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削藩国、尊儒术,两汉诸帝用心良苦;外戚躺赢:权力全归我,谢谢啦

    传统史学有种观点认为,东汉之亡,实亡于外戚和宦官。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当然有失偏颇,但也间接说明东汉时期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的严重性。

明明西汉已有吕后临朝、王莽篡汉的殷鉴在前,为何东汉依旧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外戚专权现象呢?这当然不是古人智商不够,而是人力拗不过规律,自有其逻辑在内。

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西汉、东汉连接一起来讨论。

因为西汉诞生过程的特殊性,初期形成了功臣系、宗室系、外戚系“三权分立”的“大乱斗”局面;宗室系和外戚系联手率先向功臣系动手,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诛灭;汉高祖刘邦去世以后,外戚系一家独大,陈平、周勃、张良等开国功臣们明哲保身,吕后大肆屠戮宗室子弟;吕后去世后,功臣们和宗室力量联手除掉吕氏家族,外戚威胁基本被铲除。

而后经过功臣们和宗室的博弈之下,选择了妻子家族没有什么力量的代王刘恒继承帝位,是为汉文帝(可参看本人前面文章,有详细经过)。文帝、景帝时代,宗室们的刘姓诸侯国成为心腹大患,经过七国治乱和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之后,宗室藩国力量基本被削平——隐患固然被铲除,然而皇帝,或者王室,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现在提起古代各朝代,常有“家天下”之语,这个评价,放在先秦时代并非夸大:以西周为例,周天子和各诸侯,以及卿大夫通常都是一大家族的世袭;其本意是以血缘、宗法为纽带,团结家族势力以对抗其他“家族”,然而随着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和越来越稀疏的血缘,这种体制终究在战国及秦代土崩瓦解,封建世袭被郡县制取代。

在这个过程中,三公九卿等原本属于皇帝家仆、只服务皇帝一家的职位,逐渐演变成面向全国的政府官员——皇帝和大臣,王室和政府,逐渐出现分野。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开启儒学士子进入政府的通道,西汉政府逐渐由军人、贵族政权转变为士人政府,于是王室(称为中朝或内朝)和政府(称为外朝)的分际更加明显,皇权和相权(外朝领袖、政府首脑为宰相)逐渐开启博弈之势。

孤家寡人的王室,需要更多人辅助,以和外朝形成平衡之局;对比有资格继承、抢夺帝位的宗室,外戚成为次优选择:没有世袭,外戚的血缘关系最多影响一两代人。

虽然吕氏外戚的教训过去并没有多久,外戚渐渐死灰复燃。

汉景帝兼用功臣(周勃、周亚夫)和外戚(窦婴)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前期,外戚身份的窦婴、田蚡相继为相,并非偶然。

武帝晚年,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乱而身死,新的帝位继承人刘弗陵尚且年幼,只好以外戚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为大司马大将军(掌全国军事大权)为内朝辅政,日后这成为定例:军事大权归内朝首领掌握,政府首脑宰相无权过问。

自此以后,王室和政府,内朝和外朝,划分的更为明显;“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内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霍光曾对丞相田千秋说,“光治内,君侯治外”;后来废昌邑王刘贺(后来改封为海昏侯,前几年考古发现的海昏侯墓就是他的墓)的时候,当时的丞相杨敞根本就不知情;他的理由是“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这是我内朝的职权范围,管你外朝什么事!

内朝与外朝逐渐分开,外戚由此获得政治地位;西汉后期,外戚权势愈来愈大,最终外戚王莽篡汉,导致西汉灭亡。

西汉时代虽然以外戚辅政,但外朝宰相地位仍然尊崇,仍然可以形成大致制衡的局面;最初丞相主文政,太尉主军政,御史大夫为丞相副手;后来军政归于内朝,则丞相成为外朝毫无争议的领袖;王莽虽为外戚,但情形很特殊,外朝、内朝一把抓,才能颠覆西汉。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继续加强君权,持续削弱外朝权柄;丞相改称司徒,太尉为司马,御史大夫为司空,虽然三公并称,名义上地位尊崇;但刘秀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全部由经尚书只收传达给三公或直接下发九卿,最终导致三公被架空,空有宰相之名而无其实。

尚书,战国时代也叫掌书;顾名思义,主要负责殿中文书及群臣奏章等秘书事宜,俸禄六百石,本是低级官员。秦代及汉初,属于皇帝私人近侍身份的“六尚”(尚书、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之一;汉武帝时被编入内朝,参与决策,地位渐高。

在刘秀刻意运作之下,尚书几乎经手一切政务,位卑而权重;最重要的是,它是内朝的一部分。

东汉中后期,皇帝们子嗣稀薄,登临帝位时往往年幼,只得依赖外戚内朝辅政,此刻军、政一把抓,而外朝已经没有宰相这种可与之抗衡的存在,导致其专权的程度远超西汉。

如上表中的外戚邓家,封侯者29人,位列三公者2人,两千石的高级官吏十四人,地方上州牧、郡守48人,其余低阶官吏数不胜数;梁家前后7侯、3皇后、6贵人、2大将军,门生故吏更是遍布朝野,权势熏天。

皇帝年幼之时尚可以忍受,等到成年,势必要夺权;无所依赖之下,只好借重宦官以对抗外戚——其结果,前脚刚驱赶外戚,后脚就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宦官集团的起源、发展和崛起,咱们下一篇再说。

本文由琐活滴岸原创,为读史笔记系列第五十篇;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按照发文顺序阅读,基本上就能看到一个简略丐版的中国通史。也欢迎大家点赞、转发、评论,您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赵炎:宋朝的另类“笼子”
【社会研究】宋的覆灭 从来就不是一次普通的王朝更替 先亡中国 后亡华夏
魏忠贤在朝堂上只手遮天,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皇帝?
宋朝通过四大手段,一改唐朝尚武之风,创立世界上最早的文官体制
葛岭遐思贾似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