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译文】 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

 【出典】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注:


  1、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2、注释:

    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羁旅:漂泊流浪。

    寥落:荒芜零落。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3、译文1: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译文2:

  自从河南卷入战乱,关内便开始闹饥荒,我们兄弟分离,各在一处。今因观赏月色而有所感触,暂且把这心情写下来,寄给在饶州浮梁做主簿的大哥白幼文、在杭州于潜做县尉的七堂兄、在和州乌江做主簿的十五堂兄白逸,以及身在下邽的弟妹们。

   家业在灾难中荡然无存,兄弟们彼此分散,各奔西东。战乱过后,田园荒芜败落,骨肉至亲逃散至异地他乡。独自飘零在外,吊影伤情,好像离群的孤雁,漂泊无踪,恰如断根的秋蓬。夜晚,如果四散飞离的家人同看明月,大概都会伤心落泪,思乡之心,不论流落在哪里的人,都是相同的。

   译文3:

   时事艰难,岁逢灾荒,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弟兄们为生活所迫而流离失所各奔东西。战乱后田园荒芜满目生悲,兄弟姐妹们辗转四处正在离别之中。形影相吊孤零零如同千里单飞的鸿雁。离开故土而没了根基仿佛漫天飘飞的秋蓬。共望一轮圆圆的明月,我们都会流下伤心的眼泪,此夜之中,分处五地的我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完全相同。

   译文4: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于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兄弟漂泊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4、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和劳动进行结合的。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5、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799年)至贞元十六年春(800年)之间。其时诗人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年)春二月,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平叛战争规模较大,时间亦长。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值此人祸天灾纷至沓来之际,田园荒芜,骨肉离散,诗人不免忧国思亲,伤乱悲离。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见祖业一空,兄弟姊妹失业羁旅,天各一方,于是有感而作。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表达了身世飘零的感伤情绪。

题目很长,题中直接交待了写作的原因、背景,可以当作序言: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下一联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战乱纷争终于结束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这两联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亲人们有家不能回,战争一起,田地、产业个部付诸东流,劳命伤则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兴、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结尾,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6、 今日的夜晚与往日不同,虽没有星光的灵动,但却有月色的朦胧。春雨淡涤后的夜空,薄雾恍似轻纱般缥缈,当微风将月光挥洒大地,还贪恋着短暂的寂静,享受这柔美的月光。

   我坐在静静的原野,望着天上明月,一曲欢愉回荡心田,可谓是“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追亿三年的初中生活,心中不免“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是的,我即将告别初中生活,怀着信心与希望,伴着月色走在人生的路上,无论前方是一帆风顺还是荆棘满布,有美丽的月光相伴,我将勇往直前。

   同一片星空下,月光打开了每一个人的心扉。失意时,李白你对月相邀与月同饮,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放荡不羁;思乡时,白居易望月在感“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孤单与无助;迷惘时,辛弃疾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为你带来清新;离别时,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让人感到伤感。

   今日,我在月下踱步,一缕月光与和缓的钟声解释了新秋凉绪,旅人别意,让我深深沉醉在月色网朦,我的天上人间。


   7、人类是群居族聚的动物,以家庭为单元,彼此互相依赖,合作维生,如果各自分散,“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前不见亲朋,后不见人影,远离群众,彳亍独行,那就会觉得有一种孤单、寂寥、害怕的疏离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单纯,大致说来,一种是个人主动的行为所形成,自己脱离群体,遗世而独立;一种是被他人所唾弃,受社会所排斥,以至于孑然一身,如同游丝飘荡,无助无靠;另有一种是身份地位的特殊,必须与他人保持疏离,如大财主、大企业家、僧侣、贵族和国王,所以古时帝王都自称寡人、孤家;还有一种是天灾人祸、战乱家变所造成,令人流离失所,生离死别,难免产生疏离感。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诗人王维主动与群众疏离的自述。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是孟浩然因为自己的缘故而疏离了朝廷,疏离了故旧,他的朋友知道他病恹恹的,当然也少跟他来往了。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是白居易在战乱中叙述他与家人疏离的心境,他在附注中说:“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弟、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战乱把白氏兄弟分散在五个地方,望月怀亲,所以有“一夜乡心五处同”之句,令人为之感慨。


  由是可知人际疏离的因素颇为复杂,如社会疏离、言语疏离、工作疏离、学业疏离、夫妻疏离、父子疏离、乡亲疏离、同学疏离、好友疏离、同志疏离、种族疏离等等,都会令人产生一种失落无靠的疏离感。


  我们知道,真正的疏离,是一种给人不易接近的孤傲之感,而且还主动地想与别人保持距离。从前满清政府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作为,就是“国际疏离”的典型。事实上,我们所谈的疏离感是着重在内心的感受,如果人与人之间彼此受到空间的阻隔而不能相聚,那叫做“分离、别离”。而疏离则是纵然人与人仍旧朝夕相处、经常见面,可是彼此心灵感情上、意识形态上却有一道冷漠的鸿沟,近在咫尺而远若天涯,自然会萌生疏离感。


  这种心理上的疏离感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病态,很容易衍生不正常的心理疾病。从前的农业社会,人们同姓聚居,形成村庄部落,早晚见面的都是长辈亲人、后生子侄,彼此关系密切、守望相助,任何一家的小孩或是老人,随便走到那里,都会得到照应,街巷交错,门户互通,一家有事,全村相帮;一人有庆,整村沾光,所以不知道何谓疏离感。但是自从工商社会兴起,农村被都市所取代,大厦林立、华灯不夜,人际间反而变得陌生疏离,互不往来,同在一个屋檐下,彼此见面不相识;共住一个楼层上,左邻右舍不知其姓,家家户户,铁门铝窗,犹如监狱城堡,横扃深锁,哪里还有人情味、亲切感?所以疏离感就像晨雾山岚,弥漫笼罩在每个人的心中。


  有人说疏离感是指个人和团体、同学、同事、友朋、族人或自然界之间的联系网络出现了短路的现象,周边的人渐渐疏远离散,不要说是往返邀约、互通信息,就连个短信电话也没有了,彼此的交谊背道而驰,渐行渐远,比邻若天涯,谋面如参商,好像往昔那些兄弟姊妹、死党闺友,突然自人间蒸发,万里蛮荒,独存一人!


  诚然,疏离感对年轻人而言是一种严峻的精神折磨,当发觉到有此现象时,自应立即静心检讨,找出其源头,加以改进,千万不要愈陷愈深、越疏越远,不然的话,可能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了。


  不过,疏离感对银发族来说,固然并非好事,但也不见得有多严重,因为老年人好静,谢绝交际,修身养性,颐享天年,应该说也是上天的一种善意的“安排”呀!


  8、“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于是,又想起捋杨树叶的事来。当年,与兄长和小弟经常到野外将那刚长出的杨树嫩叶捋来,母亲又将其用开水焯后攥成团,就可以上桌蘸酱吃了。那味道虽是有一些清苦,但细细嚼来,却也在那清苦中品到春野的芳香。


    如今,兄长与小弟都各在异地谋事,工作甚忙,虽偶有电话往来,但也不知近况之具细……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我不知何日才能与兄长和小弟相聚,与他们再品上一回那杨树叶的味道。


    总爱依窗看雨,爱在有了一些心浮时看雨,看细雨的缠绵,看暴雨的奔放。心的不宁便在这雨中升华了。


   9、夜,总会给人无限的遐想。月,总是那样的皎洁,二者合一,变得是那么完美无缺。无数 的神话故事正来自于这皎皎明月,和泛着点点星光的黑夜;正因月夜如此美丽,从儿时开始, 我便爱欣赏着美丽的夜景。     要说哪个季节的夜景最美,我想应该是夏夜的夜景最美了。还记得第一次赏月正直夏天, 那时在爷爷奶奶家住着,夏日的乡下小村庄总是那么宁静,远离城市的喧闹,每天呼吸着带 有泥土气息和思思丝丝清香的空气,我觉得这真是再好不过了。傍晚常常会看见爷爷坐在竹 子编成的大摇椅上,手里扇着大大的芭蕉扇,哼着一些不知名明目的小曲。在门口的老槐树 下,月光静悄悄的洒下来,将爷爷与老槐树的影子连成一片,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我天真 的问爷爷为什么每天都要坐在这看天啦,夜夜笑呵呵的对我说:“夜景是很美的,你看那月 亮上住着嫦娥和云朵那”。爷爷的声音在这样的夜下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有种置身于仙 境的感觉。我学着爷爷的样子仰头看着天空,原来天空并没有那么黑,仿佛只是披上了曾薄 薄的黑纱;皎洁的明月显得格外显眼,它不停地散去淡淡的白光;幽幽的清风吹起淡淡的水 气,一层薄雾边从空中洒下。     月,在这雾气中更显朦胧。怪不得古人说:看着明月会思乡,这样朴素迷离的景象,何尝 不会怀念家乡呢。“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爷爷轻哼着诗句,我知道那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诗,题目很长,包含了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 他一定是望着这样的明夜含泪写下的吧。     月光亮了,更亮了,他冲破了雾气,将幽幽青光投下,我站在爷爷夜身旁听着爷爷哼的不 知名的小曲,靠在那结实的老槐树上,吱吱呀呀的摇椅声为宁静的也添加了一份不是单调的 韵味,月光将我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


   10、不知不觉中,地上落满细小的果实,枯萎的枝叶厚厚一叠,太阳收敛锋芒,秋天用秋风做手向我们拥抱。


    它注定是伤感的季节吗?不然为什么有人会说:思念不重,像一整个秋天的落叶。不然白居易怎么会用“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来抒发兄弟离别的伤悲。不然为什么从古至今,太多人在秋季思乡望月,触景伤情。


    我想,也许古人大多比较悲观吧。其实秋天本不是伤感的季节,悲伤的感觉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人们想多了,也便有了,不想的时候,悲伤就一点点被淡忘。


    一次,齐景公到牛山游览,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却想到自己总有一天会死去而失去这美好的景象,不禁伤感。晏子却在一旁笑道说:“如果人能够长生不死,那么太公望、齐桓公、庄公和灵公他们现在都还在当齐王呢。您又哪来的帝位呢?又哪还有时间想到死亡的问题呢?如今您却为此难过流泪,这是不仁德的表现啊!”景公这才恍然大悟,举酒自罚。


    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正是有了四季的更迭,花木的春风吹又生,才让我们懂得珍惜眼前的景象。


    人的心灵本是一个调色盘,它用从双眸渗入的点点滴滴生命的颜色调配色彩,为自己的内心世界装潢。如果心中的秋季被天空渲染成蔚蓝,那么何必给它套上司空见惯的枯黄外衣呢?


    生活中太需要色彩斑斓的发现,我们更应大胆的去创造秋季里萌发的新绿。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喜欢秋季,因为它是个才思泉涌的季节,给我带来秋天的灵感,让我 体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


    喜欢秋季,因为秋风卷起的落叶,好似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别有一番情趣。


    喜欢秋季,因为这时候,九寨沟的千百个海子蓝得透明,就像掉下地面的一片天空。


   喜欢秋季,因为看万山红遍的枫叶,让我怀念周杰伦在《东风破》中所唱的: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假如我能建出天国,那我一定要以秋天为蓝图。让秋之爽给天国注入灵魂,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让红春绿夏的一切躁动在这里都受到过滤和梳理,像雁阵一样有序,像清霜一样清凉。


    也许只有泰戈尔能看得这样豁达,因为他说过:我只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树之静美。


   11、走进唐诗,走进一颗颗洋溢着人性魅力的魂灵。走进催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然若失,走进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旷达胸襟,走进李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奇崛诡魅,走进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隐隐沉痛,走进柳宗元“孤舟蓑莅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与寂寞、“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望眼欲穿的愁苦,走进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千古情义、“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相思之苦,走进元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苍凉与厚重,走进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刚正与忠心,走进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那份坚贞与痴情。


     走进唐诗,一颗心似于平平仄仄的浪朵上行舟,领略天高云淡,倾听天籁之音,感受历史沧桑。


     走进唐诗,一颗心便如轻轻迎风而翔的风筝,穿越历史长空,亲近着一颗颗厚重深远的心灵。


     走进唐诗,感到充盈与满足,生命在体验中升华;


     走进唐诗,走进一种别有洞天的境界,人生在经历中丰实。


   12、在美丽的巢湖岸边,有个叫西山驿的地方,这里曾是繁华、喧嚣的古驿站。

    当年,那些陆贾富商、游人名士、三教九流,一拨又一拨地在浩瀚的巢湖边登岸。有的带着家眷,有的驮着金银,有的背着书箱,有的挑着担子,入住驿站后,或整衣歇息,或饮酒吟诗,或寻欢作乐,一派热闹景象。

    就如当今的机场、车站和物流中心一样,古时的码头,就是一处人货集散地,三教九流都会聚在这里。达官贵人有之,商贾小贩有之,小偷妓女亦有之。再看看那些形形色色的众生相,有的伟岸挺拔、风流倜傥,有的猥琐龌龊、奇丑无比,有的高谈阔论、指手画脚,有的自言自语、语无伦次,有的玩世不恭、拈花惹草……于是,在码头附近,街道商铺出现了,庙宇道观出现了,钱庄酒肆出现了,甚至连戏台妓院也出现了。这个偏僻的小小驿站,就像是怀春的二八少女,在不经意间已丰满成熟,渐渐长成了一个大集镇。

    有人流的集镇热闹非凡,有物流的集镇繁华异常,这里,犹如晚清重臣李鸿章发明的那道美味“大杂烩”。白天,集市上车水马龙,身着各式服饰的商人,说着各地的方言,正在紧张地忙着交易。码头那边,下货的、装载的、运输的,人来人往,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到了晚上,大红灯笼挂起来了,酒肉的香气弥漫开来,随处可闻笙竹声声,花枝招展的妓女挥舞着鲜艳的丝帕在招徕客人。一时间,猜拳行令声、唱曲弹词声、调情卖笑声、要饭乞讨声,你方唱罢我登场,此起彼伏,鸡鸣狗吠,夜生活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一点儿也不比当今的都市夜景逊色。远眺湖的中央,渔火点点,水波粼粼,虽然劳作一天的渔翁们已开始进入了梦乡,然而,在渔火闪烁处,依然有一批又一批的宾客,还在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向岸边码头驶来……

     古人既没有现代化通讯工具,也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出门在外,除了捎书传信,只有祈求神灵的保佑了。“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大诗人白居易的离别诗,写出了古代游子的心声。岁月蹉跎,命运多舛,古人外出最祈求的就是平安,于是乎,在驿站的周边,庙宇星罗棋布,诵经声彻夜不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龙泉寺、中庙、朝霞寺、甘露寺、红莲寺、桃花庵等,大小寺庙几十座,时至今日,多少年多少代过去了,仍然有的香火旺盛,有的遗迹可寻,可见历史上佛教的兴盛。

     在古驿道上,名人显贵不乏其人,遗存踪迹不乏其处,今人能看到的,有李鸿章家族祠堂、粮仓等。有一座父子进士祠,老进士名叫昂绍善,康熙六年考中的进士;小进士名叫昂天曾羽,康熙二十四年中的进士。据《昂氏宗谱》载,昂氏先人来自辽东,行游时看到这里湖光山色,宜耕宜牧,就定居了下来。父子进士皆才学超人,且政绩卓著,皇帝特赐御匾一块,上书“父子进士”四个浑厚遒劲的金色大字,成为昂氏一族的荣耀。如今,父子进士祠保存完好,三进制的房屋建筑考究,白墙黛瓦,雕龙画凤,典型的徽派风格。两株存活上百年的文竹,依然枝繁叶茂,微风吹来,竹叶颔首,似乎在向游人热情地打着招呼。

    笔者曾沿着湖滨古道,踽踽独行在码头、驿站,像一个走街串巷的拾荒者,满心渴望,企图捡拾一些历史碎片,不管是华丽的,还是质朴的。然而,日月悠悠,斗转星移,白驹过隙,过眼云烟,随着时空的转换,虽然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方水,土地还是那片土地,集镇还是那个集镇,但一切都物是人非,变换了模样,有的变成了古迹,有的已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13、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大雁是寄托天涯羁旅之思、抒发寂寞悲楚和离愁别绪的载体。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孟浩然的“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辛弃疾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王实甫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白居易的“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这些诗句,就是绝好的见证。

    然而,静下心来,细细思量,总是觉得如鲠在喉,今天所见的,只是人工豢养的大雁,已是全然没有了一丝的诗情画意,待到雁肥之时,便是雁儿的生命终结,其结局竟是如此悲惨。思之,不禁令人心生万般悲凉。这世上,总是会有人为了一丝果腹之欲,狠心大煞风景,做一些焚琴煮鹤的发指之事,情何以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欣赏』望月有感 ▏韦应物
白居易《望月有感》全诗、翻译和赏析
史上标题最长的一首诗,仅标题有50字,能背下全诗,却背不会标题
唐诗鉴赏辞典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白居易
白居易唯一一首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的七言律诗
白居易的离愁别绪: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