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配方迷案(上)

配方迷案

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府江都县的街上有两家烤鸭店,店门隔街相望。南街的店主名叫丁筱可,三十多岁,长得中等身材,一身肥膘,肉乎乎的脸像横放的鸭蛋,翘嘴唇上方留两撇小胡子。这个人看着懒惰,实际上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店里从来不雇伙计,所有零头碎脑的事被他一人承担。他爱财,认为银子在世上的作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

对门店里的老板名叫崔运达,比丁筱可小八岁,长得年轻结实,为人耿直,心地也很善良。他的店铺和手艺都是父亲传给他的。他在去年做的新郎,媳妇宁氏标致能干。两口子起早贪黑经营生意,直到宁氏身怀有孕,崔运达心疼媳妇,就雇下一个老实人苏宏飞当伙计。此人长他五岁,由于家境贫寒,捱到三十岁才结婚。苏宏飞告诉崔运达,他媳妇花氏也正怀孕,但她不愿闲着,想来店里帮忙。崔运达求之不得,一口应允下来。从这以后,苏宏飞两口子就在烤鸭店后面的一间杂屋住了下来。花氏果然十分勤快,做事还很泼辣,给鸭子褪毛开肚一点不比男人逊色。转眼到了年底,宁氏和花氏先后生下一个男孩。两个丈夫激动得互相祝福,崔运达给儿子取名崔文君,苏宏飞为儿子取名苏行建。崔运达从来不把伙计当外人,甚至还和他义结金兰,喊他为大哥。自从有了儿子,崔运达花钱更加大方,婴儿的日需品他都买双份,对苏行健视若己出,两口子被感动得不知道在背后说了东家多少好话。

许多年来,两家烤鸭店的生意不相上下,都有固定的客源。两位老板不但没有同行冤家的想法,反而经常在一块喝茶聊天,开些不荤不素的玩笑。可是最近一段日子,丁筱可惊讶地发现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清淡,收入一日比一日骤减,而且更让他心慌的是许多老客户都跑到了崔运达的店门口排队去了。望着自己店前门可罗雀,街对过却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心里真的五味杂陈。他开始想方设法去寻找原因,最后还真听到一个近乎传奇的答案。一位知情的人给他绘声绘色地讲出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江都城里有位男人得了一种怪病,好端端的人突然茶饭不进,日渐消瘦,汤药喝了不少仍然没有起色,家人都为他开始准备后事。后来,他闻到放在桌上烤鸭的味道,突然来了食欲。第一次吃下几块,接着一天比一天吃得多,半年以后,居然完全康复。这经历不胫而走,人们都认为崔家的烤鸭不仅好吃,还能治病,既然有如此神奇的疗效,人们就纷纷来他这买了。丁筱可听完,觉得不可思议,同时又怀疑这是崔运达为抢生意使出的诡计。但他转念又想,是不是崔运达的烤鸭口味变了,才那么吸引人?他就派人偷偷地去对门买了一份回来亲口品尝。他迫不及待地打开荷叶包装,看到这只烤鸭整个鸭皮一片橘黄色,飘逸出果木的淡淡清香,像那绽放的牡丹花一样。他扯下一块鸭肉放嘴里,鸭皮酥脆,肉质丝骨,让他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他惊呆了,崔家烤鸭他也尝过不少次,却从来没有这种让人垂诞三尺的口味,一定是崔运达改良了工艺和配方。

丁筱可猜得没错,崔运达打小就跟父亲做烤鸭,二十多年都是不变的工艺,不变的口味,虽然能够养家糊口,要想发家致富还很困难。如何招揽更多的顾客,如何使店里生意更加红火就成为他不停思考的问题,他可不想像父亲那样囿于传统,他要研制一种新的烤鸭配方。他不知尝试过多少种佐料的调配,也不知换过多少种烘烤的焦炭,他还花大价钱去北京吃一顿全聚德的烤鸭,对人家的烤鸭口味赞不绝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还真的成功了,用新配方做成的烤鸭立刻誉满江都县城,再加上那个起死回生传闻的推波助澜,一下子就把丁筱可的烤鸭店甩下几条街。

崔运达的店面有两层,楼上是他们夫妻和儿子睡觉的地方。宁氏自从生下儿子,仍然习惯帮忙打理生意上的事,花氏就既做帮工也当保姆。苏宏飞除了给鸭子抹脖子,还要去乡下收购活鸭。店里生意兴隆,他们就要付出更多辛苦,每个人却都感到很快乐。日子就这样充实地过去了两年,孩子都长到三岁。八月十五这天,生意比平常更加红火,几个人一直忙到戍时才消停下来。花氏在楼上哄两个孩子睡觉;崔运达结算今儿的收入,望着要把抽屉塞满的钱,脸上喜不自胜;宁氏把店门木板一块块拼上,不时抬手揩一下额头的汗;苏宏飞在后院厨房收拾锅碗、清理地面。突然,从院墙上翻进来五个蒙面的人。他们有人手握钢刀,有人高举火把。苏宏飞来不及叫喊,就被一个人用刀把砸昏。他倒在了地上,另一个人从怀里掏出麻绳,把他手脚捆住绑在一条板凳上,又用抹布把他的嘴给堵上。他们的动作迅速、熟练,只发出轻微的响声,屋里的人毫不知觉。

五个人鬼影似的窜入店里,崔运达和妻子都还不明白怎么回事,脖子上就各架着一把刀。那刀在火把照映下,闪着叫人胆寒的光芒。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架势,吓得浑身颤抖不知所措,锋利的刀刃紧贴着皮肉,阵阵寒意直透心底。

“崔老板……”一个强盗眼神凶狠地望着崔运达的脸,说道:“我们不害命,只为两样东西而来。”

“什么东西?”崔运达哆嗦着嘴唇问。

强盗嘴里吐出一个钱字,崔运达顺从地指指账桌下面的抽屉。他尽管很恐惧,脑子还十分清醒,只要不丢命,失去的都能重新得到。强盗朝手下递了一个眼色,另一个人立刻过去,把抽屉拉开,把里面所有的钱都抓进一只布袋里。强盗点点头,又对崔运达说:“算你识相。现在,把你烤鸭配方告诉我。”

崔运达这下子彻底慌了,那可是他辛苦许多年,经过各种失败才得到的成果,是他梦想着成为有钱人的命根子,他怎么甘心拱手相让。他态度坚决地说:“我没有什么配方,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

强盗嘿嘿一笑,甩手就抽了崔运达一记耳光,立刻有血从他嘴角流出。宁氏看到丈夫挨打,心疼不已。她想喊救命,嘴却被堵着。她本能地拼命挣扎,想摆脱另外两个强盗的挟持。她穿的是一件单薄的秋衣,三个人一拉一拽,把她的衣袖扯了下来,立刻露出雪白细长的胳膊。那两个强盗兽性顿起,把她拖到墙角施暴。她双脚乱蹬乱踹,一条板凳咚的一声倒在地上。崔运达看到妻子受辱,他就竭力反抗,怎奈两胳膊都被人死死摁住,强盗又使劲地打他一嘴巴,还恶狠狠地说:“说不说?不说砍死你!”

楼下的动静早就传到了楼上,花氏骇得面如土色,心脏狂跳不止。她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努力地轻拍两个孩子的后背,希望他俩就像做梦,千万不要醒来。八月的房间里还会有几个蚊子像散兵游勇一样乱飞,乱咬人。崔文君就是这种蚊子叮哭了,花氏把他抱怀里,把他的轻轻地捂住,不让他哭出声音。孩子果然安静下来,她松了一口气,秉气聆听楼下的声音。苏行健忽然从床上一跃而起,跳到地板上,像个醉鬼似的直奔楼下,边走边喊爹。花氏想去拽住孩子,却只看到一个背影。她痛苦地闭上眼睛,紧紧地抱着怀里的孩子一动不动。

一个孩子突然从楼上跑下来,几个强盗吃了一惊,然后一个小个子强盗走到苏行健跟前举刀就要砍。

“不要杀小孩!”那个强盗大声呵斥。然后,他命令另一个强盗把孩子抱着,小家伙吓得跟小绵羊一样乖顺。强盗又问崔运达:“你再不说,我就真不客气了!”

崔运达咬牙切齿,把嘴里的血啐到强盗脸上。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刀扎进他的大腿,他痛苦的一声惨叫。那两个心满意足的强盗猥亵完宁氏,就向崔运达这边走来,让另外两个再去伤害宁氏,却不知道这位性格刚烈的女子趁着难得的喘气机会,站直身体,头朝着墙壁用尽最后一口气撞上去。她的头骨撞出一个洞,生命戛然而止。崔运达亲眼目睹妻子从受辱到撞墙而死,精神瞬间崩溃,双目睁得牛眼一般大,哭不出声,也说不出话。

厨房里的苏宏飞并没有坐以待毙。他把手上的麻绳在地上使劲地磨,皮肉被磨烂,鲜血直淌,他也感觉不到疼痛。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绳子解开,好到外面叫人。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绳子才被磨断,上面血肉模糊。他以最快的速度甩掉身上所有的束缚,打开后院的小门跑到街对过,用力拍打丁筱可的店门,嘴里还大声叫喊:“快来人啊,杀人啦!”

这声嘶力竭的喊声既惊动了左邻右舍,也惊动了店里的几个强盗。他们本能地想到往外逃,醒悟过来的崔运达一把拽住一个强盗的衣服,任强盗如何拉扯也死不放手。怀里抱着小孩的强盗气急败坏,挥手一刀,把他的胳膊砍断了,掉在地上,他昏死了过去。在街上,丁筱可领着一群邻居,手执木棍、扁担赶了过来,与这伙强盗撞个正着。可是面对他们手里上下乱舞的刀,谁也不敢上前玩命,强盗趁机转身就逃。街坊们在后面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县城外的田野。有一个小强盗体力不支,落单在后,众人一拥而上,对他一通拳打脚踢。丁筱可赶紧止住大伙,并说道:“不要把他打死,送官府吧!”

众人觉得丁筱可言之有理,就揪着小强盗的衣领往县衙送。苏宏飞一心想着店里,就没有跟着他们去。他心急火燎地赶回店里,未进店门就扯开嗓子呼喊东家和媳妇的名字,店里却没有任何回音。他掀开店门,皎洁的月光正好照进来,看到老板娘衣衫不整倒在血泊里,眼泪忍不住刷刷地往下流。他赶忙脱下自己的衣服,盖住宁氏尸体,接着又往里走,听到东家微弱的呻吟。他颤抖着手点亮蜡烛,看到崔运达捂着没有胳膊的刀口,脸色苍白。他急得不停地跺脚,因为他不懂得怎样包扎伤口,心想必须要喊个郎中来,不然东家会血尽而亡。他又匆匆忙忙地回到街上,往药铺跑。可是现在已经深更半夜,药铺早已关门,他敲了许久,才有一个伙计来开门。他跪求伙计去救东家,伙计只好把他带到郎中家里。三个人来到烤鸭店时,东边的天空出现了鱼肚白,雄鸡也开始打鸣。

第二天,崔运达的烤鸭店变成了都县城最凄惨的地方。楼下是宁氏的灵堂,崔运达躺在二楼的床上奄奄一息,尽管郎中给他作了上药包扎处理,由于失血过多,郎中已经没有回天之术,只是无奈地摇头叹息。往日热闹的店门口冷冷清清,只有几个乞丐还在死皮赖脸地讨吃喝。苏宏飞穿着孝衣坐在宁氏的遗体旁边呜咽,他自己的媳妇花氏和两个小孩也不见人影,邻居们认为他们一定也凶多吉少。他几乎找遍县城的大街小巷,嗓子都喊哑了,最后还是失魂落魄地回到店里,完全忘了自己光着上身。幸好丁筱可想的周到,主动花钱为宁氏布置好灵堂,还买来许多纸钱、蜡烛。苏宏飞先是号啕痛哭,接着又变傻似的又哭又笑,现在连流泪的力气都没有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店铺,一夜之间就家破人亡。

两个衙役出现在了店门口,手里还拿着铁链,径直向店里走,丁筱可赶忙迎上去,问他们有何贵干?一个衙役喊道:“谁是苏宏飞?”

苏宏飞抬头看他们,眼里布满了血丝。丁筱可指指他,衙役立刻抓住他的胳膊,把铁链铐在了他的手腕上,一点也不顾及那儿磨断麻绳时留下的伤口。他没有丝毫反抗的力气,倒是丁筱可质问衙役:“差官人,为什么抓他呀?是不是搞错了?”

“有没有抓错,到衙门就清楚了。”

江都县令名叫糜笃,三十多岁,长得尖嘴猴腮,为人十分刻薄。他这个官是他花钱买来的,因而他总是想方设法想把买官的钱捞回来。在他眼里,没有是非对错,谁给钱就为谁说话。他能把原告打成被告,能把被告判成清白无辜,只要肯向他行贿,再恶的人也是善良之流。

此刻,他端坐在大堂的椅子上,面前跪着昨晚被抓到的小强盗。他只有十七八岁的样子,被众邻居打得伤痕累累。堂下传出铁链叮叮当当的响声,两个衙役推搡着苏宏飞走了进来,然后把他摁跪在小强盗的旁边。糜笃扫了他一眼,把惊堂木一拍,问道:“苏宏飞,是不是你花钱雇人杀烤鸭店全家?”

苏宏飞就像挨了一闷棍,本来就伤心欲绝,又被县令无故诬陷,想起店里的惨状,再次老泪横流。他趴在地上不停地向上磕头,并把昨天夜里事发经过一五一十讲出来。糜笃却打断他的哭诉,指着旁边的小强盗说:“这个人已经把你招供出来,你还想抵赖。看来不给你用刑,你是不会老实交代。”

知县一声令下,两旁衙役不由分说上去扒开苏宏飞的裤子,另外的人就在上面“啪啪”地打板子,他凄惨的喊声充斥了整个县衙。四十大板过后。他的屁股已经皮开肉绽,血肉模糊。糜笃又厉声问他:“你招不招?”

苏宏飞知道一旦自己招供,必死无疑,他可不想含冤而死,替真正的凶手背下罪名。这时候,他的肉体虽然饱受摧残,精神之盾却越来越坚强,他开始横下一条心,就是被打死,也绝不招供。他用愤怒的眼光瞪着糜笃的脸,说:“我不是凶手,他诬赖我!”

一个人第一次作恶,看到这怒中含冤的眼光,也许会心虚害怕,次数多了心就变得更加狠毒。糜笃又命衙役在苏宏飞身上加了四十大板,他昏死过去,被冷水泼醒。如此折磨,他仍然咬紧牙关,哪怕自己被打得感觉不到疼。糜知县还是第一次碰上这么一个犟牛,心里也暗暗发毛,以前审犯人,都是几板子就得到想要的结果。师爷在旁边提醒他:“老爷,不能再打了,会出人命的。”

师爷又指指衙门口,那里已经站着许多老百姓。糜笃心领神会,命衙役把苏宏飞关入大牢,择日再审。当晚,有一个神秘人在管家的带领下走进知县的书房,给他递上一张银票,没过几天,小强盗就屁颠颠地走出了县衙。苏宏飞仍然被关押着,却一拖再拖,就是不拉他过堂审问。

丁筱可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他知道崔运达是烤鸭店前掌柜的独子,其家族势单力薄,听闻店里遭强盗打劫杀人,吓得都不敢来吊唁。他只好花钱雇人把宁氏抬出城外葬了,又天天陪在崔运达身边照料他,把自己的店铺暂时停业。崔运达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糟糕,随时都有走掉的危险,但他脑子里还有一些意识,声音微弱地问丁筱可怎么看不到苏宏飞了?丁筱可只好把实情告诉他,他无力地摇摇头,表示完全不相信,因为他太了解这个伙计了。捱到第五天,崔运达的生命似乎已经走到尽头,尽管他有许多不甘心,无情的伤病还是把他往死亡路上拽。在回光返照的那一刻,他泪流满面望着丁筱可,把配方告诉了这个同行,并央求他一定要救出苏宏飞,不惜任何代价。

一个月以后,苏宏飞才可以动弹身体,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左腿根本没有知觉,成了一个摆设,其实他瘸了。他痛苦地躺在草铺上,为自己蒙受不白之冤感到愤恨。他恨强盗,更恨那个混账知县。他不像别的犯人在牢里寻死觅活,却鼓励自己活下去,只有活着才有为自己为东家复仇的可能,所以他不绝食,再脏的饭菜,哪怕猪狗都不吃,他也津津有味地吞进肚里。丁筱可来探监,他欣喜若狂,隔着木栏求他救自己。丁筱可告诉他:“我就是受崔掌柜之托来救你,可是要花许多钱上下打点。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把他的店卖了。现在你是店里唯一活着的人,只有你在房契上划押,人家才敢买。”

苏宏飞根本不懂房子买卖流程,只要能救他,就是把这牢房放火烧掉,他也会毫不犹豫。他在丁筱可掏出的纸上按下自己的手印,然后就焦急地等待好消息。又过了半个月,他终才拖着半条腿离开大牢,爬到乡下老家。他没有一丝勇气再去烤鸭店,他知道那里已经没有他的一寸容身之地。他在老家养了将近一年的伤,左腿居然慢慢恢复了知觉,病根是永远都在的,但是可以拄拐走路了。

到了来年,苏宏飞决定再去县衙告状,村上一些怜悯他的人告诉他,只有去扬州府才能扳倒糜知县,但那要花许多银子。他早就一贫如洗,唯有几间茅屋房基还值几个钱,为了蒙冤得雪,他豁出去了,最后揣着卖房子的一点钱,一瘸一拐向扬州城走去。早就有人把消息告诉糜笃,他安排几个家奴埋伏在苏宏飞的必经之路,对他一顿拳打脚踢,把他身上的钱掏得干干净净,才扬长而去。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未完待续)

插图/网络

 

作 者 简 介

潘新华,江苏宝应人,笔名:巴尔扎克的粉丝,普通工人,喜欢写故事,小说,叙事散文,发表于诸文学网站,《怖客》。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三十年来21次暴富机会,你抓住了几次?,罗明博客
《古代智谋故事》之处事谋略(二)
绿牡丹
清朝名案:拒娶绝色美女,谦谦君子善有善报
AI百晓生,辅助写作非常棒的软件,我刚才试了一下,还不错
苏知县罗衫再合,讲述一桩杀人夺妻案,奉劝世人行好事做好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