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车市调查:新能源汽车涨价 补贴退坡并非唯一原因

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多家车企先后公布新能源车型涨价消息。而就在不久前,在某车企在释放涨价信息后被质疑为营销炒作,目的是制造“恐慌”继而促使用户加快下单。

车企的这波涨价热潮究竟是转移补贴退坡的压力还是制造噱头?新能源车型涨价对终端市场影响几何?随着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涨价是否会成为趋势?补贴退坡又是否是造成车企涨价的唯一原因?

为此,车云网实地走访了几家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结合店内实际情况,对目前新能源车型涨价的现状进行了一番了解。

补贴退坡倒计时:车企涨价“姿势”各不同

“现在店内销售的两款新能源Ei 5、i6 Max EV车型,一辆现车都没了。”一位荣威4S店的销售陈经理告诉车云网。

陈经理表示:“应该是大家得知了新能源补贴的消息,所以年前店内的两款车基本已经卖完了。”

当问及涨价情况时,陈经理说:“目前已经接到了涨价的通知,但现在各车型会涨价多少还不清楚,预计要在3月1日之后才能确定。”

日前,上汽荣威官方公布消息称,将在3月1日上调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价格。

日前,上汽荣威方面表示,受全球芯片短缺以及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等不利因素影响,迫于成本上涨压力,上汽荣威不得不决定于2022年3月1日起,对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以应对新能源市场变化。

虽然,目前荣威新能源车型价格还未正式上涨,但是销售门店已经通过优惠收窄的方式,开始“变相涨价”。

“现在的优惠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大概减少了3000-5000元。在补贴退坡前Ei 5的终端优惠有1.8万元,现在只能优惠1.3万。”陈经理表示。

当车云菌在问及提车时限时,陈经理表示:“i6 Max EV要改款,具体什么时候上新车还不清楚,而Ei 5现在订车的话,提车时间也不能确定,估计要等3个月以上。”

相比荣威优惠收债弥补补贴退坡的做法,广汽埃安在今年年初就上调了官方指导价,成为第一波涨价的车企。

广汽埃安的销售王经理表示:“今年1月1日,埃安上调了官方指导价,根据各车型补贴的不同,涨价区间在3000-5000元不等。”以埃安S PLUS 80科技版为例,涨价前为17.26万元,涨价后为17.98万元。”

“今年3月1日之后,价格还要上涨,预计涨幅在3千到6千。”王经理表示:“因为今年的补贴退坡和往年不同,往年是当年一次性退坡,今年是按季度退坡,所以在今年之内国家新能源补贴会逐步完全退出。”

据了解,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表示,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发展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

这也就是说,2022年将是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最后一年。自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新能源车辆,将不再享受新能源补贴政策。

“随着补贴的逐步退出,我们的指导价格也会逐步往上走,直到完全覆盖补贴。”广汽埃安的销售王经理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伴随政策补贴退坡,车型涨价已是大趋势,但我们注意到涨价并非涉及所有车型,对于自身热销的车型,车企还是留了个“后手”。

“我们卖的最好的埃安V PLUS没有参与第一波涨价。这款车型在我们店的销量占到仅4-5成的销售比例,所以厂家应该是考虑希望通过这款车拉升销量,所以价格暂时没有变动。”不过,前面的“亏空”将通过后续涨价来弥补。王经理表示“不过,3月1日之后,这款车型价格应该会上涨,而且涨幅可能到1万元左右。”

在涨价大潮下,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巨头的比亚迪,成为今年涨价较晚的车企。

“可能是想在农历年前再拉动一波销量,我们在今年2月1日才涨价,”比亚迪4S店销售朱经理表示:“主销车型涨价幅度在3000-6000元不等。”其中,比亚迪秦PLUS 涨价3000元,比亚迪汉EV涨价5000元。

另外,两款车型的终端优惠和此前保持一致,比亚迪秦PLUS终端优惠5000元,比亚迪汉EV终端优惠6000-8000元。

朱经理表示:“为了照顾消费者的购买情绪,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来弥补。比如,我们为比亚迪汉EV的车主准备了价值4千元的升级包,包括电动尾门及中控屏幕。另外,还有低价换购京东卡等活动。”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多家车企新能源车型售价已经上调,以上图表数据根据厂家公布的信息及探访4S店了解所得,具体以实际到店情况为准。

在此轮涨价中,特斯拉价格涨幅较大,Model Y入门版车型售价由此前的28.0752万元上调至30.1840万元,涨幅2.1088万元。Model 3后驱版车型售价由之前的25.5652万元上调至26.5652万元,涨幅1万元。

面对涨价:消费者能理解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新能源汽车涨价已是大势所趋,对于刚刚起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是否会造成影响?又是否会打击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面对新能源补贴退坡导致的价格上涨,乘联会方面认为并不会对终端市场造成过大影响。

2月14日,乘联会在月度信息发布会上称,车企对此应有能力化解压力,新能源车的市场价格预计不会大幅上涨,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市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比如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提升、补贴正在延续、补贴技术指标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等等,上述几个因素将推动新能源车较强增长,所以我们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的规模有机会突破550万辆,继续实现70%左右高增长。”

从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来看,已经突破331万,总体表现相对较强。

崔东树认为2021年新能源车市场发展主要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爆发增长,而客车处于严重萎缩的状态,所以新能源车市场爆发增长是属于市场化转型的特征,而新能源客车萎缩也证明补贴不能推动一个市场的发展,而必须经历市场化的过程,才能使整个产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另外,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补贴退坡对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增长影响有限。政策给车企和消费者以明确的信号,明确了2022年补贴标准及补贴退出时间,业内对新能源补贴退坡早有预期,所以补贴进一步退坡不会对新能源车销量产生较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车云网在走访了多家新能源汽车门店后发现,销售人员对车型涨价并不担心。不少销售经理表示,从过年前门店销量就比较不错,即便是涨价过后车型依然卖到脱销。荣威门店陈经理表示:“现在没有库存,就连现在店内的仅有的两款(Ei 5、i6 Max EV)展车都已经被订走。”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广汽埃安门店的顾客斋先生表示,“因为之前就知道了补贴政策要退坡,所以车企涨价也能理解。不过,希望车企能通过增加配置等办法来给我们消费者一些心理上填补。”

提车难:供应链问题更值得关注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多家汽车品牌存在“提车难”的现象,而这并非完全是因为车型热销,而是受到排产限制。

广汽埃安销售王经理表示:“大概是从2021年6月份之后,汽车行业原材料紧缺问题加剧,自此以后有关部门要求车企按需排产。这和以往主机厂现供货后销售的模式完全不同。主要是因为原材料紧缺,为了避免浪费所以要求按排产制执行。”

据了解,广汽埃安目前的提货时间在3个月左右。

除了造车“提车难”的问题,材料成本上涨也是造成新能源车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车云菌认为也是更为值得关注的因素。

据说,在3年多,是材料商追着电池商、电池商追着整车厂推销,而2021年以来发生了大逆转转,变为整车厂追着电池商、电池商追着材料商求供。

同时,我们看到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的情况还在延续。

根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20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每吨36万元,比1月16日增长7.14%,月涨幅达36%;电池级氢氧化锂均价达每吨29.5万元,比1月16日增长0.62%,月涨幅达35%。

从产业链环节看,下游(整车、充电桩)、中游(电池、电机)、上游(电极、隔膜、电解液),对应去年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22.1%、34.9%、265.5%。其中,上游电池正极、电解液厂商受价格因素影响利润增长迅猛,从氢氧化锂(磷酸铁锂、三元里正极制备原材料)、碳酸锂(磷酸铁锂正极制备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原材料)现货价格也可印证。

截止去年底,上游材料供应商贝特瑞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达343.17%;德方纳米涨幅达294.67%;容百科技涨幅为167.83%。

由此,电池供应链成为资本抢夺的香饽饽。

今年以来,亿纬锂能宣布耗资约2亿元,通过竞拍和受让入手兴华锂盐49%的股权;格林美联手新洋丰抢占磷酸铁锂材料“赛道”;奉新时代志存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由宁德时代、江西志存锂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主营碳酸锂、锂电正极材料等相关产品;比亚迪方面则表示,以6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87亿元)获得智利8万吨锂矿产量配额。

“2022年新能源汽车涨价的原因不仅仅是补贴退坡。”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表示,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方面,对政策规定退坡20%的新能源商用城市配送物流车的单车成本影响更大。

以平均装配85度磷酸铁锂电池的4.2米纯电动厢式货车为例,2021年一度电补贴252元,2022年补贴仅201.6元,一度电少了约50元,85度电就少了4250元,而电池成本单度电又上涨200元,电池包成本上涨1.7万元。两项叠加一增一减,企业销售成本上涨高达21250元。为了抵消这部分成本,车企只有通过涨价来消化。

车云小结

无可厚非,政策退坡是新能源汽车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而相比政策因素导致的车价上涨,车云菌认为目前行业内的原材料成本更值得关注,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新能源原材料供应链的稳定。

分析认为,一方面,如果自主品牌整车价格出现较大幅度调整,或降低市场竞争力。而原材料短缺与涨价如果导致动力电池全面涨价,整车企业很可能被迫减产,这将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动力电池原材料紧缺及涨价固然是个现实问题,但相关的扩产项目也要避免盲目扩产,从而避免重蹈前些年的覆辙。


被ES7抢了风头的蔚来全天候营销:无招胜有招

【送冰墩墩!】一车难求,汽车市场里的冰墩墩你抢到了吗?

缺芯仍是今年的主旋律吗?

超级碗又来了,来看看今年车企们如何继续拼广告


我就知道你“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e汽车】欧拉自爆亏损背后,是入门级新能源市场的窘境
成本涨幅510%! 这些车型成本超低 但现在还值得买吗?
特斯拉涨价,其他车企会跟吗?
买新能源车的最佳时机?现在!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前,车买还是不买,为什么?
油价疯涨,电池涨价,新能源补贴退坡,混动车的时代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