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南宋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译文】  成双的燕子飞来,询问春天在哪里。只有池塘依然水波清碧。

 【出典】  南宋  姜夔  《淡黄柳·空城晓角》

  注:


  1、《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2、注释:

    淡黄柳:姜夔自度曲。

    赤阑桥:红色栏杆的桥。

    江左:泛指江南。

    纾:消除、抒发。

    晓角:早晨的号角声。

    恻恻:凄寒。

    鹅黄:形容柳芽初绽,叶色嫩黄。

    岑寂:寂静。

    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合肥情人。


 3、译文1:

     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街巷荒凉少人,与江左不同。只有柳树,在大街两旁轻轻飘拂,让人怜惜。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居在外的感受。

    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

   正在孤单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往常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译文2:

   拂晓的号角在空城回荡,随风吹入垂柳依依的巷陌。独自骑马身穿单衣寒意袭人。看到的尽是鹅黄嫩绿,全是我们旧日的老相识。

   我心中正凄楚寂寞,明日偏偏又是禁火的寒食。只能勉强带上薄酒去小乔院宅,真怕梨花落尽成萧瑟秋色。成双的燕子飞来,询问春天在哪里。只有池塘依然水波清碧。

   译文3:

   天刚拂晓,空荡荡的城里响起了凄凉的画角声,这声音随风吹入垂柳依依的街道。我骑着马儿行走在道中,衣着单薄只觉得阵阵寒气袭人。饱览着垂柳的鹅黄嫩绿色,仿佛都是昔日江南的旧相识。

    我正感到凄苦寂寞,偏巧明天又是踏青的寒食节。我强打精神带着酒肴,来到小乔的宅院,邀她同游。我怕这春天也难久长,担心梨花落尽便是秋天。燕子飞来,问春天在哪里?惟有池塘还泛着碧色。

   译文4:

   清晨的号角声,震荡这座空城的巷陌。骑马经过,只觉得春寒料峭,衣衫单薄。一路看尽鹅黄嫩绿,都是过去熟悉的江南柳色。

   客里情怀凄恻,又加上明日是寒食,更觉寂寞。只好携酒去找佳人,对饮于她的住宅。唯恐梨花落尽,满眼是秋季的萧索。到那时双燕飞来,只见池塘碧水依旧,却再没有春天芳菲的着落。


   4、姜夔 kuí (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


  5、上片写清晓在垂杨巷陌的凄凉感受,主要是写景。

    首二句写所闻,“空城”先给人荒凉寂静之感,于是,“晓角”的声音便异常突出,如空谷猿鸣,哀转不绝,象在诉说此地的悲凉。听的人偏偏是异乡作客,更觉苦痛,此二句与《杨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那词前面还说:“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此词虽未明言,但其首二句传达的“巷陌凄凉”之感,亦有伤时意味,不惟是客中凄凉而已。紧接一句是倒卷之笔,点出人物,原来是骑在马上踽踽独行的客子,同时写其体肤所感。将“寒恻恻”的感觉系于衣单不耐春寒,表面上是记实,其实这种生理更多地来自“清角吹寒”的心理感受。繁荣已成为过去,无奈春光依旧,物是人非,更添身世之感。下二句写所见,即夹道新绿的杨柳。“鹅黄嫩绿”四字形象地再现出柳色之可爱。“看尽”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更无悦目之景,又是从神情上表现游子内心活动——“都是江南旧相识”。“旧相识”唯杨柳(江南多柳,所以这样说),这是抒写客怀。而“柳色依依”与江左同,又是反衬着“巷陌凄凉,与江左异”,语意十分深沉。于是,作者就从听觉、肤觉、视觉三层写出了“岑寂”之感。

    过片以“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包笼下片。当此心情寂寞之际,又逢“寒食。虽是荒凉的”空城“,没有士女郊游的盛况,但客子”未能免俗“,于是想到本地的相好。白石词中提到合肥相好实有姊妹二人,一是能拨春风的大乔,一是能妙弹琴筝的小乔。说”强携酒,小桥宅“,是本无意绪而勉强邀游,”携酒“上著”强“字,已预知其后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惨景。上数句以”正岑寂“为基调,”又寒食“的”又“字一转,说按节令自该应景为欢:”强“字又一转,说载酒寻欢不过是在凄凉寂寞中强遣客怀而已。再下面”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又一转,说勉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转添愁绪。合肥之秋如何?

    作者只将李贺“梨花落尽成秋苑”易一字叶韵,又添一“怕”字,意恐无花即是秋,语便委婉。以下三句更将花落春尽的意念化作一幅具体图画,以“燕燕归来,问春何在”二句提唱,以“唯有池塘自碧”景语代答,上呼下应,韵味自足。“自碧”,是说池水无情,则反见人之多感。这最后一层将词中空寂之感更写得切入骨髓闻之惨然。


   6、同为诗歌文学,唐诗和宋词并称为中国诗歌文学中的双璧,唐诗宋词是封建时代达到最高峰时期产生的文学现象。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时期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黄金时代。对于宋代的文化,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数千年文化,几经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虽地域不够辽阔,而经济文化科技水平超过唐代,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大多完成于宋代。两宋非常重视文教科举,优待士大夫,这为宋代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文化鼎盛的表现之一就是宋词文学的兴盛。宋词中包含了宋代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两宋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节令风俗、歌楼舞榭、田园风貌、爱国豪情、两性爱情等都在宋词中得到动人的体现。

   唐诗宋词都是极致的抒情文学,在祖国诗坛上相映生辉。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昌龄面对着边塞浩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诗整齐的五言、七言格律诗如凛然的长城,铿锵有力,意蕴厚重宽广。月夜下的范仲淹低吟,“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宋词参差不一的长短句则错落有致,富有变化,情感抑扬顿挫。

   唐诗像一个豪情满怀、意气风发的青年侠士,充满着边疆立功的豪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也想投笔从戎,去效法班固的壮举。“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鼓励魏大开拓边功,建立殊勋。宋词则像一个风姿绰约、姿态婉媚的俏丽佳人,带来了生活中的无限温情。在相对承平的年代,浪子柳永总是“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唐诗像雄伟高峻的巍巍青山,云来雾往,变幻多姿,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大声长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宋词如荡漾涟漪的悠悠碧水,波光粼粼,跌宕起伏。李之仪笔下的歌妓一往情深,“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唐诗像端庄伟岸、器宇轩昂的殿堂,显得那么雍容华贵,你听,钱起描摹禁中,“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宋词像小巧玲珑、装饰别致的亭阁,显得那么细致纤巧。你看,白石道人姜夔“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诗句“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形容南北风光的差异,用来比拟唐诗和宋词各自独特美学面目也未尝不可。

   即便是同一种情怀,唐诗宋词的表达也迥然不同。同样是描述功名,成功时,李白描写了他的狂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李白流露出满怀的寂寞,“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还有他报国无门的忧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而宋代苏轼却以旷达的心境看待宦海的风波,他在少年得意的豪情中包含着自由选择的灵活,“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他看透了宦海的倾轧,总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产生了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风流。同是写爱国情怀,杜甫关怀民生疾苦,忧心国运,“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辛弃疾则描写壮志难酬的悲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同是写爱情,唐诗多写宫廷的哀怨、征夫妻子的哀怨,如王昌龄咏道,“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则是宋代李清照与赵明诚分别后的辗转反侧。宋词里既有家庭里的儿女情长,更多的是市井歌妓的爱恋,“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是柳永多情的羁旅漂泊。

   从朝气蓬勃的青春意气到回环往复的哀婉缠绵,唐诗里有无限风光,宋词里有别样风情。唐诗和宋词的美真是各有千秋,美不胜收。    (作者]尹祚鹏)


  7、一种色彩,在光谱中寻它不着,红橙黄绿青蓝紫中,没有它的踪影;它是大自然的色彩与心灵色调的有机融合——碧。 其含义朦胧、多义、模糊、不确定,附着了更多情感的因素,其中含有对景 色的喜爱或痴迷。这色彩不是属于自然的,而是属于心灵的;不属于画家,只属 于诗人;它不是平静的描述,而是从心灵中折射出来的光芒。色彩与感情合二为 一,紧密的融合在一体。 天空、海洋、山峰、行云、流水、野草、树木、屋瓦都可以说它的颜色 是“碧”的,“碧”几乎成了描写色彩的“万能色”。

    例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碧瓦衔珠树,红轮结绮寮。(李商隐《碧瓦》)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春雨》)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不管是青山、绿水,还是蓝天、流云,都用一个“碧”字来写。一个字竟包含了 七种颜色中的三种——绿青蓝,几乎占了全部色彩的一半,这是其他任何描绘色 彩的词难以胜任的。诗人并非都是色盲,把众多色彩用一个“碧”字来替换,自 然有其独特的用意。他们不注重颜色的准确性,而着眼于色彩的神韵。 其实仔细辨析,它表现的还是与“青绿”比较接近的冷色调的颜色,似乎透 明发亮,而且大都带着作者由衷喜悦之情,给人清净之感,凉爽之意,有玉的质 感,带给人新鲜的气息。诗人们常以一个“碧”字来形容由蓝到绿的各种颜色, 绿也“碧”,青也“碧”,蓝也“碧”。它所包含的不仅是简单的光学上的因素, 而是大自然的色彩与人们心目中最美好的希望相交织、相融合的产物。美国学者 阿恩海姆在《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绿色唤起对自然的 爽快的想法,而蓝色则像水那样清凉。” “青”是深蓝色;“蓝”是淡青色,像晴天天空的颜色。荀子《劝学》中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见“青”是从蓝草中提纯的,比“蓝”颜色更深。 “绿”是青中带黄的颜色。几者之间本是有区别的,但诗人们常常模糊了其分界, 似乎还是有意为之。不准确而胜过准确,在亦真亦幻的色彩中,给人以美的联想 和想象。因为它饱含了感情因素,感情则成为一个纽带,把作者与读者连接起来, 调动读者的色彩储备和感情参与,读者也自然会还它以本真,同时领略其中包含 的情感。

    许慎《说文解字》上讲:“碧,石之青美者。”原指青绿色的玉石,后用来指青绿的颜色。这种色彩本是从玉石中引伸来的,势必带有玉石本身的特征。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而且还带有触觉上的光滑细腻之感,情感上喜爱的 因素,道德上赞美的内涵。它融合了大自然的万般色彩,是生命的色彩,也是我 们今天的环保色。给人以美好的心理感受,多用来写宜人的风光。例如: 起楼侵碧汉,初日照红妆。(江总《和衡阳殿下高楼看妓》) 新建的高楼直耸碧天银河中,初升的太阳照在这位女子艳丽的装束上。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高高的柳树像碧玉妆成的,数不清的倒垂的柳条,像绿色丝线编成的带子。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青翠的山峰上,一道泉 水凌空垂直落下,景色令人忘情陶醉。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春天来了,江水格外碧绿透明,几只洁白的水鸟正在戏水。屋后的青山,也更加 清秀,在朝阳的映照下,山花鲜艳如火。色彩明丽,耀人眼目,将山景物态所呈 现出来的蓬勃生机,生动神态,尽现眼前。通过色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的喜爱。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 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豪情高于天。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 雨声。该有多么惬意。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苏轼《水调歌头·赠张偓佺》) 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 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绿色的荷叶无穷无尽,好像一直连到天边。诗人用一“碧”字,突出了莲叶给人 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诗人感受到六月西湖独特的美丽风光。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秦观《春日》) 一场雷雨过后,绿色的琉璃瓦上反射出富有变化的光芒。写得很柔婉,气格柔婉, 对景物的观察体验很细腻,语言精致流丽。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周邦彦《兰陵王》) 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而长堤之上,柳树成行, 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 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 柳丝的碧色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黄柳》) 双双燕子飞来,询问春在何处,池塘无语,只有清波碧绿如故,更见人的多情。


  8、 其实,对于春,我是深深眷恋着的。春是什么?少不更事时,春是栖落在窗上的一对红色蝴蝶,它们鼓荡起灵巧的翅膀,从母亲的巧手飞出,随意落在糊着白纸的木窗上,它们似乎有些累了,正稍事歇息,寻找下一站;成年以后,春是院子里梅枝上的花蕊。天还寒着呢,梅树上的朵儿却越发多起来。它带着朝露,带着湿润的气息,站立在枝头,面色是愈来愈红润了。忽然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日子,一个寻常的时刻,凝聚了天地精华的朵儿就绽放开来,坦露出大红的花瓣和精巧至极的花心,气息愈发浓郁了,清新的香味飘荡在空气中,愉悦了心灵。

   春,总是这般不经意地降临人间。在你来不及品位把玩时,它已然走近了人间。你看,它如此大度慷慨,不管你是豪富巨贾,还是清贫人家;不论你通达得意,还是失落无助,它都揽你于温暖怀抱。清早,开开门,院子里湿漉一片,那是春的巧手的打扫。节日的鞭炮的烟尘被荡涤了,空气多么清新。一夜间,杜鹃鹅黄的叶子萌出,它探起脑袋张望,哦,一切都新鲜着呢。这上苍的儿女该咧嘴笑了。

   一切都变得明朗豁亮起来。阳光更加透亮,河水更加清澈,草儿碧绿葱郁,花朵探出笑脸,鸟儿的翅膀搅乱了寂寞的天空,爱美的女人凸显了迷人的身段,婀娜在阳光下。“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这是宋代诗人姜夔笔下的春。“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哦,花色如此明艳,柳絮如此素雅,看日色渐长.春色这般淡远,鸟雀在啁啾,野径无人来往,独有柴门敞开在暖阳下。这是杜甫笔下的春,温暖而明朗。无论诗人的命运多么凄凉,遭际怎样悲惨,向往温暖明亮的心都是一样的。

   夜晚散步,母亲已然卸去了臃肿的冬装。母亲该感受到春的气息了吧。

在我写作这篇短文的时候,我的心飞到了江南。江南朦胧的烟雨如宣纸上的水墨,慢慢洇开来,洇开来,它飘逸回旋,湿漉了我潮起的诗情。水一样的女子行走在柳岸,妩媚了春的眼......

 

 

  9、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是南宋词人姜白石(姜夔)的名句。看来合肥的早春是在池塘边。

   记得小时候,春是在我的小篮子里。那时我家所在的铁路家属院紧邻人民公社的田野。每年春天,当妈妈递给我一把小铲,一个小菜篮,要我去挑荠菜时,我就知道春天来了。在早春的麦田里,碧绿的荠菜左一朵右一朵长在田陇中,与绿油油的麦苗儿比个儿。我右手拿着小铲儿,左手揪着荠菜叶儿,一铲一个,没多久,小菜篮就满了。我提着小篮,嗅着荠菜的清香,唱着歌儿,蹦蹦跳跳地往家里跑。妈妈把我采来的荠菜择洗干净,下面条时放一把在锅里,那茵茵的嫩绿的叶片飘在汤面里,溢着清新的春天的气息,吃一口齿颊留香,心里溢得满满的便都是春天的喜悦。

   新加坡没有春天,我却找到了一个寻春的好去处,那就是画廊。我在画廊里不仅找到了春天,还找到了四季。不记得有多少个奥热难耐的周末,我在画廊里体验春去秋来的四季变化。记得一次我站在一幅画前发呆,那是一幅水墨丹青,画面上是几棵垂柳,叶子快要落光了,长长的柳丝随着秋风起舞,那秋风的寒意竟让我不自觉地抱起了双臂。画廊的主人很奇怪,他问我,你冷吗?我说,是画面上的秋风冷。想要给他解释秋风中的感觉但又打住了,对于没有经历过四季变化的新加坡人讲述四季是我痛苦的经历,无论如何也讲不清楚。更别说这种悲秋伤春的小资情调了。

   在新加坡时,思念四季是我最大的乡愁。一切能让我联想起四季变化的植物都使我感动。当我惊奇地发现开在北方的春天里的蒲公英也在新加坡开放时,我对这种植物便多了一份敬意。移民多伦多后的第一个春天,当我在一户人家的花园里看到芍药的紫红色的新芽钻出泥土时,竟然热泪盈眶,久违了,春天!自然界不能没有春天,一如人生不能没有青春。

   

   10、“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这首宋词含蕴恬淡清远。正是冷月无声,情到浓时,反而无处追寻;这样野云闲飞,去留无迹的情感,倒真是一种无尚的境界和真情流露,令人向往。


  11、想起宋代大词人姜夔过合肥古逍遥津留下的名句:“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现在的逍遥古津已经是合肥的一个景点,今日的合肥已经是全国园林城市之一,景色虽然经过裁剪加工,但依然保留一丝自在澹然的情怀。作家韩少功说过:任何距离都是人们感受中的距离。距离中有触觉,痛之则长,逸之则短;距离中有视觉,陌生则长,熟悉则短;距离中有听觉,丰富则长,空白则短。合肥的生活就是一阙正在书写的长短句,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作者,他们在这里细品人生百味,感受与理想生活的距离,与这座城市的距离。

   

   12、春天正在和风细雨的晨曦中醒来,正在叮咚作响的流水声中醒来,正在凄凄芳草的露珠中醒来,正在桃李吐翠的嫩芽中醒来,正在燕子窃窃私语的呢喃中醒来,正在鸡鸣狗吠的村头醒来,正在农夫匆忙的脚步声中醒来。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寒冷即将褪去,每一个足印、每一声鸟鸣、每一粒种子,都是对春天的预言,并将孕育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13、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春在村庄,应是从池塘开始,尚自清寒的风吹过几度,不经意间,褐色的池塘变得清碧,岸上柔桑曲柳嫩芽乍破,这便是春天。


    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大概每个村落里都有池塘,有了池塘,乡村因而润泽。我总以为,池塘是谁扯散了的珍珠链子,散落在田野里,一处处亮泽的水泊。


    池塘,家乡只称之为塘,借了所处的地理位置,前面一定会冠有各式的称谓:牛眼塘、潜龙坡塘。。。借了这名姓,池塘便拟人化了,如同池塘就是自家的一份子。塘皆不大,也不规整,大的也不过一两亩水面,齐腰深的水,小的便只是依了地势,仅有两三张桌面大小,水却不知有多深,安静的隐在田野里。


    田野里一色窄小湿滑的阡陌,曲折蜿蜒间忽然会看到前面茂盛的树,大多是桑树,还有柳条,东倒西歪的,圈起来如同一个园子。一汪安静的水面,就在更加密集的杂草之中。池塘里或长满青绿的蒲黄,或被菱藕占据了水面,皆盛满了春夏满池的处处蛙声,秋音日里肥白的莲藕,冬季薄冰里跃动的鱼。。。


    乡间离不开水,池塘便盛满希望。从池塘引出的涓涓细流足已让这里粮草丰茂,只要有一捧水在,便是丰年。水照例有些混浊,清水池塘不养鱼!乡亲们是习惯在塘里放几尾鱼的,到了年关,抽干了塘里的水,只喂了几担草的鱼竟有一尺多长,与之伴生的,还定有许多鲫鲢鳅鳝之类说不清来源的野鱼。我不会水,对水尚存了几分戒心,但我还是把童年的许多时光泡在了池塘里,塘沿有可口的桑葚、菱角,足已打发我馋嘴的欲念。还有牵绊的水草,大可以放心不会被水淹没。也可以钓鱼,只是我没有耐心,即便斫了竹竿,却从来没有钓上来鱼。


    我所见的,池塘边大多有井,又无一例外的“塘水不犯井水”,任池塘里怎么混浊,井水依然清澈甘洌,塘和井之间便是井台。井台是村庄里最热闹的地方,挑水的,洗衣服的,洗锅盆饭甑的,不一而足。无所事事的闲汉,手脚麻利的姑娘大嫂,手没停着,嘴里却毫不示弱,七嘴八舌,可以在井台上唠半个上午。


    是的,池塘是村子里活动的中心,从孩提时代,到垂垂暮年,我们哪天又能离开池塘?其实我们是离不开水,水是村庄的血液,浇了水田菜地,饮了猪马牛羊,水让村庄变得灵动,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水什么时候又泅湿了我们的双眸?是不是我们远行,父母惦念的泪光。


    池塘有多少年了?大概没人清楚,塘沿的罅隙大到可以躲藏狡猾的鲇鱼。到池塘里抽水灌溉的,早由吱呀的水车换成了抽水机。藏在枝杈间的鸟巢,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塘面的菱角,什么时候开了花,什么时候又红紫了果实?


    那横斜的柳桑也都老了,树干苍灰遒劲,如同那老者的肌肤,皱褶的笑容间凝结着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春秋几度,村子里有多少辈生活在池塘边上的老人消失在黄土之中?多少人在池塘边完成生老病死?一切无从得知,曾几何时,我们逝去的先人,一代代默默无闻的劳作在这方水土,种田渔猎,传承子嗣。刚强的,瘦弱的,富足的,贫穷的,都已经远去。只有池塘还在,阅尽生活风雨沧桑,依然年年清碧,即便是越来越小,越来越浅,仍是悄无声息的润泽着这一方宁静的家园田土。


 

    14、春天带着美妙的音乐向我们走来,我们已听到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鸣唱,也听到了“春山一路鸟空啼”的歌声,更听到了“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的吟唱。在“燕燕飞来,问春何在?”的寻问声中,我悄悄的告诉轻飞的燕儿:“细听春山杜宇啼”的春天,已“过春风十里”,在“料峭春风吹酒醒”的时候,我们的身边已经是“春到人间草木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词牌解释——010淡黄柳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姜夔《淡黄柳》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词三百首】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欣赏
唐诗宋词排行榜
十八湾里效姜夔体[​淡黄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