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换位思考”可能是双赢

“换位思考”可能是双赢

华子||江苏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想问题、办事情时换个角度,彼此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和处理问题,这样矛盾就有可能迎刃而解,结局也可能是双赢的局面。

有一则故事很简单,颇为耐人寻味。古代有一个盲人,夜里提着灯笼走路,有人问他:你又看不见,提个灯笼干吗?他说:我是看不见,但提个灯笼,不仅别人能看到路,而且对方也不会撞到我。

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深刻又质朴的道理,给别人光明,就等于给自己方便;替别人考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

    我们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凡事能够多替别人着想,将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情感体验、思考方法、立场观点等与对方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善于站到对方角度上去体验和分析问题,从而在思想上实现沟通达成共识,在对方情感上得到认同。这样就能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为团结共事创造和谐氛围。

    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西方故事里的“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这些先哲的思想表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主导下的各色人群,大多表达了一个大致相同的话题,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

人总是要与社会、组织和自然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总是在某一特定群体和关系中工作、生活和娱乐,总会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一个单位,同事之间一起共事,难免会存在不同意见或竞争关系,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和隔阂,也会存在一些嫉妒和攀比的心理。

如果彼此能够多一些换位思考,彼此宽容一些,遇事能够从对方角度想一想,那么所处的环境就会融洽许多,合作也会有更多一些愉快,业绩就可能会更出色。如果凡事总是先替自己打算,很少为别人着想,总是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帮助和好处,而不懂得“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到头来人际关系会紧张,工作也会不顺心。

遇事多替别人想一想,这样会改变一个人的格局、思维和判断,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充满活力和生机。给别人留有余地的同时,自己也将会拥有进退的空间。给别人留有后路,自己也会有广阔的坦途。

另有一则故事:一次双休日,我百无聊赖乘公交车去散心,习惯性站到车子后排。车到达某站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司机见没人主动让座,就婉转地说道:年轻人也会变老,将来也得有人给你们让座,希望大家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于是,四五个年轻人不约而同站起身来,给老人让座。

我着实佩服这位司机的智慧,简单朴实几句话,诠释了“凡事替别人想一想的道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遇事多些“换位思考”,得到的结果往往可能是双赢。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而简单的道理,真正做到就不简单。然而,生活中常常有这么一种人,穷其一生,也难得参悟。

三年来的疫情防控,加上今年的俄乌战争和台海危机衍生出来的严峻国际国内环境,我们在坚定贯彻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时,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要提倡“换位思考”。机关要多一点站在基层角度,干部要多一点站在群众角度,个人也要多一点站在国家和集体高度想问题,设身处地理解彼此困境,真心实意排忧解难。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应有的度。“真理向前迈进一步,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换位思考”也是一样,它离不开应有的度,如果不分时间、对象与场合,一味换位,就会变成“错位”。例如,针对各地在执行“中央疫情防控指导意见”时,就需要结合当地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制定防疫措施。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类似例子有许多,比如如何处理好“三区划定”之间的衔接问题;如何处理好跨省、跨区(县)物流人流问题;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集体制益与全局利益关系问题等等。在实践中,个别人和单位作出了不正确的“换位思考”。他们不是顾全大局,而是屁股坐到了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一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的怪圈,以至于给党和政府造成了重大损失。

“换位思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其特定的内涵,也有一定的前提和约束性。正确的换位思考要坚持以讲原则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无原则的换位,就是一种本位主义的“胡来”,不仅与解决问题无益,也会使工作处于更为被动,还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地方组织作为特殊集体,在面对重大风险和挑战时,在处理复杂和严峻问题上,需要我们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做出牺牲和奉献,以换取和保全大局利益的成功和胜利。

尤其在特定事件、特别时段里,对待违纪违法人员的问责处理上,有的人以换位思考为由,一味拿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他们以后着想”等作为关心照顾,极力为他们开脱,结果使一些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是对违法乱纪问题的迁就和纵容,这是换位思考的误区。

我们把握换位思考的“度”,重要的是头脑里要多一些辩证法,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一元向多元、单向向多维的转变,实事求是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换位思考才能把握火候,做到事半功倍。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宋建华,笔名华子。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江苏如东,1986年开始写作,半生戎马,立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秉持平凡中挖掘意蕴,简单里揭示哲理。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独立思考,自由写作,真性行走。尊崇屈子,忧国忧民,弘扬楚文化,传播正能量。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读】将心比心,方得人心
客户的购买动机其实是源自于满足感的获得
3张图告诉你:什么叫换位思考!
成交的关键在于要换位思考问题!
超越自我,实现双赢:阅读教会我们的处事之道
生活换位思考,珍惜才配拥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