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走进茅山

走进茅山

生活在繁华喧嚣的都市,常常想寻一块郊外山野之地享一份清静。今年初秋的一个周末,我和爱人自上海驾车前往江苏茅山。在当日午休后出发,经沿江高速抵达茅山。当我们到达茅山之巅九霄万福宫时已是夕阳西下,夜宿茅山“顶宫观日”民宿。茅山远离喧嚣的城市,夜晚十分宁静。站在茅山之颠举目四望,黑压压的天空下分不清哪儿是河哪儿是山,还有那远处的乡村农田笼罩在无边无际暮色里,唯有行驶中车辆灯光在闪亮,照耀着前行的山路。

茅山的夜晚别样的静,窗外传来树叶被秋风吹得沙沙的响声,仿佛秋虫已经销声匿迹。我在民宿房间里关掉电视,将手机静音,消除一切可能的声响,静静地享受着难得的宁静。给耳朵放个假,停歇聆听,给心灵放个假,忘却世俗。

茅山在我的家乡,自幼耳闻茅山胜境。我提起茅山,总是讲江苏的茅山,家乡的茅山,没有落到县市说某某地的茅山,原因也简单。茅山的主峰建有道院在江苏句容县境内,而通向茅山顶峰的道路南侧为金坛市境内,这茅山一半在金坛,另一半在句容。因金坛属常州辖区,有人将茅山称为“常州茅山”或“金坛茅山”,又因句容属镇江辖区,也有人将茅山称为“镇江茅山”或“句容茅山”。总感觉这种以县市名称为定语从而称为某某地的茅山似乎又不够准确。感情上我也不能接受,我热爱家乡,也不想夺他乡之爱,这样说来唤作“江苏的茅山”就心安理得了。若向朋友介绍,说是江苏句容与金坛之间的茅山又显得太啰嗦,不如说家乡的茅山或江苏的茅山来得简明。

人们从山下到山顶常说登山或爬山。我在少年时上茅山,是恰如其分的登山爬山,那时茅山南北两侧各有一条小道上山,那小道是陡峭的山路,其间偶尔也有几处古人修的石阶路。北侧从句容南镇街上山,南侧从金坛薛埠方向过来。如今已经修有上山的公路和索道,驾车及乘索道上山非常便捷。索道在山南金坛一侧,公路在山北句容一方。本来就不高的茅山,游客沿公路徒步上山,缺了陡峭崎岖的感觉,缺了登山爬山的味道。若说走上茅山,听起来上茅山似乎又是一件轻松的事,又使茅山缺了险峻之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用这句话形容江苏茅山最恰当不过。江苏的山众多,但都不高,最高的山峰为连云港花果山玉女峰海拔不超过625米,而茅山海拔380米不到,放在江苏全省是一座“矮山”,更不用和国内那些名山相比。有游客开了个玩笑:“华山、黄山、泰山,更别提珠穆朗玛峰,这些名山身上抖落一点土石下来堆积成山,都会比这茅山高。”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却成为国家5A级旅游胜地,中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一福地,十大洞天中第八洞天,只因茅氏兄弟在此修道成仙而名扬天下。

茅山原名句曲山。相传公元前82年,六十几岁的陕西人茅盈来句曲山,潜心修炼,得道成仙。一次茅盈回到家乡言于家人,凡人也可通过修道成为神仙而长生不老。茅盈的两个弟弟弃官千里迢迢来到句曲山,最终修炼成仙。因茅氏兄弟在修炼期间施药治病造福百姓,当地群众虔诚膜拜,在句曲山上供奉“三茅真君”,后人将句曲山改称为茅山沿袭至今。

茅山的主要景观是九霄万福宫。西汉时三茅真君得道飞升之后即有人在此筑舍修炼,至元代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敕建赐额圣祜观,专祀大茅真君茅盈,后至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又得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宫。九霄万福宫背北朝南,到达九霄万福宫门前广场,拾级而上进入正门,先是灵官殿,再有藏经楼,继续向里有大殿供奉“三茅真君”。出大殿北门便是茅山最高处“飞升台”,相传这里是修炼得道之人飞天升仙之台。九霄万福宫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舍屋,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茅山宗”弟子亦称“茅山道士”。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道教派别。茅山宗的茅山道教又分为南北两派,南茅山派为广东罗浮山,北茅山派即为江苏茅山。北茅山派的祖师爷为陶弘景,南茅山派的祖师爷为葛洪。茅山道院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较大的毁坏,分别是太平天国期间、抗日战争期间和文革期间,后经修复逐渐有现在的宏大规模。

许多游客夜宿顶宫观日民宿,主要目的之一是次日早晨在茅山之巅观日出美景。我也是这其中一员,在城市生活得太久,处于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久违了观日出。江南秋天的气候晴多雨少。早晨当一轮红日越过东方地平线冉冉升起的时候,山脚下水库似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倒映红日,朝霞染红了山林,如一幅水彩画立在大地上直插苍穹。若是遇上阴雨雾天,尽管没有看到日出却也别有一番美景。或浓或薄雨雾裹着九霄万福宫,缠绕着山腰,弥漫在林间,眼前漫天的雨雾飘渺起来。若在此时登上飞升台,置身于云雾中,犹如仙境一般。茅山景色四季中秋天最有特色,漫山遍野苍松翠柏掩映。茅山四周丘陵山坡上盛开着金黄色的野菊花,还有那似火一样红艳的枫叶点缀在松林翠竹之间秋色斑斓。

在茅山道院的撞钟平台南侧高墙顶端朝南刻有“众妙”二字,我仔细观看落款“康有为”。这是康有为题的吗?难道康有为到过茅山?带着疑问我求教于道长。道长说据传康有为一生两次来过茅山。康有为第一次来茅山是年轻时乡试南归,在南京、镇江、扬州之间游玩,期间上茅山访道。康有为第二次到访茅山已是暮年。在清末民初,康有为经历 “保皇”失败,逃往国外,后又回国寓居上海,此期间来到金坛西阳。刚到西阳时,茅山道院的道长慕名而来请康有为上茅山。“众妙”二字确系康有为在茅山期间所留,如今用砖刻镶嵌在高墙上。康有为这一次在茅山一待就是一年多,亦说隐居于茅山。

走进茅山也是红色之旅。茅山是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创建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茅山因山区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望长江,东至武进,可沿沪宁铁路线直达上海,南下经溧阳达浙江西部非常便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1937年12月初,日军侵占了茅山,烧杀抢掠,残暴蹂躏,民无宁日。1938年6月,陈毅、粟裕、张鼎丞率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二支队和先遣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犹如插入敌人心腹的一把利刃,牵制了日寇的兵力,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我童年时听说茅山道长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救新四军战士单掌开碑的故事。新四军战士在茅山遭到日军围困,日军闯进道院向道长要人,道士们决心舍身掩护新四军战士突围。日军搜不到新四军战士,面对一块厚厚的石板,竟以听说道长会武功为由,刁难道长单掌击破石碑。若能做到单掌击破石碑日军撤走,否则不交人就火烧道院。道长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使出凭生武功绝学单掌击破石碑,日寇不得不撤走,成为抗日佳话。

次日晨,观日出后用完早餐下山转投他处。茅山之行结束了,对清静的向往永远在路上。在茅山触景生情,我想起其实人生信仰只要心中坚守,不问身在何处,入道院寺庙是修行,在社会也处处可修,坚守道德操守的底线,崇尚善良,弘扬正义,就是最大的修行。寻清静之地,也不必在郊外山野,只要心中能静,淡泊名利,少些欲望,远离声色犬马酒绿灯红,即使身处闹市也是清静之地。

清静更在心静。

2023年9月15日于上海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郭志松,1965年9月生于祖籍江苏,现居上海。1984年入伍,2003年转地方工作。工作之余,常有即兴之作,擅长于抒发生产一线劳动者的感情。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观大全之江苏茅山九霄万福宫
句容茅山,道教第一福地(上)
江苏这座道教名山最让人“不解”,山上山下都收门票,你去过吗?
江苏最让人“不解”的名山, 山上山下都收门票, 但游客却都能接受
秋游道教圣地,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当地人许愿进香的第一场所
江苏最“奇怪”的景区,明明就一座山,却分成两个景区且都要门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