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

当学生一个个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无限情感涌上我的心头:一方面,为我的学生终于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感到由衷高兴;一方面,又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考大学的经历,那是充满辛酸和悲壮的一段永生难忘的人生经历。

在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日子里,思想非常苦闷,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喜欢读书的我,一下子脱离学校生活,投入生产队里劳动,有太多的不适应。尽管我也算是勤快的人,但是整天和泥土打交道,还是难以接受。虽然我出生农村,从小学到中学读书的时候,偶尔参加生产队里劳动,积极性很高,常常得到长辈们的夸奖;但高中毕业以后,劳动成为唯一的谋生手段,贫苦的生活的,空虚的精神,都让我百无聊赖。那时《中国青年报》上登载了署名潘晓的文章《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说出那一代青年人的共同心声,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我亲身经历了这场讨论,我也曾兴致勃勃地拿起笔,给《新华日报》编辑写信,诉说自己的苦恼。因为我太留恋学校的读书生活了,劳动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惩罚。编辑很快回了信,大意是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是大有作为的。鼓励我扎根农村,好好锻炼。

后来有了推荐上大学的消息,我暗暗下决心,希望通过劳动能够上大学。可是,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劳动二年以后,推荐到公社,经研究还是落选了,推荐上大学是没有希望的。好容易熬到1977年春天,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人们奔走相告,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可是我因为父亲病的厉害, 只能陪父亲住院,其他人都参加学校复习,我没有这个条件。1978年4月9日,那是个黑色的日子,父亲凄然离世。艰难的生活和一心向往上大学的我,全然抛开丧父之痛,决定参加高考。5月16日,我不再参加生产队里劳动,在家自学考大学。我到原中学去找资料,一位老师热情地替我找到了数学复习资料,可是自学哪里看得懂,只有语文、政治、历史找人家资料手自笔录,真的就像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形容的一样,“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手指都抄出了老茧,仍然不停止,抄完赶快送还给人家。就这样,我在7月22日参加高考,结果考上了。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变,大家都为我高兴,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在那时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可是我却喜忧参半,就在几个月前父亲临终时,对母亲说他梦见我考上大学了,再大的喜悦,父亲却看不到了。

我带着“仰天长笑出门去“的豪情,去学校报到。在填志愿的时候,了解到中文专业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说实话,我到这时才发现我的知识是多么的贫乏,汉语拼音从来没有接触过,甭说外国文学了。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作品,接触到闻所未闻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走进《红与黑》、《艰难时世》和《悲惨世界》,让我的精神世界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以为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了。

 毕业后分配至一所完中教书,教高中的必须有本科文凭,学历不达标的,要参加暑期培训。我又一次感到身份低微,自负和自悲鞭策我,我以为经过三年的正规学习,也算是科班出身了吧?到头来学历还不达标,要去考函授,很不情愿报考了本科函授。在江苏教育学院三年函授,集中面授11次,每次都是先考试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利用教学之余认真完成;每次考试我保持在90分以上,函授毕业的时候,我被评为优秀学员。人们打趣地说,优秀学员赶上或超过本科起点了。也是在江苏教育学院我接触到了许多知名教授,他们的学识丰富,让我高山仰止,让我真正感到大学里的知识是学也学不完。

三年的函授学习,终于拿到了本科文凭,这对我来说,可以理直气壮地参加职称评审。在学术称谓上,我孜孜以求,由县教学能手到学科带头人,再到市教学能手到学科带头人,历时八年,证书一本又一本,这是做教师应该具有的证件。之后我又参加了苏州大学的研究生课程班函授学习,当年一心向往的江苏师范学院,今天才让我一睹她的容颜。我仰望矗立在苏州大学校园院内的“东吴大学”门牌,心中有无限的感慨。更让我心生羡慕的是給我们上课的苏州大学的老师,他们的学识,他们的言谈举止都让我仰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秦老师,他的讲课从容潇洒,抑扬顿挫的语速、灵动飘逸的板书,让人赏心悦目。他的课好懂、好记,听他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原来教书还可以这么教!

但真正让我学会教书的还是社会这所大学。

开始登上讲台的时候,心里惴惴的,没有底气,能够照本宣科就不错了,当然谈不上自己的教学主张。在大学里读的教育学、教学法并未给我多少实际的指导,那些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化为我的教学行动,我只能在教学实践中上下求索,边学边教,边教边学。

我连续五年到上海,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每年一次的新课程培训活动,接触了全国许多名师名家,聆听了许多名家的理论讲座。名师们的课堂教学给我开辟了全新的教学之路。陈仲樑老师讲到《水浒传》中那风雪下的“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老先生还用扬州话说一遍“那风雪正下得紧!”陈老师在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自己的建树。他介绍作家王安忆评史铁生的《合欢树》,情感表达三个层次,给我启发很大。我回来就写了一篇文章,《写出三层,做足文章》投给《新作文》杂志,编辑很是看好,当月就发出来了。这以后我就这话题连续写了几篇文章,都被杂志刊用。我把他的这种理论用到指导学生作文实践中,有不少同学接受这样的写作指导,写出了不少有质量的作文,有的发表在杂志上;还有的同学参加省级作文现场竞赛,连续两次获得特等奖。如果说,学生的成功就是老师的成功,那么我多少有点成就感。

在我刚刚从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曾看到于漪老师的上课录像。我清楚地记得,于漪老师上的是《茶花赋》,她清瘦的面容,齐耳的短发,朴实的着装,激情满怀地讲授,我以为那就是教师的形象。过了三十多年,我见到于漪老师的时候,她已80多岁了,仍然是清瘦的面容,齐耳的短发,还是朴素的着装,有了些许白发,却越发显得面容慈祥,精神矍铄,两眼透出的是智慧的光芒,那是对教育的执着和热情,使得于漪老师心理永远年轻,两个小时的报告,她热情洋溢,神采飞扬,根本看不出已是耄耋之人,这位教育界唯一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学特级教师对我的影响深远。她说做人要有两把尺子,一把量自己的短处,一把量别人的长处。成为我的座右铭,激励我扬长避短,虚心向别人学习,博采众长,成就自我。于漪老师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更是鼓舞我立志一辈子做教师。有许多人不解,甚至有人劝我不要那样执着教书,原来他们不懂我的心,我对教育的热爱,是源于于漪老师等名师的精神感召。

在于老师的“学做教师”的感召下,我孜孜以求,扎实进取,在教学、教研上有了自己的特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且忝列特级教师。现在我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我仍然对教学乐此不疲,热衷讲台。当我的学生像我预想的那样顺利考取大学,我感到一种满足。过去在职的时候,有许多杂务缠身,现在是一心教书,并屡有收获。我曾打趣地对家人说,我仍在成长。是啊!学问无止境,学到老,学不全。又说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舞台,是老师生命延续的殿堂。当面对青春活泼,聪明好学的学生时,我感觉青春又回来了。教书使人年轻,是我的独特感受。

我所以能够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面对学生,到现在从容洒脱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是因为社会实践这个大学教会了我。虽然达不到周秦老师的那种高度,但我仍心向往之。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的求学、教书经历告诉我,我读书的大学教给我理论,而实践教给了我教书育人的智慧。我曾经三次到徐州参加中语会组织的教学活动,到北京参加北京大学附中的作文课题组教研活动,更多是到上海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新课程培训,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几十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他比起哪一个大学交给我的都多得多,让我成为合格教师甚至还蒙优秀教师之名,真的是社会这所大学给我带来的荣誉。

一位同仁曾深有感触地总结道:那些名师起点并不高,他们却在教学上取得了令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他的话说对一半,万丈高楼平地起,英雄何论出身低。社会永远是一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学,她是我们终身奋斗的不竭源泉,我的求学、执教经历充分证明:社会是我的最好的大学,我仍然要在她的怀抱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于漪,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朗读——诗歌散文教学的灵魂
一位著名特级教师的自我反思
心得体会
于漪:怎样学做人师
关于微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