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时的依恋模型与成年后的爱情


一、成人恋爱关系与童年依恋经历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人们回忆和评价他们早期与父母的关系(早年依恋经历)、他们对亲密关系的态度(内部工作模型),以及他们的恋爱关系经历;同时,研究者观察了他们夫妻的关系。

结果与鲍尔比的理论相一致,成人对童年期依恋经历的记忆和解释,能很好地预测内部工作模型和恋爱关系经历

1.安全型依恋
认为自己的早年依恋经历属于安全型(温暖、爱和支持)的成人,其内部工作模型是安全型。

他们觉得自己讨人喜欢,容易与人打成一片,对亲密关系感到自在,不担心被抛弃。他们用信任、幸福和友情来描述他们最重要的恋爱关系(Cassidy, 2001)。

他们对伴侣的行为是共情和支持的,用建设性方法来解决冲突。他们能很自然地请求伴侣给他们安慰和帮助,并报告说伴侣双方都能发起乐趣无穷的性生活。

2. 回避型缺爱
报告说自己有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经历(父母要求苛刻,缺乏尊重,爱指责)的成人,其内部工作模型的特点是:看重独立,不相信恋爱关系,担心别人与他们过分亲近。

他们认为别人不喜欢他们,认为自己很难找到真正、持久的爱情。在他们最重要的恋爱关系中充斥着嫉妒和情感距离,他们在伴侣痛苦时无动于衷,也很少享受身体接触。回避型成人经常通过随意的性接触来否认有依恋的需要。
他们对恋爱关系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例如,伴侣不能更换,男性和女性的需求不同,从心理上了解别人是必需的。

3. 迷恋型缺爱
有迷恋型不安全依恋经历(父母的反应不可预测且不公平)的成人,其内部工作模型的会寻求与另一个人完全融为一体。同时,他们又担心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会压倒那些不爱他们、不愿和他们在一起的人。

他们最重要的恋爱关系中充满嫉妒、情感起伏,他们对伴侣的感情回报感到绝望。虽然拒绝型不安全依恋的成人会帮助伴侣,但他们的帮助方式不符合伴侣的需要。他们也会很快地表达恐惧和愤怒,并且会在不恰当的时间透露自己的信息。

二、内部工作模型

鲍尔比说,一个人的早年依恋经历构建了潜意识关于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

(一)内部工作模型是如何形成的呢?

根据鲍尔比的观点,个体的自我和他人工作模型最初是边界模糊的(可以理解为共生态),随着经验积累,自我和他人的工作模型才逐渐分离,“自己与依恋对象具体的互动经验”内化为关于依恋关系的信念和预期。

内部工作模型是一个抽象的归纳,所以会被泛化为对他人反应(尤其是敏感性、可接触性)的普遍预期和一般信念。尤其在恋爱关系里,很容易被激活,因为同属于依恋关系,激活了依恋需求。

(二)内部工作模型怎么激活呢?

尤瑾等《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中提出,Collins和Read提出了关于内部工作模型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认为内部工作模型一旦激活,就直接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认知和情感反应相互作用,进而决定个体的行为反应。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迷恋型缺爱者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迷恋型的依恋工作模型就激活了,激活之后,他的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都产生了。

1.认知上,会相信:自己不值得被爱,对方肯定不喜欢我。
2.情感上,会感觉:自己的感受不重要,需要对方爱自己,内心的空洞才能被填满。
3.认知和情感反应相互作用,认知上的“我不配”信念会加强情感上的“感觉不被爱了”感受,情感上的“感觉不被爱了”会加强认知上的“我不配”,相互作用下,会焦躁不安,六神无主,急迫期待对方证明对方爱自己,但又始终无法相信对方真的爱自己,所以会表现出各种“作”,不断折腾,不断怀疑,不断抱怨,又无法放下。

(三)为什么迷恋型缺爱者容易喜欢回避型缺爱者呢?

因为回避型缺爱者的若即若离、很少回应,容易激活迷恋型缺爱者认知上的“我不配”和感受上的“不被爱”,这种激活,引发迷恋型缺爱者强烈的焦虑不安,而这种焦虑不安,甚至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猜对方心思的过程,容易让迷恋型缺爱者误以为是真爱。

当迷恋型缺爱者通过折腾、努力,让对方表现出对自己的关注和友善时,迷恋型缺爱者会感觉通过对方,终于战胜了自己的“不配”,得到了对方的心,扭转了乾坤,获得了成就感,内心的焦虑不安也得到了舒缓。

但是由于内部工作模型的激活,过不了多久,又会激活认知上的“我不配”和感受上的“不被爱”,又去折腾、努力,需要对方再次证明爱自己。

整个过程跌宕起伏,就像过山车忽上忽下,非常刺激,非常揪心,其他事情与之相比,都没什么意思,所以迷恋型缺爱者即使痛苦,也容易对此上瘾,沉浸其中。

而回避型缺爱者实际上怎么想的呢?其实想法很简单,就是:你折腾,证明我有魅力,继续折腾吧,别太过就行(太过了,我就借故甩了你)。

三、内部工作模型的更新

(一)不容易全面改变

内部工作模型会发生改变。

新的关系体验与内部工作模型如果一致,会增强对内部工作模型的信任,所以失恋多次的缺爱者,可能对爱情产生绝望,坚信异性都是混蛋。

新的关系体验与内部工作模型如果不一致,会削弱对内部工作模型的信任,所以如果遇到善待自己的良人,可能认知反应、情感反应、行为反应都会有所削弱,但是仍然存在,可能会找机会去启动,这是潜意识的强迫性重复带来的。
有位女生曾经有个对他很好的恋人,但是她感觉内心很不舒服,对这个男生很有安全感的同时,很没有兴趣。她很想找其他男生对自己好,虽然其他男生对她大部分时候都不怎么样,但是偶尔对她好,她就感觉很兴奋、很幸福。
通过恋爱是很难修复一个人的内部工作模型的,比如一个迷恋型缺爱者渴望对方无条件百分百爱自己,如果真的有人满足了他,他的内部工作模型并不是被修复了,反而是被加强了。所以迷恋型缺爱者如果曾经被宠溺过,再找对象会变得格外困难。

(二)可以用好的替换不好的

提倡缺爱者通过心理疗愈的方式,主动构建健康有爱的心理结构,以安全型或接近安全型的内部工作模型与人交往,与喜欢的人建立恋爱关系,这样的话,恋爱关系不再与心理疗愈关系混淆,可以回归到互相欣赏、彼此交心、真诚喜欢的恋爱关系上来。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内心安全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没有建立,哪怕在比较安全的人际关系氛围里,他也会比较被动,并且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他的不安全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还是会蠢蠢欲动,因为那是他内在属于自己的工作模型。

而一旦一个人内心有安全依恋的模型之后,就可以运转起安全依恋的认知、情感、行为反应,通过自觉、自控、主动的行为获得良好的正反馈,潜意识就会逐渐弃用不安全依恋的模型,这个人就会逐渐变成安全依恋的人。

依恋风格本质是早期应对家庭关系的策略,不同依恋风格都自成系统,环环相扣,根深蒂固,改变了一部分,还是可能回归“常态”。

但是习得了安全依恋模式,在现实中感受到了更好的反馈,尤其是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可信赖的情感暖流,潜意识就自然会逐渐用好的工作模式,替换不好的工作模式。因为更大的回归,是生命本源的回归,是“人天然就有爱的渴望与爱的能力”的回归。



参考: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婴儿期至青春期依恋如何影响共情?
最初的爱:依恋与安全感
建构一个整合的心理治疗模型
郭本禹: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婴儿与母亲交往的特点与教养
精神分析 | 依恋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