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我家的陶瓷油罐儿

我家的陶瓷油罐儿

曹越迪||河南

在我家堂屋的小柜里摆放着一个挂釉的红色四耳陶瓷罐儿。它高21厘米,口径12厘米,最大腹径70厘米,口小肚子大,圆圆的,虽不很精致,倒也显得古色古香的。

我妻子认为这个罐儿装不了多少东西,在日常生活中也派不上什么用场,总嫌弃它碍手碍脚的,几次趁我不在家,把它掂到屋后一堆砖块石砾中。我发现后,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把它擦洗干净抱回原地方。妻子见状,总是生气的说:“一个破罐子,不值分文,你留恋它干啥?”我对妻子说:“你别小看它,在我的心中,它是一个宝贝,是一个传家宝”。

说起这罐儿,从我记事起就有它。据我父亲在世时讲,这只罐儿还是我奶奶出嫁时带来的。那可是大清光绪年间,我太姥姥没有亲生儿子,她疼爱闺女心切,就把几升麦子换来的陶罐儿作为陪嫁品给了奶奶。奶奶来到我家后,这只陶罐儿一直担负着盛油的重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家家户户都是过着“红薯茶、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日子。普通农户能够填饱肚子、饿不着就是梦想,更别谈吃油条、嚼馓子的奢望。那时候,谁家做饭炒菜,放点油,整大街飘香。由于食用油的匮乏,经常做饭的我娘把油看得格外珍贵,像宝贝似的储藏在油罐里。并把储油罐高高的吊在灶屋的墙壁上。不是特殊的日子,轻易不会动它。既是这样,我家也是时常出现无油可吃的情况。

有一年七八月份,我年迈的舅舅步履蹒跚十余里来到我家送梨子。为了招待舅舅,我娘就用豆面、红薯面,再加一把好面(小麦面)为舅舅擀面条,准备吃顿蒜面条。待我爹捣好蒜泥后,取下油罐儿一看,油罐儿早已空空见底。吃蒜面,不放油,还有啥意思?这可让我爹娘犯了愁。无可奈何之下,一向倔强的我娘就拿着一个汤勺子,慌里慌张的去西院二奶奶家来借。二奶奶说:“我家断油已经半个月了。”随后,我娘又跑到东院三姑家。三姑说:“我们家也早没有香油了。还有半碗大油(猪油),要不给你挖一勺?”我娘无奈的说:“算了。”看到我娘垂头丧气回来的样子,我爹想出了高招。他端来一点清水慢慢倒进油罐里,然后用力摇了摇,接着把水倒进蒜窖里。蒜窖上面立刻飘出星星点点的油花。就这样一顿完整的蒜面成了,也算体面的招待了舅舅。如今每忆此事,我们兄弟眼里就裹不住泪水,颤抖的心渗满了酸楚。

在艰苦的岁月里,小孩子哪个不馋?我最期盼的就是过节或家里来了客人。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爹娘就会千方百计给我们改善生活。有一年中秋节,家里没有一点肉腥子,我娘就搅拌了一大碗豆面糊子,找来一点韭菜,然后小心的取下油罐来,她用一个小且浅平的勺子,舀了两勺子油,在锅里摊煎饼。煎饼弄好后,我娘就把煎饼剁碎,再放点油,做成馅子包饺子。看到锅里煮上了饺子,我们兄妹个个喜笑颜开。那顿饭,我们兄妹吃得狼吞虎咽,真是好吃极了。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个中秋节,更不会忘记我娘满满的亲情浓浓的爱。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我因在学校打扫卫生回家晚了,锅里还剩两个粘巴巴、黑乎乎的红薯面馍,一点就馍菜也没有。我实在难以下咽,便在院里找来几棵野出的蒜苗。我把它们切碎,放点盐,想偷点油拌拌再吃。我搬来一个小木凳,正准备把筷子伸进灶屋墙壁上的油罐,不料慌乱中一只脚踏空,我立刻摔倒在地。在院里洗衣服的我娘听到屋内有响声,急忙跑进屋里。她见我歪在地上,什么都明白了。她一句话没有责备,一下子把我揽在怀里,问我摔伤没有。我告诉娘说不碍事。我娘就把我按稳凳上。她亲自把油罐儿掂下来,筷子也不用了,直接舀了一勺油,倒在我的菜碗里。还嘱咐我快吃,别误了上学。我咬口馍,就口菜,吃得津津有味,那感觉比现在的孩子们吃面包夹火腿肠还要香甜。小小油罐,散发着香,散发着爱,更散发着我娘那暖暖的情怀,让我思念到如今,感恩到现在。

小小油罐,盛满了我孩提时代多少的记忆啊!我小时候烂嘴角,或是嘴上起泡,手脚干裂,回回次次都是我娘从油罐里舀点油涂上,效果意外的好。我们兄妹谁感冒了,我娘就用土方治疗,擀上好面叶,放上醋,浇上油,让我们吃得热汗淋漓,躺在被窝一夜就好。

1975年8月,我们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洪水。为了防备家中油罐被洪水冲跑或者被损坏,我的二哥在生死关头还念念不忘家中油罐。他爬到家里一棵大榆树上,把油罐用铁条死死的拧在粗大的一个枝干上,直到洪水退去才弄下来。我们家仍用它盛油。兄弟后来分家后,这个陶瓷油罐就由我一直保存。

小小油罐不起眼,却见证着我家几代人的生活。更见证着我娘几十年含辛茹苦、省吃俭用,用她那特有的厨艺,以点滴的油香将粗茶淡饭做成“美味佳肴”,把我们兄妹七个养育长大。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型超市和商店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桶装食用油。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家的油罐和其他老物件一样悄悄的退出历史舞台,风光不再,备受冷落。有的被遗弃墙角,有的被砸烂,有的被廉价出售。而我则把这小小油罐珍藏起来,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曾经辉煌的我家油罐,你承载了昔日多少难忘的记忆?又尘封了多少沧桑岁月?看见你寂寞无助的可怜样子,我多想把你抱在怀里,再谛听你的传说…… 

2022年3月26日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曹越迪,男,出生于1970年12月,中共党员。目前在项城市新桥镇政府办公室工作。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92年8月在新桥镇政府工作至今。

喜爱文学,喜爱新闻写作。曾在《半月谈》《新华社内参》《每日电讯》《河南日报》《保密》杂志等新闻媒体发表文章多篇。曾编撰《新桥镇村志》《新桥镇政府年鉴》。喜欢收藏各类图书和其他古物。家庭没有任何背景,不求闻达,只求心灵宁静和快乐。时年半百,一事无成。只有看书爱好未减。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油了!换香油了!
我家的孩子之《聊天》
《醒世恒言》第十四卷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二
复古厨房陶瓷猪油罐 带盖 辣椒油猪油都可以放!
石楠/童年二三事
红薯做成丸子真好吃,我家三天两头做一次,孩子争着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