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走过武康路

走过武康路

曾经无数次漫不经心地走过武康路,漫无目的地在武康路法国梧桐下徘徊,阅读沿街建筑,浏览名人故居,随手拍几张春日初芽、夏日浓荫、秋日梧桐、冬日暖阳的照片,发一发“九宫格”,喝上一杯网红咖啡,尝一尝网红冰淇淋,领略一下网红时尚。但是,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梳理一下大脑中日积月累盘根错节的武康路历史、建筑、名人、文化,把法国梧桐、老洋房、名人故居、历史故事等元素串起来,留下一点系统的记忆。

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1907年辟筑,1943年改名为武康路,源于浙江著名避暑胜地天目山下的一个旧县名。其实,这条在徐汇区境内大致呈南北走向,从淮海中路到华山路,从南到北依次穿过兴国路、泰安路、湖南路、复兴西路、五原路、安福路,只有1183米的孤型马路,不但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特别的建筑风格、特殊的文化背景、特有的人文情怀,而且更有其源远流长的前生今世、始末缘由。

走过武康路,走过的是历史。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武康路,是一部沉甸甸的中国近代史。你不能想象,18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条土路,后来又为汽车通行方便,铺成了煤渣路。两边是稻田、菜地和农舍,河道池塘密布,散落着许多坟丘。如果不是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监院即教务长的美国传教士福开森,为方便师生出行,用自己的薪水修建了这条叫“福开森路”的马路,这里就是一个沟渠纵横、荒郊野岭的穷乡僻壤之地。

1842年8月29日,中英在南京下关江面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除了割让香港、赔偿2100万银元,就是所谓的上海、广州等“五口通商”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弱肉强食,虎视眈眈,中国开始沦为苦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5年11月15日,英国在上海设立了近代史上第一块租界——英租界。1849年4月6日,法国也在上海设立了法租界。1914年,原名福开森路的武康路正式被划入法租界,武康路也开始了以洋人为中心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直至1943年法国宣布放弃以武康路为中心的法租界。

从当时武康路荒郊野岭穷乡僻壤的情况看,作为法租界的武康路,最早兴建的应是三三两两的乡村别墅,后来因大量外国人涌入上海,才开始建设人口密集居住的公寓楼房。据记载,武康路100号的上海隐居繁华武康路公馆,有两栋毗连式欧洲城堡的花园洋房,建于1918年,是武康路上建造时间最早的西洋建筑,见证了百年武康路的起点。

划入法租界后,法国第一任驻沪领事明梯尼按照当时西方最现代的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武康路沿线的整体规划,并以武康路为中心,将这一规划向周边延伸。同时,法国人为解乡愁,也在武康路上引种了从法国带来的二球悬铃木,也就是现在遍布上海的法国梧桐。武康路,看似一条简单的马路,却承载着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历史。走在武康路上,回望历史,不免觉得心里沉沉的,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楚与无奈。

走过武康路,走过的是建筑。现在武康路已经是一条人挤人的网红马路了。我相信不少人并不了解武康路的古往今来、历史渊源,只是直奔“网红”二字而来。如此,只是凑个热闹罢了。武康路上,最显眼的莫过于与淮海中路、兴国路、余庆路、天平路五街交汇处,曾经称为“诺曼底公寓”的武康大楼了。这座始建于1924年外形如一艘巨型航船的暗红色八层建筑,是沪上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之一,由匈牙利籍国际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底层设置骑楼,垂直交通除了楼梯还有三部电梯,是上海第一座外廓式公寓大楼。邬达克在上海的设计建筑还有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市三女中等,不少在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同时,也成为魔都与众不同的海派印记。武康路上,类似武康大楼的船型公寓还有两幢,分别是开普敦公寓和密丹公寓,依街而建,给人眼睛一亮的视觉冲击,别具特色。这几年,上海秉持“建筑可阅读”的理念,加大了一些著名建筑的宣传力度。于是乎,旅游爱好者、休闲观光者慕名而来,武康大楼前、武康路上,拍照的,写生的,拍电影电视的,网络直播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其实,在武康路上,与武康大楼齐名可圈可点的花园住宅、小型公寓颇多。武康路也有“万国建筑博览园”之美称。既有西班牙住宅样式、英国乡村别墅式,还有法国文艺复兴式、装饰艺术派与现代式,还有地中海花园式、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等,风格各异,琳琅满目。像武康路40弄1号,就是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式洋房;武康路99号,原为英商正广和洋行大班的寓所,建于1928年,山墙和屋檐下墙面半露木构架,红瓦加陡峭的屋顶,是典型的英国乡村风格的别墅洋房;武康大楼就是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武康路390号原意大利领事官邸,是典型的地中海式花园洋房。据说在上海地中海花园式洋房仅存两处,另一处是不远处高安路63号的励家花园。武康路376号的武康庭,393号的黄兴旧居,115号的蜜丹公寓,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元素。在1公里多的武康路两侧,就有优秀历史建筑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2011年6月,武康路入选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一年四季中,已记不清多少次走过武康路了。有人一定会问,什么季节武康路最美?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秋天的武康路最美。10月份以后,上海进入秋天,武康路像上海其它马路一样,梧桐树叶渐渐发黄,在秋日温和的阳光下,五彩缤纷,格外迷人。当梧桐叶落尽,繁华褪去,本来被遮得严严实实的老洋房,也露出了清晰华丽的轮廓身影。在三两片枯黄的梧桐树叶点缀下,亭亭玉立,分外妖娆。此时,走一走武康路,踩着脚下沙沙作响的梧桐叶,听一曲《爱在深秋》,不失为一种浪漫的享受。

走过武康路,走过的是名人。武康路是旧上海最高级的住宅区之一,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的街区之一,也是一条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建筑的名人路,有30处名人故居。武康路113号,就是“人民作家”巴金故居。这位世纪老人、文学巨匠从1955年9月搬进这里,在这里居住了整整半个世纪,武康路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武康路291弄1号,是“金嗓子艺人”周璇的故居。周璇一曲《夜上海》风靡一时,经久传唱,“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 ,歌舞升平……”迷人的音乐,迷人的旋律。武康路393号,现在是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这里曾居住过民国元勋黄兴,也称“黄兴公寓”。武康路40弄1号,曾是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寓所。唐在这里被暗杀,成为当时轰动上海滩乃至全国的政治事件。事件扑朔迷离,现在还有人不断探索“死因”,刨根问底。武康路与湖南路交汇处的湖南路262号湖南别墅,曾为周佛海私宅。上海解放后,邓小平、陈毅曾在这里居住过,贺子珍也在这里隐居了20多年。武康路274号,为著名抗日名将郑洞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寓所……

武康路与华山路交界处,丁香花园一侧,是武康路1号。武康路1号是中国第一家机器磨面面粉厂——上海阜丰面粉厂的创办人孙多森家族的产业,这块地皮就是从李鸿章小儿子李经迈手里购入。孙的叔祖父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外公是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个个大名鼎鼎。另外,“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陈果夫兄弟也曾在武康路67号、武康路107弄2号居住过。武康大楼,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伟、吴茵、王人美、郑君里、赵丹、黄宗英、孙道临、王文娟等都曾居住过。百年武康路,住过多少人已数不胜数。有的是名人,被历史所记载,讲述着他们的传说和故事;有的是人名,昙花一现,也许已经被历史所遗忘。但是,他们同样在武康路上留下了历史的足迹,谋生的印记。无论是名人,还是人名,都是曾经的过去,曾经的历史,曾经的记忆。

这是单纯的武康路。如果拓展为几百米外的武康路周边地区,以致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名人故居更是不胜枚举。武康大楼对面,淮海路1843号是宋庆龄故居,1949年至1963年宋庆龄曾居住于此,是宋庆龄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住宅。与武康路1号不远,华山路849号的丁香花园,有“上海十大优秀花园洋房极品”之美称,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传说李鸿章晚年娶了七姨太丁香,并在此居住。园内有两幢房子,一幢给丁香住,一幢是李鸿章的藏书楼。

走过武康路,走过的是文化。1933年2月17日,一代大文豪、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乘坐英国皇后号游轮到访上海,在蔡元培、鲁迅等的陪同下,在武康路393号的世界社礼堂,出席国际笔会中国分会的欢迎会。会后,在武康路上散步的萧伯纳这样评价武康路:“走进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觉美妙极了。”世界大文豪对武康路的雅评,可见武康路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1936年7月,李石曾在武康路393号世界社礼堂,创办了中国国际图书馆上海分部并开放阅览,有中日文杂志500余种,西方杂志100种,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武康路上居住整整半个世纪的巴金先生,写下了《团圆》等反映抗美援朝的小说,《倾吐不尽的感情》《赞歌集》等多本散文集,还翻译了《往事与随想》等文学名著,创作了《随想录》。众多中外作家、文化人士及各界名人曾出入武康路巴金寓所,不但给这条文化名街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元素,而且也见证了一个时期繁荣的中国文化。与武康路不远的五原路288弄3号,一幢英式小洋楼,是“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的故居,门前一组“三毛”壁画栩栩如生,营造了浓郁的上海老弄堂文化氛围。武康路上,诞生过北京声乐研究所前身的“上海声乐研究所”,上海市气功疗养所、陈氏电气化研究所等;抗战期间,这里还翻译印刷并向外国朋友推荐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武康路还有两处颇有文化气息的“罗密欧阳台”,分别是武康路129号和210号。一年四季,在“罗密欧阳台”下拍婚纱照的年轻人,拍照留念的小夫妻一对接一对,演绎着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爱情故事。特别是武康路129号的“罗密欧阳台”外,还扎了一个粉红色硕大的蝴蝶结,有时也更换为金黄色向日葵,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合影留念,一时成为热闹的网红打卡地。武康路上,网红咖啡、网红冰淇淋,以及其它网红文创产品应运而生,引领着武康路的文化时尚,增添了武康路的神秘感、吸引力。

一公里多长的武康路,绿树掩荫下,历史建筑一幢接一幢,名人故居一个连一个。仿佛像一个个历史老人,讲述着武康路源远流长的动听故事。一幢历史建筑,一个名人故居,就有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就是一本看不完的书籍。高墙背后,梧桐深处,每幢建筑里,都有着精彩丰富的文化底蕴,鲜为人知的文化故事,值得探索研究的文化历史。

走过武康路,走过历史,走过建筑,走过名人,走过文化……

2023年7月1日写于上海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阮山峰,1965年2月生于浙江萧山,1983年10月入伍,200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爱好写作、摄影。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的法租界 有浪漫多情的老洋房~
上海的“风花雪月”武康路浓缩百年海派文化(12.6.10)
一条武康路半部上海史
#老寿读图#第162集武康路上变化的小细节
武康路的风花雪月—2013年5月
安亭路130、132号,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