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春节的团圆,是亲情的呼唤【征文】

春节的团圆,是亲情的呼唤

刘兴保||广西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故乡的云》这首歌在1985年开始,大街小巷到处是这首让我感动的歌曲。1987年春晚,费翔深情唱起更是把思乡团圆的心情推向了高潮,一夜之间,中华大地,故乡成了一种热泪盈眶的思念。

近年来,每年春节前,从广东沿海等地区的返乡大军,乘坐着飞机、轮船、火车、跨省长途客运车、私家车、摩托车等,浩浩荡荡,那种归乡之情无不令人动容,团圆的急切在车流中也特别令人心痛和感动。

天冷了,月亮冬眠了,不平凡的2020年让人们更加珍惜人生的不容易。又是一年春节将到,虽年华已老,白发绕头,不再为了鞭炮省吃俭用,看淡生老病死,但似乎家乡的云总飘浮在我的心灵上空,思念家乡的心如一杯陈年老酒,熏醉了自己。城市的灯红酒绿、欢歌燕语怎么都无法冲淡对那出生长大地方的依恋。

家族几个兄弟在微信群里提议今年春节时要聚一聚,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到老家。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还有那些老屋,常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脑海里不断闪现,越来越明显,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春节情怀萦绕着我。

工作三十多年,虽远离家乡,但我每年必须回家过春节,只有去年因动了一个手术未能回去。就连2018年进新居时,我们一家三人还是在除夕那天就早早起床,吃过新房的第一餐年饭后,急勿勿地就往家的方向而行。即将到家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拄着拐杖在屋外的路边,望着我们回来的方向。车停在栅栏外时,母亲疑惑地看了一下车(她不知道我的是什么车),当我停下车摇下车窗时,她愣了一下,然后笑了,急切地说:“回来啦?全家都回来了吗?”似乎有些不相信似的,我“嗯”了一声,老人家一下丢开拐杖,推开栅栏,高声地指挥我把车停在她指定的地方,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脸,我的眼眶里顿时模糊。这不象近90岁母亲应该有的动作,电话里她常说身体已大不如前,动作已有些僵硬了,但漂泊在外的儿子一家的回归让她老人家精神亢奋起来,动作就麻利了。

儿女即使已头长白发,在父母亲的眼里终究还是一个孩子,是父母的牵挂。

家乡人从几百年前外省迁移而来,一路走来,有的走散了,有的倒在半路,再也没有起来,颠簸流离后需要安定和一起生活的理念特别强烈,生怕少了谁,所以特别看重春节的团聚,好象老师清点学生是否到齐一样,一直沿袭下来。只要在春节这几天,无论多远多苦,都要想尽办法回来与亲人团聚。也让我想起有多起囚犯越狱事件,好多都是因为春节要回家与亲人团聚才铤而走险。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一年,由于车票难买,加上弯弯曲曲的三级路让年幼的女儿坐车时每次都吐个不停,非常可怜,女儿很拒绝回到那个山旮旯的老家,便打算不回去了。由于老家还没有装电话,我让老家的大姐转告母亲,但大姐的大儿媳妇打电话来给我,说我的母亲在除夕前几天每天天将黑的时候都到村口张望,侄媳妇问:“外婆您望什么?”我的母亲说:“我在等你三舅爷一家人,怎么还不回来?”我问侄媳妇:“我不是叫你妈跟她老人家说我不回去了吗?”侄媳妇说:“我妈说了,可外婆坚信你一定回来,她老人家说你不回来,这个家就不算团圆,所以这几天她天天在望你回来的方向。”我顿时潸然泪下,我当即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克服困难回家,当我们在除夕前一天天将黑时经多次转车,抱着吐得憔悴的女儿,一家三人疲惫地回到老家时,父母亲脸上绽放了如春天般灿烂的笑容。

家乡是有故事的。虽是石漠化的贫瘠山村,但我们顽强生长,孩提时的顽皮嬉戏,留存在岁月长河里的依然是美好的回忆。那里的山草树木、坑洼瘦地、土话土语,都是那么的亲切,熟悉。家乡人纯朴、忍让、宽恕、坚韧、勤奋,老人守护孙子辈的同时,种桑养蚕,也颇有收益,其乐融融。

家乡巨变了。木瓦房成了水泥房,羊肠小道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怕风吹的煤油灯变成了电灯,少用手电筒了,太阳能的路灯即使在雨夜仍亮堂堂的。人挑马驮的水塘水变成了白花花的自来水,彩电、冰箱、机动车家家已有,木水桶、犁耙、碓、石磨、水塘、当年的牛栏马圈不见了,牛、马没有了,但对它们的记忆还在,寻找当年的痕迹更强烈,牛马屎尿的味道总在鼻翼里回绕。

家乡更有我的亲情、亲人,几个兄弟姐妹,相互扶持中成长,如今虽各有其家,但春节初二的时候嫁出去的姐妹们携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孙回家探望老人是雷打不动的事。虽然她们有的已成为祖母,但老母亲还在,那个她们曾经的家还在,也只在那几天,家里最热闹,亲情最浓密,我总在亲情感动中回忆起小时的故事。

小的时候,不管年收成如何,春节时,每人总有一套新衣服,一对新的解放鞋或姐姐的布鞋,一对新的袜子,自己用平时省吃俭用的钱买鞭炮。除夕那一天,全家都停止农活,有的搞卫生,把房前屋后的垃圾清扫,集中到房前燃烧,意为驱走过去,迎接吉祥;有的写春联来贴,贴年画、门神,有的家不会写春联的,会提前请人来帮写好,在除夕这天贴出来,整个房屋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孩子们一到两个代表家人拿上煮熟的猪头肉、鸡到附近的几个祖坟燃香祭酒烧纸钱,并请葬在远地的远祖一起过来团聚过年。而父母则用山姜、八角、木耳等焖猪脚、沙骨,昨天杀的鸡鸭也在这天才煮,所有煮食的肉类食物均在头一天宰杀好,不能等年三十才宰杀,意即让畜牲也要过年,所以年三十不杀生。丰盛的团圆饭,一般在下午三点前就已准备好了。然后给家里的狗先吃饭,不然怕它被鞭炮声吓着了跑出去躲了不敢回家,也有请狗来年帮守好家的意思。狗吃完后,家人才燃放一圈鞭炮,开始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父母亲讲一些优良家风的故事,只是我小的时候忙于去做“打陀螺”的游戏,常急匆匆地吃完饭,就跑去旁边的小学球场上玩了。

在上世纪的70年代,我们很珍惜那“噼噼啪啪”的声音,那是童年除妈妈招呼吃饭的声音外最动听的声音了,连续的鞭炮响声让我们感到快乐,火药的香味让我们伸着鼻孔去追寻,陶醉在那种香味里。但由于那时鞭炮的产量少,清贫的日子里觉得费用高,所以很多时候是节俭的,一次拿一颗小小的鞭炮点燃,柔弱的“啪”一声仍给我们感到一种激动。80年代后,生活逐渐好起来,炮竹的种类开始多起来,开始有手指粗的叫“大炮”的东西,后面更有“震天雷”之类的“大炮”,点燃时巨大的“咣当”声在山中久久回荡,房屋、地板都被震得颤动,放不稳的家什都被震得掉下来,再到后来,“轰天雷”“烟花”等层出不穷。

初一早上鸡叫后,要由家里的男孩起来先放12个开门炮,12个炮响,说明月月红,母亲会在床上数炮声,如果第几个炮不响或响得不够大声,她会记得在那个月做事小心,担心农作物或家里的牲畜生病之类的,这纯属一种心理暗示罢了。现在老家很少养殖牲畜,现在以种桑养蚕为主的生产模式,不再担心天旱或被风吹倒了,那些心里的担忧往事成了一种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结婚为父后,对放鞭炮的痴迷成了一种欣赏后辈们放鞭炮的快乐,声音更大、回音更长了,“打陀螺”的游戏被电视里的动画片、电脑游戏取代。只是在除夕团圆饭时不再囫囵吞枣了,耐心地听着没有上过一天学堂的老父亲讲一些道听途说的故事,他老人家常编撰刘帮与朱元章争天下,在长板坡大战的事,也有“羊羔跪乳”“乌鸦返哺”等孝道故事,母亲则讲“大郎和二郎”等兄弟团结互助的故事。虽然有时明知父亲讲不对的地方,我们仍毕恭毕敬地洗耳恭听,让父母亲感到亲人团圆和儿女的孝顺,他们的心情就会快乐。现在取消放鞭炮这种习俗后,村里的鞭炮声也少了,电磁炉、液化气的使用让初一早上以前烟雾缭绕的景象不见了,空气也更清新了。村里初一那天的篮球赛和晚上村里自己组织的文艺晚会还是一如继往的热闹。我的白发在岁月和酒杯里不断增多,春节几天,族里的兄弟、邻居、自家的亲人们轮流着相互走动,品酒聊天,热气腾腾的火锅上,氤氲着亲情和来年的希望。

我已在热切地盼望春节的到来,我们要在推杯把盏中,豪情满怀地高谈阔论,相互告之守法守则,提醒坚守道德底线,要认识那些年轻的后辈,更要把优良的家风传承。

魂牵梦绕的家乡,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挂着远离故土人的思绪,家乡有亲人,有牵挂,有欲罢不能的情愁。正如“记住乡愁”和“老广味道”一样,最终是家乡情让我们叶落归根。

《故乡的云》的创作者谭长健,谈及《故乡的云》的创作背景时说:“故乡就是血管里流的血所散发出来的一种思念,一种让你魂牵梦绕,深深地思念,在两岸尚未通邮的1984年,我只有用音乐来抒发这浓浓的思乡情。故乡早已不是我们刚走时的样子,每次回家总会到野外、乡村的小路上到处走走,那里有我们的童年,有我们的初恋,有我们美好的青春时光。”

我在心里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么的漫长。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飘泊。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伤痕……”

回来吧!奋斗在外的兄弟、亲人们,家乡会为我们抚平所有的创伤、会消除我们所有的疲惫。盛世中华!我们不再是飘泊者,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在各行各业做出我们的贡献,我们的归途不再漫长,行囊里装满了累累的硕果和来年的希望。来到家,摆好桌,斟上酒,围着家人,畅饮我们的美酒,倚着亲人,唱颂伟大祖国的诗歌,闻那泥土的芬芳,与老人们畅谈幸福的岁月……

我们更要规划好新的征程,以昂扬的斗志,谋划新篇章,开启新征程!

春节,是最有亲情的日子,是亲情在呼唤!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刘兴保,男,小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副校长,广西省河池市作家协会会员,曾有多篇作品发表在《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新时代教师》《广西教育》《河池日报》《学习强国》等刊物媒体;多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是两次获广西“爱国拥军模范先进个人”、是“广西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是广西河池市“学校安全先进个人”、是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育教学成绩优秀,指导学生参加体育竞技比赛多次获优异成绩,多次被评为市级、区级“优秀教练员”。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人驾到:姑姥姥的故乡情【张金苏】
老家 文/戴祥现
咱们村‖一个人的年/唐剑雨
有母亲的地方才有家
春天,对故乡的思念
方孔随笔:我的故乡我的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