”并不是妄言。——古之人多以操缦习琴来养心修性的。学儒的人可以从琴中来体悟和培植君子“中和”的品德,达成“乐教”的目的;礼佛的,则可以从琴中得到“性空”的体验,进入“无我”之禅境;而修道之士则又可以从琴中证悟“大音希声”,获得“致虚守静”的修为。
所以说,如果仅仅从技艺的角度,来评说夏渎上人的琴艺,并探讨琴艺大进的缘由,不啻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古琴人人可学,但不是人人学得。
佛家喜欢说因缘,说慧根,说顿悟,许多人就以为会有偶然的机缘,幸运的巧遇,其实是海市蜃楼。其根源,是德性,以及对德性的体悟、追求、自适。
古琴,是有德性的乐器。必须是有德性的人,才能学好古琴。这就如电石火花,千古相逢,猝然闪烁。
《乐记 乐情篇》中写道:“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就是讲了这种意思。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有德性的人呢?夏渎上人对此有很好的言说:
“君子”一词,虽广见于先秦各家典籍,却以儒家为最。一部《论语》,简直就是“君子”的教科书,因为“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所以“君子”就成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理想的人格典范。何为“君子”?“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曲礼》)
读懂了这些,就懂得了如何才能学好古琴的奥秘。追求君子品格,追求成为君子,就是学习古琴的不二法门。
因而,夏渎上人操缦弄琴,并非偶然,自是天性命定。
所以,才会有《墨子悲丝》《佩兰》《渔父杂说》《樵歌杂说》这四篇文章。
从字面看来,夏渎上人似乎着意在这四首广陵名曲的源流、典故、传说、变迁,洋洋大观,广搜博采,所以,我在《佩兰》文后的评论中说:“夏渎上人谙习《渔樵墨佩》久矣,指上弦上,地籁天籁;心中脑中,贤人哲人。眼前胸前,渔樵墨兰。岂所谓琴人合一,浑然天成者乎?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知其流,而知其所以流。故而探源溯源,娓娓道来,细细辨析,非酷好者不能为也!”
又赋诗一首,道是:

佩兰空谷中,

青阳照苍松。

幽香人不知,

摇曳满碧空。

远去何杳杳,

熏染何浓浓。

凭崖风一曲,

遥看夕阳红。
其实,这能够说明夏渎上人的一些用心,但仍不免片面和狭隘,沦落于皮相之见。夏渎上人辨源溯流,锲而不舍,用意恐怕不仅仅在此,我以为。
自觉的历史感,自觉的使命感,自觉的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接续文脉,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真心情。
君子之道,遗失于旷原久矣!
而君子之道,是中国人傲立于世间的根本!
几千年来,道德的高度,胸怀的宽度,眼光的深度,都在君子心中!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光耀千古,彪炳今日,斯为君子。
所以,夏渎上人韦编三绝,在尘灰蒙蒙的故纸堆里,爬罗剔抉,寻章摘句,把那些闪耀着文明光辉的碎片,连缀成一道光明的河流,让我们这些迷目的看客,也能偶尔察觉中国文明的吉光片羽,不至于自轻自贱,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对祖国的文明弃如敝履,并且因此而惭愧自己的可笑和盲目。让我们沐浴在先贤的智慧和仁爱之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那么,除此而外,夏渎上人在这四篇文章中,还想说些什么呢?许多读者,以为先生年过天命,有退思之意。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样的说法似乎也不为无因,但夏渎上人并非困厄之辈,穷乏之说,甚为无据。满头黑发,有不白之冤;一身矫健,无病羸之虞。所以退思之说,亦成臆测。
我可以大胆地说,追求一种雅致清静的生活趣味,是夏渎上人为文的另一个理由。请看夫子自道:
——风清月白之夜,或者蝉噪林静之时,舟泊烟渚也罢,鸟鸣松间也好,膝上、案上,置一琴,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然后慢慢地调好了琴弦,取《五知斋琴谱》中《墨子悲丝》的原谱,依着谱中的提示:“起手泛音,必加诚意,方得其旨”,“缓作”(慢起),右手“勾”“剔”,左手“注下”、“缓退”、“复”、“长吟”、“上”、“慢进”、“再复”……此时,心渐渐就静了,音律在心中慢慢流出,流到指尖,流到弦上,臻于心与指合、指与弦合、弦与音合、音与意合、意与心合之时,我们的心性当被琴声“所染”了……(《墨子悲思》)
------如今,《佩兰》的清韵犹在,只是“君子”之道不昌也,久矣。所谓“有茶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如此,我们就在这暑天里,寻个空闲,案头置一盆兰草,沏一盏清茶,操一曲《佩兰》,如何?(《佩兰》)
-------时值小暑。午后,暑气正盛,枝头上的知了也叫得正欢。去苏州穹窿山探幽消暑恐不易,不如周末约上几位相得的朋友,带上琴,一起去方山,酒至半酣之时,在苍松古柏间寻个安静的地方,抚上一曲《樵歌》,籍以片刻逍遥吧……(《樵歌杂说》)
------而今青山依旧,烟霞依旧,只是江湖上少了“渔父”的身影。世易时移,我们是不是要学着《庄子》中“渔父”所说的那样,“不拘于俗”,“持守其真”?或者,又如《楚辞》中“渔父”说的,“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这恐怕是一个难解的问题。那么,有时间还是去移云斋梅士军先生那里听琴吧,《渔歌》也罢,《樵歌》也罢,且从琴声中体悟“是非成败”、“秋月春风”……(《渔父杂说》)
在红尘万丈的繁华世界,看透世情,看透生命,看透历史和现实,以安然恬淡的心情接受一切,但又不接受一切,扬弃有据,追寻有理,在自我的修养与圆满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升华,这不是一个独立而又自由的生命应有的状态和理想的境界吗?
所以,当我看到夏渎上人衣袂飘飘,神采奕奕,举手投足,轻抚慢弄的时候,当我听到夏渎上人奏出袅袅清音,在清静的洁白的琴室里回旋弥漫的时候,当我沉醉在夏渎上人手拂七弦、神飞天外的氛围中的时候,我就理解了他何以要写这样的文章,何以要用洋洋两万言叙说关于《墨子悲丝》《佩兰》《渔父杂说》《樵歌杂说》的种种,这是一个对中华文明充满了敬畏和迷恋的中国人的精神仪式,他要用这种仪式表达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礼赞,并衷心祝愿这种文明绵延传承,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人重新发现、重新回归的精神家园,以此安慰我们的灵魂,以此激励我们的努力,以此增添我们的自豪! 
我并不喜欢强作解人,我也并不强求我的理解成为唯一的诠释,但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尽管我也已经并不年轻。但我愿意说出我的理解和感受,并愿意和一切喜欢这些文章的朋友同享喜悦。老实说,我想说的还有许多,但千里送君,终有一别,文章太长,也是令人厌烦的理由,故此我愿意用我的另一首诗评作为意犹未尽的总结:
《读〈樵歌杂说〉寄上人》

高人何处寻,

渔樵与耕读。

渔父无所求,

但作逍遥徒。

日晚随船去,

鼓琴云深处。

琴声绕三星,

河汉流不住。

歌者情何深,

听者在何处?

林莽一幽深,

樵歌满山路。

知音不在多,

相应如桴鼓!

其志在高山,

不辞登攀苦。

其志在流水,

潺湲入江湖。

夜夜抚瑶琴,

时时遥相呼。

琴曲一何深,

心曲一何苦!

隔水不见人,

唯留听琴处。

渔樵不相负,

情谊照千古!

君今又鼓琴,

泪落知何处?

但听钟山旁,

余情姑苏路!

作者简介

眭剑平,1979年入学南京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南京市人民中学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佩兰古琴(独奏据《春草堂琴谱》改编)
「陈情令」插曲《意难平》:岁月清浅,静待流年
古琴名曲:广陵散~墨子悲丝
古琴 |《墨子悲丝》音韵悲怆,音调悠扬
一曲古琴《墨子悲丝》冷弦萧箫,与墨同悲
古琴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