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永远的盐中巷1号

永远的盐中巷1号

 袁福成||江苏

老盐中,即原江苏省盐城中学,位于盐城市区盐中巷1号。也是当下盐城人日常所称的北盐中。

1982年至1990年,我曾经在盐中巷1号的老盐中工作过整整八年。老盐中是我三十二年教育生涯的起点和源头。我曾经在这里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又从这里再出发,走上全新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岗位。我的孩子也曾经在这里读完初中、高中并走进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入职中国电信总部,现定居北京。因此我及我的家人,对老盐中就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一次从老盐中门前经过,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当年的盐中,初高中合于一体,各六轨计三十六个班级,初高中每班都在五十人左右,师生员工总人数不超过两千人。203亩的占地面积,令苏南的同类学羡慕不已,在苏北的同类学校中也不多见。

在盐城,老盐中的确是一片神奇的热土。

学校的主门朝西,其实老校门真的不大,甚至简陋得有些寒酸。连校牌也没让名人题字,就是将一块普通的长条型木板,做成白底黑字的模样,校牌的底色清清白白,黑色的仿宋字中规中矩,黑白搭配简洁明快、相得益彰。由于年代久远,校牌上油漆的光泽已经褪去,顶部铁制半圆型挂钩也已锈迹斑斑。但这并不影响盐中在盐阜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主城区的小学毕业生和全地区的初中毕业生都以能考进盐中的初中和高中部为荣。进入盐中的初中部,就意味着一只脚已踏进盐中高中部的大门。进入盐中的高中部,就意味着一只半脚已跨进了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的校门。

老盐中原是文革前江苏省老十所重点中学之一。得盐阜英才而育之,既是老盐中的优势和荣耀,也是老盐中的使命和担当,更是一代又一代盐中老师们引以为自豪的一大乐事,是他们终其一生,心无旁骛、竭尽全力为之奋斗的一份事业。当年,为了优先办好盐中,地方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只要力所能及,几乎有求必应。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同样道理,名中学之名,亦在于名师而不在于大楼。

老盐中在江苏乃至全国知名,就在于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原教导主任沈振超,曾经出席全国劳模群英会并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文革后的盐中校长庞天仪、副校长王文荪系江苏省首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分别担任过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正、副会长。在教师的遴选和配备上,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盐中更是重点保证,一路绿灯。但凡本土和全省重点支援盐城的所有师范毕业生,盐中可优先挑选。即便是在职教师,只要盐中有需要的,可在全地区范围内无障碍调动。只要编制许可,盐中教师的进与出,主管部门随时接纳和放行。学校在选聘教师时不留丁点后门,校长眼中不揉进半粒沙子,从源头上确保盐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或干扰。即便初选进了盐中门,还不一定能成为盐中人。如果不能适应盐中工作的相关要求,也很快会被请出校门。若要想在盐中“混日子”,不要说没门,真的连缝隙都没有。

在我工作的八年间,曾经亲眼所见好几位全国知名师范院校毕业的本科生,进入盐中还不到半个学期,就又被请出了盐中。文革之中,盐中自然成为了重灾区,教师成了不受社会待见的“臭老九”。但在文革结束后,盐城的教师又很快成了香饽饽。对盐中的老师们,盐城的老百姓还格外地高看一眼。年轻、未婚的男女教师找对象从来不愁,甚至还有几分挑剔。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教师和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学生,集结于盐中这面光辉的旗帜之下,相互激励、相互成就、共同发展,书写和延续着盐中一代又一代的辉煌荣耀和不老的传奇。

除了“人杰”之外,老盐中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她的“地灵”。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使盐中的内涵和成色也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在盐中这片土地上,早已深深烙下了盐城千余年文明进步的印记。

老盐城的著名“十景”之一“瓜井仙踪”,就座落在学校的东北片区,成为独特的校园一景。盐城,地处黄海之滨,盛产食盐。早年的盐税,占国家财政的半壁江山。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因盐设县,取名盐渎,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公元172年,年方十七、年富力强的杭州人孙坚,受东汉朝廷委派举家北上,出任首任盐渎县令。孙坚系三国时期吴国霸主孙权之父。瓜井遗址,原是孙坚来盐后的私家住所,也是孙坚之子孙权、孙策的岀生的衣胞之地。当孙权在魏、蜀、吴争霸的风云际会中,终成雄踞东南的一代霸主之后,瓜井的所在,便自然成了“潜龙之地”。孙权之父孙坚,在盐城任职八年,轻徭役,减赋税,稳流民,奖生育,垦滩涂,建武装,除匪患,安民心。其治县理政的民本思想和成功实践,日后便成了孙权治理吴国的现成模板,孙坚实际上成为了吴国未来发展的总设计师。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孙坚特别重视发展盐渎的教育,要求辖区内各乡、里必须逐步分级举办学校。并率先垂范,破例在县衙之内辟出专门地块办学。从此,“行船十里路,不绝读书声”逐步成为水乡泽国盐渎的盛景并一直绵延至今。历经千余年文明的教化和洗礼,尊师重教早已成为融进盐城百姓骨子里的优良传统。在如此优越的社会氛围下办学,就如同将粒粒种子播进了肥沃的土壤,在辛勤园丁的悉心照料下萌芽成长、开枝散叶、硕果累累。在以教育强省著称的江苏乃至全国,盐中的学生勤奋、刻苦有目共睹,盐中的老师们敬业、奉献有口皆碑。
        在盐中的这片土地上,还处处浸透着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

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当年的盐城,是和延安齐名的革命老区。盐中则是盐城这片革命老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坐标和节点。进校门,过旱桥,绿树掩映下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北楼,就闯入了你的视野,刘少奇的半身塑像就座落在正北楼前的花园之中。正北楼是原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的遗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粟裕等曾经在这里学习、生活和战斗过。盐城正北楼内的灯光,曾经和陕北延安窑洞的星火,共同照亮了整个中国。江苏盐城,是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不仅拥有全国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新四军综合纪念馆,而且还得天独厚地长期沐浴在“铁军精神”的阳光雨露下。铁的信仰、铁的忠诚、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技能,既是新四军自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秉持救国救民的初心,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从逆境中奋起,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新四军留给老区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的前前后后,盐中就始终在铁军精神的烛照下成长、进步和发展。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仰,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为老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不怕困难、不折不挠的奋发精神,精诚团结、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纪律,早已经融进了盐中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融进了所有盐中人的血脉。

在盐中的这片土地上,还始终回响着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老盐中的南部片区,原来是盐城名刹永宁寺所在地。因为抗日战争,使学校与寺庙之间发生了关联。盐城永宁护国禅寺,始建于唐朝,是盛唐时期三十六座大寺之一,素有“淮东第一寺”的美誉。这样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名刹,于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日本侵略者对盐城的狂轰滥炸之中。现今的老盐中体育运动场之下,滿是永宁寺被炸毁后留下的残垣断碑和碎石瓦砾,这既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永远无法抵赖的罪证,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鲜活的教材。如果再向中国的近、现代史的纵深处回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以刘少奇、陈毅、粟裕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现存的正北楼(即抗大五分校)为大本营,纵横驰骋、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和盐阜老区人民携手驱倭寇,斗老蒋,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权,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留下了众多催人泪下、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更成为盐中师生常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校本教材。

因此,无论于公还是于私,对老盐中的那份情感早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盐中潜在的商业价值被不断发掘和利用。2003年,为策应市政府南迁和加快城市南部片区的发展,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老盐中继续保留,又划拨专门地块新建了“中盐中(亦称南盐中)”,此后,盐中又逐步发展成为融公办、民办于一体、集初中、高中于一身,包括北盐中、南盐中、康居路初中、南南盐中四校区在内,师生员工超万人的盐中教育集团。

愚以为,利用老盐中优质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本无可厚非,但为了拉动城市和房地产发展,无限扩大优质学校的规模,不仅有违教育规律,而且还有鱼肉百姓之嫌。事实也证明,“航空母舰”式的超大规模学校,极易产生教育教学管理上的“肠梗阻”。尤其是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迫使教师队伍的配备只能“赶鸭子上架”,教师队伍的规模也在短期内急剧膨胀,结果导致生源和师资的总体质量的同步下降,导致学校总体办学质量持续走低。

此种比喻虽不一定精准,但在不少人心中已引起了广泛共鸣。相信老盐中的绝大多数校友及现今的教职员工,其内心都希望当今的盐中教育集团,能早日重新回归到原生的盐中中来。好在盐城市委、市政府已经开始迈出为“盐中教育集团”减肥的第一步,已将初高中完全剥离,公办和民办高中彻底分设。至2023年,老盐中的校区也将完全交给盐城市初级中学办学。老盐中将校区不再,心中虽有千般留恋、万般不舍,但在我心中,盐中巷1号是永远无法抹去的印记。

但愿老盐中的风骨及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让广大校友从新盐中身上能够找到精神寄托,这不仅是盐中后来者的职责,更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插图/作者

作家简介

袁福成,江苏建湖人,中共党员,公务人员(现已退休),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追溯过往,怡情养性,格物致知。已有超百篇文学作品(散文、小说、随笔、杂文等)在各类报刊、杂志和文学平台上发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崭新的盐城
吉培坤:回忆汪老师的第一堂课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
历史|《新四军1941》第4集-奔赴盐城
盐中巷1号|校歌 校史 正北楼
【盐中新闻】我校于丽娜老师获市演讲比赛第一名(来看演讲稿,你会感动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