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窗台上来了不速之客

窗台上来了不速之客

童海根||浙江

在我们家楼上窗台边来了不速之客,乌鸫在此做了窝。

最早发现的是我的父亲,他偶尔上楼,那天突然发现有鸟被惊飞,心有疑虑,走近一看,在不起眼的窗台一角有一窝鸟蛋。老爸兴高采烈的下楼来告诉母亲,母亲又告诉了我。我一听,今天是愚人节,心想老爸总不会拿此来开玩笑吧。心想怪事,如今的鸟窝都做到家里来了,心生好奇,楼上哪里能做窝,上去看看。

果真是有一个鸟窝,坐落在窗台那窄窄外口上,一边紧贴窗框与玻璃,一边紧粘窗侧,这扇窗户是肯定开不了了。内有蛋六枚,亮晶晶的,比麻雀蛋大多了,是什么鸟呢?正在疑虑间,耳边传来急促的喳喳叫声,一只鸟飞停在栏杆上,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我,不停的叫着。原来是乌鸫鸟(学名是我弟告诉我的,他专门去购了一套鸟类大全),全身乌黑,油光发亮,在我们这是常见的鸟,体形属中偏小。都说乌鸫胆小,果不其然,我在那,它始终不飞到窝里,我只好退出到屋内。在房间里离窗远远的看,好久才见它回到窝里孵蛋,但它还瞪着眼睛往室内张望。

鸟类在农村大多数都是益鸟,主要以虫类为主食。根据鸟类各自习性,其栖息地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在树上,有的在草丛中,有的在墙洞。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旧屋越来越少,新房越来越多,这给一些鸟类的生存带来了危机。比如最常见的麻雀、乌鸫、八哥、布谷鸟等体形较小的鸟,在乡下就是居住在墙洞中。

七八十年代之前我们这一带住宅都是坡屋面,单层为多,少数二层楼,介于二者之间的小二层为多(即一层半),屋的檐边人是站不直的,二层的用途只是存放一些杂物。外墙从泥墙到砖砌不一,大多数为砖墙。不管砖墙或泥墙,在外墙上都留有墙洞,即建筑时搭单排外架用的,用来搁置横向支撑设置的孔洞。一般不大,砖砌墙为10厘米左右见方,泥墙的洞约7-8厘米。过去外墙也有粉刷,但“墙洞”不堵,为的是以后维修房屋时方便使用,这也为鸟类的生存留下了很大的空间。砌体为开砖,烧制时,二块合在一起烧。墙厚24公分,砌墙体时要斩断开砖做拉结体,这样出现各种不整齐的刀口,三角斜面为多,而墙体中间又是用泥土填实。说是填实,实则墙体有很大的空洞,过去建筑材料与施工方法决定了这一切。小点的鸟都会选择较高的墙洞,且横向三角有孔的地方做窝,既避风雨,又防鼠蛇。而如今旧房拆的拆,倒的倒,在农村新建的房屋皆为砖混或框架结构,外墙平滑无孔洞,不是粉刷,就是外墙砖,完全没有了这样的墙洞可供鸟栖息。这对鸟来说,生存环境相当恶劣,它们只好选择在窗边、阳台等地方筑窝、繁殖、养儿。在这样的地方,避风避雨效果远远不如墙洞,冷热效果更是如此。

我仔细端详过那鸟窝,造型和燕子窝差不多,材料也差不多,只是窝要大一点,深一点,杂草比泥多一点。圆圆的,一层叠一层,外面看上下差不多大,里面看上口与碗口差不多,上大底小,内铺有软软的干茅草,蓬松蓬松的,相当清洁干净。那蛋很安然的躺在窝里,大小差不多,身着绿色的外壳,褐色麻点有多有少。一头尖点,一头大点,呈鸭梨状。

经过十多天的孵化,在两三天的时间内,全部出壳。小鸟脑袋上长着大大的突出的闭着的黑眼睛,还看不出有眼逢。尖尖的嘴,那橙黄色的喙,特吸人眼球。通红的身子,头部与背部略带着些白绒毛。出生后两三天我去看它,没有反应,可能是耳朵的听觉还没有,或许是天生的警觉,不为所动。到了第四天,身子红色少了黑色重了,那眼睛已经能看出有淡淡的黄白色缝了,听到响声还以为是父母叼食回来了,已经会张开嘴发出嗷嗷叫声等喂食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是不是动物界都这样啊!此日小鸟的身子上午与下午都不一样,下午整个身子红色褪尽,背部从头到尾及双翅臂部已经能很清楚看出一排排大羽毛的毛根了。到了第五天,翅膀上的大毛就长出来了。这以后是一天一个样,出壳十天开始睁眼,但混沌的很,此时全身都是黑的了,从头到尾,大毛都开始长出来了,又隔了两日眼睛渐渐清澈,全身发黑,只剩稀稀拉拉的几根绒毛,只有那喙是黄色的,而口腔内橙红色张开嘴才能看到。在父母悉心的照料下,个子长得很快,那窝已经显得很小了,都挤的满满的,大有把窝挤破的趋势。

从4月1日蛋生齐,4月15日出壳,27日窝已经装不下它们了,整个身子完全高出窝沿了。当你走过去的时候,已经不叫,知道害怕,瞪着双眼看着你,把身子紧紧的收往后缩,头也往下缩,挤在一起,恨不得躲到窝的最下面,提防着你的到来。29日就有出窝,开始独立放飞,到了5月1日第六只也飞走了。半个月的时间从出生到放飞。太神奇了,其成长速度之快,之神速,还真没有料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会相信,动物自立自强能力太强大了。

5月30日又发现窝中有三枚蛋。一天一个,6月1日5个蛋,这次只生了5枚。颜色要浅一点,个头也小一点,外壳绿绿的带有麻点。6月14日上午就有三只小鸟出壳下午一只出壳。16日早上去看的时候五只全部出壳。6月27日就有小鸟出窝,29日全部离巢。

说实在的,两窝小鸟成长过程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每窝最后一只小鸟的放飞。它不像前面几只小鸟,直接从窝出来后就飞向田野、飞向远方。它是站在窝沿摇摆不定,来来回回的试探着自己的翅膀,想飞又不敢飞,最后狠狠心一飞,也只是飞到阳台上。再次的探望前方田野,总觉得太高了太远了,还在想着自己是否有能力飞到地面,飞到能捕食的地方。这最后一天,父母已经就不喂食了。没有办法的它只好一搏,用尽最大的力气飞向远方。这一飞要有多大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在困难面前没有选择,只有往前。古语曰:天无绝人之路。

乌鸫鸟善鸣,能效百鸟之鸣故又叫百舌鸟。其叫声嘹亮多变且很是悦耳动听。乌鸫鸟全身羽毛乌黑发亮,以昆虫、蚯蚓为食,也食植物果实,如樟果、榕果及其它杂草种子。乌鸫我们的土话叫法就是与蚯蚓相关。在喂食小鸟的时候,乌鸫胆子也很大,在多次试探后觉得你没有坏意,它会离你很近,有的时候只有一米多点距离。我在锄地、翻地的时候,会有蚯蚓挖出,它的眼睛很亮,嗅觉也很灵,会在你锄头前从泥土中用嘴刨出蚯蚓来,一次能叼好几根小的蚯蚓。

王维《听百舌鸟》诗有云:“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宋代文学家张舜民《百舌》:“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深山乔木底,缄口过平生。”说的是百舌鸟“春始鸣,夏则歇”的习性。刘禹锡也题有《百舌吟》。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对乌鸫都有描写,热爱之极溢于言表。

愿天下太平,人与鸟类和谐共生。 

2021年7月23日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童海根,浙江省江山市人,1958年生,退休,高级工作师,喜欢写作,但水平不高。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鸟谐趣】乌鸫的魔术——荆州一个“观鸟小白”的观鸟日记
又到了捡鸟季,你捡回家的乌鸫幼鸟为何总是生病或死亡?百舌雏鸟救助及喂养新手指南
窗台的斑鸠
喂鸟记
乡村鸟窝
干净的鸟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