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前半生:跟抑郁焦虑说再见(下)

在项目进行期间,我也开始参加各种心理讲座,心理沙龙,成长小组,还有一对一的个案咨询。奇怪的是,带给我比较好的感觉的都是男咨询师,其中一位绘画解析的男咨询师,我还参加了两轮他的成长小组,他是个很害羞,而且紧张起来脸会红,手也会颤抖的人,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可爱的特点,我喜欢会害羞的男性,这个让我感受到他们柔软脆弱的一面。还有一位来自台湾的男咨询师,是传授催眠的,我喜欢他的温和,还有坦诚,他在讲座的时候就自我暴露说自己曾经得过抑郁症,这是我第一次亲口听到咨询师暴露自己的隐私,而且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个隐私是一件很羞耻很可怕的事情,会损害个人的权威和专业形象,后来我读到欧文亚隆的教学体小说以及自传,发现,这位大师更坦诚,似乎也没有因为这个坦诚而影响他的权威和专业。那位咨询师的坦诚带给我很多共情和接纳,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慢慢打开自己。后来,我还找过一位女咨询师做过一对一的咨询,咨询期间,我哭了,那位女咨询师说了一句让我立刻把眼泪憋回去,从此再也不找她的话,她说:“你也是个咨询师,......”后面具体是什么我忘记了,大概的意思是,你不应该这样哭,不应该这样情绪失控。这是我再次在女咨询师身上接收到受伤的感觉。很久以后,我慢慢可以理解这位女咨询师,我想她当初应该也是刚入行不久,而且她的方向只是做九型人格,她感兴趣的是人格特点在实际当中的运用而非心理治疗。
后来我没有再刻意去寻找个人体验师,但是我建立了一个同辈督导群,大家互相督导,但未来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要去再次体验被咨询师疗愈的感觉,正如亚隆大师所说,我渴望被来访者引出内心深处的某些情结和创伤,然后去疗愈它。
这个让我想起前几天招募读书会成员的时候,我说男性无论在个体咨询还是在团体咨询上面都很缺乏,有一个男性留言说:“男人没有心理问题,为什么不可以缺席?”我回复说:“既然你没有问题,那为什么要加我微信?”
我想那个男性说的心理问题指的是狭义上的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神经症,而我说的心理问题指的是广义上的问题,既包括以上的神经症,也包括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所有困惑,茫然,压力,瓶颈这些非病的问题,还包括一些哲学层面的困惑,比如死亡,失去等。心理咨询,不仅仅适合生病的人,也适合所有有自我成长需求的一般人。我说男性缺席,更指的是男性在自我成长这一块的缺乏,男性可能会看很多对外掌控的书籍,包括成功学,厚黑学等各种赚钱以及获取物质成功的书籍,也包括政治,经济,商业等有助于聊天等建立人际关系从而辅助成功的书籍,但是比较少阅读对内探索的心理以及哲学书籍。但这个不代表他们没有困惑,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承认。就像上述那个男性,他加了我微信,尽管并没有找我做过咨询,但是无意识里,他肯定也是有一些心理困惑想要寻求答案的,只是时机未到。
一边做项目,一边自我成长,一边开始把放在公号的文章放在各大网络平台,除了吸引了一些个案,也吸引了一些约稿,还有一些粉丝量比较大的公号平台的转载,2016年有一个粉丝量很大的平台来转载我文章从而给我公号也带来了一定的粉丝量,现在粉丝里,可能有很多也是那个时候带过来的,后来我觉得有点亏,因为别人转载我的文章就在我文章后面放他们的咨询广告,也没给我广告费或者稿费,于是我就拒绝转载了,当然我的粉丝来源也切断了一个,后来我再次想到合作的时候,已经彻底想不起那个公号的名字了,可想而知,我对那个公号有多大的怨恨。现在想起来,会自我解嘲当时的狭隘和小气,并且因为这个狭隘和小气以至于后来还花钱去增粉,而且效果还不好。那些咽不下的气,最终通过花钱来消解了,这也是成长。
还有曾经有供稿合作的公号,因为我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犀利和直接的风格最后也终止了合作,似乎也没太多后悔。
目前供稿的合作方,除了一些敏感话题,基本上我写什么他们就收什么,甚至,都不需要返稿修改,我还可以放在自己公号,这个自由自主让我觉得很好很舒服,这样的合作方,多多益善。
除了做咨询,写稿子,后来还做过线上成长小组,后来又开始慢慢去讲课,这些都是我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将六年前的职业困惑再拿出来审视一遍:教学,组织,策划,以及挑战性(分析),综合起来就是目前的工作内容。
而且就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小心就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和其中的一项遗愿清单。生命,很奇妙,当你刻意追求,往往不可得,但当你不再想它,不期然间,它就来了。
除了工作,我还开启了比较疯狂的阅读模式,这个阅读跟以前不同的是,以前我喜欢读小说,诗歌,散文,后来我开始有意识地阅读比较艰涩难懂的理论著作,并且开始从攻克困难当中获取乐趣,阅读速度也从原来的半年一本,到一个月一本,有时甚至几天一本,理解程度也从原来的一本书只得到一个启发点到现在一边阅读一边灵感不断,也正是通过阅读,我比对了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各种流派之间的特点和优劣,我发现,没有一个流派是完美的,刚开始我认为认知疗法快速有效,但后来我发现这个仅限于对认知存在问题的人群,且适用于一般的浅层次的心理问题,另外,对认知没有明显问题但问题依旧存在的人群,认知疗法就失去了作用;人本主义更关注的是人的光明面和积极面,并且提倡激发人的潜能和价值,这个也没有错,没有毛病,但问题是,很多人如果不处理他们的阴暗面和消极面,他们就无法看到光明和积极;而精神分析就擅长于处理人的阴暗面和消极面,而荣格的理论著作,还有往灵性方向修炼的趋势;存在主义更适合在物质和情感层面处理得相对比较干净,但在哲学层面困惑的人们。这么比较下来,我就形成了自己的咨询风格,我将各个流派都整合起来,在咨询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以有人问我是什么流派的,我说我是综合的,我喜欢这种整合感,让人感觉相对比较完整,在整合的同时,我更侧重精神分析。因为精神分析更深,可以探索的空间更大。最近我还读了一本非主流的灵修的书,虽然我不喜欢里面那种祈祷的仪式感,但它的原理我觉得挺有意思,将自我意识提升到宇宙的高度,然后观察,看看会出现什么,或者说,看看我们的潜意识会给我们编造一个什么故事,让我们得以宽慰和释然,抛开是否存在神秘的前世今生不谈,只要人们发自内心地相信和接受这种解释,那就是一种疗愈。因为这个,再加上欧文亚隆在自传里面谈到的闭关体验,也让我对闭关蠢蠢欲动,我想,作为一个理性中青年,对于理性的探索,我已经到了一定阶段,我自己都可以感觉到自己散发出来的理性之光,但我想要更多更丰富的色彩,这个需求,已经跟抑郁无关,也跟焦虑无关,跟一切情绪都没了关系,跟对未知的好奇有关,也跟对更丰富更完整有关,用荣格的话说,那就是跟追求自性化和完满有关。
前天读完欧文亚隆的传记,再次被这位大师的开放,真实和坦诚感动,很多年前,我就受他影响慢慢变得开放,真实和坦诚。现在再次读到他的传记,我还在他身上寻找到许多共鸣,比如他习惯早上阅读写作,下午开始做咨询,我也是;比如他喜欢骑摩托车,我也是,不过他是飙车党,我是蜗牛;比如他喜欢科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学,哲学,我也是,不过我还喜欢地理学,他还喜欢艺术,特别热爱歌剧,我更喜欢舞蹈;他喜欢4-6人的小团体的人际关系,我也是;他喜欢阅读,写作,咨询,作为心理咨询师,同时他还是小说家,他将心理治疗和小说很好地糅合在一起,既有教学意义,又有传播意义,他的有些小说,还被改编成电影拍摄,这些都是我感兴趣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因为他,我还开始对他妻子感兴趣,因为他妻子是女性问题研究专家,喜欢人文和艺术,这些也是我感兴趣的,最近还计划开始阅读他妻子的著作。
欧文亚隆的译者说:“读《弗洛伊德自传》,如其人格一般,我们读到的是极其克制与收敛。读《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亦是文如其人,带给我们满篇的奇幻和神秘。读亚隆的自传《成为我自己》,则让我们了解到大师生活中的平凡、真实和欢乐。”,我想我是弗洛伊德和亚隆的人格综合体,我有克制,收敛,也有真实,坦诚,希望我的下半生可以将这两类人格整合得更和谐融洽,同时,我也希望再整合一些荣格的特点,可以进入到一些我从来没有到达过的秘境,探索出一些我从来不知道的秘密,让我这辈子活得充实完满,从而无惧于死亡的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功教子九法 心理咨询师替你解困惑
一呼一吸之间即可快速入睡,心理咨询师带你一起远离失眠和焦虑
人生被焦虑裹挟时,要如何面对?
焦虑怎么办
七招应对中年男人焦虑症
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说课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