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风雨中的景山

风雨中的景山

初春时节,细雨蒙蒙,地处北国的燕京,寒气依然逼人。景山上,卷过一阵阵寒风,紧邻的故宫,在低垂的浓云下,也失去了往日的鲜艳色彩。

景山,多年前这座山的名字就在脑海。

那还是自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工作后,当家族中的长辈、或是村上的老人去世,祭念亡者守灵、请人唱孝歌时,孝歌中有这样一句唱词:“闯王将士破京城,崇祯凄凄上煤山”。感觉民间对崇祯皇帝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也记住了煤山。

后来,知道景山就是过去的煤山。

彼时,景山称煤山,或是万岁山。

其实,不止民间对崇祯皇帝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从清朝编修的《明史》,到今天的诸多学者,无不认为崇祯在位勤政,为崇祯负亡国之君的声名而惋惜。

历史已经定格。

苍穹之下,平庸如我,最多以铜为镜而正衣冠,不是以史为镜去知兴替。但是,那一句“崇祯凄凄上煤山”的声音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因此,站到了景山之上:在尘封了的历史岁月里,寻觅崇祯的身影。

1627年,明天启帝朱由校驾崩,17岁的朱由检以藩王信王的身份,弟继兄位,是为崇祯帝。

时大明已是风雨飘摇:吏治腐败、后金起于黑山白水、农民起义军将立国两百余年的明朝根基已经撼动。

17岁?今天的这个年龄,一般还在读高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真是难为了崇祯。

实在地说,由于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兼并了两百余年,绝大部份百姓已是民不聊生。民众这载舟之水、已经成为了覆舟之涛,想要挽回明王朝的命运已无可能。

但是,大明立国两百余年,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彼时后金还不是后来的清朝,目标只是抢抢抢,只怕做梦还没有想到一统天下。农民起义军还没有彻底出头,时降时起,吏治腐败,但还是不乏有智谋的良臣与御敌的良将。

崇祯,也不甘心王朝的末日!

所以,虽然大明重病在身,但这看上去要死的骆驼,一时还没谁能啃得下。只要崇祯应对有方,中兴王朝做不到,至少可以延续明朝存在的时间。

然而,明王朝在崇祯的治理中还是江河日下,“挽不住西山坠斜阳”!

公元1644年农历3月18日,崇祯万念俱灰地来到煤山自缢,留下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德薄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帝亡国灭。

但苍天给了崇祯十七年的时间:十七年中兢兢业业,不可谓不勤政,不可谓不努力。

这样一个勤俭、勤政的皇帝以自缢的方式与自己的王朝一起覆灭,不由得让后人反思。

崇祯在位十七年,到底做了什么呢?

烽烟岁月、纷云乱世的历史,一时半会也说不清。

朱由检17年的帝王生涯中,任用过50位内阁大学士、13任吏部尚书、8任户部尚书、17任兵部尚书、16任刑部尚书、13任工部尚书,这是史前无例的记录。换来换去、对谁都不满意,谋臣良将有的是:孙承宗、熊文灿、卢象生、袁崇焕、孙传庭、洪承畴等都是独当一面的人。崇祯在位17年,处死大学士2人、刑部尚书1人、兵部尚书2人、总督7人。平庸的杀,有能力的杀,懒惰的杀,卖力的杀,不能办事的杀,能办事的杀,让这些谋臣良将一个个成为刀下之鬼,自毁干城。有君而无臣,有心报国的志士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造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的局面。

历史上每位末代君王无不令人悲哀而同情,而崇祯皇帝与以前的亡国之君的确不同:崇祯没有玩物丧志,没有好大喜功,没有权臣架空。但是才不配位,一意孤行,不该乾纲独断的时候乾纲独断,该乾纲独断的时候,却又犹豫不决,在意大臣们的看法与后世的史评。一而再,再而三的弄巧成拙,至死都没有明白自己错在何处。认为都是那些大臣们的错,都是那些将军们的错。

似乎勤政不已,可是下的都是损国的棋,崇祯越努力,王朝就崩溃越快。

崇祯无识人之明,无用人之智,无容人之度。根本不具备作为一位帝王所应有的格局,他对帝国的覆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太平盛世,他的眼界也是致命的,何况在重要的历史关口?他的皇帝做得一点也不合格,崇祯不值得同情。

有人说明亡于万历,那不如说明太祖不必立国。

直白地说,以崇祯的格局不说担当一国之君的使命不具备,就是做一个县令都不合格。可能最好去老家凤阳,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这地种好,要水要种子,做到“人和地利天时”,对崇祯来说只怕同样够呛。

十七岁继位,在位十七年。苍天给予崇祯不同时期的同一个“十七”,或许也是天意?大明王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只有276年的国运。

明清更替,天下动荡,无数人头落地,多少家庭破碎,在这飘摇不定的年代里,有两位女子让人更是同情。

闯王攻破京城,时天启帝张皇后,这位聪灵毓秀的女子,在天启帝驾崩时,力主信王继位。山河沦陷,倾国倾城的皇后,没有苟且偷生自缢而死,保住自己的尊严。明史中记载她“颀秀丰整,眼含秋波”,终年38岁。不知道她走向白绫时,内心是何等的悲哀?哀负天启所托,悲叹自己有眼无珠?

清兵南下,一位名叫季文兰的江南女子,被掳去北方。在丰润附近客店的墙上,留下了她的这样一首诗:“椎鬓空怜昔日妆,红裙换着越罗裳。爷娘生死知何处?痛杀春风上沈阳。”诗句中的字里行间,无不写着兵荒马乱时家园被毁、父母生死不明的惨象。想必这位女子北去的途中,一路的血泪。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图片/网络

作 者 简 介

方亦飞,1984年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从事金融经济管理至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罕见的乱世: 1644年“五皇临朝”
平史 | 崇祯皇帝其实是被明朝“网络大V”,给活活骗死的
无人唾骂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不近女色,起早摸黑勤政
明崇祯十七年来集之撰周易著作《读易隅通》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
明季北略 作者:计六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