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重症监护室里的一天

重症监护室里的一天

细雨迷蒙的早晨,街面上干净整洁,稀稀疏疏的行人迈着匆忙的脚步,有的去买菜,有的去健身,有的带着孩子去画画、跳舞。我难得有这样一个悠闲的周末,去公园溜达溜达。

“嘟嘟……”手机铃声响了,我一看是本地座机号,心里有点忐忑不安,又有点惊喜。是谁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急事?

“你是某某病人家属吗?”我脑子里懵了,父亲离世都整整一年了,怎么医院还询问父亲。

“我是。”我带着疑惑接通电话。

“我们是区医院呼吸科住院部,我们随访一下你父亲这一年的身体状况。”

“我父亲身体完全康复了,谢谢。”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哽咽得说不出来了,说实话,这一年我都不敢轻易去触碰父亲生病住院的那一段回忆。

记得2020年8月3日早晨,我们刚刚放暑假两天,父亲起床后突然说话辞不达意了,还颠三倒四。看着父亲这样,一种莫名的恐惧紧紧包围着我。父亲肺心病也有七八年了,怎么突然间成这样了,是不是老年痴呆症或者脑梗的前兆?

(一)初识病友

我联系好父亲的大夫,以最快的速度将父亲送到医院,经医生初步诊断父亲是肺心脑病,最后父亲直接住进了呼吸科重症监护室。

偌大一个病房,有七个病床,其中已经住下了四个病人,陪护的家属两个。每一个病人都戴生命监护仪在随时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病房里除了病人的咳嗽声和隆隆的机器声,再就是这些监护仪时不时发出的报警声。

刚进病房门口是13号病床,病人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她身材瘦小,脸色苍白,满头白发。听护士叫她王奶奶,她因为半夜咯血被她儿子送到医院的,王奶奶血压偏低,精神倦怠,对外界的人和事都很冷漠。

王奶奶的床位是她儿子精心为她挑选的,这个床位的优势是离洗手间最近,他儿子希望王奶奶的大小便问题能自己解决。其实带着监护仪的王奶奶最多只能床下走走。

她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到中午十二点半了,还未见她的一个子女来探望她,她床头上放着一个大馒头,也许是她肚子饿,她试图想取上那个馒头,但没有成功,因为她的尿管固定在床上,她等于也固定在床上了,尿袋中坠着一大半袋黄色尿液,快要把尿管从床沿边上拽下来了。

“王奶奶,你吃馒头吗?”我走过去准备递给她,她面无表情摇头反对。

“王奶奶,你的儿子还不来吗?你看你的尿袋都快涨破了。”小张护士一边给我父亲做心电图一边看着13床的尿袋说。

王奶奶不知道是没听见还是故意不说话,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然后坐起来咔了一口痰,拿起身边的卫生纸擦完就扔在地上。

“老奶奶,你咯痰的纸不能乱扔,这是病房,注意卫生。”查房的护士长一进门就看见了王奶奶扔纸的动作,直接对王奶奶进行了批评。

“我听说王奶奶是肺结核,她儿子今早上给她买了个馒头,就上班走了,说他白天上班没时间来医院,就看王奶奶的姑娘来不来了?”说话的是14床的赵阿姨,她六十岁左右,高大身材,留一头短发,说话声音洪亮。如果不是监护仪上显示她血压高,从她的精神状态看不出来生病的样子。

我父亲刚住进医院要做各种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肺部ct……经过这一番折腾,本来身体虚弱的父亲,脸色更是苍白,他微闭着眼睛侧着身子躺在床上,好像很费劲很难受,抬头一看监护仪上心率已飚到147,我感觉自己的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的肺心病反复发作,心肺功能越来越衰竭,每一次病发,我除了帮父亲拍拍背排排痰,或者做雾化治疗,我再没有别的办法,我只能束手无策站在旁边,心疼地看着气力虚弱的父亲和病魔一次次地做抗争,每一次我的心都攥成一块石头。近几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今天父亲已经诊断为肺心病三级了,也就意味着能彻底治愈的可能很小,而且症状会越来越加重。

14号病床的赵阿姨,她很健谈,看我刚坐下,她就开始问长问短,像盘查我们的户口一样。

“你看看,谁家孝敬父母的不是女儿啊,我的姑娘虽然在新疆,她每天要给我三次视频电话,时时刻刻叮咛我们吃好,有病就住院治疗。”她看着我在父亲床边忙前忙后,她开始喋喋不休夸奖自己的女儿。此时,她的手机微信视频铃声响了,她迫不及待接通视频,果真是她女儿打来的微信视频。赵阿姨本身说话声音大,她把手机音量也调得大。

“妈,你的住院费估计得多少钱?今年由于疫情,我们不能出去打工,所以最近手头紧,暂时拿不出钱啊,你们再问问弟弟吧。”她女儿带着哭腔给她说。

“你兄弟他手头也紧,孩子暑假里报班学钢琴。”赵阿姨的老公气乎乎地回了女儿一句,他一直坐在旁边听赵阿姨说话,他沉默寡言,从我们住进病房到现在他就说了这一句话。

17号床上住着一个八十多岁的徐爷爷,他戴着呼吸机,被14床赵阿姨的吵吵嚷嚷打电话的声音吵醒了,他示意让他的儿子扶他坐起来。儿子赶紧蹲在地上将床头摇高,然后过去扶他坐起来,又在他背上轻轻拍打了一阵。徐爷爷指着卫生纸,看样子是想吐痰,儿子连忙摘下他的呼吸机,准备把纸递过去,可老爷爷却缩作一团,在床边又是咳嗽又是气喘,紧接着监护仪开始报警,徐爷爷的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到75了。

值班小张护士听到报警声,也匆匆赶到17号病床前:“老爷子,谁让你把呼吸机取了,你必须得戴上。”她边说边准备给老爷爷带上呼吸机。此时不知老爷子哪来那么大的力气,他将护士手里的呼吸机面罩拽过去,摔在地上,小张护士眨巴着一双葡萄似的大眼睛,将地上的呼吸面罩快速捡起。老爷子大发雷霆又将自己胳膊的吊针全部拔掉,只见他胳膊上的针眼开始流血。

“爸,你这干啥啊?”儿子看着胳膊上流血的父亲心疼地责备。

“你这是让我受罪还是给我治病,我早说过我的病治不好了,我一辈子的老病了,我难道不知道自己的病情?”老爷子自己挣扎着坐起来边咳嗽边说。

张护士迅速拿出棉签按在老爷子的两个针眼上,但床单上已经流下了不少血迹。

经过一番闹腾,老爷子的仅有的那点力气也变得很微弱,他又蜷伏在床上边咳嗽边喘着粗气。

“你给我滚,别站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病房里除了老爷子大声指责他儿子,其余的人都静悄悄的。护士小张应该参加工作不久,瘦高个儿,皮肤白皙,她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最后她只好上前摆弄好氧气管。

“老爷子,来氧气吸上吧,不然你会很难受的。”张护士弯腰给老爷爷带好氧气管,把刚才拔掉的针又插上,此时的老爷子像一个乖顺的孩子了。

老爷子的儿子五十多岁,中等身材,微微发福,戴一副近视眼镜,听说是某小学的校长,他无奈地望着像孩子一样闹腾的父亲。

“你出去大厅里坐一会吧,让大夫和护士跟他说,老人有时就像孩子,你得会哄。”16号病床的老奶奶劝导徐校长。徐校长只好默默走出病房,心里对小护士又感激又抱歉。

16号病床的俞奶奶也八十多岁了,她肥肥胖胖的,身材属于“灯泡式”,也就是上身肥胖下身瘦小的那种类型,头发虽然稀稀疏疏,但还留着长头发,梳一个细长辫子盘在头上,她倚在床头,连续说几句话就气喘吁吁。她说完徐爷爷的儿子,就气喘了半天。

“奶奶,今天让大夫给你输蛋白吗?你这么严重又不输蛋白,你的胸腔积液就抽不完。”小张护士怜悯地看着大口喘息的俞奶奶。

“不用,先不用,我问问我孙子再说吧。”老奶奶边说边在枕头底下乱摸,估计在找手机。果真她摸出一部手机,她虽然咳嗽气喘,但不影响她打电话。

她拿起手机拨通了孙子的电话:“东东,大夫说我这病是缺蛋白引起的,你说我今天输不输蛋白了?”

“不用了,昨天都没输,明天我过去给你办理出院手续。”孙子在那头回应。

奶奶听完孙子的通话,无奈地挂断手机。

“大夫啊,我又不能给自己做主,我的钱都在孙子手里,他说不输蛋白了,明天就出院哩。”老奶奶不高兴地说着,声音越来越低沉。

俞奶奶住院是因为低蛋白引起的胸腔积液,而她住院的目的就是抽去胸腔积液,能让自己舒服一点,她住院已经四天了,孙子又不出钱让她继续输蛋白。

俞奶奶就是医院附近“城中村”的一户人家,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当初嫁到了远乡,现在也六十多岁,有高血压,在家还要带孙子,无暇顾及俞奶奶了。当时二女儿在本村招了女婿,但夫妻感情不和,没过多久就离婚了。当时二女儿离婚把孩子留给俞奶奶就嫁别处了,俞奶奶一手抚养孙子成人,前几年还给孙子娶了媳妇,刚才打电话的东东正是她一手抚养成人的孙子。俞奶奶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他,甚至去年的房屋拆迁款一分不落也给了他。

张护士也无语,走到我父亲的床边看了看滴液速度,她又抬头看了看监护仪上的数据拖着疲惫走出病房,其实她早该下班了。

此时我父亲的心率下降到98了,虽然偏高一点,但至少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我的紧紧攥着的心渐渐放松下来了。

病房里恢复了暂时的平静,只听到氧气瓶里“噗通……噗通……”的声音随着每一位病人的呼吸在有节奏地响着,病人们此时都没有咳嗽,也没有气喘 ,累了一天的我趴在父亲的床头竟然迷糊着了。

(二)一场风波

“你们护士负责任吗?早晨我走的时候给你们就说了,你们把我妈的尿倒一下。”一个中年男人在病房里大声指责护士,他就是13床王奶奶的儿子。

“每一个病人都得家属陪护,尤其是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护士长在旁边解释。

“我们在重症监护室交那么多钱,还要我们家属护理?走,我们去院长那里讲讲理!”王奶奶的儿子不依不饶。

“我们重症监护室里一个护士护理几个病人,普通病房都是一个护士护理几个病房的病人,护士们很辛苦,顾不上病人的吃喝拉撒这些细节问题,望你们谅解!”

“你们就是不负责任,交那么多的钱都干啥用了?”王奶奶的儿子越说越生气。

“你到缴费处咨询咨询,你的缴费项目中包括个人护理吗?”护士长面对无理取闹的家属已经忍到了极限。

“那个小张护士丫头呢?我就问问早晨我是怎么给她交代我妈的情况的。”王奶奶的儿子怒气冲冲要找早晨值班的小张护士。

早晨我父亲新入院,护士评估身体,做各种检查就得忙半天,再加上17床徐爷爷的一番折腾,小张护士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给病人倒尿。如果不亲眼目睹这一切,闭着眼睛在这里发脾气,也许任何一个人都能这么理直气壮。

“小张下午休息,你赶紧给老奶奶倒尿吧,你家病人的情况特殊。”护士长一边说一边出去了。这里说的情况特殊就是王奶奶是肺结核,传染性强,无论护士还是家属护理都得注意防护。

王奶奶的儿子个子偏矮,挺着皮球肚,在病房里转了一圈,发现别的病人都有家属陪护,他气乎乎地坐在床沿上,命令和他一起来的男孩:“去给奶奶提饭去,你在病房里少逗留。”

男孩估摸上高中的样子,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他不情愿地出门了。王奶奶儿子半蹲在地上,将她母亲涨满尿液的尿袋打开开关,尿液过多,“嗤……”尿液喷在他的手上,他更加愤怒了,站起来恶狠狠地看着他母亲:“你张张嘴么,让护士给你倒掉不行吗,非等我来给你倒,你的尿可金贵啊!”

王奶奶坐起来了,虽然脸色苍白得厉害,但她骂儿子的声音毫不逊色:“没时间你就忙你的去啊,你可把我送医院干啥?”

“你又不是只有我一个儿子,那哥哥姐姐来看你了吗?他们照顾过你一天吗?每一次住院不是我忙前忙后,还有谁来照顾过你?”

“你哥不是在新疆吗?疫情这么严重,他想来就能来吗?”老奶奶分明为自己的大儿子在辩护。

王奶奶的儿子边顶撞母亲边把手上的尿液洗干净,他刚把尿盆里的尿液倒完,出去提饭的男孩回来了。

“这孩子可孝敬奶奶呀!奶奶都没吃中午饭,赶紧给奶奶盛饭吧。”14床的王阿姨看着王奶奶的孙子说,听不出来在夸奖还是在批评这个孩子。

“你也赶紧吃饭吧,我早点回家卖羊去,卖掉给你交住院费啊,儿子和姑娘都靠不住!啥事都靠自己吧!”王阿姨的老公边给王阿姨盛饭边说,他虽然不爱说话,但句句都是实话。他比王阿姨显老,身材瘦削,个子不高,穿一件月蓝色衬衣,领口和袖口处明显的脏了,并且衬衣袖子有点长,盖住他的半个手。他挽挽袖口,准备去洗碗筷。

“你别说了吧,孩子们在外面打拼也不容易,买房子买车,还要供孩子们读书。只要他们过好,我们做父母的也骄傲啊,你说说我们村上还有谁家的子女都把楼房买在大城市的。”王阿姨说话听起来还是蛮通情达理的,他老公再没多说话,收拾好东西就准备回家了。

他老公出去又进来叮咛:“明早你就让高奶奶过来帮你倒尿、提水。”看来他回家放心不下赵阿姨,我赶紧答应他:“你放心回去,我帮阿姨。”下午父亲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父亲的心率基本恢复正常,他虽然话不多,但他表达的意思比早晨清楚了许多,所以我可以随手照顾邻床的赵阿姨。

(三)不眠之夜

下午8点左右,王奶奶的儿子带着自己的儿子要走了,他嘴里还在念叨:“这医院护士大夫都不负责任。”他儿子拿着手机只顾低头玩游戏,不打算跟他回去。

“赶紧走,医院里传染病多,白天不让你来医院就是这个原因。”他走过去拉起儿子就走,父子俩也没和王奶奶说再见就走出了病房。

“你听听王奶奶儿子的话,大夫和护士不负责任,他负一个儿子的责任了吗?”14床的阿姨望着我愤愤不平地说,她心直口快,她实在看不惯王奶奶的儿子。

“他给自己的儿子可树立好了榜样啊!看他儿子以后怎么对待他。”徐爷爷的儿子也插了一句。

徐爷爷又示意儿子扶他要坐起来,他儿子赶紧摇床扶他起来,他坐起来就准备下地。

“你下床干嘛?你不能下床都一周了。”

“我要上厕所。”

“你就在便盆里上。”

“这么多人,我怎么上得出来,把别人臭死了,赶紧叫护士把机器去掉。”徐爷爷说的机器就是监护仪。他儿子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他自己将那些连接监护仪的电线全部拔掉了,他坐在床头上在地上找鞋准备下床。他儿子迅速地提上吊管,搀扶着他下地,徐爷爷在地上左右摇摆,气喘吁吁,蹒跚半天,好不容易他才挪到厕所门口。

“你不出去,我上不出来。”他刚进厕所就骂着让儿子出来,儿子出来小心翼翼站在厕所门口听动静。

“哎吆——”没过两分钟厕所里突然传来一声长长的叫唤声,他儿子吓得浑身一颤,打开门一看,徐爷爷昏倒在地上。

叫护士,叫大夫,擦屁股,抬人,吸氧,注射肾上腺激素……经过紧张的抢救,徐爷爷算是睁开眼睛了。徐爷爷清醒过来又拔吊针又拔氧气管,嘴里嚷着再不要折磨他了,他已经受够了。

“现在老徐爷的生命就靠药物和仪器在维持了,要好转的几率不大,这样坚持治疗算是过度治疗吧,这样对病人而言确实是在受罪。你们家属好好考虑考虑,是继续治疗还是尊重老人的意愿回家修养!”大夫把徐爷爷的儿子叫一旁低声商议。

徐爷爷的儿子一时间也没了主意,他也看到父亲住院期间的确在受罪,前几天一直反抗戴呼吸机,今天非要下地去上厕所,差一点要了老命。他给新疆的弟弟打电话商议,“你看着办,钱不够我就微信上发给你。”弟弟的回音。

他又给乡里的姐姐打电话,“这几天家里忙,明天我过来照顾。”姐姐这样说。徐校长电话打完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他一筹莫展,在病房里急得团团乱转。

晚上十点半,大夫查过床之后,病人们相继入睡了。唯有徐爷爷在辗转反侧,不停呻吟,他的儿子坐在凳子上爱莫能助,长吁短叹,对他来说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这一夜对他来说真是无眠之夜。

“爸!我想好了,明天我们回老家吧,这会你好好休息。”徐爷的儿子经过半个晚上的思考,最终自己做出了决定。

徐爷爷一听儿子的决定,也许是放下思想包袱,他居然很安稳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晨曦徐徐拉开了帷幕,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早晨,带着清新降临人间。推开窗户,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一起来病房探望,一切焕发着新的活力。

早晨大夫刚上班,俞奶奶和徐爷爷他们都相继出院了。我父亲的病情好转了许多,我们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在重症监护室陪护父亲度过了一天,却让我目睹了好多人,也经历了好多事,有温暖的瞬间,也有悲凉和冷漠的画面。这一天过去那么久了,但每一幕却那么难忘!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鲁雪梅,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学教师,喜欢看书和写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民伟:“天堂”归来再看病房里的芸芸众生(中)
“离死亡最近时,妻子用23封信救了我”
​武汉8旬老夫妻获救一年后跨省寻恩人,只为说声“谢谢”和“对不起”
存善念,念心安。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塞2000元钱就有关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