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一碗乡愁的酒,醉了游子的心【征文】

一碗乡愁的酒,醉了游子的心

杨素萍||湖北

“思念家乡的泪珠,滴落在雨天的屋檐下,碗里、饭里,咽进肚里。让思乡者倾醉,醉在梦里,梦在乡里”。当我想起这首诗的时候,2019年的春节快到了,我开始做着回家的梦:一会儿梦见和先生走散了,一会梦见车票丢了,我在梦里哭得很伤心;一会又梦见亲朋好友围着我说话,孩子们抱住我的腿要压岁钱,我又笑醒了。

想起刚出来打工的头几年,老是想家,一年回几次,想家了背起包包就走,春节前半个月就往家里打电话:“爸,今年我小年就能到家,我要吃红烧鱼、炖猪脚……我还带了爸爱喝的酒,弟妹们喜欢的羽绒服,小年等着我啊……”能想象到电话那头爸爸高兴的样子。直到结婚有了孩子,心才稳定了一些。

有一年大年三十,我突然想家了,哭得好伤心,丈夫收拾收拾,陪伴我出门。外面在飘着雪,很大,很大的雪,火车票卖完了,坐私人客车,在途中车坏了,下来步行,又迷路了,衣服鞋子都湿透了,找人家讨了碗水喝,深一脚浅一脚赶到姑姑家里已经半夜,姑姑看到我们冻成了雪人,吓坏了,我却不停地傻笑。

我从一个回乡过年的积极分子变成落后分子,都怪那该死的“下岗”,自从“下岗”,我就没有回过老家,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这样的日子在我退休之后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是身体垮了,多种疾病找上门来,二是孤单寂寞,我在城里没什么亲友,与原来的同事失去了联系,女儿出嫁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最要命的是先生得了不治之症,一副要先我而去的样子。

我开始发脾气,逮住谁跟谁吵架,吵不过就哭闹。晚上彻夜难眠。人骨瘦如柴。家人带我四处求医,中西药吃了不少也不见好转。我以为自己不久人世,忧心如焚。

我的父母早就不在了,只有跟乡下的姑妈诉苦,打电话的时候,呜呜地哭起来,害得姑妈一晚上没睡,第二天开小车拉一车人赶过来。姑爹、姑妈七十多岁了,表弟表妹也是事业有成。

进门的时候,他们雄赳赳气昂昂,传递出正能量,他们提着土鸡蛋、老母鸡等土特产和补品来看我。屋子里马上充满了乡音乡情乡趣,所谓的乡愁一下子烟消云散。

姑妈说下个礼拜天带更多的人来为我补办60岁生日。我女儿也被这血浓于水的亲情感染了,她与我商量,叫大家拖家带口扶老携幼从乡下赶来不妥,不如我们趁着回乡下过年,热热闹闹去办。

2018年春节,我们在乡下的酒店提前预订了酒席,亲戚几十人齐聚一堂,几十人合影、欢笑、吹蜡烛、吃蛋糕、品美酒。

老人们唱山歌,晚辈们跳舞,我的外孙女5岁,给大家跳了一个“小苹果”舞。大家众星捧月般纷纷给我敬酒,我从身体到心里都醉了,压在心中的许多怨气和不快(人称乡愁病)立马好了大半,对故乡的依恋使我乐不思蜀。

姑妈说明年(2019)过春节来更好!高铁通了,国家精准扶贫乡亲们都富了,好多外地的亲友也要回家过年,约我见面。“明年春节一定会来,”我说。我向家人讲叙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那才叫乡土气息浓郁。我们家是从湖南临湘搬到湖北咸宁的,我们的春节仍然按湖南的习俗办。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过年的“开幕式”,从这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元宵节。

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风俗。据说,灶王爷二十三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这叫“送灶神”。

腊月二十四后,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杀猪宰鸡,打糍粑、磨豆腐、蒸大馍、打年糕、磨汤圆、炸鱼、炸丸子…...

我带着一家大小赶到乡下,已是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也是2019年除夕,表弟开着崭新的小轿车来接我,宽敞的柏油路通到姑妈的门口,亲友夹道欢迎,姑妈说:“树上喜鹊叫,必有贵客到。”大家高兴地把我们迎进屋,给每人端上一碗糍粑煮豆丝,上面盖着香喷喷的腊肉和几个硕大的土鸡蛋, 还有绿油油的青菜。我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得肚皮圆滚滚的,还舍不得放碗。

除旧岁迎新年,在大年三十之前一定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给新的一年一个好寓意。每个人都要在新年到来之前好好洗个澡,洗去旧年的霉运,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年。

大年三十,户户剪彩纸、贴春联,姑妈请来写对联的是乡里一位老教师,德高望重。他给大门写的对联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给猪屋写的诗,上联:圆头大耳不计天下事早日胖胖 ,下联:膘肥体壮难得坦荡心富贵连连,横批:六畜兴旺。

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他说写对联、贴对联可是有学问的,写横批应该“从右到左”。贴对联时,上下联一般是“仄起平收”。面向大门,右边为上首,贴上联;左边为下首,贴下联。他还讲了唐伯虎写对联的故事。

唐伯虎是有名的大才子,一位财主请他为新盖的厕所写对联,盛情款待了他,酒足饭饱后,唐伯虎借着酒意便大笔一挥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且看来客多情,甘解衣带终不悔”;下联:“莫道此物无用,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个对联堪称经典,估计能把厕所写得如此清新脱俗,也只有唐伯虎了,至今都无人能超越。我请他写出来还拍了照。

小外甥女看到屋子里的鸡狗兔,像是刘姥姥进了动物园,欢喜得大喊大叫,一会拿来饲料喂它们,一会拿棍子打它们,追得家里鸡飞狗跳。

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说到这里要讲讲鞭炮了,过春节放鞭炮是一个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旧时放鞭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驱鬼迎神、祈祷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跨年时候家家户户忙活着点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遍全村,寓意人旺世旺运道旺。

姑妈说:团年饭一定要有一个全鱼,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猪肘子嘛,称“团年肘子”。有的家里会出现鸡爪子,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

这一天禁忌很多呢。奶奶那时总是叮嘱我们,不要乱说话,比如“死”呀,“烂”呀,“坏了”之类的不吉利的话,万一说漏了嘴,大人马上就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大人们就会说岁岁(碎碎)平安。

这天还不许高声说话,即便平日脾气不好的家长,也是柔声细语,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过年的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

大年夜遍燃灯烛,每家每个房间要灯火通明,叫“点岁火”;家人团聚要举行祭拜仪式,首先是祭祀天地神灵、祭祀祖先,然后是晚辈给长辈磕头。

除夕这一天,要祭祖,要接灶(王),这是所有家人遵循千年的传统仪式,是几乎神化了的典礼。这一天,全家老幼,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换上新衣服,终于开吃了,大家像对待贵客一样,把我们请到上位,挨着姑爹姑妈,大家纷纷给我们敬酒夹菜,说着好听的祝词。从不喝酒的我喝了大半杯,沉沉地醉了。晚上被表弟表妹拉去唱卡拉OK,姑爹姑妈唱起了天仙配,这是他们年轻时都爱唱的,我唱了一首乡愁。

大年三十夜守岁是湖南民间年俗之一。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全家人相守欢聚到十二点以后,后来守岁的习俗有所更改,改为看“央视春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老人给小孩压岁钱,晚辈给长辈拜年。正月初二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因为这天是“财神爷”的生日,所以人们很早就起来放鞭炮,说是“抢财”。

初一不倒垃圾不扫地,真到非扫不可时,扫帚不向外而向里面扫。有的人则书写“人寿年丰”、“五谷丰登”之类的吉利语,叫“新年发笔,大吉大利”。大年初一特别忌讳粗俗不雅之言,认为今天挨了骂,就要挨一年的骂。

大年初二的时候,女婿都会到岳家拜年,有个谚语叫:“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初八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这几天,街坊邻里们都纷纷走出家门,互祝“过了一个热闹年”。

正月初七,各家店铺都放起了鞭炮,燃放烟花,预示着开门大吉、生意兴隆。正月十五逛庙会,这天晚上,人们放烟花,放孔明灯,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有俗语说:“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元宵观灯多是用篾扎纸糊的各式灯笼,有的挂于门顶屋檐,有的就是手拿着去游街了。这一天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过年的收场戏,张灯结彩、燃放礼花、走高跷、渡龙船、扭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再次把过年的气氛推向高潮,因而人们称庆元宵为闹元宵。十五过后,过年的帷幕落下,一元复始,大家各就原位,各操其业,带着对新一年的期盼开启新的征程。要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故乡,我在心里说,我还会回来的。

“我的乡愁, 是牵着风筝的线,离乡越远,思念越长。我的乡愁,是心中珍藏的酒,离乡越久,味道越醇厚……” 当我想起这首诗的时候,又一个春节来临了,我又开始做思乡的梦,还会有2019年那样的年味吗?

我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我们又回到了故乡,这一次回去的人更多,场面更隆重,气氛更热烈,大碗的喝酒,大块的吃肉,大声地唱着歌,有人说梦是反的,因为疫情回不去了,美好的愿望只能在梦里实现。

斟一杯年味的酒,我热泪盈眶,唱一首乡愁的歌,我痛断肝肠,啊,故乡,你无时无刻不在我的心上!!!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杨素萍,笔名:苏萍,66岁,湖北省武汉市人。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春晚对联
2011年春晚对的对联
春节是乡愁
老革命姑妈今天八十五寿辰
我们紧握手,一辈子一起走
上联:乡愁自古不离酒,请对下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