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1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  因为经过寺院时碰到了僧人,就与僧人闲聊了起来;这短暂而虚幻的人生中,我又偷得了半天的悠闲。

 【出典】 李涉  《题鹤林寺僧舍》

  注:

  1、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


  2、注释:

    《题鹤林寺僧舍》:这首诗在《全唐诗》中名为《题鹤林寺僧舍》,千家诗把原标题简化为《登山》 。

    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晋代,原名古竹院。唐开元、天宝年间为镇江南郊著名古寺之一,僧元素主持寺院始改为禅寺。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3、译文1: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译文2:

   整天昏昏沉沉的,像喝醉了酒,又像在做梦似的。突然听说春天快要过去时,强打起精神去登山,以寻春色。路过竹院,遇见了寺僧,和他聊天,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得到了半天的清闲。

  4、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关于李涉有一则著名的故事。据说李涉曾遇到一伙文化素质极高的强盗,听到李涉大名后,居然不行凶劫财,却要求留下一首诗。李涉于是赠给他们这样一首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此诗的意思是:这个小村子傍晚的时候风雨潇潇,遇到的绿林好汉竟然也知道我的名字。当年根本就不用隐遁荒野,如今的世上多半都是你们这样的绿林好汉啊。强盗大喜,竟反而赠给他不少钱物。这伙大唐豪贼,一不劫财,二不劫色,却劫诗,留下千古佳话。不过李涉虽有才华,却不被朝廷所容。他一生仕途不顺,曾有诗道:“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


   5、“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是唐代洛阳诗人李涉题写在镇江南山鹤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李涉一生颇不得志,青年时遭逢兵乱,避乱南方;后入仕不久即遭贬峡州(今湖北宜昌),过了“十年蹭蹬为逐臣”的生活。这首诗当是李涉还在南方躲避战乱时写下的。写此诗时,李涉还不知道,更多的“终日错错碎梦间”在等待着他。这次“竹园逢僧话”,对于他坎坷的一生来说,还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这首诗晓畅易懂,却又耐人寻味。“终日错错碎梦间”,也就是说整天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忽闻春尽强登山”,忽然看到桃花落了,李花谢了,天气热了,蝉儿叫了,周围伤春感怀的诗句陡然多了起来,才忽然惊醒,“哎呀,春天未见来,却已经过了,辜负了花信,误了花期啊!”于是乎赶紧弥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那就登山追寻春天吧,而且登山还能强健身体、振奋精神,还能转换、开阔视角,让人从纷扰的尘世间抽身出来,回归大自然的宁静。所以诗人“闻春尽”而“强登山”是很正常的选择。“因过竹院逢僧话”,一个“过”字,一个“逢”字,说明诗人起先并未想来鹤林寺找僧解闷,他只是这鹤林寺的一个过客,偶逢寺僧,聊了一些闲话。聊得什么内容,诗人没写,但却给出了极高评价,那就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僧人的话让诗人醍醐贯顶,心彻底回归宁静,甚至感到活了这么多年,都是浮生, 只有这半日,才是真正的自己。

  其实不独诗人这样,“终日错错碎梦间”,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常态。庄子就说我们人可怜的很,终日“身为形役”,“不亡以待尽”。是什么造成了我们这样的人生状态呢?有客观的原因,我们要为生活奔波,不得不变成赚钱糊口的机器。还有身体方面,身体的各种不适,会让我们萎靡不振,整日昏昏错错。但反思一下,就会发现,更大的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心理上。为名,为利,为自尊,为感愤,为报复等等,总之七情六欲,在我们身体内膨胀得太厉害,让我们深陷其中,“身为形役”,最终越陷于深,越挣扎越痛苦,对生活的体验日渐麻木,气质日渐呆滞,脾性日渐暴躁,生活的痛苦越来越多,变得毫无意义,浑浑噩噩,昏昏错错,不觉将大好的韶光虚度。

  在网上看到一段话,说得非常好。“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之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样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会像晴空一样舒畅,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一个人只有在淡泊之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湖水一样,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所以说:“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理是这样的理,但真正能超脱者又有几人呢?我的老乡——北宋著名理学家,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两兄弟,一生都在研究如何修炼心性。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无法超脱,比如他们和苏轼之间的龃龉就很让人觉得小家子气,关于二程和苏轼之间的不和,国家大师南怀瑾就讲有这样一段故事:

  邵康节病得很重的时候,二程在病塌前照顾,这时外面有人来探病,程氏兄弟问明来的是苏东坡,就吩咐下去,不要让苏东坡进来。邵康节躺在床上已经不能说话了,就举起一双手来,比成一个缺口的样子。程氏兄弟不懂他作出这个手势来是什么意思,后来邵康节喘过一口气,他说:“把眼前路留宽一点,让后来的人走走。”然后死了。这也就是说世界本来缺憾,又何必不让人一步好走路。

  留个半圆给自己静心,留个缺口给别人走路。一让一修之间,我们的浮生才会闲下来。不用再去寺里听什么竹僧闲话了。我们就是佛,我们就是僧。


   6、有些人看电影往往是抱着很深的目的性去观看,以求获得里面对自己有价值的部分,这就使得看电影变成了一项任务,一件令人索然无味的事情。很庆幸无为没有去抱着目的性去观看,无为从中得到了身心放松,体会到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确切含义,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大脑放空的状态……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没有做作与世故。


    窗外,雨还在下着。再次斟满一杯茶,看着清茶在杯中上下漂浮翻滚,慢慢沉入杯底,沉淀,没有一丝做作,向爱茶人展现真实的自我,让人如此陶醉、迷恋。轻啜一口,驱散掉那一丝寒意……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不断地放空自我,让自己去酝酿心中的那份宁静,保存在心底,让其慢慢沉淀、发酵,酝酿成一坛醉人的陈年美酒,散发出独属于它自己的独特味道。


   7、浑浑噩噩的一天,天刚刚亮,便又下起了小雨。一个人轻靠在床椽上,看着桌上的时钟,哒哒的走着,想起床走走,却又哪也不想去,只愿就这样定定的躺着,享受这一份难得的安逸时光。


    又是这样一个早晨,望着窗外忙忙碌碌的人群,那些朝九晚五,甚至通宵达旦的人们。这是生活,还是生存。我本以为,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绚烂四溢。如此奔劳反复,那就只剩下生存了吧。我住在一个偏远的小城里,不懂得大城市的漂泊,可我同样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看着窗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闲来随手翻起桌上放着的唐诗选集,突然读到了一首绝句,让人只觉心里一沉,一顿,一静。


   终日错错碎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是李涉的《题鹤林寺壁》,身在唐代的他,与我的生活较之,竟也有如此多的感同身受。晓谈佛理,轻释禅道的句子,让人深深遂悟,我们来此世上,匆忙又短暂,却还要为这些琐事烦扰,穷其一生岂又怎值得呢。


    “终日错错碎梦间”,我们不正是如此么。每日都不知所谓的活着,在风中摇曳,在雨里徘徊。也曾想过要逃离,逃离这一切本不该属于我们这青葱岁月中的压抑。想一个人背上行囊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去背负什么,也不用担当什么,跟随心情,去到那陌生的地方,释放自己,抒怀自己。或者找个喧闹的酒吧坐下,在那迷幻的绚烂中,在那酒精的麻痹里,暂时的忘却,忘却那些让我们纷扰的东西,忘却那些令我们忧伤的事情。


    人生何必如此之累,是这个世界让我们背负的太多,还是我们自己庸人自扰之。那些金钱权利,生死别离都是生命里的一段颠簸曲崎,又何必去多想,去为此烦心。


   我们可以一个人静静的呆在家里,听着音乐,让音符笼罩着身躯,轻轻拨动着心灵那锦瑟的琴弦,为人生弹奏一曲清幽的蛩铃。或者坐着明亮的窗前,喝一杯咖啡,轻靠在摇椅上,捧书畅阅,让浓郁的芳香和清雅的文字洗涤我们的身心,净化那些被浮华污浊了的情性。又或者我们还可以骑一辆自行车,迎着清风,四周走走,去探索大自然的绮丽,看看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美丽。


   “偷得浮生半日闲”,那是一种何等的心境。在这喧嚣的城市里,我们或许有着太多的无奈,有时候我们心里会迸发出很多的想法来,想辞去工作,想追寻梦想,想分手自由自在的翱翔,想结婚过些安定的生活,想美美品尝一顿绝味的佳肴,想沉沉一醉舒服的睡觉,想四处流浪看看外面的世界,想一个人定定的呆着静静的冥想。


    人生苦短,何必把自己逼得那么累。那些疾苦,那些惆怅,有多少不是自己强压给自己的。回首半生,功名利禄不过如轻毛浮云,苦苦争斗,到头来又有几人得欢,倒不如清风逸袖,落得个逍遥自在。


   让我们轻拂衣袂,去享受那哪怕只有一刻钟的宁静,去做那些我们想做而没有去做的事情,去聆听大自然和心灵所交鸣出来的宫商角徵羽,去偷得那浮生里的半日清闲。愿风载尘,飘逸我心。


   8、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                      

    此诗之中,最喜这个“偷”字,初看时,还以为是什么缺德之事,后又发现有“闲”为后盾,竟也犯不上王法,说是顺手牵羊罢,却又更为入耳,更为随性,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偷法呢...


    或是一杯淡茶,一壶清酒,一捧书卷,在一个阳光惬意的午后,世界只剩你一人,你亦仅有此世界。


    你可以被子一掀,将房间的无序当做一种凌乱之美,也可以放下扫帚,将满屋的灰尘当做一种自然之味,还可以...甚至连碗都不洗就跑到阳台,倚在摇椅上细数叶间漏下的阳光。此情此景此心此意,便不要再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了,也不要再悲愁绪难解是往昔了,更不要再双眉紧蹙,泪眼问花了。且放下恩怨情仇,尘世纠葛,去挑逗枫叶的脉络。

    听一曲鸟语悠扬,耳根尽彻,看一幅云淡天高,眼界俱空。兴许你正醉倒落花间,正以天地为裘枕而眠,忽又两声稚儿嬉闹隐隐传来,如春红俏放,似银铃叮当,俯身察之,竟是一个在哭,一个在笑。俄而清风拂过,枝头绯红的树叶开始荡漾,你可以无理取闹一回,诘问那躲在云里的太阳,你是怎样把夏天晒成秋天的?又微微摇头自嘲一番。起来伸个懒腰,下楼去走走,戴上耳机——是爱尔兰的风笛。几片秋叶恰好落在你的肩头,便顺手拈起,一片绿,一片黄,片片枯叶便随风低吟浅唱。风再大些,你的发絮便开始毫不矜持地飘扬,将原本漂亮的斜刘海弄成滑稽的中分,捋了又捋,梳了再梳,好在四周无人,继续拾叶。当手中再容不下一片叶子的时候,一缕斜晖便早已落在了你的身上,抬头望见夕阳只剩半张脸了,绯红的秋叶宛若少女娇羞的面庞,与西下的斜阳作今日的告别,许明日的约定。趁着天色还没完全暗下,带回一捧收获的喜悦将这些红叶夹在心爱的书页中。


    就这样,造一个阳光惬意的午后,你会瞧见楼下花台里冰封的宁静,你能嗅到芳菲时节的桃李飘飘的温柔,你会听见鸣蝉不倦的歌喉,你能触到秋叶凋零的诗意,也许你还会忍不住玩一回“踏雪寻梅”:原来阶下飞翠落红,无非诗料,窗前浮云映白,尽是禅机。

    就这样,炎夏里多一丝清爽,凉秋中少一些萧瑟,生活上添一份意趣,不要斗酒十千,也不需高朋满座,只一茶,一酒,一书卷,静赏花开,漫随云卷,何乐而不为呢?  


   9、黄昏的崇福寺更有散淡与空灵之意境。与明本法师在凉亭中品茗,不知不觉已过半日。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曰:“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于红尘俗世中需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些许空隙,生活中亦需一块缓冲之地,可调整自己。生活之空间,需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之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


  当下,众人终日奔走忙碌,于茫茫人海中浮沉,偶尔抽空,偷闲散心,实为难事。白石老人曾在一方印章边款中大发感慨:“忙碌何其烦,且偷浮生半日闲,吾一生辛苦,或呤诗涂画或治印镌石,难得清闲也”


  法师说:人之有实力否,未必于名利山之比高下,真有实力之人,乃为能支配自己之人生走向,适时退出生活之争,省下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生命之乐趣。用高才求取功名,并非一种明智之举,以雅量容纳自然,乃一种旷达人生。


  暮鼓声中,方知一切世俗功利之渺小,“文章千秋事”和千秋之名声,亦然。智慧之人生,当于执著与超脱间求得平衡。看到人生之界限,与人生有距离,乃可看清人生之中何物真具价值。


  人之快乐,不因拥有之多,而为计较之少。多乃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美好之生活乃为时时拥有轻松自在之心,不管外界何变,自己仍有一片清静之天地。清静不在热闹繁杂中,更不在一颗所求太多的心中,放下挂碍,心乃自然清静无忧。


  于寺里漫步,满目皆翠绿,可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寺里人很少,无高声话语,所闻唯有鸟声,静而不寂。心念之境若清明开朗,则展现于周遭之境,亦皆美好而善良。


   10、一句古诗,听得很久了,原本没有觉出什么特别。近来,它却每每袭来,让我不得不为它倾洒些许文字。 “偷得浮生半日闲”,“偷”或曰“又”,两者相较,前者奇崛,后者平易。“偷”主动意识强些,“又”只表达了一种状态。在此,我是比较欣赏“偷”这个字的。画家徐渭说:“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浮生若梦,持一种平和心,何其难也。人们往往志得意满时,易喜不自禁;走投无路了,则哭地抢天。因此,闲静的心态,即使半日,也很好。

    清秋尚远,春的脚步轻盈。唐人李涉《题鹤林寺僧舍》云: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舍,偷得浮生半日闲。

   据说有人把此诗句子顺序调整,顿成:

   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前者云僧言度人超脱,后者调侃僧话无端,使人昏昏于醉梦,意趣大异。还是苏子词《鹧鸪天》化用得好: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哦,“又得浮生一日凉”,好句!苏子写的是贬谪时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词句深得庄子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真味。那是夏末秋初,而今正值仲春时节,所以,“一日凉”不需要,“半日闲”还是要得的。


   11、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很喜欢“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诗,所以,在网上将这首诗复制下来。 这是唐代一个叫李涉的诗人写的一首诗,以前并不知道唐代有一个叫这个名字的诗人,但他诗中的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却是早就听说过了.今日无意中看到这句诗的出处。


   浮生半世,琐琐屑屑,忙忙碌碌,或是辛劳,或是惬意,或是困顿,或是舒畅。但不管怎样应该学会偷闲。


   社会的躁动,人性的浮躁,太多的失去自我,能在浮生中偷闲,这是一种生活,是一种纯美的生活。昨天在看东方时空时,看到了余秋雨,听到了他的一番阐述,似乎看到了余老的文化追求。在青歌赛的点评中,褒贬不一的评论,他能坦然,他坦然地作为一位工作人员对赛手的讲解。在听他的言谈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偷闲,在文化中游戏,在游戏中发展文化。


    浮躁的社会中,人们较多关注于结果,而余秋雨坦然将裁判的天平偏向失分者,所以,在此他常常多说几句。而正是这多说几句,躁动的人不愿意,认为他在卖弄,可是,如果一个白痴坐在那里,只会举牌打分,那就有更多的人高喊“下课”了,而余秋雨坐在那里,你只能说三道四说他卖弄,因为有文化,所以他能卖弄,没有文化的人只能下课。扯远了,但我很是欣赏余秋雨的一句话,我们把中华文化看得太高深了,所以,人们不敢接受,其实,如果将中华文化看得像平民一样,那样会更好。


   余秋雨能将评委的位置当作是一次文化闲旅,是一次偷闲,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


   生活的本身是什么?本质是劳动还是偷闲?我说不清,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偷闲,尤其属于我们偷闲的时候,闲暇中和妻儿一起踏青,一起打球,一块钓鱼,一起嬉戏,那种闲适才是生活。


   不必在乎生活怎样,我们累于生活的太多,不妨“偷得浮生半日闲”!


  12、这个城市下了很久的雨,据说还要下很久。

  

  难得的闲暇时光,却被活生生禁锢在这漫天的雨水里。

  

  没有煲电话粥的习惯,也没有戴着耳机悠哉听音乐的癖好,甚至没有呆坐在电脑面前守着肥皂剧一集一集往下播的爱好,我只是很简单的想出去走一走。

  

  偌大的城市成了一围逼仄的圈地,新买的面包都似乎充斥着一股发霉的味道,烦闷和不安就在这狭窄的圈子里被挤压被变形被无限制的瞳孔放的愈来愈大。我想我这会子的境地,想来和诗人李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所以李涉能写下这千古名篇,最应该感谢的可能还是他曾有那么一段和霉菌打交道的日子吧。

  

  索性撑着伞,出了门,踢踏的脚步声和着滴答的雨水声,有条不紊的协奏出一种能充斥心门的乐律。大街上依旧是车水马龙,似乎这下雨的天,囚困住的只是我一个人,那些钢筋和混泥土堆砌的堡垒,那些马达和汽笛组合的钢铁机器,它们丝毫不为所动。我想起了外婆所说的话,在她年轻的时候,坐不起汽车,也买不起自行车,想她的时候,就翻山越岭走几十里的山路去看她。那个时候,没有人觉得这几十里的山路有多远,也不会觉得翻越山岭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情。而现如今,几千里的路程,一张飞机票两个小时,我就能如约而至。但是却再也找不回那个遥远的年代里我们怀有的一颗简单的心灵。

  

  在这个世界的物欲横流和灯红酒绿的迷惘中,我们丢掉了些什么?不是因为有了汽车和飞机,所以我们选择不走路。而是因为我们不想走路,所以这个世界上多了汽车和飞机。我们把原本需要行走的路程都交给了马达声,所以我们丢掉的,不止是想走路的心,而是翻山越岭之中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和思考,快乐和感悟。

  

  倦怠、张狂、奢靡、贪婪就成了吞噬着神经的洪水猛兽,故此,有些路,还是要自己去走,去尝试被荆棘划破皮肤的刺痛,去体验被骄阳炙烤脑门的热辣,去大胆的挑破被征程磨起的水泡。行走的力量发起人陈坤在自己的作品《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一书中写到:“只要你行走,就能与你生命中的真相相遇。”我借着这本书的噱头,对这项公益活动做了很深入的了解,可能在西藏那么一个天生神圣的地盘上,行走中的静谧更容易揭开那些来自灯红酒绿中裹扎的虚荣和浮华吧。

  

  诚如书里所写的一样,外在与心灵的行走,两条生命的线索,看似毫无相交,其实彼此对应,互相影响。如果学会在外在的行走中安静下来,放松自己,与内心对话,从中获得正面的力量,我相信才是行走的真正意义。

  

  我知道,有太多的人在芜杂的世界里带着朝圣的目光钻进华灯璀璨的十里长街,正如此刻的我一样,城市是喧嚣的,我也是喧嚣的,而心是想安静的。不是沏一杯香茗,捧在手心里细细品味的安静;也不是翻一本闲书,坐在角落静静品读的安静;亦不是午后的时光,点一杯原味咖啡慢慢咀嚼的安静。而是在城市钢筋和混泥土翻腾的巨浪下,依旧能够清晰准确的找到自己,那种来源于自我本身的安静。人,最害怕面对的,不就是自己吗?

  

  三月的时光,是刻出来的橡皮章,只有一张脸庞,一个微笑和一场迷失的旅途。

  

  雨越下越密了,风越吹越紧,我立了立衣领,准备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去看你,你就悠闲的坐在夕阳下,等我来。


   13、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浮华一生,淡忘一季。那些年华,恍然如梦。

     亦如,流水,一去不返。

    那些年幼无知的感情也随着岁月流走,

    或清醒,或糊涂。

    .........................


  14、事实上,山峡只因溪流而添灵气,如果没有这条蜿蜒曲折的溪涧潺潺而下,山野景色即显平淡无奇了。山与水的巧妙结合才造就这清雅迷人的风光,其实万物乃至人生大致如此。走上“盘榕桥”,一幅令人遐想的画卷映入眼帘——栈道之旁,树荫底下,一张疏肋长凳,一个或许是景区的工作人员,草帽盖头,呼呼酣睡。卧榻之侧清溪潺潺,幽幽山涧,悠悠清风,好一派悠然自得。较之于终日劳碌奔波的人们多了份清闲,多了份惬意;较之于追名逐利的人们,多了份洒脱,多了份豁达。其实人生匆匆,名成利就也好,默默无闻也罢,都不过几十年光景;人生于世,终日浮沉奔波,成也好,败也罢,得也好,失也罢,最终还得尘归尘,土归土。“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人生苦短,何必为功名利碌让自己错过人生旅途那些旖旎的风光呢?


  15、我们的一生,活不过百年,从生到死,其实可以走得很快,亦可以走得很慢。慢慢吃、慢慢想、慢慢儿活。有多少幸福在慢中沉淀,酿成几许甜蜜;又有多少混沌在慢中苏醒,绽开几分光明。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快的时代。时代的魅力便是追求速度,快餐、快递、高速铁路、宽带、闪婚…似乎一切都来得极为急躁。不知从何时起,生活变得如此匆匆忙忙,匆忙得我们甚至感到莫名的空虚。人长活一世,本该经历太多太多,却在我们日渐迅速的生活节奏中,错过了太多,遗失了太多。到头来,却发现,除了一份单调的匆忙记忆外,一切都已是虚无。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份慢悠悠的意境如今又有几人识得?人生路上,落英缤纷,若是匆匆忙忙,从来未曾好好留意过自己走过的路上的风景,这该是一份多大的遗憾哩。时常一个人问自己“这一生又该如何走过呢?”生活着,本就有许多东西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路风华,陌上花开,便是上苍一份莫大的荣赐。且停、且走,路过一段路、遇见一个交心的人,不妨停下来、驻足,听听花开的声音。时光流逝,走走停停,人生方更有味道。


   古代园林中,所有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它告诉你:人生不必走得太急,走得路多了、久了,便也得到得多了。适时地放慢步调,人生有了松驰之道方更有意义。一直很喜欢古代的一种建筑“亭”,走着走着,前方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亭子,那便是一种暗示:累了,该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了。人生也无非如此,若是一生都在忙忙碌碌地行走,这便大可不必了。有时候爬山游玩,碰到一个小亭,那便是一大幸事了。有亭子的地方,美景总不会少,这大抵也是古人造亭的由来吧。因为亭意味着:人生到了一处美丽的地方,是该停下来休息下了,若是不停下来,你便会有所错过。所以在我看来,人生课堂,“懂得停下来”该是其一。


    停,大抵也该是人生一大境界罢。


    而今国人被认为是最急不可耐的地球人,却是有点悲哀了。烦躁、失控,目前的国人已经没有时间去明白快慢、忙闲的生活之道了。或者,等我们真正明白快慢、松驰、忙闲、紧疏的人生之道时,可能一切都已晚了。人生若是如此,便有些不值得了。懂得停一下,回到大自然,回到生活本身,你会发现,人生处处花香鸟鸣。


    且行且止,且停且走。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匆匆而过,人生未免就错过了太多。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品品如茶人生,看看山清水秀,岂不乐哉!


   16、没有华丽丽的语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刺激,只是慢慢地享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经这两多个星期的奔波,好像很久都没试过像今天这样的安静、闲暇,慢慢地享受自己那片休闲的时光,更没有像以前那样刻意的去表达什么,追求什么,静静地享受享受……或,就这样像别人所说的那样“偷得浮生半日闲”吧,静静的、慢慢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上班时间的约束,没有他人的扰乱,没有记挂的事情,把所有一切烦人的东西抛诸脑后,理清剪断那些不悦的思绪,只带着一丝清闲的心去感觉一切,那清静休闲的一切。

    说到这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在突然之间我很想知道它的原文是什么,后来上网一查,这首诗是出自于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诗的全文是: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意思就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我想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也知道它的含义,只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理解它?又有多少人能像李涉那样怀着豁达开朗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在这个现代的社会里,人们总在忘我的去追逐那些名和利,不断地加快自己的步伐,期求达到最快最成功的目的。当然,在这个追求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如意与不如意、失败与痛苦,也总会去计较一切的得得失失。只是他们不会认真的停下来歇歇,抛开脑海里的不尽如意,解开束缚在头上的枷锁,学学李涉那种放开的心态,心胸豁达,不为凡尘诸多琐事成为一生的牵伴,挥一挥衣袖,带来一片闲暇,再带上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因而,如此脱丽的生活,何不放开而为?

    一个人如果盲目地去追求名名利利,那么在名利的背后,你所拥有的又会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在你这盲目追求的过程中,你可能已遗失了许多美好的物和事,即使是一个小小美丽的过错,它也会使你的人生添多几笔美丽的色彩。不错,完美的人生虽靠自己的追求与创作,但是盲目的追求会使你失去这过程中美好的事与物,何必要这样丢此失彼呢?

    虽然我只是平凡中最平凡的人,没有思想家那种伟大的革命情操,也没有科学家那种高尚情操的头脑,没有远大理想,只拥有着简简单单的快乐之道(快乐之道:常怀感激之心,一生快乐无穷),不太计较一切得得失失,只要生活得开开心心,那一切就已足矣。或许也是时候理一下自己的思绪了,不要带着太复杂的思和想,只要无愧于心就得了,也不要把一切看得太重了,否则的话只是让自己活过更不开心,也许只有这样才有让自己把其他的事情弄到更好,这样不好吗?

    也该是时候学学李涉的胸怀了,是时候放下所有,去感受一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清静了


  17、对我来说,最美的时光就是和故交新知于河边茶馆,一壶清茶闲唠半天,任时光似流水潺潺流逝。唐朝李涉说: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男人多把自个认为很重要,岂不知地球离了谁都在继续转。又有人说,男人多喜新厌旧,其时并非这样,喜欢看新人笑的时候,因为不知旧人在何处哭。事实上,你年轻时候痛彻心扉爱着的那个人,永远活在你的记忆底层,年轻时候认识的朋友不管后来有没有在一起,都是最好的朋友。

张国荣在其成名作《阿飞正传》说过一句惊心动魄的话:“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点之前的这一分钟,你跟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得这一分钟,现在起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个事实,不容你否认,因为已经过去了。”

记忆企图挽留时间,但时间的本质却是永远不可挽留。

最美的时光就是和投缘的人,气定神闲的任时光、云烟流失飘散,而又毫无心痛之意,婉惜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赏析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偷得浮生半日闲”——你以为真的是偷了半天懒?
** 偷得浮生半日闲
千家诗(四十)——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释】  1、过:游览,拜访  2、竹院:即寺院  3、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