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福兮祸兮(上)

 福兮祸兮(上)

  李文龙||河北

 都说张强和王红是幸福的老两口,一点也不假。

每天清晨他们都准时出现在县城的人民公园南边的小广场。张强与一帮老头打太极拳,王红则跟那群中老年妇女跳广场舞。他们同在县城一个单位上班,属于双职工,已经退休五年了。当年,丈夫是县某直属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精明强干,政绩突出,深受各方面好评。妻子是同一单位的普通职工,人品素质俱佳,爱岗敬业,口碑不错。他们两口子先后退休,一直在县城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虽然养老金都不算多,但过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很是温馨快乐。他们出身于乡下农村,受父母长辈影响,身上具有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过去家里生活一直比较贫困,所以,很知足现在的退休生活。本来老百姓,就是过的一种普通寻常的生活嘛!即使遇到点困难也没啥了不起的。他们都属于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几十年就是如此走过来的。上班时工资收入不高,但县城的物价比较低,消费完全可以承受的起。因此,日子一直还算是很稳定。

退休之后,他们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起都到人民公园去运动。基本上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只要不下大的雷阵雨即可前往。锻炼完毕,就一起去吃早餐。什么豆浆油条,烧饼小米粥之类的,经常换花样吃。上午,通常是在家看会儿电视,读会儿小说,然后去赶个县城的集市;不一定买什么东西,而是东看看西逛逛,消磨时间而已。下午,丈夫出去找原单位的同事下个象棋,妻子则到超市去采购蔬菜或者家中所需的其他生活物品。基本上两人每天都是如此这般,循环往复地过着祥和的退休生活。他们感觉就像神仙般的潇洒开心,甚至招致了一些人的羡慕嫉妒。主要是过去那些很熟悉的人,因为单位不景气,很早就买断工龄下岗回家了。如今都六十多岁了,还要因生活所迫,去四处打工挣钱用以养家糊口。而张强和王红呢,一年四季,则是衣食无忧,悠哉游哉的度过每一天,完全不知道人世间还有什么忧愁和烦恼。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呀!因此,他们自我感觉良好,非常满足现在的生活。饭后茶余,两人经常聊天忆旧,过去那些美好时光总是浮现在眼前。

那是七十年代初的春天,一个偶然机会,张强和王红按照当时县里的政策规定,来到县城某事业单位参加了工作。成了人们十分青睐的国家职工。他们因为是同年招工,又居住在相邻的村庄,所以,开始几年的上下班,经常是搭伴一起同行的。这样的日子大概相处经历了两个年头,直到单位有了新建的宿舍才逐渐定居在县城。

长期的交往,他们相互之间产生了好感,擦出了爱的火花。深入的接触了解,感情不断升温,成了热恋之中的一对年轻人。半年之后就登记结为夫妻了。婚后他们育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大的是男孩,叫小刚。小的是女孩,叫小丽。两个孩子一直不在身边,由乡下老家的父母照顾。周日他们休息回家与老人孩子相聚。小刚在小时候,被爷爷奶奶宠爱的贪玩不爱学习,勉强读到初中就说啥也不再继续读了。家长无可奈何,只好筹集了一些资金,让他学做生意。一是,安顿他有事干,不至于荒废了青春年华;二是,也让他想法挣点钱,以便日后补贴结婚成家。

别看小刚学习不行,做起生意倒是很有头脑。不几年功夫,他的生意就慢慢发展壮大起来。新建了自家的住宅和一排厂房,购买了机器设备以及大小两台汽车,还用所赚来的钱,投资扩大再生产,从而使自己的小厂子越来越兴旺红火,乃至在乡间附近很有名气。他的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

小刚做的是教学辅助资料图书出版印刷批发业务,都是精心筛选的当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内容;因此,占有市场份额不小,利润也是相当可观。他在自家大院子里新建了六大间宽阔的厂房与仓库。从乡间招录来几十名职工,有在家的,有跑外的。比如山东、陕西均有他们的客户。一段时间以来,附近乡邻不少批发商都来此处进货,业务十分兴旺,小刚忙的不知如何是好。为了保持图书畅销形势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版本,完善充实内容,小刚就昼夜兼程的奔赴北京等地,寻找相关专家教授,研究具体操作方案。有时一连数日均在外面奔波,非常辛苦。但努力就会有收获,投资就会有回报,眼看着自家企业银行存款数目达到了七位,全家人都为之非常高兴。展望未来,老两口与儿子一家无不沉浸在幸福喜悦的氛围之中。

男大当户,女大当嫁。看到小刚的生意如此兴隆,而且也到了成家的岁数,不少人就前来给其介绍对象。本来农村人对家在县城上班的职工就很羡慕,特别是对双职工家庭更是高看一眼。普遍认为,双职工就等于是上了双保险,旱涝保丰收呀!除了父母挣钱,小刚自己还有企业和如此好的效益,这样的条件和情况就更是吸引人的眼球了。当时,小刚就被村里很多人家盯上了,他们都期待自己家的闺女,能够嫁给张小刚。

本村一户刘氏人家托人找到张强和王红,恳请他们同意自家女儿刘俊梅与其儿子张小刚结为夫妻。考虑到这家闺女是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存在不少毛病,他们一直没有答应这门婚事。但没有料到,儿子小刚则相中了。因为刘俊梅长得确实很漂亮。浓眉大眼,白嫩皮肤,一笑两酒窝,身材也匀称,穿什么衣服都好看。可怜天下父母心,只要儿子愿意,家长怎么能拦得住呢!于是,经过媒人出面周旋,很快就将这桩婚事定了下来。然后,按照农村的婚嫁习俗,敲锣打鼓的把新媳妇迎娶进了家门。张小刚和刘俊梅成为正式夫妻,他们一起经营自家的企业,相互关心爱护帮助,过上了幸福甜蜜的美满生活。可以说,在这一年里,张家是爱情事业实现了双丰收。让村里的人们羡慕死了。

好命运、好光景、好前程犹如蜜糖滋润着张强和王红的心田。尤其是儿子的事业发展的如此顺畅,婚姻如此的美满,使张强和王红感到非常幸福知足。他们每天都将微笑挂在脸上,似乎时刻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像所有的父母长辈那样,他们也盼望着尽快抱上孙子。因为培育第三代,使生命得到传承,是每一个中国家长的神圣职责和美好愿望。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或许就带着这个任务和使命。否则,当他们老年之后将无颜面对父老长辈与列祖列宗。

张强和王红经常在一块唠嗑,也经常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想当年,多少同龄人还在村里下地干活的时候,他们两人就找上了工作,成为吃商品粮、挣工资的县城职工。那时有多少人都夸奖他们的命运真好,未来一定会有更美好的前程。其中就有不少男孩和女孩分别悄悄给张强和王红递纸条,想与之谈对象。但都被他们婉言谢绝了。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把对方视为最亲密和托付终生的人了。怎么能再找别人呢?所以,最终他们走到了一起。张强和王红每逢想起这些往事,一股股暖流就涌遍全身。那种感觉是美美的、甜甜的,简直不知怎么用语言来形容。反正就是心里像开了花一般美丽,甚至连做梦都想笑出声来。

幸福和喜事从来都是成双配对的。就在儿子的企业,做得风生水起和喜结良缘的大喜日子里,女儿高考也传来佳音。她凭着自己的学习实力,在高考时旗开得胜,一鸣惊人,以超出录取线三十分的成绩被省城一所重点大学提前录取了。这真是一个令人激动万分和骄傲自豪的喜讯。张强、王红两家几代人都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未曾料到,到了他们这一代鸿运当头,祖坟冒出青烟。

女儿如愿以偿的走进大学的校门。做为朴实忠厚的农民家庭,虽然他们自己一辈子没有什么文化,没接受过高等教育,但还是非常崇拜具有高学历、高文凭、高素质的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并不比别人差。谁家有大学生都是深受村里人敬仰的。张强和王红曾表示,不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只要孩子们能考进大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培养出来。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前途命运,也是涉及给家族增光添彩的大事。为了下一代的兴旺发达,他们从来就不惜一切代价抓好子女的教育。儿子不爱学习,但女儿有出息,同样弥补了他们的缺憾。接到入学通知书后,张强和王红积极给女儿张罗入学的物品,亲自送她去大学报到。他们两口子为女儿专门购买了火车的软卧车票,陪女儿一起去省城的大学。那种心情不亚于古代送子赴京赶考。到了省城直到帮女儿把一切都安顿好,才回到县城自己的家中。

岁月仿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晃,女儿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这个可爱的姑娘在校期间不仅收获了知识文凭,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那是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子,学业优秀,人品良好,心地善良,很有责任心与担当。他的家就在省城,父母都是省直机关的处长,有房有车有存款,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尤其是她的工作安排人家早已帮助考虑妥当,一旦毕业离校即可前去上班。这对一个新毕业大学生来说,是何等的幸运大事呀!可以免除自己父母的后顾之忧。小丽家居县城,范围较小,不好寻找合适工作。这件事一直像块石头压在父母心头。当她把这些好消息告诉父母的时候,两位老人喜出望外,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女儿身边,与她一道分享这个人生的最大幸福。同时,父母也急切地盼望女儿尽快成婚。在那个幸福的时刻,父母一定提前来到省城,为女儿精心准备好盛大的婚礼,庆贺她从此走上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美丽人生。

日子在一天一天的度过,儿子的企业发展的非常顺利,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张强和王红经常从县城过来关照一下,毕竟张强曾在单位当了多年的领导,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他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经常给儿子出出主意,同时帮助做些后勤服务之类的事情。那是一个几十人的厂子呀,吃喝拉撒都得有人管才行。特别是食堂的工作,虽然雇了两个炊事员,但厨艺一般,还不太讲卫生,也不是很勤快,职工们对此很有意见。因此,他们老两口可没少给操心。比如买菜做饭,刷锅洗碗,打扫卫生等。当然,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帮助儿子儿媳照看好三个年幼的孙辈。这三个孩子相差两岁,其中老大八岁,老二六岁,老小四岁。正是累人的时候。虽然亲家也给帮助照料,但农村还有讲究,爷爷奶奶是主要的,姥姥姥爷次之。所以,张家的后代责无旁贷的需要爷爷奶奶尽心照看,全部付出才符合农村的习俗。

此时,女儿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也都纳入了正轨,一切都按照学校的规定,按部就班的进行,从来就不用父母操心。张强和王红离开县城自己的家,搬回农村老家居住,尽全力帮助儿子带好孩子,搞好企业。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文龙,北京籍河北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政府机关公务员。爱好文字,经常撰稿。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所写稿件散见于部分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全胜 | 讨厌的房子
黄昏恋(微型小说)
拴着草绳的白菜
书生一心想要儿子,结果妻离子散,女儿却成大富之人
何大妈过年
儿子的抱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