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北宋 周邦彦《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译文】 不要让清澈的泪水沾湿盛开的花枝,恐怕花也会悲伤得像人一样清瘦。

 【出典】 北宋  周邦彦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注:


  1、《一落索》  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2、注释:

    一落索:《词谱》卷五:“欧阳修词,名《洛阳春》。张先词,名《玉连环》。辛弃疾词,名《一络索》。”按贺铸词,有“初见碧纱窗下绣”句,名《窗下绣》。清吴绮词,名《玉联环》。毛本注云:“《清真集》作《洛阳春》。”按:《六一词》有《洛阳春》词,即此调,又名《玉联环》,皆北宋之旧名。《词统》作《一络索》。双调46字。上、下阕各23字4句3仄韵。

    共:介词,同、跟。

    春山:古诗中一般将美人的秀眉比喻为春山。春山:春天里的山野。

    可怜:可惜。

    长皱:指经常愁眉不展。

    湿:沾湿,打湿。此句用李商隐《天涯》:“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枝。”及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忆君清泪如铅水”诗意。

    恐花也、如人瘦:罗忼烈云:李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程垓《江城梅花引》“一夜被花憔悴损,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朱淑真《菩萨蛮》“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皆自清真句化出。

    清润:形容她吹萧时乐声清亮幽润。

    玉箫:玉制的箫,此处为箫的美称。

    闲久:闲置巳久,久未吹箫。

    知音:喻知心人。

    但:只。取:助词,表动态。

    亭:古代设于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


   3、译文1:

    眉毛比春天的青山还要秀丽,可惜的是一直皱着。不要让清澈的眼泪沾湿盛开的花枝,否则恐怕花也会悲伤得象人一样消瘦。

   虽有玉萧,却无心吹奏,让它闲置已久,因为知音太少了。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要倚着栏杆发愁吗?去问亭前杨柳就可知道。

   译文2:

   柳眉是那样的秀美,只有妩媚的春山能与之比美,可惜它却皱得紧紧的。别让泪水打湿了花枝,使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

   因为知音难觅,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经很久听不到了。如果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倚着栏干发愁?那就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


   4、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周邦彦虽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处于上升状态,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为宋徽宗设立的大晟府的“音乐官员”,上宠下捧,过着舒适的“专业创作”生活;虽生逢北宋之末,但国家破灭的惨变发生在其身后。

    周邦彦所做的,暗合着文艺发展的规律,从重内容到重形式。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苏轼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周邦彦词在技巧上确实高出一筹。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象相交错,技法多变却又前后照应,结构严密而又委婉曲折。

   周邦彦词中出现的沉郁清愁,遂以写漂亮的忧郁使心灵获得一种微妙的愉悦。这些作品中透露的忧伤,用雅丽的词句排列组合着,形成一股流动的淡淡愁绪,绝不过激,就如低度美酒,让人微醉,但又不致激动人的神思。这种似雨馀粘地的情絮,固然琢磨出高妙的技巧,但要将思想感情提升到一个高度,却是一个障碍,所以后世人眼中只见其格律华美,少谈其思想内容,是必然的——大概,他的清愁沉郁只是其精美形式赖以树立的手段罢了!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这一名句正形象地说明了他自己的词风——疏荷小立的一份“清圆”意味。然而,他身处的时期,是北宋末年,国力衰弱,内忧外困,在上者昏庸,在下者抗争,在外者犯境:周邦彦死前一年,方腊起义;死后六年,宋徽宗被俘,北宋沦亡。可以说,曾长期担任要员的周邦彦是国家衰亡的见证者,但本应十分敏感的词人却于末世沉浸在“清圆”的自在悠闲中。

 

  5、清人沈雄《古今词话》引宋人陈鹄《耆旧续闻》记载,这首词是周邦彦写给汴京名妓李师师的,但此说未必可信。《清真词》编此词人“春景”类,无题,考其内容,显然是描写“闺情之作”。周邦彦年轻时在汴京作太学生及太学正期间,曾结识了一些歌女,这首词即是作者以极大的同情来揭示歌女内心的痛苦的。这一歌女形象,可以视作汴京城中众多歌女悲苦命运的典型概况。

    清·刘熙载《艺概》指斥周邦彦词“周旨荡”,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报纸杂志亦不乏贬斥之词。其实,《清真集》编入“春景”类,描写闺情之作的词,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委婉含蓄、别开生面,这首小令就是其中一首。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首先描写女子的外貌。以“春山”喻眉毛,以个别代整体,写人之美,五代冯延巳即有“低语前吹频转面,双眉钦恨春山远”。美成用“争秀”二字,有意同“春山”比秀,比“春山”更秀。“争”字意味深长,以动写静,更见生动。因为词人善于点化,化腐旧为新鲜,远比“淡淡春山”、“淡扫蛾眉”、“春山八字”、“眉蹙春山”具有新意。

    “可怜长皱”充满词人的主观情感。“春山”喻眉颇具清俊之气。上句写外貌,下句表现内心愁怨。只描摹秀眉之美,让人想象其容貌之俊。层层翻出新意。

    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承上,以花喻人的容貌,写哀怨情况。“清泪滴花枝”形容女子因伤心而落泪,呈现出一个美的画面,虽非首创,确也奇异。唐·白乐天《长恨歌》用“玉容寂莫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妃伤心掉泪;冯延巳《归自谣》用“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亦系客观描写,而周词运用翻进一层的手法。用花瘦比人瘦,古人诗词也用过,宋·黄庭坚《蓦山溪》‘‘春风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写伎女陈湘,也是客观描写,没有写出诗人内心之感受。而周词活用前人词句,不重复前人意思,另辟新境:似乎少女娇嫩的脸上,连几滴眼泪都禁受不得,会“滴破胭脂脸”。着眼于花,花人合一,用笔深婉。同宋-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词人无限的怜惜之情,渗透着词人无尽的关切之感。推陈出新,别出心裁,曲折顿挫,摇曳生姿。将那委婉的情致、深厚的意韵,有层次地有深意地不断传出,故有“词家神品”(王又华《古今词论》)之赞誉。

    上片主要写外貌,下片着力写内心。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清润”句承上,从侧面烘托女子的低沉情绪、满腹愁思。写其愁恨,先写“玉箫”,是象征,作陪衬。人物的风姿、孤寂从“知音稀有”中显露无遗。“知音稀有”是全词之主旨,也是愁恨的原因。既说明其才艺出众,又点出其歌伎身份。昭君出塞,尚有琵琶以寄幽怨,词中女子连托玉箫以寄相思的心情都没有了,深化了“知音稀有”的程度。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欲知”、“但问”与上片“可怜”、“莫将”前后照应,连属成句,巧设问答,运用相同的笔法,既像是女子自我内心的剖白,“顾影自怜”,又像是词人对女子的深切怜悯与体贴人微。“日日倚栏”、“亭前柳”,会使人不禁想起唐·王昌龄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见柳就会引发离愁,触动闺情。词中女子日日倚栏凝望,离愁别恨,日积月累,积久弥多,足见闺怨之深。杨柳是愁怨的见证,“愁”而但问“亭前柳”。最后轻点一笔,一切都得到解释,全词也一气贯通了。据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上(天籁轩刊本)云:“周美成精于音律,每制新调,教坊竞相传唱,游汴尝主李师师家,为赋《洛阳春》云……李尝欲委身而未能也。”“欲知……但”,虚词的使用,显示出一种跌宕生姿的态势,回荡着愁恨的旋律。点出“日日愁”,同上片“可怜长皱”上下呼应,又“问取亭前柳”同“莫将清泪滴花枝”前后照应,进一步渲染。向亭前柳“问取”,暗示因离别而伤感而愁怨,含蕴深沉。

    一曲小令,化用前人诸多诗词名句,自成佳制,别创新意。诚如《乐府指迷》所云:“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沈义父所说值得仔细体味。宋·张耒《秋蕊香》‘‘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依旧”,可以作为这首词的注脚。

    “闺情”这个题目,是宋词中常见的。但周邦彦词写得新颖别致,不同凡响。闺情词自必以描写闺中女子为主,此篇不同凡响,就在于在同类题材中,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无称艳的辞藻,无刻意的雕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含蓄委婉的笔致、清淡雅致的风格,给人以轻松率意之感。

    这首词以“知音稀有”为主题。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知音之叹是传统的题材。从上古“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到中古“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唐·杜甫《哭李常侍峄》),“知音谙吕”,“知音识曲”。自先秦、汉魏,乃至唐宋,“知音”一词时见出现。就是周邦彦《清真集》中,也时有知音之叹,如《意难忘》‘‘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至于(玉楼春》所谓“玉琴虚下伤心泪,只有文君知曲意”,乃是词人感伤官场难逢知己而向青楼混迹之悲;《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少年游·并刀如水》中的女子,以及这首词中的女子,都是写歌伎知音之叹,同时也寄寓了词人个人的知音之感。


   6、燕子成阵,欲南飞。秋雨缠绵冷凄凄,燃一堆炉火,暖暖心儿,看窗外秋风吹叶乱纷纷,菊花正开,却是蕊寒香冷蝶难来。烟一蓑、云一缕,山一程、水一程,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蓦然回首,灯火已黄昏,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7、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一束袅袅的秋风把心事浸染成花朵,在蜿蜒的时光里淡淡地盛开。谁家女子,撑着兰花伞在云水之滨流连?那一抹浅香里,是谁素妆淡容,压着袅袅轻烟踏歌而来?水之湄,以烟雨的足音为弦,低眉敛黛,轻起歌喉。婉转的歌声,如秋水般绸缪。


   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梧桐更兼细雨,往事堪回首。沈园的老柳犹记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歌。前尘今世,春草绿秋草黄,一季季一年年,风吹花落满天涯,一重又一重。岁月如风如烟,在这千年烟波的浩渺中,多少的陈年旧怨已经随风而逝。如今沈园的墙壁上残留的陆游的这首词,它不仅仅只留在沈园,经过无数的岁月风沙,久远的日月里洗去了多少往事,不曾留下一丝的痕迹。可是,放翁的这首词,依然留在世人的心底,留在千年的古诗长卷里。一行行墨香,透着心底的凄凉------


    历史无法还原,谁也不知道当年唐婉看过这首词后的表情和心态。我想,唐婉的泪一定滴在了心里,话儿挂在嘴角,思念写在眉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当万千重山的牵念,感化成与你相顾无言的刹那, 无奈,是心头的一抹忧伤,泪落成雨,相思成花。无可奈何人成各,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你啊,只能在心里浅吟低唱,怀念深深,深几许?回顾两茫茫,眉似远山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怕人寻问,还得咽泪装欢。苦到无涯心无岸,放翁,你又在何方?


   9、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

庭院深深深几许,有门、有窗、只是重帘有意藏私语。有花、有草、只是泪珠滴滴洗花枝。一女子,云鬓雾髻、面涂蒄丹、绛紫唇彩、立领偏襟、水袖盘扣、罗裙肚兜、一管紫箫、轻启朱唇,但闻一首首凄怨的曲调絮絮而出,如泣如诉。哀叹高山流水曲中韵,知音难觅。



她是寂寞的,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寂寞“闺怨”,在那“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的庭院深深、世事深深里,那被幽禁的身体里,有一颗锁不住的飞扬的心。日日凭阑独自愁,封存着百般娇千种柔,及那欲说还休的悸动,让人为之心生怜悯。隐约感受到她的身上有花的香、诗的韵、那旧式的清纯、淡泊的素雅、天生的丽质、如水的柔情。使人如同浸在一池花瓣中。



那飞花的心事,只有亭前柳知。


   10、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题记


    (一)一束袅袅的秋风,把心事浸染成花朵,在蜿蜒的时光里,淡淡地盛开。

    谁家女子,撑着兰花伞,在云水之滨流连?那一抹浅香里,是谁素妆淡容,压着袅袅轻烟踏歌而来?

    水之湄,我以烟雨的足音为弦,低眉敛黛,轻起歌喉。我婉转的歌声,如秋水般绸缪,醉人心弦。微风中,婉约绕梁的余音,夹着细碎温馨的花语,落成绕指柔情,载着思念,在山水重重的水色时光里,敲响寂寞流年。


    (二)双蝶低回处,是谁轻颦回眸?那一汪秋水,顾盼流转,如凝脂的雨露,醉了一方山水。

    花影下,淡淡的花香盈满幽谷,心若莲花的女子,轻盈浅笑,眉眼深处,掩盖不了一抹雅致闲愁。

    聆听,是谁把相思的心语柔软成天涯?那一抹醉人的烟波呵,可否流转成彼岸的笑容?


   (三)漫天飞花是梦的衣裳,守候的歌在轻轻吟唱,谁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在花开花落的瞬间回眸,往事已漫过轮回的秋千,飘散在天涯、在海角。

    折一朵潋滟花开,以水样的柔情,随波逐流,在潺潺水声下摇曳。

    如莲的心事呵,能否换回你今生的回眸?


   (四)秋水长天里,是谁漫倚斜阳,在陌上飞花的尘烟中寻寻觅觅?是谁用唇齿间的芬芳,轻吟一世的繁华绚烂?是谁用盈盈浅笑,积聚一池温存,隔岸相送?

   轻轻地、我把兰花伞抛向远方,踏着你的足迹迤逦而去,如缎的心愿,在碧水长风中婉转。

   亲爱,我只想,寻一个旖旎的梦,为你绽放最美的笑靥。


   (五)临风而立,秋风为我拂去眉眼间层叠了的清寂,鸟儿为我婉转呢喃,倾情而舞。

    心若琉璃,卷半帘烟雨,拈一朵相思的花儿,轻叩隔山隔水的红尘彼岸。凝香的纤手,把蝶恋花的思念,浅唱低吟成执着的眷恋。

    我在水中央,把潮湿的想念搁在薄雾云烟中,与水儿私语。


   (六)长发飘飘,水袖轻扬。你看,这一季的繁花,已经铺展成三千里的姹紫嫣红。而梦中那一抹绝尘的风景呵,何时涉水而来?

    若可,我愿化作翩然的彩蝶,飞越千山万水,萦绕在你的身畔,与你舞一场岁月流花的烟云娉婷,唱一曲地老天荒的细水长流。

    我撷取有你气息的那一枚桃花,夹进回眸的深情里。等你翩跹入梦,了却千转百回的痴情……


   11、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


   心若浮云漂游,难作停留,本该笑靥桃花浓,叹冷秋,襟湿透,残烛孤灯离愁,恨相思骤。


   世间人与人之间,唯真心可贵,真情可贵,知音难求。我自知已乃一平凡女子;既无钟子期的智慧;也无高渐离的无畏;更无董鄂妃的温婉美靥;又无唐婉的才情又婉约似水;拥有的只是一颗平和真诚的心。因此,于今生我亦不敢奢求过多,惟愿得与人相待的一颗真诚心。


   世事若无常,愿君莫相忘。曾相逢相识相知又相离。那么,我情愿留住那些美好的时光于回忆里。等十来载的匆匆岁月流过,那时的大家都已鬓霜华发,满颜风霜。不知还能遐想起N年前在风中扬起的长发,微雨丝丝,霓虹人涌的街头,走过一对牵手漾笑的脸?

 

 

   12、天未黑尽,雨就来 了。雨打在羁旅行人的身上,飘在等待归家的期盼中,飘在尚未来得及合起的书页上,漂在一别已是永远的经年里。


     窗外,伴着细细的雨丝有谁的笛声再响。也许是初学者,无韵,仓促间却多了一些感伤。透过窗,有月不明,有微风在轻撩细雨,有记忆在叩问未及上锁的心扉。雨中游吟的人可曾拿伞而未举,可曾换了衣衫?远方的君,可曾真的到了天涯?此夜,君的音容笑貌大张旗鼓的从每一缕黑暗中袭来,又在恍惚间如雾般消散。暗夜里的窗外如同一幅陈年旧照,记得我们曾在两岸桃花中以浪花作凭籍,以山翠做依靠留下年轻的身影。而今再次历目,依旧相见已惊,再见仍然。雨还用旧日姿势淋漓,只不过今日的眼泪已非昔日的伤悲 。黑暗不语,君的笑容如同一条湍急的河流,此生此世,无法泅渡。而那河流中流淌的故事,就成为我每日每夜心碎的歌唱。

     我已做庄,君还敢不敢下注?泪眼问君。如果君也落泪,我拭泪的手如何才能伸得到天涯?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君的孤独和思念是如何在纸上灿烂?怕是门外灯火阑珊处,却已是人到断肠时。由不得恨恨昂首问青春,低头一任泪成河。流至嘴边,我不敢尝,怕思念在里边肆无忌惮的存长。

     没有了天空的鸟是什么?远离了忧伤的诗是什么?不在君身边的我又是什么?君不会知道,我一次又一次走进我们熟悉的山下。远远地看那些孩童们无虑的路过:君不会听到,当我把满城的风雨关在屋外时,我幽微的叹息;君不会知晓,你留在我日记里的诗,竟成了触目惊心的伤害;君不会明白,旧日的一句誓言空许,竟成了一场挥手挥不去惊梦惊还来的殇;君又怎能了解,我时时刻刻说好了遗忘,又不由自主的时时刻刻探听着君的一点一滴?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东坡啊,这隔了千年的离合悲欢,千行又何惜之有,总算还能相顾。难道情深自古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伤心来句读?

     人是不是因为有了思念才有了孤单?还是因为孤单才有了思念?我不知道。或是知道了也不想说呵,它注定与寂寞无关与风月无关,却山高水长的与牵挂有染。轻语相问,君在天涯,一切安好?不必回答,怕一语泪涟不知归处,怕一语人远天涯近,怕一语花自飘零 留春无计,怕一语两处闲愁不听清歌也泪垂。 如果君在天涯,切让我的牵挂溢满天涯 。愿清风展开愁眉,愿细雨缱绻千里。此夜更愿有诗如此:如果生命只是一种形式,我宁肯愚昧一生,如果情感不需要思念,我宁肯风干着心灵前行,如果思念总在窗外,我宁肯玻璃不再透明,如果爱只是一种折磨,我宁肯弃权终生

     曾经的相思如果已碾落成泥,是谁还在写那流泪的诗句?曾经的诗句如果已淡化成,尘,是谁还在焦虑着如何押韵?曾经的相遇如果波澜不惊,是谁还在浪子三唱只吟痴迷?是不是更深露重,君潜不出记忆的天罗地网?是不是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如人瘦?是不是幽径太曲折,君错乱了曾经熟悉的门扉?是不是君踏歌而来又翩跹而去,如清风无意竟惹闲愁,由它时光蹉跎岁月不居?

    我情我愫君自知,言深言浅不由人。当思念的酒变浓或者变淡,君无需抱怨。作梗的是岁月,无情的是时间。而人其实脆弱如草芥,记忆就足以将其折断。很多时候我们在接受着难以接受,习惯着不太习惯,在忙也忙不完的忙碌里继续忙碌,在思也思不清的思念里继续思念。滚滚红尘,生命如沧海一栗,无论离与和,无论聚或散,请君切记,一定均行之以礼。今夜,小风又兼细雨。杯中沏满浓茶,我的心里只有一汪白水。纸上爬满了诗句,却无论如何也未标出恰如其分的主题。今夜如果不寐,也许只有君知我不眠的起因。那么,就让我来祝福:让相识的,在素手相牵后拟下约誓,让分离的,在不经意间偶然相逢,让猜疑的,冰释今生后世的前嫌,让相爱的,生老病死永不相弃,落花流水天上人间

     且守护这雨夜,守护在二零一一年夏日的一个夜里。就在这样的夜,君必思念如我。远在天涯的君如见有花落下,请相信此夜一定又多了许多葬花的诗句。君如未见落花,必然也无雨下。如此,请君更衣,独行花前月下,每一朵清香的蓓蕾,都蕴含着我一个季节的期盼。君一伫目,我心足矣。陌上花开,君且慢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诗词 | 周邦彦: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周邦彦《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鉴赏
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每日宋词】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第375期)
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美文诗歌格言篇】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