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译文] 楼外垂柳摇动千万缕枝条,想把春光系住。春天虽然稍作停留,但还是归去了。

 [出典]  南宋  朱淑真  《蝶恋花·送春》

 注:


1、《蝶恋花》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2、注释:
   犹自:仍然。
   “绿满”句:在漫山遍野茂密的丛林中听见了杜鹃的叫声。
   “莫也”句:(鸟儿)莫非也因为人间的愁苦而忧愁吗?苦:又作“意”。

    潇潇雨:暴雨、急雨。潇潇是雨声。


 3、译文1:
   
   楼外的垂杨千丝万缕,似乎想借此系住已然远去的春日。在那和风而舞的杨柳,仿佛想要随春而去,找到春天的归宿。
   春残之时,花落草长,鲜绿覆满山川。只听到远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杜鹃即使无情,也在悲鸣春去的人间之苦啊。进酒赠春,春却依旧漠然而去,只是到了黄昏时候,落下一片漫天的大雨。
   译文2:
   楼外垂柳摇动千万缕枝条,想把春光系住。春天虽然稍作停留,但还是归去了。柳絮随风飘舞,似乎要随春而去,看看春究竟归往何处。
   山川一片浓绿,偶尔传来杜鹃凄切的叫声。面对此情此景,即使无情之人,也会愁肠百结。举起酒杯为春光送行,岂知春已默默离去。黄昏时分,下起了潇潇细雨。
   译文3: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想挽住春天莫让它归去,谁知只是稍稍留驻,仍然匆匆要归去。柳絮飘飘随风荡,随春要看归何处。
   漫山遍野满目绿色,啼鸣不断闻杜鹃。即使鸟儿不懂人情,莫非也担心人间的忧苦。举杯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起了潇潇雨。
   译文4:
   画楼外,垂下千万缕的杨柳丝,它们是想系住春天么?但春天啊,只会短暂地停留一会儿,她还是要归去的。柳絮在风中飘着,它是在跟随着春天,却看春天,到哪里去呢?

   山川铺满了绿色,耳边可听到杜鹃鸟的啼声。这杜鹃,即使是无情,是不是也同情那愁春的人儿,因此才发出凄鸣?我端起酒杯,送春而去,春不回答,黄昏时,却下起了潇潇的细雨,莫非春天也在因惜别而流泪?


  4、朱淑真(约1135~约1180)宋代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有关朱淑真的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祖籍歙州,《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江海宁人”,一说“浙江钱溏(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年时在世。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嫁予一文法小吏,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5、词中首先出现的是垂杨。“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三句,描绘了垂杨的绿姿。这种“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的景色,对于阴历二月(即仲春时节),是最为典型的。上引贺诗中即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浓如烟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杨基《咏新柳》),也有别于“风吹无一叶”的衰柳(宋人翁灵舒《咏衰柳》)。为什么借它来表现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细如丝缕的枝条的构造成似乎可以系留着事物的联象。“少住春还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条没有达到目的,它只把春天从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两句,对暮春景物作了进一层的描写。柳絮是暮春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诗人们说:“飞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他们都把飞絮同残春联系在一起。朱淑真却独出心裁,把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描写为似乎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像黄庭坚在词中透露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清平乐》)。比起简单写成“飞絮”“送春归”或“著人春意老”来,朱淑真这种“随春”的写法,就显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犹自”把“系春”同“随春”联系起来,造成了似乎是垂杨为了留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艺术效果。
    像飞絮一样,哀鸣的杜宇(杜鹃鸟)也似看作是残春的标志。“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词人在想: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词人通过这摇曳生姿的一笔,借杜宇点出人意的愁苦,这就把上片中处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仅仅从“楼外”两个字,感觉到她的楼内张望;从“系春”“随春”,意识到是她在驰骋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杨和柳絮表现出来的。现在则由侧面烘托转向正面描写。
“把酒送春春不语”。系春既不可能,随春又无结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听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鸟鸣,于是她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了。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这时把酒举杯,以示送春。唐末诗人韩偓《春尽日》诗有“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恹恹”之句。朱淑真按照旧俗依依不舍地“送春”,而春却没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细雨。作者用一个“却”字,把“雨”变成了对春的送行。这写法同王灼的“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点绛唇》)相似,不过把暮雨同送春紧密相连,更耐人寻味: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声呢,还是春不得不去而洒下的惜别之泪呢?

   这首词同黄庭坚的《清平乐》都将春拟人,抒惜春情怀,但写法上各有千秋。黄词从追访消逝的春光着笔,朱词从借垂柳系春、飞絮随春到主人公送春,通过有层次的心理变化揭示主题。相比之下,黄词更加空灵、爽丽,朱词则较多寄情于残春的景色,带有凄忱的情味,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关。


  6、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见宋·朱淑真《蝶恋花》[楼外垂杨]。青春:指春天;因春天草木一片青葱,故称“青春”。系:拴缚。这几句大意是:楼外的垂杨千丝万缕,想把美好的春光拴住;春光只是略为停留,还是匆匆离去。

    这几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拟人手法,表现作者惜春留春的心情。作者设想,那千丝万缕的柳条就像无数柔软的丝绳,多情地想把春天拴住;春光也有意停留,可大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只能“少住”“还去”。在这里,作者赋予“垂扬”、“青春”以人的感情,人的形态。那千丝万缕的“楼外垂扬”本是楼内人所见,“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本是楼内人所思,这几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楼内人,而楼内多情的、想留春而不得的女主人公已宛然如见。这种委婉多姿的表现手法,值得借鉴。


   7、多少次梦回江南,在曲曲的荷塘边,瞥见一个绿襟翠袖的女子提一盏小小的莲花灯自历史的长卷里温婉的走来。不动声色却又韵雅有致。月光下青丝绾束,水草丰美,空气中随手抓一把都是风情散漫。而时光像窗柩上梅骨雕刻的木兰花,带着淡淡的清香,充斥着女子才有的寂寞和忧伤。落花满地,你我站在回忆的老巷,只需留下深情的回眸,便能够透过岁月那扇厚重的重门,寻觅到千年前的故事轨迹,隔着遥远的时空阅尽一个女子一生的荣辱繁华。

   她是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出生于浙江杭州,那个三月春雨如酒柳如烟的古城。在这里青砖黛瓦与其说是诗,更像一幅真实动人的水墨画。断桥残雪,花船画坊穿插其中,凝聚成柔软的线条,勾勒出点点墨痕。碧水长天,春秋草木,这么多美好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她浓郁的才情,丰盈着她缠绵的内心。精于文词,善画翠竹红梅,她是名副其实的才女。用一支多情灿烂的如花妙笔,将女儿愁丝一缕缕挽成相思的千千结扣。只是在那凄清婉丽的词风背后,又有谁看得到深院锁清秋,那锁不尽的离愁闺怨。西楼上她斟一杯流年作饮,烟花那般热闹过后,醉得却是自己。

  光阴如一本泛黄的线装书,温热而静好。长廊尽头花枝葳蕤,日上帘钩。她对镜梳妆,黛色的眼角还有细细的哀愁,像一弯饺好的月牙。闲窗藏昼,春意正浓,耐不住心绪悱恻,就着残酒挥手填词。她写道: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散文网:www.sanwen.net )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 《 谒金门·春半》

   那一刻慵懒的神情,多年后想起依旧温柔刻骨,让我朝思暮想。她是云间归雁水中红鲤,带着使命,始终参不透相思的真谛。如此灵慧的女子,她深知世间的事虽然现在看似姹紫嫣红开遍,但终会有一天繁华落尽,满目疮痍。就像一场红销绿起的轮回,当初经历得有多璨然,而今就有多悲凉。从春半的梦里打捞出泪水,为那无情的四季枯荣,亦是为自己不幸的婚胭生活。

   上天给了她过人的才学和美貌,却不愿赠与她一段安好的姻缘。哪家女儿不曾是春闺梦里人,渴望今生遭遇一个懂得自己爱惜自己的良人。只是古代的女子终究逃脱不了命运的洪流,纵是意恨难销,也唯有将满腔幽怨付与一江春水去。“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不得不嫁于一个世俗的小吏。但这般平庸的男人怎值得相伴一生,这人间细水长流的风景又该如何一一看透。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本想和那个《牡丹亭》里痴情的女子一样,在合适的时间等待一个合适的人,来轻轻扣启紧闭的心门。却发现原来尘世的缘分,有时候如同一季花落,于天地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东西。

   女子的恋爱似烟光草色的梅雨天气,眼里的喜悦遮都遮不住,连文字也是要被浸湿得。不知何时,不知何处,心底那朵红莲已是为一个人步步生香。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 生查子》

    花灯初上,风满西楼,我与你约一碗琥珀色的月光,相逢在柳枝疏影的东墙下。低眉含笑的素颜,宛若凉风中响起的瑶琴,呢喃着不胜温柔的娇羞。这样的场景像极了小周后夜半时分幽会情郎,生怕惊动了庭外芭蕉,说不出的香艳大胆。月浅灯深热闹依然,而你却不能在身边相伴。只留下一段美好,供自己独自回味。他许是她青梅竹马的玉面阮郎,因门第因家世因外物等种种前缘而被迫分离。他许是桃花扇里偷香窃玉的风流书生,只是惊鸿初见便沦陷了秋水烟岚。我们无从猜测那是一个怎样的男人,但唯一可以得知的是,他给了她无限柔情和创作欲望。令她写下,“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样娇媚红艳的诗句,以至于为世俗所不容。在那样一个妇德夫纲森严的朝代,这个女子追求爱和自由的勇气,千百年后被时间煨成伤疤,依旧让我疼痛不已。

   往事迷离,寻寻觅觅中又看见那夜雨疏风骤 。从梦中惊醒,一声声梧桐雨打湿了屋外芭蕉,点燃一炉沉香屑,内心的惆怅难以平复。不经意间已是春深季节,自己还未来及好好唱一首红豆曲,赋一阙相思词,饮一次杏花酒,大把大把春光怎么就仓促的离去。 世间的情爱也是这般不待人,痴心未减,却不想红颜已老。百转愁肠再经受不起,剔尽寒灯梦不成的折磨。只能做个无心的戏子,流水轻车,随风起于青萍。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蝶恋花·送春》

这阙词尽显伤春之感,正是对她悲情一生真实的写照。叙尽哀戚句,幸福如同饮水,这其中的冷暖唯有她自己方能体会得到。

   她就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号幽栖居士。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同纳兰公子一般,才华遭天妒,在最美的年纪凋零人间。如天边划过的流星,刹那芳华,只一瞬便将几世的情深消耗殆尽。放眼她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忧郁中度过,就连词集名都叫的如此令人辛酸。在她死后,父母因嫌其作品有伤风化,将众多诗稿付之一炬,后人只传有断肠集遗世。这一生不是没有遗憾,但我想那炙热的火光中,必然有她恬静如水的微笑。花落花开,只求这一季为情而来。春去春回,只愿这一路为爱而痴。她是庭院绽放的出水芙蓉,用一世的凉薄,换取一段人间情爱。

   整个下午我素手为桨,秋心酿酒,于烟波浩渺的词海里放归一叶兰舟。在暮春之后,等侯一个明媚的女子涉水而来,不倾城不绝色,玉骨冰词宛然天成,落拓出她的清丽婉约。


   8、留春不住,把酒送春,化做风前柳絮,不知春的归处。杜宇声凄凉,何处诉思愁。潇潇雨,春不语,青春亦难留。惜春,无计,韶华易逝,闲愁暗恨生。

   你的才华,就是最美的花;你的忧愁,就是最凄美的落花。

   看庭前的花开花落,我在你的陪伴下,成长。或许有一天,我也会开出美丽的花,就像你一样。


  9、在年华绮梦中,生命的叶片在流水潺潺的江畔旋转,岁月的离歌在山间田野回荡。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柳絮飘飞南风起,涟漪渐远随缘去。相遇是偶然的,不知是上辈子有过500次回眸,还是前世未了今世情缘,那颗不为情所动的心,在对上你的眼眸时被触动了,在你眼睛深处我找到了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也就是从那时起我静不下心来,如潮水般奔涌……


   10、在我看来,四月是所有的季节里最难熬的日子。因为,三月,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五月,初夏莅临,万物焕发勃勃生机,总有美丽的衣裙从街口飘过。而在四月,已是暮春,芳菲已尽,没有三月里的热烈奔放,也少了五月的睛空万里。四月,斜风细雨送春归,点点滴滴是离愁。四月,有风笛在黄昏吹响,丝丝缕缕,让人心碎。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读起这首词,我在就想,一千多年前的朱淑真,是不是也在这样一个四月天,面对连天烟雨,把酒送春归呢?


   四月里的雨,看不见,摸不着。从窗口看过去,有一片浮云,在半山腰上的那遍树林里,徘徊低语。整个四月,它们都呆在那儿,是在和春天的一场恋爱,或者是贪恋那遍青绿?雨是什么时候飘过来的?一定是刚刚那阵微风-----原来,轻风拂面,柳絮飞舞,那如丝的细雨竟在其中跟着就来了。四月,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在你未曾感觉到的刹那,将世界淋湿。


   四月,尽管缺少阳光,也少了些许热情,但山野里的杜鹃花也依然在争相开放。时终究是在往前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每个醒来的清晨,我都会推开窗子,满心欢喜,渴望着阳光灿烂的五月的到来。


  11、女子若是年老色衰,便被形容为“残花败柳”。宋代才女朱淑真叹道:“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在她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条没有达到目的,它只把春天从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我想,她是否也在感叹女子的青春难系呢?

  每回看到柳枝返青,我就会对柳生出许多艳羡之情。哪位女子不想如柳枝一样,能够一年一度回到最美丽最纯真的少女时代呢?


  12、“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高邮天气。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春去,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万缕丝絮却留不住过往的青春。山川恋碧绿,杜鹃鸟啼哀愁。举起酒杯邀月不见,缄语落寞,又飘丁香雨。

  春本怡人,漫山绚丽,紫藤绽放,玉兰含苞,杜鹃吐蕊,丁香缭绕。可惜短暂匆匆,熏风不愿永飘,谢了紫藤,冷了玉兰,凋了杜鹃,落了丁香。

  尘俗往事,浮华烟云。昔日的泪,今日依旧在流。痴醉一生,浑噩几许,于迷茫不知何为。人生浮华,一如林花春红,风雨归往昔,泪痕落清愁。最美是憧憬,追美最迷醉。敢问卿,能否情美两收藏!


   13、又一次来到这里,仍然是为了欣赏这熟悉的盈盈绿水、亭台楼阁与萋萋芳草。只是有一点与往日不同:曾经每次来这里都是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秋季,来欣赏草丛中夹杂着的飘零的花瓣;来享受温柔细腻的绵绵秋雨;来梳理剪不断理还乱的旧日情愫……

  而今天,而此时,我却是在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来到这儿,看草长莺飞、看春暖花开……瞧,迎春花正向人们吐露着春天的心事,黄色的给人一瞬精彩,粉红色的则给人一丝羞涩,我轻轻地伸出手去,抚摸着那片片柔嫩的花瓣,轻轻地,像在抚摸一个熟睡的婴儿。“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为了永远留住我心里一直偏爱着的这般的春,我蹲在树下,小心地捡起那缤纷的花瓣,轻轻地抚平,夹在随身带的散文集中。

  转眼望去,“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在那亭子的后面还接有一段长廊,遥看去,几株杨柳微微倚在长廊之旁,又倍添了韵致。站在长廊上,看湖水中垂柳的倒影,听远处小鸟的鸣叫,是应有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忧郁抑或是“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的洒脱?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长廊的尽头,脚下又出现了铺在草丛中的石头小径,幽深而绵长。就这样,我踩着石头小径绕园子走了一圈,最终停在了离湖不远的一棵梨树下,倚树而坐,才发觉春天的芳草园比想象中的还要美妙:阳光射入水中,幻化出绚烂无穷的色彩;洒在碧绿的草丛中,让小草尽情沐浴;照在我身上,太阳蒸发走心中所有的不快……此时我仿佛真的闻到了一股太阳味儿,渐渐地,我闭上眼,颇有些浑然忘我、天人合一的感觉,心中默念着: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就这样,在这片芳草园中,悉心地为自己编织着这逝水年华的芳草梦……


  14、人生,相遇,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机遇的牵引。

   时光日复一日,在年华中流过,匆匆的,或者缓缓的。

   在时光中消逝而去的年少轻狂和成熟稳重,有限的岁月里,我们曾经哭过、笑过、痛过、闹过、盼过、疯狂过……

   如今,坐在午后的夕阳里,淡淡想起年少的往事,淡淡的微笑。

   窗外,阳光无私的奉献着它的每一缕,每一丝。

    慢慢的品味,人生中这样的美丽,这样的安静时刻又有多少回呢?曾经拥有,于是珍藏在岁月深处;曾经失去,也被今天的心来珍惜。曾经走过的旅程,当白发苍苍静坐摇椅时,回忆年少的点点滴滴,也会为青春的自己,淡淡微笑。

    岁月悠悠容颜兀自更改,为谁徘徊。

   看着当年蹒跚学步的孩子现在比自己高出一头,嘴角那一撮黑黑的茸毛格外明显,说话时有了一丝的羞涩,已没有前几年见面时拽着我胳膊,一边甜甜的叫着,一边非要我买他要的东西的不依不饶,呵,他长大了,我已见老。

   那天,偶然的逛街,看到当年棱角分明、嫉恶如仇,办事如夏天的雷雨,说来就办的同事,早已功成高就。如今说话总是说半句留半句,眼睛里完全没有了当年爱憎分明的黑白清朗,扑朔的眼光和没有表情的脸,让我感慨,时间真的磨练人啊。

    有一种相遇会陪伴一生,有一种相遇也许几分钟,无论怎样,都是人生中的机缘,在时光中如水安静的流过。伸出手去,在窗外抓了一把,想留住此时的一缕阳光在手心。闭目遐想:我已经握了那缕温暖的阳光,把它拉进室内。睁开眼,看看曾经霞光万道的阳光不曾随我进来分毫,它,随着日复一日的轮流,在时光里溜走。现在的,片刻即成为往昔。

   多年以后我们在时光的某个角落,即使我们因俗世的沧海桑田改变了容颜,但笑谈曾经的相遇,曾经一起的晚餐和出游,我们可以,各自微笑。

    为我们的相遇,为我们真诚的相守,为我们有那样一段曾经的分离和对感情的执着,还有那份宁可赴死的从容。在年老的午后,微笑着回忆,当年的影,昔时的心情。


  15、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时光匆匆流逝,匆匆的,你或者我,都在时光里渐渐的一天一天,走向时光深处。


   16、手捧一枚落叶,捧住一季残秋。

  
  落叶之后,雪还在远方……
  
  人说,落叶知秋。我说,秋知落叶。
  
  时间太瘦,指间太宽。想握紧的时候,却从指缝里流出。
  
  有多少过往,依然在记忆里或清晰或暗淡,有多少喜乐忧欢,依然缠绕在心上,挥之不去。试问:今日的燕儿,可是昨天那只的影儿?今日的花朵,可是去年的笑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踏花归去马蹄香”。仿佛听见花的香魂在缈缈的哭诉:可怜春似人将老,你只爱我盛开时的美丽与芬芳,却不见我如今的憔悴与不堪吗?“我欲怜花花欲去”,是花无情人无情?竟忍心枉度这寂寂千年的春,竟忍心辜负那轻薄怯弱的花。
  
  春归何处?任凭落花有意,恣怜蜜爱;终教逝水无情,一场消黯……
  
  春归何处?朝朝暮暮,不见来时归路;花落谁家知多少?飘飘洒洒,此去天涯……
  

  仿佛听见春在切切地问:“明年花开,你还来不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词鉴赏: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赏析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赏析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高考诗歌鉴赏专训课程之(三):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朱淑真诗词选注——蝶恋花 送春
谁家院落双栖燕,几处花藤半倚墙 | 云峰诗友会辛丑“谷雨”增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