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晚唐 崔珏《哭李商隐》其二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译文】 白白地辜负了凌云万丈的大才,一辈子的胸襟抱负还没有打开过。

 【出典】 晚唐  崔珏  《哭李商隐》其二

  注:


  1、   《哭李商隐》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  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  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  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  又送文星入夜台。


  2、注释:

    凌云: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

    襟抱:怀抱之意。这里指远大的理想。

    竹死桐枯:传说中的凤凰非甘泉不饮,非竹不食,非梧桐不栖。这里是说社会残酷地剥夺了李商隐生存下去的条件。

    踠(wǎn):屈曲、弯曲的意思。

    绝弦:断绝琴弦,喻失去知音。《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九泉:犹黄泉。指人死后的葬处。

    三光:古人以日月星为三光。

    文星:文曲星,传说中天上掌管人间文事的星宿,通常指富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


   3、译文:

     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鸟啼花落斯人归于何处,竹死桐枯凤鸟不再飞来。良马不遇足因无主而弯,知音痛失心由断弦而哀。冥府不用感叹阴阳相隔,又有文星送入坟墓中来。


   4、崔珏,唐代诗人。字梦之,祁州人。生卒年不详。《全唐诗》有对他的介绍:“尝寄家荆州,登大中(847—860)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诗一卷。”与李商隐交谊甚厚,故有人称其诗“分有义山余艳”。《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5、 《哭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崔珏的组诗作品,共二首。第一首诗表达对亡友李商隐的深切悼念,同时赞叹其文学奇才,感慨其不幸的命运遭遇;第二首诗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又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全诗行文酣畅,情辞并茂,作者对友人深挚的哀悼之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巨星,他热衷政治,胸怀大志,对皇帝昏聩、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深为不满,志欲革除积弊,却怀才不遇,抱负难酬,最终成为朋党之争的牺牲品。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四十五岁的李商隐郁郁而终。他的挚友崔珏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下了这两首《哭李商隐》。

   

   这两首诗是情辞并茂的悼友诗。李商隐是一代才人。李商隐的诗辞采精工富丽,韵调婉转微,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由于政治宗派斗争的原因,这样的大诗人病死于荥阳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撰文来纪念他。现存的当时悼念李商隐的诗仅有两首。这珍贵的两首《哭李商隐》诗出自李的挚友、诗人崔珏之手。

   第一首诗表达对亡友李商隐的深切悼念,同时赞叹其文学奇才,感慨其不幸的命运遭遇。全诗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人读了潸然泪下,生出同感,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第二首,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对才人的叹惜。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仕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李商隐有《流莺》诗:“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诗“鸟啼花落人何在”,则用“鸟啼花落”烘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更实在,更有力,悲悼的意味更浓。

   第四句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足见其高贵。这鹓雏即是凤一类的鸟。李商隐在科第失意时,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鸱鸟,而自喻为鹓雏。(《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当时凤在,就无桐可栖,无竹可食。此时竹死,桐枯,凤亡,就更令人悲怆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审,可谓一哭三叹也!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要归之于压制人才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旧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尾联作者独运匠心,采用了“欲进故退”的手法,荡开笔触,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意思是说: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这其实既不是安慰亡友,也不是诗人自慰。李商隐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不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反进一层”之法。

    撼动人心的悲恸,是对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这两首诗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浓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诗篇感染力就愈强。互为依存,层层相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6、李商隐短暂的一生中“厄塞当途”,屈沉使府。远大抱负、治国安邦的志向也从未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他的诗友崔珏说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但是却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他的诗歌具有独创精神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与李白、李贺并称唐诗三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还与温庭筠、段成式被唐人称做三才子。其诗歌创作构思多为忧国忧民、感慨怀才不遇的感伤之作,并善用比兴,色彩瑰丽;精于用典,形成了缜密婉丽、旨趣深微的艺术特色。

   七律初唐定型以后,一直被用作应酬唱和手段,往往内容贫乏。作为一个思想较为复杂的诗人,李商隐汲取前人诗作的长处为己用,把诗歌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自负有出将入相的才能,但终未能实现的悲剧使他的诗作交织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情感。他还常常使用经过精选的意象,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抒发对人事沧桑变化的感叹,又深沉,又悲凉,历来为人所称道。

   李商隐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约有594首,在《唐诗三百首》中收录其诗作22首,位列第四。诗歌题材相当广泛,他的一生主要生活在晚唐的文、武、宣三个朝代,当时宦官把持朝政,加之朝廷内牛、李两党势如水火,地方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百姓苦不堪言。但当朝多数大臣却趋炎附势,不敢仗义执言,只求自保,朝堂内外死气沉沉。李商隐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深知百姓生活的疾苦,写出了很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其政治诗和咏史诗都有很高的成就。


   7、“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见汉·崔珏《哭李商隐》其二。襟抱:胸中志向。开:施展。这两句大意是:空有凌云壮志,极高才华,可惜一生怀才不遇,抱负未能施展。


    这是作者对一代才人李商隐一生的高度概括,既赞扬他才华超人,又叹惜他遭遇坎坷,充满了惜才之情和对毁灭人才的黑暗势力的愤怨。

   

   8、一直不明白那个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是如何孕育出绮丽浓艳,天道骨美的义山,唐时末路,时年二十五的你写出“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用范蠡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示你欲建一番扭转乾坤的抱负。“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厦将倾,天地间风雨如晦你犹待晚晴,昂扬一颗赤子之心不肯沉沦。


   知你幼年丧父,家道清贫。


   知你佣书贩舂,历尽艰辛。


   知你命运多舛,十年不离青袍。


   知你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知你是青衫落拓的天涯羁客,为何在你文辞清丽,空灵蕴藉的诗行里看都的总是风神俊朗,白衣胜雪的义山。


   今晚在一盏清灯下读你,无端的想起了哥窑,想起了哥釉瓷的金丝铁线开片,素雅哥窑以开片为美,义山以华美幽婉的文字为釉,施于紫口铁足的胎骨,文字的华美如釉色滋润腴厚,宝光内敛,铁线像你蹭蹬的仕途,金丝则像你情路的坎坷离索的,双丝织网,中有千结,郁结于心,沉郁难抒。这些美丽的开片,无论是梅花纹、鱼子纹、细碎纹总称百极碎,一如你百极碎心。传世哥釉瓷亦如义山,拂之冰心玉壶,光润无暇;观之纵横冰裂,片片成殇。


   诗无论怎样缠绵悱恻,终是落句成殇;情无论怎样百转千回,终是相思无望。佛经里云:“诸烦恼中爱缘所合,此最为重,如是烦恼深彻骨髓。”相思噬骨,无果无望你却要吟一句“碧海青天夜夜心”,义山可有人怜你噬骨之痛,可有人惜你百极碎心。


  没有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哀艳曲婉,没有蓝田日暖玉生烟的隐晦幽微,没有星沉海底当窗见的壮美斑斓,没有雨过河源隔座看的绮彩深远,“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有的只是六朝民歌的清新质朴,春也好,秋也罢,这荷叶的荣枯总能令你睹物寄情,而这情已融入血脉只要此身在便无绝期,像这江水一样日夜不竭。一缕香魂已作无期别,而你却道“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9、公元858年,李商隐归居郑州旧居。痛苦、寂寞、失落的他,拖着疲惫的身影,永远消失在晚唐王朝的如血残阳里。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这是李商隐挚友崔珏写的一首《哭李商隐》,崔珏对自己的挚友太了解了,他知道,李商隐此生就是为济世救民的抱负活着的,可怜一生视济世救民、报效国家之志为生命的他,直至生命终结,也壮志不酬!到底是世情摧残了李商隐,还是命运折损了李商隐。

李商隐的才华是本想用来欲回天地的,他并不想成为杰出的诗人,可命运使然,无奈之际,他的羊亳软笔和着自己涕血的心灵,挥就了字字珠玑,行行锦华,他的眼泪,他的呐喊,反而让他成为晚唐最杰出的诗人。无独有偶,280余年后,宋代的辛弃疾几乎成了唐代李商隐的翻版,同样的胸怀报国之志,同样的才高八斗,同样的报国无门,同样有心插花无成,同样无心载柳成荫。但李商隐没有辛弃疾的豪放,更没有陶潜的发达,也没有李白的洒脱,所以,他只能在郁愤中默然离去。

大厦将倾的晚唐,湮灭了一个性格耿介执著、壮志难酬的政客,却造就了一个诗风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奇才。

一代天才诗人李商隐,他只能是仕途上的看客,连一个过客都算不上。

 

   10、最近一直在看有关李商隐的传记小说。从前只是喜欢他笔下缠绵悱恻的爱情诗篇,后得知他的出生地荥阳,离我家驱车也就半小时左右的路程,便对这位敬仰已久的“同宗”又多了一层亲切感。寒假游历“诗豪园”的时候就想到他的故居寻访,后因修缮不利,未果。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是对他命途多舛一生再合适不过的注脚。如果是从前,我也会为他深陷牛李党争而怀才不遇的仕途撒一鞠同情之泪。可是毕竟不再是那个不识“潜规则”的莽撞少年,感觉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同病相怜”的知己,可以肆无忌惮的宣泄怨气和不满,任泪水决堤。

    合上书许久,我还是不禁眼眶酸涩,不过不再会替他的不公而抱憾。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我哭,是因为那些看似无奈又实则真切的欢笑,间或荡漾在布满阴霾的岁月中,让人无力承受,无暇细品。“公平”这两个字太轻,也太重!命运早就埋下了伏笔,自己不觉得,可是看别人的故事,就像是义山的爱情与仕途,一幕幕不断错位,不断接踵的时间闹剧!

   做了牛党的门生,成了李党的女婿,他该去怪谁?自己不识时务跟红顶白站错了队嘛!一面是恩同再造的恩师,一面是贤良淑德的妻子,哪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都难以抉择和放手啊,更何况是多愁善感的诗人。

   仕途不济,家有贤妻。红颜的赏识,知己的接济,让他略减愁眉。也许,他们的理解也只是理解,无法为他换来高官厚禄,可是对一个时常徘徊在绝壁的人来说,如果连这点支撑都没有了,那岂不早就粉身碎骨了。好在,义山虽重视仕途,却没有因此迁怒妻子,反而是与王氏伉俪情深。

   想来世间的事情就该如此: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很多时候,不是舍而不得,而是我们根本就不舍得,不舍,所以不得!舍了,应该就会有得吧。只是很多时候,得到的可能不是我们最想要的,仅此而已。

   

   11、李商隐偏爱雨,这是读过李商隐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不过,这场雨下得真不是时候,早上不下,中午不下,偏要下在黄昏,竟还惹出一段无边无际的愁怅。

    这实在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李商隐爱雨爱的很独特,他爱的是微雨、夜雨、黄昏雨、梦雨、冷雨、秋庭雨。我就不信在晚唐,在他生活的日子里,就没有下过春夜春雨,就没有下过知时节的好雨。我想,不是没有,是他没有发现这种雨的心情,没有这种感受。

   雨在空中为云,在地上为水,在李商隐的诗中仿佛永远是飘泊,是迷离,是乡愁,是阻隔。他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无限的凄楚走近我的。靠近我的时候,是烟一样的游动,水一样的柔弱,寒蝉一样的无奈。当这些柔弱、这些无奈无休止地缠绕着、纷扰着我的时候,我才惊喜地发现,他的力量,他强大的力量,已将我掳掠。细细想想,他所掳掠的仅仅是我吗?仅仅是现代吗?

   在中国文学史的很多史料上都记载,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性的,果真如此吗?我真不知道这是从何说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我不知道喻凫先生还要我们诗人的襟抱开向何处,难道这还不够吗?他已经“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了。

 

   12、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乌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宛,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崔珏(唐)奠李商隐诗


   是的,你太虚弱,太累了,你只想好好地静静地睡上一觉,无牵无挂如一朵出岫的轻云,穿过帐帷穿过帘栊穿过荥阳旧居的天空,作无息无澜地飘游。你说将不带走些什么,一切皆是负累,哪怕一小瓣旧梦的残片也是负累。着一身新裁的素衣,你说携两袖清歌行走于世,是清清净净的,归去亦应如是。你悄然躲过膝下小儿女稚弱的目光,拭去两滴欲溢的泪水,你说不能让他们看见更不能让即将相会的妻看见,她太苦了,没能好好过上一天舒坦的日子,你愧疚弥深啊;你说相逢后定要轻挽着她,一同到巴山去听雨,那嘀嘀嗒嗒的清响,满山满谷萦洄不绝,像琴瑟像樵歌像访山的步音,她定会喜欢的。你说留下来就不走 ,你要在她的发髻上日日插上新采的山菊花,从此临水而居只种天伦的谷子不展翅,只收藏穿过疏朗的竹叶漏下的阳光,不作诗!

   可这一生深深浅浅跌跌宕宕起起伏伏的履迹,又岂是一个忘字解得?那些铭刻心肺的往事,不由你的意愿重展于脑际,成为最后珍贵的记忆底片,是抹煞不去的。

   你犹然记得那个春天在汴州河畔,那时的你正值风华年少早负诗才,望着浩浩荡荡东去之烟波,你挥袖指天立誓,好男儿理当一展鲲鹏志,匡扶社稷造福黎庶,为天地树正纲!你腰间的环佩旋即发出了清越的碰响,在水上飘出很远,而水底的鲤儿也仿佛被感染了,跃出水面,想跳龙门去。

   然而,你总是屡试屡落第,满纸华章呈上去的只是一卷被搁置的白帛,每次,你总是怀着深重的委屈和无奈,总是走着这样同一条熟识的归途。骑一匹瘦驴经过灞桥时,你不敢去看,那些折柳赠别的荣归之人,更不想再去江楼题诗了,许多话道了又怎样呢?你一路写着叹息:阉宦当道,谁敢挺身清君侧?!朋党相争,何时有尽时?!一片报国的夙志,就这样永怀于心内,碌碌而终么?!

   从此,你屈沉幕府,汴州、华州、泾源、桂州、徐州、川东、扬州……驿路漫漫,你成了一叶辗转流徙的憔悴的漂萍。在异地寂寞的庭院,你曾多少回怅望着中天上的那一轮明月,你说你何曾不想学学李白携酒邀月作洒脱状,高吟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何曾不想学学庄生梦蝶,忘了浮生如梦幻泡影的去去来来。

   那些年你还喜欢抓满把满把隐晦的意象洒于平平仄仄的句子里,让醒醒醉醉的世人去猜,这锦瑟弦断后的余音,这无题之有题,这闺怨之怨归。你说许多事情至今都弄不明白,道得太清又有谁能知会呢?世,知音稀矣。

   是的,你不会忘了甘露之变的那个夏天,阉宦到处捕杀异己,四海惶惶,你行步京都郊外,看到农田荒芜人去村空一派萧然,沟渠中流淌的竟是红红的血水。你悲从中来仰天长叹,作诗何用!一介小小儒生,不过是钢锋下一块可有可无的肉垫,还不如作个刚直武夫,为正义击殿赴死活来痛快!

   你还记得,那个清秋时节,一场急雨刚过,暮色正披在你瘦弱的身上,匆匆赶回久别的樊南居家时,万家灯火己渐次亮起了。你看见你那一双可爱的小儿女,在院前耍得正欢,那如铃的笑声深深敲在你的心坎上,而妻王氏唤归的声音远远传来,顿使你有一股热流涌上了眼眶。你走上前去,加快了步伐,曾经的所谓漂泊悲苦慷慨请谒怀才不遇,此刻都如风如烟般散去,惟有数丈之遥的那盏油灯,你悟觉才是此生最温暖的归处。你说从此不走了,留下来俯身给小儿当竹马,让不经事的女儿抚着你的胡子说,父亲,你是一只老山羊;你说与妻将永守这西窗的日日月月,卸下征鞍放走马儿,将时政文章束之高阁只谈柴米油盐,还有陶情山水的酒……

   可你还是重又上路了,怀揣着祭献亡妻的诗稿,依旧是那一袭旧日的青裳,依旧是那一支蘸着似墨又似泪的笔管,依旧是那一把匣中空白鸣响的佩剑,只是,多了几许华发几分坚定。你,本就是一粒闪亮的流沙,还之于荒漠罢了,大唐气象已是西沉之月钩,又何必奔走京华忍受种种屈辱呢,图名?为利?你说不!只要尚存一息,你仍要杖剑于朝堂,扶正除弊匡护家国,纵散发洒血亦不惜此区区皮囊。

   然而你终还是倒下了,45年的沧海桑田,凝成的仅仅是几案上那两册发黄的诗稿与文集?呵,岁月殆人啊!那个当庭高咏语惊四座的少年哪去了?那个酬唱四海才情干云的青年哪去了?那个被朋党排挤如一只无辜待宰的羔羊却不屈不馁坚毅地走下去的壮年人哪去了?

   枕畔寂寂,那个时刻,你无意中发现,透过茅屋窗口照射进来的那一缕缕阳光,分明是柱柱闪亮的琴弦,你多想健朗地站立起来,去把阳光静静地弹拨,让远方的友人听见,你还有歌声,多年来从未更改的那种歌声。你还想走出屋去,面朝青天再磕个响头,给天上的高堂老母,给有恩提携的令狐楚师。如果可能,你还想再到汴河边去,独立皋头,看点点致远的渔帆,看汀上翔集的飞鸥,你还要为此焚几页诗稿抛入水中,给江天寄语些什么。

    这是公元858年的冬天,你终还是闭上了眼睛,脸上带着多年未见的微笑,这微笑令倾斜的王朝生寒,大唐,惊颤了一下。隔了一夜,荥阳旧居屋外的那株石楠,开了满满一树白色的花朵,一只殷勤来归的青鸟从远方飞来,栖在最高的枝头上,叽叽喳喳叫得脆响,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13、南大中文系的郝世峰,中学时曾是端木的学生,后来端木到南大图书馆工作数年,郝世峰竟没有认出他来。直到我有一次无意中和郝提到端木的名字,说到他就在南大图书馆,郝才大吃一惊,他说:在他读辅仁附中时,端木是语文教师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位。当时翩翩年少,很英俊,与如今的样子判若两人,所以他绝没想到如此苍老的端木,竟是他当年的老师。


   我与端木交往的时间不到半年,他给我的印象是:对人无所求也无所怨,总是在默默地为别人做事。不管处在什么环境,不管做自己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工作,他都是那样认真、努力、毫无保留地奉献。这种精神,在当今世界真是太难得了。


   记得东晋诗人刘琨说过:“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又说:“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我们这个世界人口过剩但人才并不过剩,对那些有才华的人,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端木有过人的才华,而一生却遭受了很多挫折苦难,虽然在“文革”以后得到平反,但终于没有能够把才华充分发挥出来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遗憾;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损失,是一件应该反省的事情。


   当我听到端木故去的消息时,震惊之余立即想到两句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程宗明女士也认为,用这两句诗来挽端木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愿端木的精神永存世间。但愿那种浪费和摧残人才的现象在我们今后的社会中永远不要再出现!(叶嘉莹忆已故学长:虚负凌云万丈才 一生襟抱未曾开 )

   

   14、对唐诗宋词等“一代之文学”情有独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让我读懂了屈原“哀民生之多艰”而又惨遭放逐的无奈;“不为五斗米折腰”让我读懂了陶渊明“拜迎官场心欲碎”的清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我读懂了李后主作为亡国之君的隐痛。 “诗莫备于唐,而诗莫盛于唐”。读李白,读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读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屈,读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满。读杜甫,读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时情溢言表,读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广博胸襟。读李商隐,读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默默奉献,读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悲剧……  “唐诗过后是宋词”。读豪放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豪迈,云气纵横;“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稼轩慷慨,志逼霄汉;读婉约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易安之细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变之柔情……

  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史,五千年璀璨文学史,无不镌刻着那些往哲先贤的真挚感情、深刻哲思,阅读这些“一代之文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字的美丽、汉字的魅力。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于是我常常要求自己“批文而观”,文字是文人的另一张嘴,是他们心灵的窗户,批文而读,让我接受文字传递的感情,让我学习文字包含的思想,以致于时常让我沉醉其中,贪恋它的美丽。我常常诘问我自己:“文字算不算一种毒品?”区区汉字三千,竟能拼凑出如此之多、如此之美妙的诗词曲赋,“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些文人骚客们“妙手”一挥,才华毕现,不禁让人啧啧惊叹!

   

   15、“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贾谊的悲苦;“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是杜甫对李白的怜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是李商隐的无奈。他们的怀才不遇尚可说是环境所迫,没有英明的君主。那么,在当今这个千秋盛世,哭诉怀才不遇,这又是谁的责任呢?

   诚然,古往今来,我们都对怀才不遇者充满了同情、怜悯,对不识英才的当权者充满了仇视与愤恨。但我们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怀才不遇者屈原,并没有因为他的自杀而使君王觉醒,他“举世混沌我独醒”的态度也永远无法让自己的国家真正富强!君主不识才,你就要告诉他你是块“金子”;没有遇到伯乐,你就该飞奔起来去寻找自己的伯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才是应有的胸怀!

   现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他们确有一定的才能,却不为领导重用。于是,他们自怨自艾,抱怨世道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殊不知,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悲的!

   他们选择了守株待兔,等待着上天赐予他们一位伯乐,然后助他们成大事、建立丰功伟业。他们告诉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自己要做的就是等待。于是,他们就在等待与失望中恶性循环,永不超脱!其实,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悲的。或许,他们终其一生也未明白,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放弃了自己。

   这样的人是懦弱的。我说他们懦弱,是因为他们不敢拼、不敢闯。他们之中,不乏一些归隐的名士。但我所见,与其说是归隐,不如说是逃避。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真正的隐,虽处尘世间,却心无尘世之事。那算是佛家所说的超脱了。也就没有必要找个山野之地隐居起来。那与其说是隐居,不如说是做给别人看,为自己树立隐士之名,搏得他人的同情。同时,给自己找点心里安慰。他们虽隐,但心却未隐。也就是“形隐而神未隐”。

   既然心中想出仕,又何必用归隐来伪装自己呢?“是金子总会发光”。“总会”是多久?一年、两年,还是几十年、几百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试问,人生苦短,你又有多少时间去等待这遥遥无期的“总会”的一天?既然是“金子”,就一定要发光!既然要发光,就一定要自己去努力争取!

   “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坚韧,不仅仅是面对逆境的心态,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态度!

   失败算得了什么?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逆境算得了什么?贝多芬在失恋又耳聋的情况下,成为一代名家!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是庸者在给自己的懦弱和懒惰找借口!如果,你想做一个平凡的人,就不要抱怨“怀才不遇”;如果,你想出众,就靠自己去“发光”与奋斗!“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上帝只拯救那些自己拯救自己的人!”同样,“伯乐”也只会眷顾那些奋斗不息的“千里马”;人们所看到的光芒,也永远都是金子自身努力发出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峡谷就没有高峰,没有艰难的蜕变,哪来婀娜的蝶舞。如果你想出众,就要学会在逆境中忍耐,在忍耐中奋斗,在奋斗中蜕变,在蜕变中成就自我!天上永远不会有馅饼落下,即使落下来,也不要指望你能接住它。如果“欲济无舟楫”就自己去造“舟楫”,倘若“端居耻圣明”就出仕去“兼济天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不是碌碌无为的借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圣人的豪情!

   古人云:“高处不胜寒。”用在现今,不也一样吗?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越想往高处走,就越是艰难。所以,人们常常羡慕出众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才能,更是因为他们有着一颗笑对孤独与逆境的心!

   逆境与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放弃了自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只有坚持“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信念,才能战胜困难,超越逆境,成就自我!所以,不要再抱怨,要在低谷中学会振作,去追逐自己的信念与梦想!这才是强者所为!也只有如此,才能迎来生命的春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商隐唯一被悼念的诗歌: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崔珏《哭李商隐·其二》赏析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全诗赏析
崔珏《哭李商隐》原文及翻译注释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
观唐习律80|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珏悼念李商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