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胭脂井

胭脂井


作者周德山

国之将倾君不管,

拥妃藏入胭脂井。

后主受辱妃命亡,

空留一井戒千秋。

“胭脂井”虽在南京,却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古往今来,许多著名诗人都在诗中提及过。而我至今只去过两次。
1935年时任南京市市长马超俊题的碑(网图)
第一次见到胭脂井缘于全乘师父。虽然他的本分是读经,但并不妨碍他对文学诗词的兴趣。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会给我讲一些有关南京的诗词和《古文观止》里的一些文章。虽然我还只有十来岁,但懵懂之中还是增长了不少知识。有一天他讲大诗人萨都剌的一首满江红《金陵怀古》给我听,诗中提到的乌衣巷、蒋山、秦淮,我是知道的,但有其中有一句“胭脂井坏寒螀泣”。虽然我们家门口有个“胭脂巷”,但不知“胭脂井”在什么地方?过了几天,师父说要带我去玄武湖玩,我们步行到进香河看了“六朝松”后,来到鸡鸣寺,师父却说带我去看“胭脂井”。在不高的半山腰一条小路边,立有一井,边上围有一些游人,其中一人身穿中山装,上口袋中插着钢笔,说自己是义务导游,为大家增添游兴介绍“胭脂井”,当时他讲了许多话,我留下的印象是如用绸子在井栏上一磨,绸子上就会有胭脂的颜色,所以就叫“胭脂井”,讲完后伸手请大家给两个香烟钱,大家也就哈哈一笑,一轰而散。这是我小时候第一次对“胭脂井”的印象。
1984年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立的碑(网图)
及长,我从书中了解到,南朝的皇帝陈叔宝(史称陈后主)筑宫殿景阳宫在台城(今玄武湖南、鸡鸣寺内),后来隋军兵临建康城下,攻下台城,陈后主拖着二位佳妃张丽华、孔贵嫔跳进景阳宫后殿一口枯井里躲了起来。不料三人还是被隋军搜了出来,两个妃子被杀,陈后主被俘,后来病死在洛阳,南朝至此灭亡。此井原称“景阳井”,因两个妃子将胭脂沾满了石井栏,胭脂太浓,留在井上,才被隋军发现。还有一说,此井栏石上有红色条纹,是因为采用南京特有的“南京红”石料,如用丝帛擦拭,就会呈现胭脂色,故称“胭脂井”。此井后来被视作亡国耻辱的代表,被后世称为“辱井”。陈后主因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 制作艳词,日夜游宴。后人则将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作为亡国之音的代称。历代诗人凭吊“胭脂井”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以“胭脂井”之事让世人引以为戒:
如唐代的李白在《金陵歌送别范宣》中写到:

天子龙沉景阳井,

谁歌玉树后廷花。(以“廷”避讳朝庭的“庭”)
唐代的李商隐在《景阳井》诗中写到:

景阳宫井剩堪悲,

不死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

浊泥犹得葬西施。
宋代的王安石的《辱井》诗中写到:

结绮临春草一丘,

尚残宫井戒千秋。

奢淫自是前王耻,

不到龙沈亦可羞。
宋人曾巩写了辱井铭,告诫后人:
“辱井在斯,不可诫乎”。
元代诗人萨都剌,在满江红《金陵怀古》中留下名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现在的胭脂井,比历史上的胭脂井有很大的变化(作者摄影)
第二次见到“胭脂井”,纯属偶然。自六十年代第一次见到“胭脂井”后,鸡鸣寺在文革期间变为工厂,后遭焚烧,景区不复存在。改革开放后,鸡鸣寺得到重建,山上山下,恢宏无比,几次陪客去寺游览,匆匆而过,没见到“胭脂井”,说实话也没想到要找“胭脂井”。
近日,在鸡鸣寺素菜馆会议室听一个讲座,中午饭后休息散步,在东边的院落中,发现一个亭子下矗立一口井,走近一看,旁边立了一个碑石,上面写有:“古胭脂井”一九八四年三月,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立。原来多年没见的“胭脂井”却在这里,说实话,若不是到素菜馆,游人一般也走不到这里。但此井已同我儿时所见的古木森森的小径旁的“胭脂井”不同了。那时低矮井栏呈圆形,没有亭子,也不见碑石指示,而现如今的“胭脂井”在一片平地中,上有翼然翘然的亭子覆盖,井栏成了六角形,比历史照片上高了许多,已然成为现代豪华景点,很难引起人们的怀古和引以为戒的心境了。为此我再诌几句,作为结束:

台城旧迹帝王家,

辱井尚立半山崖。

骄奢淫逸千秋戒,

后世莫唱后庭花。

二O二三年四月于“知无涯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北朝南陈后主陈叔宝的贵嫔
胭脂井有什么来历?陈后主及嫔妃曾藏身,李白王安石为胭脂井题诗
楹联同题:胭脂井—【不二之选】第6场(评委:故园天籁-田丽君)
井泉联话(江苏省)之辱井
长发历史人物:南朝陈后主妃张丽华
南京深度遊9:四百八十寺,第一鸡鸣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