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勇敢的鄂伦春”

“勇敢的鄂伦春”

聊到放牛,晓龙有很多故事。

他放牛的地方,也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他跟放牛的小伙伴,在雪地抓过獾子和刺猬,也如润土雪地抓鸟雀的情景。

但,他绝非“润土式”的命运,也绝非如诗如画的生活。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他唱着“勇敢的鄂伦春”,走进那片天地——

“草甸子”

说草甸子,我一头雾水。

草甸子,晓龙的“土话”;相当于草坪,但又不同于草坪。

他说的草甸子,是一个大水库决堤冲出的滩地,后来长出草而形成的,最初草比人还高。

村里人都看好草甸子,每户人家都养起了牛。

牛吃草,踩草;草甸子草矮了,林场的人就来了;最终草甸子变成了耕地。

没了草甸子,牛就得往山里去。

牛和“小牛官”

晓龙养有十三头牛。

十三头牛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是他取的——有“山羊甲”,牛角像山羊;有“大花”,牛身上斑点多;有“秃头”,牛头比较突亮;有“大尾”,牛的尾巴比较长;有“小毛”,牛的个子比较小……反正,每头牛的名字都很般配。

他点牛的名,牛都会停下,扭头向他。他也借机捉弄过牛,点了人家的名却不让人家看见。可以想象,牛傻傻地站立而茫然四顾。

像晓龙这样辍学回家放牛的,都被冠以“牛官”。他年龄最小,所以大家管他叫“小牛官”。

“小牛官”的名号,二十多年过去了,村里人还津津乐道。

但在当时,他的生活——每天放牛,每年放牛,大牛生小牛。

其实,最不想放牛的就是他。

他说:“我不放牛,我不放牛,我也要去钓鱼。”

这话他写在日记里,二十年后他的妻子烧火时无意间翻出。看到时妻子笑开了花,而他讲这段时也是乐得开花。

前几天,他还梦见了牛。

“茬  伙”

跟晓龙一样的,还有海林和德富。

他们“茬伙”最亲、最勤。“茬伙”,即组团的意思。

在草甸子放牛的时候,三十多头牛可以聚在一起放,他们也可以经常“茬伙”;后来,放牛进山了,就各家赶各家牛。晓龙“知山细”(意为熟悉山形),总能最先找到好草地,然后会让海林和德富跟过来。有一次进山太深,他们“迷山”了。走了一天一夜,寻着溪流才走了出来。

他们“溜玉米”。海林身体壮实,“溜”得重重的一箩筐。过河时他嫌牛趟的水脏,非要自己绕道走;结果被一箩筐玉米,硬生生地拖进了深水坑里。要不是德富眼疾手快,甩出牛鞭让他抓住,估计就“沉底”了。这事,成了他们聚会时必侃之料。

他们放牛三年,“茬伙“三年。

“头  牛”

听说过“头羊”,没听说过“头牛”。

发现“头牛”,是在草甸子时期。有牛的地方也有“江湖”,牛群也要争夺地位,争抢地盘。

一旦确立“头牛”地位,它就可威震群牛。有一天,几头公牛干起“仗”来,任谁都拉扯不开,棍子打都打不散。晓龙让海林牵来“头牛”,打架的牛立马“老实”了。

“头牛”不只有力量,还有智慧。有一次在山路口,“头牛”停止不前,牛群就不停的后退。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就发生了“龙卷风”,不远处的几棵大树竟被连根拔起,要不是晓龙他们抓住牛尾巴,恐怕也会被吹飞起来。

野猪窝

晓龙见过野猪窝。

野猪窝,像藤条扎的洞一样,横竖有致,里外几层,铁通一般牢固。编织技艺堪比艺术品,人类都不一定能做到。

“不怕有野猪吗?”

“当时已入冬,野猪已搬至更深的山。”

不过有一回,他只身进山为找一头走丢的牛。见灌木丛有动静,他钻了过去,结果看见一窝野猪。他吓得直跑,头都不敢回。后来,走丢的牛自己回来了。

那年代野猪很猖狂,成群的下山,席卷庄稼地。所以,夜间经常听到鞭炮响,村里人都以这样的方式驱赶野猪。

在山里,不只有野猪,还有狼。

被套住的野猪,经常只剩下一条腿。肯定是狼给叼了,现在听着都恐怖。

夜里经常听到狼叫。

“不怕狼吗?”

“茬伙就不怕,大人还带猎枪。”

牛都是一群群的,晚上住进牛圈里。狼也不敢觊觎。

但在一个冬夜,狼下山了。把顺来叔家圈养的鸡鸭全给叼走了。

断了食物链,狼被逼下山。

“蘑菇圈”和“黑瞎子”

“蘑菇圈”,就是长很多蘑菇的地带;也是“黑瞎子“(即黑熊)经常出没的地方。

有一次,采蘑菇的两个村姑,竟遭遇了“黑瞎子”。她们脸部被“黑瞎子”舔了半边黑,消不去,也治不了。

“不会跑吗?”

“不一定能跑过,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动。”

老人说过,遇上“黑瞎子”,只要你不动,它就找不着你。

即使有这样的教训,晓龙他们还是会经常去采蘑菇。他们成天在山里放牛,自然知晓很多“蘑菇圈”,有些是村姑们都找不到的。

林  场

海林怎么也不会想到,二十多年后他被分配林场工作。

所说的林场,指行政属性,跟村一样的级别,但林场比村大。

当年为保住草甸子,村里还跟林场打过官司,最终还是没保住。

牛,从草甸子到山林,再到更深的山林,路越走越窄。

人呢,把草甸子变没了,把林变矮了,把山变薄了,地越变越糟。

现在的林场,也不再是原来的林场。

獾子、野猪、狼和“黑瞎子”都已不见了……

当海林故地重游,他跟晓龙说:“有一处蘑菇圈还能认出来。”

二十多年过去了,再回忆起那段时光,我们都觉得很美好,很珍贵。

晓龙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说,“这份美好和珍贵是从一路泥泞中走来而留下的足迹。”

不知多少个他的日日夜夜,多少个他的山山水水,都唱着“勇敢的鄂伦春”……

看他唱歌的神情,一如歌里鄂伦春的少年气。

(故事来源:李晓龙  整理:覃金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苏里江战大鳡条,这是我钓这么多年鱼最惊险的一次……
【灵璧小说】流泪的白桦林
林艳红(黑龙江)又见炊烟升起【散文】
狗剩子和他养过的那三条狗【三】
白城子官银号往事4:聚宝盆
民乐《勇敢的鄂伦春》 #国风音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