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拆书|《朋友还是敌人——儿童社交的爱与痛》第二章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章。接下来的十二周,2秘每周四陪你读一章。

第二章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依附』。

依附理论最早是由约翰·鲍比在上世纪50年代(1950)提出的。是指一个个体对另外一个个体,因为寻求安全感而形成一种感情纽带,让他们链接在一起,并且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这种感情链接主要存在于亲子关系之间,通常是孩子跟妈妈之间。一个成人的依附风格被认为是直接来源于自己在童年时代发展起来的依附模式。

关于这个理论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恒河猴实验,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搜索一下。 恒河猴实验证明了爱存在的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为人父母不能仅停留在喂饱的层次,想让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多种感觉通道的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并建立安全的依恋。这是保障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2秘说:如果你对依附理论还有更多兴趣,你还可以读一下《情感依附》这本书,这是我的人生导师陈老师推荐给我的。)

朋友还是敌人——儿童社交的爱与痛

第二章:家庭的重要性

稳固的依附关系在友谊诞生之初扮演的角色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婴儿一出生,剪断脐带时,他与母亲最直接的生理纽带就切断了,而情感和心理上的依附关系开始形成。这段依附关系,也是儿童成长为成人的心理基础。通常母亲会是婴儿的第一个朋友,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互动,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是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模板。(现在越来越多的爸爸们也开始与孩子建立最初的依附关系了。)建立良好、稳固的依附关系很重要,在稳固的依附关系中,孩子学会了如何表达亲密,也体会到了与人交往的乐趣。如果婴儿能够得到稳定可靠的依附关系,他就可以逐渐延长离开母亲的时间,不断为探索世界储备自信心和安全感。

婴儿在成长中逐渐形成了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内心建立起了“我”和“你”的形象。在良好的依附关系下,孩子的自我认知将会是:安全、有爱心、能干、基本需求能够得到迅速满足。他人的形象是和善的、亲切的,可信赖的。一个孩子如果能将对自己的信心和对别人的信任带进一段关系里,就会催生友谊。

一个拥有稳固依附关系的孩子拥有这些特质:

①能享受他人的陪伴。

②能遵守先来后到的规矩,能与别人分享。

③有同理心。

④有自控力。

⑤能与别人合作。

⑥能读懂他人的情绪。

⑦信任他人,相信自己会被挂念。

那么稳固的依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稳固的依附关系中的父母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总是能对孩子的需求做出积极的回应。

很多人对积极回应有误解,积极回应并不是焦虑地围绕在孩子身边,对他们的每一个突发奇想都有求必应,而是尽量及时地充分满足孩子的大多数需求,同时也承认难免有眼泪和烦恼。

积极回应需要抚养者有同理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敏感地察觉到孩子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比如,在孩子在不熟悉的人的怀里,什么时候需要一个微笑,让他确定这个陌生人是可以信赖的。

但是现在很多父母不得已必须要工作,可能无法做全职爸爸或者妈妈,提供积极回应,那这些孩子就没有稳固的依附关系了吗?答案是:不会。良好的抚养人(保姆,长辈)或者幼儿园老师,也能起到和父母同样的作用。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卡罗勒·豪斯博士曾经做过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儿童与保姆或老师之间建立的依附关系,与他们和自己母亲间的依附关系是相似的。

那些与幼儿园老师建立了稳固的依附关系的孩子更合群。而那些与老师依附关系不那么稳固的孩子,则更有敌意,不喜欢社交。这对忙碌的父母们来说是个好消息。

可能会有一些父母看到这里觉得很紧张很焦虑,觉得孩子目前在社交方面有问题,可能是因为自己曾经过于疏忽孩子的需求,没有建立好稳固的依附关系。其实也不尽然,导致孩子不能得到稳固的依附关系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父母的疏忽或者过度焦虑,还有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性格差异,比如孩子个性外向,而父母害羞,喜欢安静;或者相反。也可能是孩子因为神经系统方面的原因很难维系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我们也不能认为依附关系会决定孩子的未来社交生活的一切。其他因素很重要,尤其是孩子的天性。有的孩子就是天生很外向,有的孩子就是害羞、慢热。

除了回应孩子的需求,父母乐于与人交往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如果父母善于社交,孩子也会从中学到一些社交的方法。

对孩子的社交能力的自信心,也会影响孩子的社交。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遇到社交危机的时候,经常会不自觉地对他们的能力失去信心,我们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是会一直发展的。

父母对孩子社交能力的认识,和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有着天壤之别

史蒂文现在18岁了,他回忆起小时候在圣诞聚会上,妈妈总是推他去跟别人打交道。他说:“每次总是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她就对我说:‘史蒂文,快说谢谢呀!’”这让我很抓狂,因为看起来好像我很没礼貌似的,连个感谢都不会说。即使我说了,也得不到认可,因为不是我自己说的,虽然我本来正打算要说。

这样的场景很眼熟对不对,也许你当过史蒂文,也许你当过他妈妈。所以一定要有信心,相信我们早期和他们建立起的稳固的依附关系,已经让他们具备了一系列很有用的技能,比如交往能力、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如果你想让孩子富有探索精神,就应该给他更多拥抱,如果你希望和他保持亲密,就要鼓励他多去探索。

有的孩子需要轻推才会离开温暖的家,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家门永远都向他敞开,他随时可以回来。不管多大年纪,都会需要有时后退几步,假装变成小宝宝。

而有一些孩子,迫不及待想要飞走,需要稍微给予一点儿控制,但一点要让他们知道,一旦安全了,我们是渴望他们展翅翱翔的。

孩子慢慢长大,有时候我们需要仔细寻找,才会发现孩子们对我们的依恋。

比如他会和你用一样的物品,比如假装不理不睬又慢慢靠近,甚至愤怒,也是他们用来传递依恋信息的:我害怕离开你们,所以我假装不在乎,但是装的太辛苦了,所以就发一通火,来表明我多么需要你们。

其实孩子离开后,并不是再也不回来,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离开过你,他们永远都会想着你,尽管嘴上不说,但他们依然需要你,需要你随时可以接起他们的电话。

龙应台在《目送》中有这样一段话: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而我们努力建立的这段稳固的依附关系,也正是为了孩子能更有准备的离开。这段稳固的依附关系,并不一定能让他一帆风顺,但能为孩子们的各种技能打下基础,使他们成为有能力、有爱心的人,使他们更自立自主,有更好的婚姻或者伙伴关系,患心理疾病的概率更低。在他们不得不需要独自面临艰难、痛苦的社交环境时,会让他们依然觉得这世界是个安全温暖的地方。

第二章读完了,有什么心得和体会,欢迎留言给我。

谢谢你的留言和转发,我们下周再见。

二秘

俩男娃的妈

自营三家淘宝小店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大象集团金牌客服兼技术

超可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心理咨询师的经典书单|精神分析系列-依恋理论28本
精神分析:童年经历与婚姻关系
全职妈妈 vs 全托幼儿园
家庭治疗与依恋理论
郎平亲述被社交无能「毁」掉的孩子,99%的父母没意识到这才是提升社交力的关键
​心理学家:没出息的孩子,小时候都有这个特征,希望你家没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