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说“称呼”

说“称呼”

中国人对称谓,向来是有不少学问的,看《鲁迅书简》和先生的其他书信文集,抬头多称以"先生"、"君"、"兄"之类。鲁迅先生对于对方称呼,向不穷究,含糊敷衍过去就可。这其实很符合中国的国情,年纪稍长、辈分略高之人,用“先生”称呼之总是不会出错的,若是感情更为亲密点,喊一声“兄”也无妨。现如今我进单位一年有余,对于机关文化之一——称呼的用法总觉得拿捏地稍微欠缺,表达起来仍不自然,碰见熟悉的人倒也罢,但较多时候青涩的我在电梯里、拐角处碰见不熟悉的领导或者同事,只能略显尴尬地点头微笑示意,待别人微笑回应后,若临一小劫,心想着这番打招呼的事总算是过去了。

但若坐下仔细想想,不同环境下对领导或者同事的称呼,又觉得颇有学问和韵味。称呼他人主要分为两种大情形,一来就是面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如大会上发言之际,抑或是讲台上授课之时。过去,时常有同事发言之际开头会说上一句“各位同仁”,初次听到后,闲暇时我便翻阅起查阅“同仁”词语的含义,意为“同行业或者志同道合的人”,但仔细琢磨后稍觉得正式场合下使用“同仁”有点不正式和江湖气;又有时候纠结在大会上发言之时要不要专门致意列席的领导,比如“尊敬的赵匡胤部长和各位领导同事”。思来想去,党内的正式称呼就三种:“赵匡胤同志”、“匡胤”“匡胤同志”,加之我自己“一招鲜”的“怠惰”思维,所以自己大多时候都是发言开头称呼一声“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严谨的同时省去了自己出现口误的尴尬。

二来就是面对少数特定人时的互相称呼了。我自己年纪轻,初出校门,不免被资历稍长但又同龄的同事们喊上一声“小钱”或“小钱老师”。初时我并不在意,但后来刷到互联网上一些鸡汤职场文,核心思想便是:“被人喊小X是轻视思想,是工作主动权的问题。被叫习惯了之后,会发现工作处处被动。”受了这样思想的洗礼,再后来被同龄人喊上一声“小钱”,心中不免得有一点愠恼。当然,不知礼无以立,初入职场还是得学习总结下一系列的称谓,最万能的当然是姓氏+职务了,比如碰见赵匡胤科长,喊上一声赵科长,如果同行的还有位同姓的领导,称一声匡胤科长以示区分总是不会出错的。如遇到不知道到姓名和职务的,就喊一声“领导”,“领导”这个称呼颇有些万金油的意味,当然县委大院里面也有句经典的台词:都往大了叫呗。在学校的职员被人称一声“X校”,在局机关的被人称一声“X局”,这也更加显得尊重和重视,当然这样喊也颇有些“语言贿赂”的嫌疑。

所以私下里遇到同龄的朋友们,就我而言我还是偏向喊一声全名的:喊姓名+职位太过于生分,去掉姓氏喊名字又显得过于亲昵说不出口,这个时候喊全名就成了我自身日常的选择。但是我还是喜欢那个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家统一的称呼——“同志”,哪怕这个词现在不太听得到了。大家志同道合,你喊我一声“同志”,我就知道我们都在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又省去了搜索枯肠辨析对方姓名和职务的麻烦事。这就如同前苏联老电影里,翻译腔喊出的那一声“我亲爱的达瓦里希(中文译作'同志’)”,一经听到就感到一股团结一致的精神,这可能要比造出先进的军事武器,更要弥足珍贵。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 个常见岗位的竞聘演讲稿大全
浅谈如何当好科长
马永钦:远离“语言贿赂”
人际心理οο第十计 捧场计——如何处好与领导、上司的关系
钱科钱局(上)
如何恰当称呼领导和同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